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白山黑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02) ---- [原创]我的知青岁月之四 晒场轶事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02&id=91648) |
-- 作者:葛志坚 -- 发布时间:2013/4/18 13:20:00 -- [原创]我的知青岁月之四 晒场轶事 我 的 知 青 岁 月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三团十九连 葛志坚
四、晒 场 轶 事 下午,分配我们到晒场干活儿。 食堂前面是设置了篮球架、排球网和单双杠的操场。跨过一条约六米宽东西向的简易土路就是四周有排水围壕的晒场,中间高高搭起的硕大木制固定棚把东侧的硬土晒场和西侧的水泥晒场分隔开来。 晒场上几乎铺满了小麦。几台刮板式扬场机不断地把小麦吃入吐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卸车的、摊晒的、扬场的、上囤的、入仓的,百余号人忙碌着自己的活计。 晒场是管理员的领地,平时指挥三排的一个农工班(通常直呼为晒场班)常年在这里干活,负责例如扬场灌袋、选种拌种、通风晾晒等日常管理。麦收时,连队的大部分农工力量都调到晒场,归管理员统一指挥调度。 时任管理员的是三十出头的山东支边青年张学森,但出谋划策的则是一位叫史跃汉的四十多岁的江苏老兵。据说他原来文革前就是晒场管理员,因为解放战争中由国民党军队被俘而加入解放军,文革中便上纲上线划定为有历史问题被免职(我们刚到连队时史跃汉还在时不时地接受大会批判,别看在会上老职工和知青发言时慷慨陈词,,喊口号时一个个义愤填膺,仿佛火药味很浓,史跃汉也是勾肩弓背一副唯唯诺诺之状,但散会后走在一起彼此仍然谈笑风生)。由于他过去多年管理晒场,经验丰富,所以尽管是“平民”身份却依然在晒场举足轻重,遇有大事张学森一般都会主动与他商量。他的拿手一绝是善断风雨,往往能够及时预测风雨的来临,及时组织人力抢收苫盖,使小麦免遭雨淋。 连队南面大约 每当大雨来临时,食堂前面的大钟(其实就是一段钢轨,食堂每餐开饭也是用它报时,只是节奏与报警的响声不同)便会急促地响起来。钟声就是命令,附近的人们无论正在干什么,都会自觉地放下手中的活计,立即以最快的速度从四面八方赶到晒场,参加紧急苫盖、抢收小麦的战斗,活动棚和苇帘、草帘这时就派上了大用场。 休息时,我看到上囤很新鲜刺激,便凑上去跃跃欲试,扛了大半袋小麦就勇敢地走向跳板。 在学校时我曾参加过三粮库的抢晒战备粮,扛过成袋的玉米,以为彼此相差不多,走上跳板之后才知道背负重物时走平地和登高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
-- 作者:葛志坚 -- 发布时间:2013/4/18 13:21:00 -- 跳板的尽头很高,大约有四五米,扛着百十斤重的麻袋刚走上十几步,我便觉得脚下跳板似乎随着步伐节奏上下颤摆而身体不由自主的有些左右摇晃。无奈已经走上来,前有领者后有追兵,陷入骑虎难下之势,若无功而返岂不惹人耻笑,况且跳板宽度有限只容单行,想回头也无路可走。索性咬紧牙关,努力控制平衡继续走上去。 心平则步稳。坚持到顶卸下小麦,深呼了一口气倒也没什么。往下看去仿佛生出“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再继续扛下去就很快地步履稳健而“胜似闲庭信步”了。 虽然比摊晒累,但心里很畅快。耳边听到老职工议论“新来的就敢上跳,真不错”的赞叹声,窃窃自喜。 我们到连队时,麦收已经接近尾声。进场的小麦经过晾晒去除水分、扬场去除杂质等初步加工,陆续上囤、入仓、入库。 所谓上囤,就是把已经符合商品粮标准的小麦存入晒场临时围起的苇茓粮囤,一般不越冬,随时准备接到调令后装车南运。粮囤是用茓子围起来的。先用茓子在地上围起一个大大的圈来,把麦子不断地倒进去。随着粮食越来越多,茓子也一圈圈的越围越高,到最后,有三四米高,要搭上好几节跳板才能走到囤顶。 当时上囤还没有传送机,完全依靠人力背粮上跳,属于相对繁重且难度较大、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很多早到连队的知青每逢上囤时仍然犹犹豫豫望而却步,不敢贸然尝试,甚至一些老职工也刻意躲避。故而我刚到连队刚来晒场就毅然扛起麻包走上跳板,立即引来一片喝彩。休息时,晒场班的班长屈衍胜主动走过来与我打招呼竟使我有些诚惶诚恐。要知道屈班长当时可是闻名遐迩的四师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他的女儿经常代表他到各团去做讲用报告。 1974年,连队仿照国库的大型皮带式输送机自制了一台,从此人工上囤入仓和人力扛袋装车成为历史。 入仓,就是把可能一时运不走的粮食储存在依晒场西边而建的土粮仓,作越冬准备。仓顶为多层苇编草编苫盖,防雨极佳,筒壁用泥草把子象编辫子一样围圈,牢固密实,仓下部有二个供出粮灌袋的仓口,需要时打开木板活门,粮食就如水从龙头里流出一样靠自重喷泻而出。仓底有一个可供人出入的仓门。 入库,则是选择籽粒饱满、容重较高、含水率符合要求的优质小麦(或其它作物)作为储备,严格按品种分类存入种子库,留待第二年播种。我连的种子库有二层楼那么高,库容很大,每年留存的种子除自用外还向外调拨。 |
-- 作者:寒秋一果 -- 发布时间:2013/4/18 16:46:00 -- 以下是引用葛志坚在2013-4-18 13:21:00的发言:
跳板的尽头很高,大约有四五米,扛着百十斤重的麻袋刚走上十几步,我便觉得脚下跳板似乎随着步伐节奏上下颤摆而身体不由自主的有些左右摇晃。无奈已经走上来,前有领者后有追兵,陷入骑虎难下之势,若无功而返岂不惹人耻笑,况且跳板宽度有限只容单行,想回头也无路可走。索性咬紧牙关,努力控制平衡继续走上去。<!--?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心平则步稳。坚持到顶卸下小麦,深呼了一口气倒也没什么。往下看去仿佛生出“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再继续扛下去就很快地步履稳健而“胜似闲庭信步”了。 虽然比摊晒累,但心里很畅快。耳边听到老职工议论“新来的就敢上跳,真不错”的赞叹声,窃窃自喜。 我们到连队时,麦收已经接近尾声。进场的小麦经过晾晒去除水分、扬场去除杂质等初步加工,陆续上囤、入仓、入库。 所谓上囤,就是把已经符合商品粮标准的小麦存入晒场临时围起的苇茓粮囤,一般不越冬,随时准备接到调令后装车南运。粮囤是用茓子围起来的。先用茓子在地上围起一个大大的圈来,把麦子不断地倒进去。随着粮食越来越多,茓子也一圈圈的越围越高,到最后,有三四米高,要搭上好几节跳板才能走到囤顶。 当时上囤还没有传送机,完全依靠人力背粮上跳,属于相对繁重且难度较大、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很多早到连队的知青每逢上囤时仍然犹犹豫豫望而却步,不敢贸然尝试,甚至一些老职工也刻意躲避。故而我刚到连队刚来晒场就毅然扛起麻包走上跳板,立即引来一片喝彩。休息时,晒场班的班长屈衍胜主动走过来与我打招呼竟使我有些诚惶诚恐。要知道屈班长当时可是闻名遐迩的四师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他的女儿经常代表他到各团去做讲用报告。 1974年,连队仿照国库的大型皮带式输送机自制了一台,从此人工上囤入仓和人力扛袋装车成为历史。 入仓,就是把可能一时运不走的粮食储存在依晒场西边而建的土粮仓,作越冬准备。仓顶为多层苇编草编苫盖,防雨极佳,筒壁用泥草把子象编辫子一样围圈,牢固密实,仓下部有二个供出粮灌袋的仓口,需要时打开木板活门,粮食就如水从龙头里流出一样靠自重喷泻而出。仓底有一个可供人出入的仓门。 入库,则是选择籽粒饱满、容重较高、含水率符合要求的优质小麦(或其它作物)作为储备,严格按品种分类存入种子库,留待第二年播种。我连的种子库有二层楼那么高,库容很大,每年留存的种子除自用外还向外调拨。 难忘的知青岁月,心灵深处的珍藏。 |
-- 作者:葛志坚 -- 发布时间:2013/4/18 18:41:00 -- 感谢您关注拙文 |
-- 作者:槐乡 -- 发布时间:2013/4/18 19:39:00 -- 葛志坚战友好!我们是一个师的,37团1连在虎林的北边大约十里左右。欣赏您的文章,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太熟悉的场景。 |
-- 作者:北大荒老头 -- 发布时间:2013/4/18 21:58:00 -- 细腻的文笔描述了熟悉的劳动场面, 摊场翻晒、扬场扫垛、灌袋入囤、上四节跳、冒雨抢场------历历在目。志坚兄好文笔! 座囤围囤可是个技术含量较高的活,茓不好就歪了。我们连都是专门那几个老职工来茓囤的,后来他们又带出几个知青。每逢麦收豆收时,扬场的人员都是分两个班干,那时候除了机务和后勤的,全部劳力都在场院上了。 |
-- 作者:笨兔 -- 发布时间:2013/4/19 13:10:00 -- 葛志坚兄好!兔欣赏您的文笔,喜欢您的故事!作为知青,每个人都是一本故事书。我们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经历过艰苦困苦的洗礼,您的故事,让我们重温那一刻!我们从一个个知青故事中走来!祝安好!保重! |
-- 作者:葛志坚 -- 发布时间:2013/4/25 13:05:00 -- 感谢槐乡关注拙文。 您的连队在虎林以北,而我们连是33团最南面的连队,看来是近在咫尺了。 |
-- 作者:葛志坚 -- 发布时间:2013/4/25 13:08:00 -- 以下是引用北大荒老头在2013-4-18 21:58:00的发言:
座囤围囤可是个技术含量较高的活,茓不好就歪了。我们连都是专门那几个老职工来茓囤的,后来他们又带出几个知青。每逢麦收豆收时,扬场的人员都是分两个班干,那时候除了机务和后勤的,全部劳力都在场院上了。 感谢您关注拙文 共同的经历,便有共同的感受。 |
-- 作者:葛志坚 -- 发布时间:2013/4/25 13:10:00 -- 以下是引用笨兔在2013-4-19 13:10:00的发言:
作为知青,每个人都是一本故事书。我们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经历过艰苦困苦的洗礼,您的故事,让我们重温那一刻!我们从一个个知青故事中走来!祝安好!保重! 谢谢您关注拙文 期盼拜读您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