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彩云之南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03)
----  [原创]《牛与人的故事》——瑞丽风情之三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03&id=52840)

--  作者:瑞丽江边
--  发布时间:2010/12/26 0:46:00
--  [原创]《牛与人的故事》——瑞丽风情之三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中,我们支边到云南已快40年!虽然我们已回城30多年,但在边疆那几年的青春时光,却让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记忆。。。那时,生活虽然艰苦,也常常为前途感到迷惘,但那美丽迷人的边疆山水和淳朴的民风却留给了我们无尽的美好记忆,无法忘怀,因为,它是和我们的青春连在一起的!

     九十年代我写了几篇有关我们当年在瑞丽生活时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文章,只可惜当年却没有条件用相机记录下当时的影像。今天,我将2006年和去年回瑞丽参加50周年场庆时在瑞丽拍的一些照片配上这几篇文章,以弥补这一缺憾吧。

    在此说明一下:之前,我挂上来的两篇文章《当泼水节恢复时》,《小卜冒  小卜少》可作为我写的瑞丽风情之一,二。今天这篇就算之三吧!


                      《牛与人的故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896.jpg:

              我们连队旁的傣族贺弄寨的田园景色

     瑞丽人的生活总是与牛分不开的。当地最基本的运输工具就是牛车。生产建设兵团每个连队都养有牛或是牛群。健壮的牛被选出来拉车,其它的牛就养着,唯一的目的就是逢年过节牵一头出来宰杀吃肉。景颇人也养牛,除了耕地,拉车,还有专走山路,披红挂绿,为山里人驮物的驮牛。傣家人就更是离不开牛了,除了靠近山脚的村寨养着一大群的黄牛外,更使他们得意的是那些无比健壮,又肥又大的水牛。在边疆生活的几年里,瑞丽的牛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和有趣的故事。


                              水牛与黄牛

               

    瑞丽的水牛可说是生活在得天独厚的环境中,这里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水草繁茂,四季都有可吃的食物。当地只种一季稻,除了农忙耕作外,一年中的大部份时间,水牛都是在那水草丰茂的大地上悠闲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美食与和煦的阳光。所以,瑞丽的水牛都养得膘肥体壮,尤其它们那滚圆肥硕的牛背就象平坦的小台桌,使得傣族的小男孩们都乐意爬到牛背上逍遥自在地玩耍和休息。他们整天在牛背上跳上跳下,或躺在牛背上仰面朝天睡大觉,或欢笑着拍打牛背快步奔跑。在蓝天白云、远山近林的衬托下,构成一幅只有在电影中才能看到的美丽动人的田园风光景色。直到现在,回想起那样的情景,都会使人陶醉,使人回味无穷,使人产生对瑞丽风光无尽的眷恋。

    瑞丽的水牛,因水草丰美而长得尤其健壮, 也尤其显得有一种因太多的力量积蓄而无法排遣的冲动,所以特别好斗。只要一遇到另一头不常碰面的牛,马上就象遇见劲敌一样,非得打斗较量一番,不分出胜负决不罢!我们常常都可看见田间野地里,两头十分健壮的牛将头顶在一起,身上的健子肉一大块一大块地凸现出来,两眼因亢奋、发怒而发红,眼晴瞪得要暴突出来!两只又大又弯的犄角不时因碰撞而发出“哐噹!哐噹!”的响声,牛头因顶撞发力而低得就要触到地面,地面又因牛蹄的蹬踏被刨成一道道深深的凹槽。每当这时,那些放牛的小孩往往不顾危险,兴奋地在一旁又跳又叫,为自己的牛加油而摇旗呐喊!看着那样的场面,的确使人热血沸腾,兴奋不已,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这两只壮牛的战斗厮杀紧张得透不过气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906.jpg:

          贺弄寨圈养的黄牛

 

    瑞丽的黄牛不及水牛那样得宠,好象有些两极分化:一部份被选出来拉车的牛,体形高大、健壮,特别是颈背处长着一个特大的肉峰,正好将拉车的辕给架上。也不知这种牛生来就是这样呢,还是在长年的拉车生涯中炼就出来的。它们好象天生就是为人们拉车而存在的;其它大部份黄牛则与拉车牛相差甚远,体形上个头小得多,群居,一般三五十只到一百来只一群,多半是坝子边缘与山脚周围的村寨才会喂养这样的牛群。因为那里有足够的草地供养着它们,这些牛一年四季也不会缺什么食物,每天被主人们赶着上山去放养,倒也自在。这些既不耕地又不拉车的牛,生存的目的只有一个:供人宰杀食用。因此,它们又被叫做“菜牛”。也许是这里人少牛多,也许是人们没有意识到对它们进行优选繁育,这里的牛是放任自流,自然交配,结果造成了物种的退化,好象这些牛是越来越矮小了,当然,也可能是这里的文化落后和愚昧无知造成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907.jpg:

 

    由于当时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瑞丽的牛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利用,而仅限于为人们提供一部份肉食来源。我们在八连时,瑞丽县集市上的黄牛肉卖到二元钱一拽 (缅秤:一拽约三市斤)而水牛肉只能卖到一元钱一拽。听郭排长讲,他们当年(58年)到瑞丽时,十元钱就可买到一头牛,真是太便宜了!75年我在营部时,杀了头黄牛,一付牛杂,一个头,四只牛蹄及一付牛肚一共才卖五元钱!只可惜当时还不时兴吃牛肚火锅,否则我们这些知青又该打牙祭过瘾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1731.jpg:

  2009年12月我们在瑞丽江边看见傣族仍然还沿用传统和落后的方法处理牛皮


    那时,不但牛肉不值钱,现在看来十分宝贵的牛皮就更不值钱了。因为经济落后,当地人不会加工牛皮,杀了牛后,把牛皮就地一摊,就不再管它,让它风干后再把它收来放到屋里。认真一点的,就把牛皮用竹条子绷撑,那样风干后就显得平整得多。在营部当粮管员时,一次我把营部收集的十张硬梆梆的牛皮拉了满满一牛车到瑞丽县城的农资收购站去卖,没想到,跑了20多公里的路,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总共才卖了5元钱!看到牛皮这么不值钱,气得我发誓再也不去卖牛皮了。


                        公牛斗“铁牛”


    瑞丽山上的驮牛是我看到的最有趣的牛了。 72年我们班和六班驻扎七连两周时间打草给连队盖新房。一次,我们坐营部段朝武开的东方红 55型拖拉机上七连。在姐勒水库的路上,迎面来了一队驮帮,大约有十多只驮牛。这些牛被驮帮们打扮得花枝招展,颇引人注目。驮牛的牛头戴着用红布结成的大红花,头顶上有一朵鹅蛋大小的绒彩球,随着牛的走动一摇一晃的。牛的脑门正中还拴有一小块圆镜子,在阳光下不停地闪烁。两只牛角上挂着用各种花布缠成的五彩条,牛身上也用白布条牵围着,上面挂有一些彩色的布花,牛的颈部挂有一个木铃挡,走起路来,“叮铃哐啷”的。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这群驮牛行走时的交响乐声。看着他们不象是驮物给山里人的驮牛帮,倒更象是一队迎新娘的队伍,花枝招展,有声有色,好不热闹!这给寂静的大山平添了一派生气,也给驮帮们整天枯燥无味、沉闷的行程增添了不少的生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6年照片;知青返滇游, 248.jpg:

 

 一年一度的瑞丽中缅胞波节期间(五.一黄金周)牛车选美节目中的黄牛们


 

    在山路边的拐弯处,这些漂亮的驮牛与我们的拖拉机相遇了。可能它们长期在深山中行走,从来没见过拖拉机,面对这样一个机声轰鸣的庞然大物,一下子被吓懵了!站在路边呆呆地看着我们。老段驾着拖拉机只得减速行驶,慢慢地向前开。这时有一头被打扮的最漂亮、个头也最大的公驮牛,大概是驮牛队的头头吧,它竟然无视拖拉机的逼近,仍然坚持站在原地。看得出来,它也被拖拉机这个“铁牛”吓着了!样子也有些紧张,也许是一惯身无敌手的尊严使它不能后退,仍然故作威严地直视对面这个从未打过交道的“铁牛”,想以自己特有的威严来阻止“铁牛”的前进。而紧跟其后的其它驮牛早已转身往后逃了。有几头胆大一点的转过身去后,又转过头来,想看看眼前会发生什么事?我们在车斗上看见这场面都感到十分好笑。我们也不能就停下来与牛对峙着吧?老段把车速降至最低,继续向前开去,直到离这头牛只有一两尺远了也没停下来。结果这头牛看到自己这样坚强都还是无法镇住这个新对头,这个大怪物,就在快要碰到它的那一瞬间,它终于挺不住了,一下子后退两步,突然向上一猛跳,在空中转了个180度的弯,调头逃跑了!其它的牛一看到领头的败下阵来,更是吓得纷纷往后溃逃。

    这时,更有趣的事发生了。也许是这只头牛从来没有这样丢过面子、威风扫地,自尊心,羞耻感使它放慢了溃逃的步子,再次转过身来,并且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摆出了决战的架式!这回,它不再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向“铁牛”发起了攻击!只见它低着头,用犄角猛地顶向“铁牛”,“哐噹!”一声,牛角顶在铁壳上。看到老牛这次是铁了心,来真格的了!老段只好把拖拉机停了下来。老牛退了两步,摆好架势,又一次冲向“铁牛”!这一次,它对着“铁牛”左右开弓,撞得“铁牛”哐噹!哐噹!直响!看到这头花枝招展的头牛这样不畏强手;勇猛顽强和憨得可爱的样子,把我们车上的人笑得前俯后仰。老段更是乐不可支,又笑又担心,他怕这头牛再斗下去会把车灯给撞坏,万一再向他撞过来可更不得了!可他又不敢再开车往前走,怕把牛给撞伤了。他急中生智,马上脚轰空油门,连着按喇叭!拖拉机的突然轰鸣声和高音喇叭声终于把这头战斗正酣的头牛给镇住了!它着着实实地被吓着了,连忙倒退两步,没想到这个对头这样坚硬,而且发起怒来如此可怕,知道自己绝不是对手,只好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再也顾不上自己的面子和尊严了。这时的驮牛群,兵败如山倒,全线溃逃而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6年照片;知青返滇游 250.jpg:

           

      当年在大山上看到的驮牛们可比这牛车的黄牛“牛”多了:漂亮和威武多了!

 

                                                                                                ——待续

  


--  作者:瑞丽江边
--  发布时间:2010/12/26 1:11:00
--  [原创]
 

                                                  杀        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895.jpg:

    

      当年我们看傣族杀牛的海子边,可惜海子只剩下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了!


 

       在内地,看过杀牛,那场面显得惨不忍睹:牛被人将四只脚拴上后四边一拉紧,四只脚蹄被牢牢地捆在了一起,牛即刻倒地。这时屠夫过去将早已磨好的刀深深地捅入牛的心脏……牛倒地时,眼晴里还流着泪,似乎在诉说自己的不幸和悲惨的命运。

    边疆的牛,不象内地的牛那样承受太多的苦役,自由自在地享受着大自然与人们赐与的富足生活。因而,杀牛没有引起过我更多的同情和联想,杀牛就意味着改善伙食,美餐一顿。所以杀牛就被当成很好玩的事。边疆的杀牛与众不同,很有特色,既有十分利落的杀法,也有使人惊心动魄的血腥场面的杀法。

    记得是72年的国庆节,连队杀的猪有米线虫不能吃,决定杀牛改善生活。我想见识一下边疆是怎样杀牛的,于是,积极主动参加了杀牛的行动。

    当地的老工人最常用的杀牛方法是“锤击法”,即用铁锤砸牛的头顶盖,一锤毙命,千净利落!郭排长牵来了一头不太大的菜黄牛,将它拴在一根木桩上。这头牛并没有意识到面临的危险,仍象平时一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呆呆地看着我们。我在连队知青中,力气算是较大的,很想体会一下杀牛的滋味。按照郭排长的指导,我拿起了一把十二磅重的铁锤,对着牛角中间的顶盖骨试了试位置,然后,鼓起劲,抡起铁锤,向牛头猛然砸去。“咚!”地一声,铁锤不偏不斜正正地砸在牛头顶中间。但不知咋的,这头牛只是在被砸的瞬间两只眼闭了一下,竟然还是一动不动站在那里,憨憨地瞪着我。“再来一次,使劲!”郭排长在一旁喊道!我再次鼓足了劲砸了下去,结果仍然一样。第三锤砸下去,牛腿只弯了一下,而我自己却再没劲抡起铁锤了。郭排长赶紧换了一个16磅重的大铁锤,他抡起铁锤 狠狠地砸下去,随着沉重的一声闷响,牛的顶盖骨被击碎了,一下子瘫了下去,基本上没有动弹,连哼都没哼一声就命赴黄泉了。

     我第二次杀牛是在营部,这次不用抡大锤了,是用枪打,这也是当地老工人常用的方法 一一击毙法。牛放出去在野外时,枪击比较危险,我便到牛圈去执行任务。在打米班班长王彩玉的指点下,选中了一头较肥壮的水牛。我转到它的正对面,爬到牛圈的竹栏杆上,用一支老38式步枪瞄准牛的头顶盖正中。这时,这头牛好象发现我要对它 构成威胁,便后退了一下,四周的牛也纷纷往旁边挤。我突然有些紧张:万一打偏了,这群牛向我冲过来怎么办,那也是非常危险的。王班长看我迟迟不开枪就向我喊道:“瞄准了就开枪!牛群乱起来就麻烦了!”我赶紧再次瞄准牛的头顶中央,屏住呼吸,一边准备扣动板机,一边想着怎样逃避危险。好在我站的地方还比较好跳,不会有什么障碍和问题,象吃了颗定心丸。这时,牛也安静下来了,呆呆地与我对视着。我立即扣动板机,“砰!”一声枪响,这头牛就象断了线的木偶一样倒了下去,连哼都没哼一声。我一看,这一枪打的实在太准了, 指盖大的枪眼打在牛头顶盖的正中,枪眼处流出 一小股殷红的血液,牛眼已经闭上,命归西天了! 真痛快!这头牛死到临头,还不明白怎么回事, 在不知不觉的瞬间结束了生命,这可能是一种最痛快的方法,也许是一种最好的杀牛方法了!但多年以后,每当回想起那些杀牛的场面,我心里就会感到一种无以言状的难受,没有了当时的那种轻松和潇洒。

 

    而我们到边疆第一次看到的杀牛,却给我们留下了充满刺激和惊心动魄的记忆,这就是独具一格的“傣族杀牛法”!

     七一年八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4点过,我与好友邓伦明、高永久、张世伦、赵世富几人到八连附近的贺弄寨去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904.jpg:

贺弄寨一角。路边小竹台上的陶罐是专为过路人解渴而准备的,这是傣家人的习俗。

 

    我们刚走到寨子边的牛圈时,就见一帮傣族男子从牛圈中牵出一头非常肥壮的水牛。这群傣族汉子大约十来人,他们的装束别具风格,每个人都穿着一种宽松异常的大筒裤,裤腰与裤腿直上直下,裤腰足有4尺宽、不用腰带,只是把裤腰多余的部份折过来,插到腰里就行。裤脚也有2尺宽,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好不凉爽。他们每人身上都挎有一把傣族特有的长刀,有几个人可能是民兵,肩扛着一支冲锋枪。这群傣族汉子,长得黝黑壮实,个个精神抖擞,显出几分野性的强悍。他们用绳索把大水牛的两只犄角拴上就往外拉。大水牛不那么情愿,老往一边跑,傣族汉子们,一边哄着、吆喝着,一边将它牵到一个水塘边,又将它赶下水去。几个汉子围着给它浇水,把它身上的烂泥洗掉。这时的牛可能感到了某种不祥之兆,己经极不情愿,开始对人甩牛角,吹胡子瞪眼了。结果还没洗干净,就只有让它跳上岸了。这群傣族汉子仍然兴高彩烈,一路吆喝着赶着牛向村外走去。我们不知他们要干什么,询问后得知他们是去杀牛。这一下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索性改变主意,跟着这些傣族去看他们杀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902.jpg:

        穿过竹林就到了海子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956.jpg:

    贺弄寨边的海子。傣族杀牛通常就在这个海子边。
 

    我们随着傣族汉子们来到了海子边的缓坡草地上。开阔的草地中有一棵碗口粗的酸枣树,没有树叶,光秃秃地立在那儿。傣族汉子把牛牵向酸枣树,这头牛象是己发觉了什么,死也不肯向那棵树走去,挣扎着要往回奔。傣族汉子们一哄而上,拉的拉,推的推,很快将牛拽到树下。可这头牛就是不靠近树,这些傣族看来都很有经验,一个“小卜冒”(小伙子)见牵牛的绳索己经够长度了,马上拉到树前,围着树转了一圈,然后再将绳索拉紧。这样,每当牛动一下,就被绳索拉紧一下,并缩短一段与树的距离。其它的人围着牛又打又推。一会儿,这头牛就被拉来与酸枣树靠在一起了。由于绳索套在比牛稍高的一个树权上,拉紧绳索后,牛的头被拉来昂起,这正是这些傣族所希望的。拉绳索的“小卜冒”以极快的动作将绳索在树干上绕了几圈,打上结后就跑开了。

     其余的人,看到进展顺利,马上也迅速跑开, 各人站在一边,好象这种位置是早已编排好了似的。他们将身上挎的刀拿到了手上,作好某种准备。当他们看到我们几个知青站在离牛不远的地方;便高声招呼道:“有危险,赶快离远点!”看到这箭拨弩张的架式,我们顿时产生了一种紧张的感觉,赶快跑到远处,观察着眼前将要发生的一切。

     主刀的“小卜冒”大约二十来岁,两只手袖和裤腿挽得高高的,露出结实的肌肉,他手里拿着铮亮发光的长刀。这种傣式长刀极象日本军刀,只是略短一些。他动作十分机敏,只见他飞快地跑到牛的身后,躲开牛的视线,然后转到牛的侧面,用他那把锋利的长刀对准牛的脖子朝上猛地一挥,牛脖子顿时裂开了一个一寸多深的大口子。可能是受到这狠命一刀的巨大刺激,这头牛一下子跳了起来,“啪!”的一声,拴牛的绳索被挣断了。 “哗!……似喷泉样的鲜血一下子从牛脖子的刀口处往外喷射!大水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呆了,呆呆地瞪着双眼看着自己体内喷出的热血。但它很快就反应过来:袭击来自身后!它突然转过身,看见拿着刀的小卜冒,它怒不可遏地朝着这个小卜冒就冲了过去!它要把杀它的人撞翻!挑死他!它要复仇!小卜冒成了这头壮牛的唯一攻击目标!面对发怒的大水牛,小卜冒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拔腿就往后跑。

    此时,其余的傣族汉子齐声高喊:“反逮!反逮!”(傣语:砍死!)欲将牛的注意力引开。但被激怒的大水牛根本不理睬,认准主刀手小卜冒拼命地冲击!此时,这个小卜冒的处境非常危险。说时迟那时快,另一位小卜冒, 应该是副刀手,疾步从牛的后面追了上去,挥起长刀,朝牛的后腿膝关节处狠狠地砍下去,“啪!”地一声,牛脚筋被砍断了!白色粗大的脚筋露了一节出来,牛腿一下子软了。这头牛被突如其来的又一次袭击弄得不知所措,马上停了下来,转过身看着从身后袭击他的另一个人。这时,牛脖子上的伤口流血太多,不再喷泉如柱,而是随着心跳一股接一股地伴着气泡往外喷涌!大水牛愤怒之极,马上对准第二个目标冲了过去!这恰好是我们几个知青站的方向,看到牛冲撞过来,我们吓得拼命往后边跑。好在牛的一条后腿己被砍断,只靠其它三条腿在跑,速度慢了不少,不然我们真的会很危险。

   “反逮!反逮!”周围傣族汉子仍然高喊着。这时另一个傣族汉子又从牛的身后追赶了上去,举刀朝牛的另一只后腿关节砍下去,砍得不是很准,他又飞快地补砍两刀。这头牛再次被人从后面袭击了一次,它停下来,转过身去,看见拿刀的人也跑开了。

     这头牛真是气急败坏,想去追刚才砍它的人,而后面又遭袭击,调头追了几步,又再次遭袭击,它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它自己来回小跑了几步,还想反击!可是,失血太多,它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它的后腿被砍伤后,已撑不住那巨大的身躯!几经挣扎后,两条后腿完全折断无法站立了,整个身躯只有两条前腿支撑着!它似乎明白,人们对它的攻击还在继续,于是它不停地往四周看,惊恐地寻找着要攻击它的人。只要人一接近,它就用前脚挪动身躯,企图反击。但它可能永远也弄不明白,今天这些人为啥会这样攻击它!但它的垂死挣扎已是徒劳的了。主刀手小卜冒瞅准时机,从后面又冲到牛的侧面,举刀对准牛的脖子又快又狠地连砍数刀!然后又飞快地跑开了。紧接着,另一个小卜冒又赶过来飞快地朝牛的前腿连砍两刀。此时的壮牛,前腿也被砍断,头也被砍得抬不起来了,只能搭拉着来回地进行最后的抵抗和挣扎!己经断了的腿几次拼命的想撑起来都失败了!终于,它用尽了全身的气力将头猛地一抬,眼晴瞪得很大,很大!绝望地朝天一望,然后,轰然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

     “噢!噢!……”这群傣族汉子欢呼起来,一拥而上,准备对死去的牛开膛剖肚!今晚,他们又可以敲着芒锣,跳着孔雀舞,围着簧火,乐滋滋地享受一顿美味大餐了!

     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晚霞把大地和这片海子映得殷红、殷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1791.jpg:


 

     我们几个知青被眼前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握有枪和刀的一群壮汉,杀一头牛本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却被这群傣族汉子演绎成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杀,一场人与牛之间的游戏,而他们则在这搏杀和游戏中尽情地享受着充满野性的刺激和快乐!

 

    时过许多年,我们第一次看傣族杀牛的情景还让我记忆犹新,傣族人生性活泼、乐观、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勇敢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写于1997年补写于2010年12月



--  作者:雷午寨主
--  发布时间:2010/12/28 8:01:00
--  

  “牛”在云南的各民族的人们心目中是很神圣的生灵,不少民族都把它当做民族的图腾,许多地方都涂抹着它的形象。在尚未进入现代社会之前的当年更是这样。尤其是我们下乡的傣族和景颇族聚集地,一头牛比一家人的全部财产都要贵得多。

    记得我到连队时,犁田的伙伴叫“小烂脖子”,是一头不大的小牛,从傣族那里购买时脖子上有伤,故而得名。好像买时很便宜,不到二百元钱。连里最好的是一头叫“三百八”的大牛,驾驭它的是一个排长,它那身量几乎有我的那头两个大,我们都羡慕不已。当年的二百元钱是什么概念啊,我们每月的工资只有26元,加上“粮食补贴”2元,一共28元,吃饭6——7元,寄回家10元,剩下的就是零用钱了,还要省下钱来准备两年一次的探亲路费。所以一头牛几乎是我们一年的工资,就得倍加爱护,干活时不敢使劲打它,只敢用“撇索”(连接牛鼻子和鞭子的竹编绳索)悠着敲敲牛的肚皮,犁头还不敢推得太深,怕累着牲口。……

    近两年回去,瑞丽的牛已经很少见到了,主要是城市化的缘故。农场几乎没有了黄牛和水牛,都是机械化了,只是在瑞丽江边看到过成群的水牛,一个个卧在江边自己滚出来的小坑里,晒着太阳,二牛抬杠的老式牛车也没有见到。在弄岛去南坎的路上,看到换下来的牛车轮子,半埋在泥土里,看来也是很长时间不用了。也是,到处都是柏油路和汽车,牛车走哪里呢?那窄窄的轮子还不把路压坏啊!

   感谢“瑞丽江边”,让我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他描述的一幕幕场景,与我们经历过的如出一辙,太亲切了。谢谢你!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0/12/28 11:50:00
--  

瑞丽江边忆往昔,

专讲牛族有稀奇,

活灵活现配图画,

确是精品众不疑。


--  作者:瑞丽江边
--  发布时间:2011/1/1 0:36:00
--  

谢谢雷午寨主的“灌水”和点评!

第二故乡让人怀念,共鸣让人更感亲切!

谢谢您的肯定和鼓励!

祝新年快乐!

 

谢谢龙行天下版主的点评和肯定。

祝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