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白山黑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02) ---- 原创《乌鸦》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02&id=93487) |
-- 作者:春山秋水 -- 发布时间:2013/6/17 14:19:00 -- 原创《乌鸦》 《乌鸦》
小时候听老师讲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的聪明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得我对乌鸦有了一份好奇和敬意。
乌鸦是雀形目鸟类中体型最大的鸟类,有寒鸦,渡鸦,松鸦,大嘴乌鸦,小嘴乌鸦等种类。乌鸦通体乌黑,羽毛有金属般光泽,乌鸦的大小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异。除了秃鼻乌鸦外,乌鸦喙的鼻孔上有羽毛覆盖。乌鸦是一种强健聪明的鸟,能适应各种气候,世界南北半球都有分布。 虽然乌鸦在一些地方遭到人们误解,但是,在我们东北满族人却把乌鸦奉为报喜神,乌鸦曾经帮助满族先人躲避敌人追击,有护主之功。顺治帝入关后,在北京故宫内设立索伦杆,一种给乌鸦奉养喂食的长竿,(上面装有猪的内脏和黄米饭等食物的篮子)给于乌鸦最高规格崇拜。时至今日,北京故宫依然有乌鸦繁衍生息。英国王室也把乌鸦看成大英帝国的兴衰象征,甚至给乌鸦编入皇家卫队,颁发军衔。还有人专门伺候它们。可见,乌鸦的荣耀和地位。 乌鸦是具有智慧的动物,它的智力是只会学舌的鹦鹉八哥之类不能比拟的。真正见识乌鸦的聪明和能力,我还是在农村插队时侯。记得是夏日的一天,队长分配我和小乔在生产队的院子里给牲口轧草料。生产队的院子里好不热闹,左边是一排牲口棚,里面有两匹马,两头驴,还有四头骡子。右边是猪圈,队里的饲养员把猪都放到了院子里来喂食。有的社员家的狗也来偷吃猪食槽子里的猪食,还有社员家的鸡鸭也来凑热闹。院子里马嘶牛哞,鸡鸣狗叫,还有几只燕子在轻快的上下翻飞,好一个热热闹闹的农家景象。有时还会飞来几只鬼鬼祟祟的乌鸦,它们趁人们不注意时,飞到马槽上,偷吃草料中的玉米,马和骡子也不知道驱赶它们,照样悠然自得的吃着自己的草料。队长离开时,吩咐我和小乔:“看见老鸹子(乌鸦)来了,就大声喊几声,把它吓跑,或者拿脱完粒的苞米棒子撇过去,把它打跑。别让它偷吃马槽子里草料中的高粱和玉米。”队长临走时还说了一句:“粮食金贵啊”!果然,不一会,又飞来几只乌鸦,它们看见院子里有人干活,就没敢轻意直接飞到马槽上,而是佯做若无其事的样子,在院子里踱来踱去,有几只还落在了猪的背上,乌鸦像骑着猪赶集闲逛似的。当乌鸦落到猪身上时,我才发现,猪身上的黑是灰塌塌的黑,而乌鸦的黑是黑油油的泛着金属光泽的黑。我一边轧草一边留神乌鸦到底会不会偷吃马料里的玉米,只见当猪溜达到马槽下面时,乌鸦歪着脑袋观察着我们,见我们没有什么动静,就一跃从猪背上飞到马槽上,快速的偷吃起了草料里的粮食。但是,我们并没有立即把乌鸦哄走,心想趁队长不在就让它吃几粒也无妨,难道它还能把我们生产队吃黄了吗?过了一会,我们估计队长快回来了,我们才把偷吃玉米的乌鸦给哄走,这要是让生产队长知道了调皮的我们没及时赶跑偷嘴的乌鸦,一定会狠狠的训斥我们的,说不定还要扣我们的工分呢。 我们生产队大部分是水田。水田毗邻水库,水田里的鲫鱼,鲶鱼非常多。每当我们早上来到水田干活时,都能看见成群的乌鸦在田埂上吃鱼,它们争着抢着,叫声一片。我们跑过去把乌鸦赶跑,田埂上和水田边有不少活蹦乱跳的鲫鱼,都成了我们的战利品。我们一直很蹊跷,不知乌鸦是怎么抓到鱼的。因为乌鸦捕鱼时常常是在天蒙蒙亮的时候,那时我们还在出工的路上。后来,有几次我们出工更早些,观察到了成群的乌鸦在水田的上空盘旋,当它们锐利的眼睛发现水田里的鱼时,就会快速飞下来,集体围猎,它们用粗壮的嘴把鱼叼到岸上吃起来。有的社员为了从乌鸦嘴中夺下鱼来,就早上早些起来,把正在吃鱼的一群乌鸦赶跑,还真抢到不少的鱼呢!
乌鸦也是一种非常团结勇敢的鸟。我们在山上的地里干活时,经常看到一群乌鸦同别处飞来的老鹰在空中周旋缠斗,虽然老鹰个头很大,勇敢的乌鸦不断地向老鹰发出冲击,乌鸦的飞翔能力一点也不比老鹰差,它们前后攻击,用喙去啄老鹰的尾巴和翅膀。在乌鸦和老鹰空中斗法中,老鹰常常无计可施,只好奋力逃出重围,无奈的飞走。 乌鸦的嗅觉极其灵敏,它能嗅到垂死的有病的动物发出的某种特殊气味。这种气味会引起乌鸦的警觉,它们会追踪而至,因此人们常常把乌鸦误解成是一种不吉利的鸟,把不幸迁怒于乌鸦。而真正的情景是死亡和腐败引来了乌鸦,而不是乌鸦引起了死亡和衰败。我在插队时曾经见过村庄里有的人家老人临死前的头两天,这家院子周围就有不少的乌鸦在树上哇哇大叫,不时飞来飞去。它们虽然没有见到屋里这个奄奄一息的老人,但是,它们却感知到了这一点,这是它的一种本能。乌鸦能感知到人类察觉不到的事物,它的活动有指向功能,满族猎人常常观察乌鸦的举动寻找猎物。 乌鸦是动物界少有的孝子。当乌鸦的父母衰老了,不能再去采食时,乌鸦会反哺父母,直到它们慢慢老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这样赞誉过乌鸦:“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终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古人说:“乌鸦有五德;反哺,长生,多智,警示,无二过。”清朝遗老金梁曾经撰书《瓜圃述异》,其中记载沈阳故宫内凤凰楼养有一群乌鸦,早出晚归。1931年“918”事变爆发,之后的某一天,乌鸦飞走,再也没回来。表示了对侵略者的鄙视。真可谓有节,有义也!比起那些卖国求荣之徒不令人可敬吗? 乌鸦虽然能适应南北半球的不同气候,但是它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是有很高要求的,在污染严重的地方是看不到乌鸦踪迹的,因此,人们应该珍惜和爱护自然环境,让乌鸦和我们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
-- 作者:雷午寨主 -- 发布时间:2013/6/17 14:55:00 -- 看到说“乌鸦”的帖子,我就想起当年在云南瑞丽看到的乌鸦。 乌鸦在全国到处都有,在北京看惯了万寿路上、羊坊店西路上成群结队的乌鸦,到了瑞丽,乌鸦的地位可高多了。高大的榕树上总是乌鸦最好的栖息地,场部后面的街(gai)子就是在榕树下,众位黑色的精灵每逢街(gai)子天(赶集的日子),躲在宽大的叶子后面,向下俯视着来往的人群,紧盯着卖肉的摊位,伺机冲下来抢一块肉,飞到树上分而食之。 乌鸦是在当地傣族人相当于神的使者,每个寺庙都有专门喂乌鸦的和尚,每当午后,庙里都有和尚捧出吃剩的米饭,洒在寺庙旁的竹芭上,等候乌鸦来吃。邻里的雷允寨更是,有了死去的牲畜都拉到山上,去喂乌鸦。我亲眼见到一群乌鸦撕扯着死去的水牛,用不了多少时间,一头牛就被啃得只剩白骨了。 傣族视乌鸦为神灵,不准去打,我一直不知是什么原因。它毁坏了庄稼还不准讲,好像是应该供奉给它们的一样。而且瑞丽的乌鸦,个头很大,远远看起来就像是老鹰,由于有了傣族的保护,更是有恃无恐,冲进我们食堂抢肉是家常便饭。我们每个月才杀一次猪或牛,每次杀东西,它们都必到,从稀少的物资里与我们争抢,由于有民族政策,我们只好忍气吞声,无法报复。 成百上千的乌鸦争食一头牛的场面,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
-- 作者:北大荒老头 -- 发布时间:2013/6/17 17:07:00 -- 春山君的知识真广!观察的真细,描绘的真生动。 |
-- 作者:苦辣酸甜 -- 发布时间:2013/6/18 17:54:00 -- 把一只小小的乌鸦写的这么细,这么生动,春山秋水的文笔真好。 |
-- 作者:春山秋水 -- 发布时间:2013/6/18 19:31:00 -- 以下是引用雷午寨主在2013-6-17 14:55:00的发言:
看到说“乌鸦”的帖子,我就想起当年在云南瑞丽看到的乌鸦。 乌鸦在全国到处都有,在北京看惯了万寿路上、羊坊店西路上成群结队的乌鸦,到了瑞丽,乌鸦的地位可高多了。高大的榕树上总是乌鸦最好的栖息地,场部后面的街(gai)子就是在榕树下,众位黑色的精灵每逢街(gai)子天(赶集的日子),躲在宽大的叶子后面,向下俯视着来往的人群,紧盯着卖肉的摊位,伺机冲下来抢一块肉,飞到树上分而食之。 乌鸦是在当地傣族人相当于神的使者,每个寺庙都有专门喂乌鸦的和尚,每当午后,庙里都有和尚捧出吃剩的米饭,洒在寺庙旁的竹芭上,等候乌鸦来吃。邻里的雷允寨更是,有了死去的牲畜都拉到山上,去喂乌鸦。我亲眼见到一群乌鸦撕扯着死去的水牛,用不了多少时间,一头牛就被啃得只剩白骨了。 傣族视乌鸦为神灵,不准去打,我一直不知是什么原因。它毁坏了庄稼还不准讲,好像是应该供奉给它们的一样。而且瑞丽的乌鸦,个头很大,远远看起来就像是老鹰,由于有了傣族的保护,更是有恃无恐,冲进我们食堂抢肉是家常便饭。我们每个月才杀一次猪或牛,每次杀东西,它们都必到,从稀少的物资里与我们争抢,由于有民族政策,我们只好忍气吞声,无法报复。 成百上千的乌鸦争食一头牛的场面,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感谢您的回帖,您们云南瑞丽的乌鸦个头很大应该是乌鸦品种里的渡鸦,它是乌鸦中个头最大的一种。叫声粗糙,锐利。争斗时,脖子上的羽毛竖起来。乌鸦吃动物尸体,是生存选择,乌鸦是大自然的清洁工。 |
-- 作者:春山秋水 -- 发布时间:2013/6/18 19:35:00 -- 以下是引用北大荒老头在2013-6-17 17:07:00的发言:
春山君的知识真广!观察的真细,描绘的真生动。
承蒙北大荒版主夸奖,我的观察和描绘还是很肤浅,见笑了。向大家学习。 |
-- 作者:春山秋水 -- 发布时间:2013/6/18 19:38:00 -- 以下是引用苦辣酸甜在2013-6-18 17:54:00的发言:
把一只小小的乌鸦写的这么细,这么生动,春山秋水的文笔真好。 谢谢您的鼓励,我也喜欢您的文章,自然流畅,读后不忘。 |
-- 作者:苦辣酸甜 -- 发布时间:2013/6/19 15:06:00 -- 没上网前没有体会,上网一看傻了,天壤之别。常羡慕别人的文章写的那么好,常后悔在兵团时,没珍惜那近五年的大好学习时光。现在看书,眼睛太累,也很难看进去了。只好在网上看看了。你别说,有的知青写的文章,不亚于作家。真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