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彩云之南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03) ---- [原创]人生的第一个选择——我的知青生活回忆(一)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03&id=66555) |
-- 作者:孟定山丫 -- 发布时间:2011/9/27 9:03:00 -- [原创]人生的第一个选择——我的知青生活回忆(一) 题记: 今年,是成都知青赴云南支边四十周年。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从昔日的少男少女,步入岁月的霜雪飞上黑发、坎坷的利刀在脸庞上刻下印痕的年龄,个中的酸甜苦辣我们早已品尝,人生的旅途我们已走过大半,然而,无论在人生苦难了多少,经历了多少,每当回首往事,那八年的知青生活却在我们的记忆中尘封,永远难以忘却。为纪念我那六年半的知青生活,写下这组文字。
时间回到1971年。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将有第一次选择,然而,四十年前,我的第一次人生选择在我今后的人生中留下的,不仅仅是许许多多的回忆,它还为我在今后的的生活中、工作中、人生中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当知青碗酒垫底,什么困难、什么苦都能吃下。 1971年,在不断的学工学农学军的、不到两年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的时候,我们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下乡插队,一是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只有小于53、54年出生的同学可以继续读高中,大于53、54年出生的同学当社会青年,等待一些单位的招工。 1970年12月28日,国家计委同意并批示了关于“云南向四川招收四万名知青,参加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就在我们等待人生第一次选择的时候,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来人了。那是1971年的五月吧,学校的操场上座无虚席,我们这些面临人生第一个选择的学生默默地坐在操场上,听来者做关于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动员报告。 来者是现役军人,在讲台上,他们说“云南是个好地方,那里是头顶菠萝、脚踏香蕉”;“到了那里,你们穿军装,是不戴领章帽徽的军人!”“现在的边疆还很落后,但是因为落后,才需要你们这些知识青年去开垦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事后才知道,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人几乎在每一个学校的动员会上都是这么说的,内容的相同,竟如同一辙。 当时,在我们之间流传着《边疆晓歌》这本书,在生产建设兵团的人做完动员报告之后,这本书更是热烈地在我们的手中传阅,如果说读了这本书对云南边疆有了美好的向往,但是听了这次动员报告之后,便坚定了我们的人生第一次选择——到云南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革命青年志在四方嘛!于是,决心书、申请书,甚至血书,如雪片般飞到学校领导那里,血气方刚,年轻气盛、没有任何人生经历的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第一次重大的选择,我,便是其中的一个。 那时候,大街小巷,大人们见面的第一个话题便是“你家孩子去云南么”?而同学们见面便是“你去云南么”?街头巷尾,到处可见为孩子准备行囊的父母,说是行囊,不过是拿着政府批给的布票、蚊帐票,买回一顶蚊帐、一床被子、一床褥子,还有,请人订做一个大木箱。而无论走到哪里,街上到处可见高挂的大红标语,横贴的宣传画,倒是气氛热烈、热火朝天。 1971年3月10日,成都首批赴云南支边的知识青年共1053人,告别家乡,告别父母、爷爷奶奶、兄弟姐妹,踏上了南下的第一歌专列。从那个时候起,每一周,就有一个这样的专列,拉着新一批成都知青奔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 不久,我们学校赴云南支边的名单下来了,一共34人,我是其中的一个。 在首批赴云南的成都知青离蓉的三个多月以后,也就是1971年6月17日,我和我的33位同学登上了南下的专列。 虽然,在这个车站,先后已经送走了10多批成都知青,但是火车站仍然热闹非凡。车上,是整装待发的我们,车下,是送我们的亲人,待发的痛哭流涕,送亲的泪眼迷离,该说的话都说完了,该叮嘱的也早已记在心里,此时此刻,母女之间、父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同学之间,执手相看泪眼、默默无语。望着眼前的这一切,我没有流眼泪,不是我坚强,实在是因为还年轻的我,尚不知这种分别将会意味着什么,虽然我不知道前面等待我们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但是,已经对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的我,还沉浸在动员会上那掷地有声的报告中,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火车大声吼叫两声,开始慢慢启动了,车上一时哭声大作!同学们争着趴在车窗上,伸出双手对车下送行的亲人哭着喊着!我的同学TT的好朋友,摔着一对长辫子,追着速度越来越快的火车,大声喊着“TT!”那喊声、哭声,是那麽的凄惨,以致直到现在,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走进任何一个火车站,那个场面就会在眼前浮现。 就这样,铁轨似两条永远无法交叉的平行线,将装满成都知青的专列拉向四千多公里之外的、一个我们非常陌生的地方。 1971年的7月7日,又是一个专列将最后一批成都知青运往云南边疆,就此,结束了成都知青赴云南支边的历史任务,时至,17次专列将16625名成都知青运往了云南边疆,而奔赴云南的这16625名成都知青,一去,就是八年! 这16625名成都知青,和我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为自己做出第一次重大的选择,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对于这次人生的选择,我们自己包括社会、家人,都无法以对与错来评论,对,是无法评论! 我对自己这人生中的第一个选择,付出的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17岁至23岁 。 |
-- 作者:雷午寨主 -- 发布时间:2011/9/28 9:22:00 -- 孟定(勐定)——云南边疆的一个小县,知道这个地方的人可能只是1800多万知青群体中的一小部分人,可是作为结束“知青上山下乡”,促成“大返城”,这个地方是绝对重要的。凡是研究《知青史》的人,对这个地方都不会陌生。当年,就是这里的知青们,用他们的行动、他们的真情。使得粉碎四人帮后的“拨乱反正”,落实到了“知青”的头上,由此改变了千百万知青的命运。 楼主的许多文章发表在其他网站上,她从孟定这一个点、从自己亲历的生活,记述了在40年前,我们共同经历的边陲奋斗史。 欢迎“孟定山丫”的到来!希望你的文章能给全国的知青朋友们以启发,能更清楚地看到刚刚过去的“历史”! |
-- 作者:孟定山丫 -- 发布时间:2011/9/28 12:36:00 -- 以下是引用雷午寨主在2011-9-28 9:22:00的发言:
孟定(勐定)——云南边疆的一个小县,知道这个地方的人可能只是1800多万知青群体中的一小部分人,可是作为结束“知青上山下乡”,促成“大返城”,这个地方是绝对重要的。凡是研究《知青史》的人,对这个地方都不会陌生。当年,就是这里的知青们,用他们的行动、他们的真情。使得粉碎四人帮后的“拨乱反正”,落实到了“知青”的头上,由此改变了千百万知青的命运。 楼主的许多文章发表在其他网站上,她从孟定这一个点、从自己亲历的生活,记述了在40年前,我们共同经历的边陲奋斗史。 欢迎“孟定山丫”的到来!希望你的文章能给全国的知青朋友们以启发,能更清楚地看到刚刚过去的“历史”! 谢谢雷午寨主,应了本网站战友的邀请和介绍,也是因了“彩云之南”这个非常亲切的名字吸引了我,所以我就来了,很高兴能成为这里的一员,并希望在这里得到许多战友的帮助。我将陆续把《知青生活回忆》转发到这里。谢谢! |
-- 作者:雷午寨主 -- 发布时间:2011/9/29 9:42:00 -- “天下知青是一家”!何况我们都同是云南红土地走来的。 对于云南——过去这个偏远的地区,人们知之甚少,是知青下乡,大批的城市青年回城后,将边陲的情况介绍给了全国。改革开放以后,云南已经不再陌生,但是知青在云南那些年的生活,虽有不少人写过一些文章,都是从自己的一个小角度反映出来,如果大家都动一下笔,将自己的经历介绍给大家,就可以具体、全面展现出《彩云之南》知青生活的全貌。我认为这就是在记录历史,不要过多少年后再去“抢救”的历史,那样的花费要大的多。 楼主的系列文章《知青生活回忆》,我看到就非常喜欢,希望更多的朋友了解,所以,将它推荐给朋友们。 |
-- 作者:孟定山丫 -- 发布时间:2011/9/29 22:16:00 -- 谢谢雷午寨主的推荐,你这番话说正是俺写这系列的初衷。 明天,我将于四十一位战友利用国庆节放假的机会,重返孟定——我们的第二故乡。回来之后继续我的《我的知青生活回忆》,当然,还有孟定此行的系列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