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红河魂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05) ---- 转发2009网络十大流行语给大家看看。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05&id=35414) |
-- 作者:木棉树红 -- 发布时间:2010/1/24 19:09:00 -- 转发2009网络十大流行语给大家看看。 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也是一个网络推动的时代。岁末将至,盘点2009年中出现的每一句网络流行语,无一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细读每一个网络流行语诙谐和无厘头的背后,无一不是对现实问题的最理性的思考。 2. 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 3. 贾 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4. 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5.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6. 人情债,我肉偿了! 7. 你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 8. 你out了!You are left behind the times. 9. 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把每一件事情都记到日记里。 10.这事儿不能说太细。 |
-- 作者:红河 -- 发布时间:2010/1/26 13:34:00 -- 我们单位70、80后的年轻人,对这些热词信手拈来,并用来网聊,便捷、神速、畅快、还搞笑。咱们老知青也要融入年轻人的语境,去体验去感受。真的,挺有意思。 谢谢“木棉树红”带来的流行语。让我们的语言更加多元、多彩,进而对现实问题又多了一份思考。 |
-- 作者:木棉树红 -- 发布时间:2010/1/26 22:53:00 -- 记得在一次十六团联系人的会上,说到知青之间联系困难时有人说,知青里有手机的人不多,会上网的人就更少……。当我将这个情况说给一些人听时,都感到有些不解和困惑。没有想到,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知青这样一个群体,会这么落后于时代吗?我不太相信。于是我留意了一下,发现似乎真的如此。我周围和我保持联系的知青,有手机的似乎不算少,但是经常上网,或是和我保持在网上联系的寥寥无几。生活在国内的知青,似乎更喜欢用短信联系,大概是觉得它来的快和方便。但也时常会出现“有什么事发到***……,这是我先生的手机号……”的情况;生活在国外的一些人,到是有E-mail地址,但电脑里却没有中文系统,收到电邮和没收到电邮好象也没什么不同……我不知道这些人是如何和家人联系的,写信、打电话?也许吧。 使不使用互联网,似乎也没什么,这不是先进或者落后的标志。但是如果会上网,或者经常上网的话,应该是多了一个与外界沟通的渠道、多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生活中又多了一些乐趣和帮助。有人不是常说:“就是找乐嘛!”那这个也确实是一个“自乐”的方式。 中知网为我们知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如果我们(绝大多数知青)能在网上常“见面”的话,该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在网络的自娱自乐中,我们不仅可以自得其乐,而且可以助人为乐。 大概是在09年的7、8月间,无意中看到中知网有个“寻亲觅友”的版块,无聊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走进了“插友情”。巧的是,进去就看到了有一个网名叫“共和国同龄人”的网友,2008年12月11日的帖子,寻找1968年曾在延安一起插队的插友,而其中一个要找的人恰恰是我同窗六载的好友,而且我在2、3年前还借出差的机会特意到西安去看过她。当时我十分兴奋,并被他的真情打动,立即给他留了言,告诉他,我知道他要找的人在哪儿,希望他和我联系…… 消息发出后,如石沉大海,没了消息,我不死心。心想,在延安插队的知青一定会常上“延河水”,就又在“延河水”发了帖。帖子一发出,立刻得到版主和网友的热情呼应,有祝贺的、有安慰的、还有帮助寻人的……看到这些,感到十分温暖,仿佛又回到了知青在一起的年代…… 在网友、版主费了一番周折的热情帮助下,9月13日我收到了“共和国同龄人”的E-mail,和她通了电话才知道,由于她发帖的时间已经很长,一直没有消息,她已经不抱希望,所以就再没有上“寻亲觅友”里来。我们两个人在电话里兴奋异常,越说越近、越说越亲,原来我们是同校同年不同班的校友,似乎还依稀记得对方的模样;两个人的家和单位都在相隔两三站路的同一个区域内,她上班是从南往北,我上班是从北往南……我从事的工作,和他的家人有着某种关系……也许,我们曾在某一天的上班路上打了个照面后擦肩而过……太有意思了!事后,她在网上发了如下的帖子: “感谢木棉树红同学,提供了刘××同学的情况及联系方式。我们已经通过电话了,都非常高兴。意外的是,她的老公竟然在四十年前我们也见过面,太高兴了! 感谢中知网,感谢诸位版主的不懈努力,使知青朋友视这里为家,汇聚到这里,才有了重逢的今天。祝中知网越办越好!” |
-- 作者:云杉 -- 发布时间:2010/1/28 21:21:00 -- |
-- 作者:逍遥客 -- 发布时间:2010/1/29 17:10:00 -- ding! 偶早就有这种想法并表示过:不能总是沉浸在回忆里,也要与时俱进,甚至展望未来——虽然未来不多了。 |
-- 作者:下乡人 -- 发布时间:2010/1/30 22:37:00 -- 9. 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把每一件事情都记到日记里。 至于写日记是人的爱好。在当时的社会哩有很多很多的人包括学生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一句话:写日记是当时社会的一种风气。 |
-- 作者:如歌 -- 发布时间:2010/1/30 23:48:00 -- 上网、学电脑需要一个切入点,小孩儿学电脑的切入点是玩游戏,越玩越上瘾,电脑也就精通了。 我们的老知青缺少这种切入点,所以上网、玩电脑的就少一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相信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电脑那点东西学也并不难。 我学电脑就是因为要整理自己多年的文字,文字整理好了,电脑也学会了。 现在因为喜欢摄影,又迷上了PS,很庆幸自己还能勉强跟着时代跑几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