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白山黑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02) ---- 我的知青岁月 十八 遭遇涝灾 1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02&id=94498) |
-- 作者:葛志坚 -- 发布时间:2013/7/29 14:10:00 -- 我的知青岁月 十八 遭遇涝灾 1 我 的 知 青 岁 月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三团十九连 葛志坚 十八、遭 遇 涝 灾1 1971年,我升任驾驶员,阎国柱此时也调到机务成为康拜因助手,即在一个车组又是一个宿舍。 因为检修时间长于作业时间,有些人并不愿意到康拜因上工作,用拖拉机手的话来说比较磨叽。一位支援六师回来的资深车长范洪堂告诉我说,康拜因工作是一项好汉不愿意干,赖汉又干不了的工作,要在康拜因上干得好干得长实在是不容易。我听后自戒一定要倾心倾力、干好干长。 进入6月份后,兵团辖内的完达山地区大部分团和连队持续多雨,降水量明显大于历年。地处平原的许多团出现涝灾,农机不能正常下地作业。兵团领导焦急万分,在研究解决措施时,一位向以大刀阔斧、雷厉风行著称的现役军人处长建议说:“我们不能眼看到手的粮食泡在水里,既然不能用农机,就要组织人力用镰刀割……在这种时候,小镰刀能够打败机械化……”。 这句“小镰刀能够打败机械化”的话曾一度被有些人断章取义,猛批为轻视科学、只知蛮干的军人野蛮指挥行为。我以为,这正是兵团现役领导所体现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迎难而上、破险闯关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试想,当机械作业受阻难以施展,只能观望等待吗?道理不言自明,正如我们今天仍然赞誉和发扬当年小米加步枪打败美式机械化装备的光荣传统不能够被曲解为轻视军事现代化一样 我们连处于完达山南麓平原,属于丰水易涝区。六月中旬以后,隔三差五就有一场大雨。有时阴雨连绵,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几天不见太阳。到了7月初,地里已见明水,低洼地段更是一片汪洋了。 水靴从无人问津而变得奇货可居。 材料员三番五次到团物资股求讨,无货。 代销员急急忙忙去团服务社上货,脱销。 无奈之下兵分两路,材料员老赵直奔远在密山的师物资处而代销员三赴虎林县商业局,终于求爷爷告奶奶地搞到了百十双水鞋、雨靴。 在铁路线西侧即富荣车站的后身,是连队狭长的七号地。紧靠七号地西边就是平时弯弯延延地静静流淌的七虎林河,河面不宽,流速亦缓。这一年的夏天,七虎林河一改温顺静默的脾气而变得格外暴烈。陡长的水势如脱缰的野马一般,咆哮着冲刷河堤、肆虐两岸,仿佛无时无刻不在伺机摆脱堤岸的束缚,到广阔的平原田野中奔腾撒欢。 一个临近傍晚的大雨滂沱日,副连长尹生荣紧急召集我们赶赴七号地去抗洪抢险,几十名知青毫不犹豫地冲出宿舍。当我们冒着大雨踏着泥泞艰难地赶到坝上时,河水几近坝顶,个别低洼处已漫过堤坝淌入农田。 尹连长指挥我们迅速在附近用带来的小麻袋装满泥土,运到坝上堵住缺口,再把坝顶普遍加高。连里陆续派出增援力量赶来参加抢险。奋战了四五个小时,到了几乎已经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狂傲不桀的七虎林河终于被我们驯服,按照我们“规定”的路线呼啸而去,七号地化险为夷了。 平日里的七虎林河并不这样狂躁,还是十分眷顾流域两岸的土地和人们的。不仅带来温馨的滋润,而且给予丰富的营养。 记得我们刚来的那年春节后不久,连队组织二三十人到七虎林河的冰面上凿冰捕鱼。我是进山伐木结束返回连队后去捕鱼现场的。 在河的转弯处往往河面宽而流速缓,这里就是鱼虾们理想的越冬栖息地。在捕鱼经验丰富的邹会计指导下,我们使用冰穿、尖镐和铁锹在一定范围内一次性凿开几个到十几个冰窟窿。有的冰洞用来插入竹竿上下左右地翻搅撵鱼,迫使它们集中游到一个狭小的区域,再从集中区的冰洞中用草捞子把惊恐万状的鱼虾不断的捞上来,摊铺在附近的雪地上。待鱼虾冻僵后,装入麻袋用马车运回。 打捞上来的鱼虾,诸如鲫鱼、鲇鱼、泥鳅、河虾、河鳖及哈什蚂等应有尽有,大小不一,尤以泥鳅和哈什蚂居多。经按种类不同和体形大小分拣后,大部分转运外地用于罐头食品加工出口,小部分自食。听老职工讲,泥鳅是出口日本的。我们这些孤陋寡闻、少见多怪的知青颇为不解,口味平常、模样难看的泥鳅何以让日本人爱不释口。现如今身价倍增已到“洛阳纸贵”地步的泥鳅,那时在我们眼里根本就不屑一顾。
|
-- 作者:鹤鸣 -- 发布时间:2013/7/29 14:30:00 -- 只有亲临抗险一线,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谢谢葛志坚战友! |
-- 作者:海天 -- 发布时间:2013/7/29 16:04:00 -- 抗涝抢险,雨中捞麦,兵团战士与天斗其乐无穷。 |
-- 作者:麦田新绿 -- 发布时间:2013/7/29 16:26:00 --
不仅值得一写,而且应该记住。 在垦区,虽然旱涝都是灾,但是洪涝比久旱更埋汰,次生灾害也极易发生。 这对每一个知青都是严峻考验,甚至可能是生死考验。 |
-- 作者:轻舟 -- 发布时间:2013/7/30 7:37:00 -- 文章写得真好。 |
-- 作者:葛志坚 -- 发布时间:2013/7/30 12:34:00 -- 以下是引用鹤鸣在2013-7-29 14:30:00的发言: 只有亲临抗险一线,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谢谢葛志坚战友! 感谢你关注拙文
|
-- 作者:葛志坚 -- 发布时间:2013/7/30 12:37:00 -- 以下是引用海天在2013-7-29 16:04:00的发言: 抗涝抢险,雨中捞麦,兵团战士与天斗其乐无穷。 感谢你关注拙文。虽然已经过去四十余年,水中捞麦依然恍如昨天。
|
-- 作者:葛志坚 -- 发布时间:2013/7/30 12:40:00 -- 以下是引用麦田新绿在2013-7-29 16:26:00的发言:
不仅值得一写,而且应该记住。 在垦区,虽然旱涝都是灾,但是洪涝比久旱更埋汰,次生灾害也极易发生。 这对每一个知青都是严峻考验,甚至可能是生死考验。
感谢麦田新绿老师浏览拙文并留玉。每每发帖均盼得到您的指点。 |
-- 作者:葛志坚 -- 发布时间:2013/7/30 12:43:00 -- 以下是引用轻舟在2013-7-30 7:37:00的发言: 文章写得真好。 感谢你关注拙文。文章粗陋肤浅,怀旧有感而已。
|
-- 作者:苦辣酸甜 -- 发布时间:2013/8/8 18:11:00 -- 遇上涝灾最可恶,收割机不能下地,全靠人,可把知青们累坏了。一身汗,一身泥,有的知青都累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