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白山黑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02) ---- [转帖]追随红太阳---A6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02&id=39316) |
-- 作者:海东青 -- 发布时间:2010/4/3 10:44:00 -- [转帖]追随红太阳---A6 A6:共和国的大跃进 1958年真是吉星高照,年轻的共和国到处是莺歌燕舞,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那样,天天生活在喜事之中,人们加班加点大干社会主义没有一点疲劳的感觉,就是街上的也是行人谈笑风生,脚步显得轻盈自如。大跃进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成果,大街上到处都是高举红旗,敲锣打鼓向党报喜的游行队伍。一会儿是某某街道成立了人民公社,一会儿又是什么东西高产了要放高产卫星,记得那时候生产出了一种比较简单的3管电子管收音机,名字就叫“卫星牌”。大跃进不仅更新了人们的观念,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因此许多新产品经过工人阶级的手源源不断地出现:万吨水压机,万吨大油轮,高扬程水泵,高压变压器等等,一件件的新鲜事,一桩桩的新成就,全是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的主题。 当时马路两边的墙壁上用白灰粉刷着很多口号,像“大炼钢铁”、“东风压倒西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类的标语到处都是。街上的宣传画也很多。中街光陆电影院正对面的墙上(沈河区邮局)画着一幅漫画,漫画上一个戴高帽的英国人,打着米字旗,哆哆嗦嗦的被中国人踏在脚下,旁边还写着“十五年赶超英国!”。万岁一类的口号,第一次大量出现,象毛主席万岁!人民公社万岁!大跃进万岁!总路线万岁(就是三面红旗)这样的口号不仅写的到处都是,而且在各种各样的会议上,也经常被人们高高喊起。街上还有一种很受欢迎的流动演出,那就是一些青年学生搞的“活报剧”。剧中的美国佬英国佬带着“米字”高帽,被游街批斗,最后被革命的人民群众打倒并踩在脚下,大长了国人的志气。 第一次出现的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在世界东方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刚刚解放几年的中国劳动人们,就尝到了翻身得解放的甜头,他们决心跟着共产党,满怀信心去奔向那美好的社会主义。 为了实现党中央制定的钢铁产量实现1500万吨的伟大目标,国家要求各行各业都要为钢铁“元帅”升帐作贡献。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号召下,全党齐动员,全民齐动员,大炼钢铁。记得有一张反映大炼钢铁的照片,图上有无数个建在农田里的小炼铁炉在炼铁,天空中浓烟缭绕,地上是人气沸腾,就像古代的烽火台一样。那个场面,简直就像再一次发动的人民战争,向社会主义建设发动的人民战争。大人们为钢铁做贡献,学生们也不例外。所有的学校都在给学生们开动员会,要求学生们捡废钢铁支援国家建设,以实际行动粉碎美英帝国主义的阴魔诡计。 当时我们的学校规定,每个在校学生至少交5斤废钢铁,而且还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开完会后,我把家里的东西翻个底朝上,也没有找到一点破铜烂铁,当时真的是急得团团转。我向爸爸要,爸爸说家里的钉子、折页、挂衣服的铁丝、还有一口能用的铁锅都当废铁贡献给国家了。我哭着跑出家门,去找别的同学,可是其他同学的情况也和我差不多,谁也没有搞到多少废铁。第二天,我们无意中发现,一群工人师傅正在学校门前挖下水道,有时能从地下挖出了一些上锈的铁丝、铁板和螺钉什么的。这可把我们惊喜坏了,一个劲地央求他们把废铁送给我们。不知道他们是想故意气我们,还是存心不给我们,我们越是着急,他们越是不给。直到看见我们急得都要哭了,才把那些破东西扔给我们。 为了实现全民总动员,大办工厂也是大跃进时的一个特点,街道里办工厂,学校里办工厂,甚至工厂里还办工厂。我们小学校也办起了一个小工厂,专门生产门窗上使用的铁插销。由于那个时候我们是上半天课,所以每天总有一半的时间参加劳动,铁插销的工序不是很多,冲压的活危险学校不叫我们干,我们主要干铆件的工作,也就是用压力机把一根铁棍与一个铁疙瘩铆在一起。后来因为铆件也出了一回事故,把一个女同学的手压了,这种活也不叫干了。那个时候在学校的这种劳动又叫勤工俭学,小工厂经常送一些学习用品给我们,就算是参加劳动给的报酬了。 这一年的夏秋之际,党和政府又号召人民把庭院大变样,小院变大院,大院变花园。1958年以前的沈阳市区,居民住的地方基本都是四合院,相互间有院墙隔着,相互间各自独立。人们从大跃进的干劲中,仿佛看到私有制即将崩溃瓦解,共产主义就要来到,纷纷扒开隔离院套之间的砖墙,构成了没有任何“死胡同”的大院。大院的确有好处,四处串门不用再绕弯子,不过坏处也有小偷跑了不好抓。大院里普遍建有一个人民大食堂,政府建议取消家庭独立会餐,到大食堂吃饭,走集体化道路。刚建食堂的时候,各家都向食堂里捐献用具,什么锅碗瓢盆,铁锨火铲,甚至包括什么劈柴、煤炭的。食堂建好以后有专人管理,专人做饭。每到吃饭的时候,全大院的男女老少,一同去吃饭,唧唧咋咋,呼号乱叫,站排领饭的队伍,排得好远,一个大院的人吃顿饭,需要2个多小时。刚开始的时候菜是四菜一汤,主食随便吃。俗话说众口难调,吃来吃去,有的饭菜不合口味剩下一大堆,大家爱吃的饭菜晚来的吃不着,因为多种原因,没用多长时间,大食堂就黄了。实际上这是一种微型的共产主义试验,刚出生就夭折了。 那一年还经常举办庙会,就是一种没有固定场所的小型展览会,很像现在的夜市。在大北横街(那时叫大镜子)和望北楼之间,有一条马路叫天后宫路,这条马路上经常举办庙会,由于我家和学校离这条马路很近,所以,每当举办庙会的时候,我都去庙会溜达。庙会上展览了各种各样的最新产品,尤其是那些放了卫星的产品。比如什么“红双喜”牌的脸盆啦,“红双喜”牌的高压锅啦,还有那个时候最叫座的“白山”牌的自行车啦,不管怎么说,刚刚解放了的人民,在大跃进中发挥了聪明才智,确实生产出了不少新东西。
|
-- 作者:轻舟 -- 发布时间:2010/4/3 10:59:00 -- “我在一个展台上发现了一个叫我终生难忘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半导体收音机。” 那个年代,半导体收音机还是稀罕物,多少人酷爱! |
-- 作者:芳草湖骆驼刺 -- 发布时间:2010/4/3 11:25:00 -- 历史!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0/4/3 14:43:00 -- 忆起当年大跃进, 热闹非凡任务明, 展览会上见新物, 拜师学艺毕生行。 |
-- 作者:槐乡 -- 发布时间:2010/4/4 11:16:00 -- 吃大锅饭,大跃进的年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 作者:闲人一个 -- 发布时间:2010/4/7 10:16:00 -- 大跃进的年代我刚三岁,因为年龄太小的缘故,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看了海哥的帖子使我对那个年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敬佩的是我们的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冲天的热情和干劲。 |
-- 作者:轻舟 -- 发布时间:2010/4/7 10:56:00 -- 1958年我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看着海东青朋友转发的文章,还能依稀回想起来当年的一些事来,大食堂炒菜用的是铁锹,印象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