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彩云之南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03)
----  瑞丽行——雷午赶街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03&id=80959)

--  作者:丽滴滴
--  发布时间:2012/9/19 23:45:00
--  瑞丽行——雷午赶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瑞丽行.jpg:

 

    2009年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回到了曾经生活劳动过的瑞丽农场,在王白学生的帮助下我们回到了弄到分场,也就是当时的四分场。四分场场部外的雷午街比原来大多了,卖东西的有汉人、傣族、景颇族,物品琳琅满目。吃的、用的等等一应俱有,也看到了当年的锄头、砍刀、缅甸的夹脚拖鞋。。。许多物品与内地差不多,街子上人群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可再也没看到那些行走在碧绿的田间,穿着光鲜,打扮美丽,肩挑精致小竹篓的傣族小普少和咿呀呀、慢吞吞行走的木轮老牛车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jpg:

 

    如果你去瑞丽印象最深的植物就是大青树(榕树的一种)了,瑞丽几乎每个有人群的地方都有一棵枝叶繁茂、遮天蔽日的大青树,树下总是最热闹的地方。关于大青树有个流传很广的傣族民间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傣族先民在这里生长,男耕女织,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发洪水,房屋和田园被大水吞噬,大地变成了一片汪洋,只有一棵大青树露在水面上。没有淹死的人们纷纷游到大青树上,几天后洪水退去了,人们从大青树上下来,重建家园,繁衍生息。人们深深感念大青树的救命恩德,从此对大青树敬若神明虔诚供奉,凡是播种收获、生育丧仪、祭祀庆典,都要种上一棵大青树。古老的传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大青树一棵棵连成片,把村村寨寨连结起来,成了傣族先民真善美的标志,也成了人们亲情和友情的象征。这棵大青树下也是雷午街最热闹的地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1).jpg:

 

有关雷午的标语,我把它拍下来了,文字很有意思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2).jpg:

 

卖粮食的老米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3).jpg:

 

卖烟丝的老米吧,这些烟丝都是从缅甸进来的


--  作者:丽滴滴
--  发布时间:2012/9/19 23:54:0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寨子里的人赶街卖的东西都是很简单的,估计都是自己家园子里收的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电影《芙蓉镇》刘晓庆演过一个“豆腐西施”,

大家看雷午街卖米线的“米线西施”不比她差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个比郎炸的小吃看着很香,可是放在塑料布上让人觉得不太卫生


--  作者:丽滴滴
--  发布时间:2012/9/20 0:03:0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记得在瑞丽下乡的时候,发了工资就到姐线赶街,经常在这样的竹棚里吃饵丝、米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1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是用芭蕉叶包裹的豌豆黄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看这个比郎就有点混合型了,她用竹扁担挑的不再是箩筐,

而是北京超市经常用的塑料筐和编织袋了。是不是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总是觉得现代文明的侵入把以前傣家那种淳朴的自然风俗和纯美的民族风情都给破坏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1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买酸菜的看着非常亲切,卖的东西也是用芭蕉叶包装的

当时我们也是很喜欢吃傣家的小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1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卖酸果的漂亮比郎,这些酸果是当地特有的


 


--  作者:丽滴滴
--  发布时间:2012/9/20 0:11:0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1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1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卖小鸡的生意不错,我们同行的瑞丽朋友还买了十几只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1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看这笼鸡都已经很大了,不像北方卖的都是黄黄的、绒绒的小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1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个比郎真可爱,给她拍照时她有点不好意思,就把脸转开了,呵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1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卖肉的两口子脸上都带着笑容,一边卖一边数钱,估计今天生意不错吧


--  作者:丽滴滴
--  发布时间:2012/9/20 0:23:0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1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买菜用的包装也是塑料袋了,看来白色污染处处皆是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2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头上带着的不和季节的毛线帽子不知道是为自己的商品做广告还是在扮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2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卖中草药的。云南物产丰富,以前开梯田、挖沟的时候经常挖到天麻、麦冬等中药材。绝对纯天然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2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卖砍刀的,记得以前傣族男人每个人腰间都别一把的,既能防身还能砍草开路什么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2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卖农具的,见到锄头让我回忆起

以前我们用这种锄头开梯田,挖沟、挖坑、铲草。。。等等什么活儿都用它,

就是工休的时候也是坐在锄头把上。


--  作者:丽滴滴
--  发布时间:2012/9/20 0:40:0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2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卖鸭子的没什么新鲜的,看看给鸭子褪毛的过程可真让人吃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2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雷午赶街 (2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宰鸭子褪毛的过程真让人瞠目结舌,也太不环保了,他们是用火把沥青化开,

然后把鸭子在沥青锅里过一下,鸭子周身沾满沥青,拎出来马上就褪毛

看着是不是很可怕?这样褪毛的鸭子你还敢吃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http_imgloadcaid77ks.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雷午赶街感觉又回到了过去兵团的时光,引起很多亲切的回忆

同时也感觉到这里的变化好像不是很大,有些地方还很原生态

愿傣寨的乡亲们能保留下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保存一片净土

愿她们生活的富足安康

 

 

文:王白 刘禾

图:刘禾


--  作者:雷午寨主
--  发布时间:2012/9/24 13:26:00
--  [灌水]

    作者(楼主)是瑞丽农场的北京知青,刘禾和王白都是二队的女生,(原来编制是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1团4营2连)。因为4营营部在雷午寨,故而我取网名“雷午寨主”。看了她们的帖子,勾起我的回忆。虽然都是在街子(应念gai-zi)拍的,可背景却是场部(旧时的营部)。

    如今,雷午街子已经扩大了,不像当年那么小了。原场部后面都是街子了,几棵大青树下席地而摆的市场,如今也建起了小棚。去年我回去时没赶上赶街,没想到有那么大的规模。

    当年,街子上的物品没有现在丰富,那时只有茅烟(傣族手切的烟丝)、蔬菜、水果而已。我1995年携妻子、带女儿回去时,赶过一次,只是在街上忙着和旧相识打招呼、叙旧,没看到市场上的变化。今天可是大饱眼福了。“雷午公房”——过去我们在时是村公所(我们刚去时还是合作社,没成立人民公社),原来是两间平房,我们当时“收获菠萝”时(详见我的“红土地记事”)就在那里,现在也变成了楼房。街子旁边的“服务社”不知变成了什么?那当头的一间就是我当年的“照相馆”,四营的老照片都出产于此,相馆里的暗室里,我留下的底片也不知在何处,如果留到现在那可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啊。

   街子上卖的东西,以前只有在大街子上才见得到,像衣服、农具、砍刀、药材,卖饵丝、卷粉、炸货的以前也没有,现在看来真是个“街子”了。

   感谢“丽滴滴”的照片和文字!希望更多的战友在“回乡”的时候,多拍一些照片,让没回去的战友了解今天的云南、今天的“第二故乡”!


--  作者:蓝天彩虹
--  发布时间:2012/9/26 18:09:00
--  
欣赏啦,
--  作者:王宇
--  发布时间:2012/10/8 18:56:00
--  
照片真好,希望能多一些。只是最后几幅的情景看了不舒服。边疆农村商业化带来很多恶心的东西。
--  作者:设字209
--  发布时间:2012/10/9 20:10:0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323副本.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