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彩云之南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03) ---- [原创]《知青心目中的赵凡》—— 作者 陈朝嫦 (原云建四师十六团河口农场北京知青)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03&id=40717) |
-- 作者:红河 -- 发布时间:2010/4/23 21:25:00 -- [原创]《知青心目中的赵凡》—— 作者 陈朝嫦 (原云建四师十六团河口农场北京知青)
知青心目中的赵凡 从网上得知赵凡去世的消息,心中怆然、沉重、难以名状,又一位知青的父辈离我们而去。我不曾与他谋面,然而他的名字早在31年前就与知青紧密相连。翻看历史照片,他瘦削坚毅的面容、果断干练的身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出父辈对知青儿女深邃关切的目光。回首往事,他在调查知青返城风潮中所展现的人格魅力,令我景仰,永生难忘。 一九七九年元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终于走到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十字路口,时任农业部副部长兼国家农垦总局局长、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副组长的赵凡率领中央调查团正在滇南边陲重叠起伏的亚热带山林中艰苦跋涉。短短十几天的走访调查,与知青座谈了解,耳闻目睹了边疆农场生存环境的险恶,长期处于饥饿和劳累状态的知青,体力透支和精神承受力已达极限。知青问题比事先估计的还要严重,其状叫人触目惊心。 元月八日赵凡接急电,率调查团星夜兼程赶往数百公里以外那个默默无闻却异军突起的勐定农场。她是滇西种植橡胶规模最大、知青最集中的一个农场。知青罢工、绝食,返城请愿最动人心魄。 赵凡风尘仆仆赶到勐定农场,目光所及的是千余名知青焦灼的情绪和企盼的眼神,他们要求返城的呼声此起彼伏。元月十日他在众多知青下跪的气场当中感受到了“我们要回家!!!”是发自知青心底的呐喊!由此触动了他的心灵,真情至极从一个领导干部的身份回归到一个普通的父亲。在调查整个事情的过程中,对知青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倾注了像对自己儿女一样的关爱。用大地一样质朴宽阔的胸怀,敢于担当的魄力,为知青回城打开了绿色通道。 知青返城风潮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初,赵凡从文革的桎梏中刚刚解放出来,他身体力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断然屏弃阶级斗争的思维模式,排除来自“左”倾流毒的干扰,多次强调知青返城风潮的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及时纠正当地干部对知青的错误认识和做法。视知青为自己的儿女,苦口婆心去疏导、化解矛盾,使事态迅速平复,达成圆满结果。数以万计的知青终于回到了他们日夜思念的故乡,与父母家人团聚。 至此,发端于云南国营农场的知青大返城浪潮像决堤的洪水汹涌而下,迅速波及全国。历时十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宣告终结。 重温这段历史,无不令人心潮起伏、感慨万千!红土地知青不屈不饶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让我产生共鸣与震撼,赵凡将父爱无私的给予了知青儿女,让我从心底涌起对他的无限敬意。 赵凡尊重了民意,顺应了历史,众望所归。其超凡的魄力和胆识源自他人文关怀的高尚品质。红土地的知青对他充满了感恩,成都知青献给赵凡的敬语“建设兵团知青之父”,当之无愧。 因此,我觉得在知青心目中赵凡是一位平凡而又非凡的父亲。这样的好人——对知青恩重如山的人,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赵凡将被知青和历史永远铭记! |
-- 作者:雷午寨主 -- 发布时间:2010/4/24 10:20:00 -- 赵凡老人作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实践者,将被广大知青和历史永远铭记! |
-- 作者:观仔 -- 发布时间:2010/4/25 15:33:00 -- 看了此文,被赵凡身上所具备的人文关怀的内在品质所感动,对他肃然起敬。赵老为知青回城所做的一切,赢得了广大知青对他的爱戴。他的功德永远记在广大知青心里!他应对大事件的能力、魄力以及工作方法也为当下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