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记忆与珍藏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08)
----  [分享]独特的扇子文化收藏潜力大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08&id=31720)

--  作者:内蒙五原
--  发布时间:2009/11/26 22:37:00
--  [分享]独特的扇子文化收藏潜力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几千年来,文人墨客们既用扇子避暑纳凉,又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抒情言志,形成了独特的“扇子文化”。如今,扇子纳凉的功用日见削弱,但是,从艺术欣赏角度收藏扇子的人却越来越多了。

  之一:扇画收藏潜力大

  自从1994年的拍卖中首推“中国扇画”专场以来,扇画就成为了书画投资中一个独特的门类。在目前书画市场整体处于盘整的情况下,扇画逐渐成为了书画投资中最具潜力的板块之一。

  扇画约1平方尺左右,由于尺幅限制,在扇上绘画要求画家对线条、墨色和构图进行精心设计,以巧赢人,胸有成“扇”时,方能落笔。中国书画名家,如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等,都是画扇能手。与其他书画投资品种相比,影响扇画的因素不仅有书画家名头大小和笔下功夫,而且还要看其流传性和品相。

  在国内市场上,扇画上拍的数量在逐年增加。2003年,中贸圣佳推出王鉴的《云壑松阴图》扇画,虽然估价只有8万至15万元,但最终以77万元成交。2004年,上海崇源秋拍上,6帧元代人物团扇以2420万元高价成交;同年,八名家《书画合璧》扇画,以101.2万元成交。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扇画的价格将会不断上涨,这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但就目前来讲,其还不是书画市场的主流,对于藏家而言,选择一些精品且有专题性地去加以收藏,定会独辟蹊径。

  


--  作者:内蒙五原
--  发布时间:2009/11/26 22:38:00
--  
之二:藏家夫妇“玩”扇子

  “我们收藏扇子,主要是把玩,除了名人字画扇外,凡有独到做工的扇子都具有收藏价值。”济南扇子藏家刘腾、袁莉夫妻俩对记者说。

  袁莉讲,她年轻时就喜欢扇子,每见到一把好扇子就爱不释手。后来,由于工作的原因她经常出差到江浙一带,结识了一些制扇大师,就自然而然搞起了收藏。

  夫妻两人对扇子的制作工艺非常了解。他们介绍,我国的扇子制作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派。南派风格大都精雕细琢、清秀雅致。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高价扇骨也大多出自以徐义林、曹小弟等为代表的南方制扇艺人之手。北派则是以京、津、晋等地的制扇风格为主,风格粗犷大方,线条流畅,曾在荣宝斋举办过扇子展的郑高先生可以说是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袁莉取出部分扇子给记者展示,只见扇骨琳琅满目,扇头的造型也是多种多样。她说,现在的人说到扇子,很少知道里面其实大有天地。扇骨、扇面其实是两个行当,仅扇骨就有紫檀、鸡翅木、象牙、棕竹等等许多材质,竹制的扇子更能体现文人雅趣,而且最好用几十年的陈年老竹。扇面也有许多讲究,比如泥金扇面价格不菲,真正的泥金扇面需要用真金打成金箔,经过十多道工序才能制成。小小一把扇子,从扇骨、扇面、骨架、扇头到扇钉,甚至连泥金扇面的边沿都有无穷讲究。除了上述工艺外,有的还请名家雕刻扇骨,绘制扇面,价值自然就更高了。

  


--  作者:内蒙五原
--  发布时间:2009/11/26 22:39:00
--  
之三:名人扇趣佳话

  古往今来,扇子和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不少佳话美谈。

  东坡行“扇”

  大诗人苏东坡在杭州做县令时,遇一县民做扇谋生,可是当时天已转凉,扇子卖不出去。苏东坡就叫他拿扇子来在上面画上枯木竹石,一连画了二十余把。那县民才走出县府大门,就被市民抢购一空,县民还清欠税,生计得以维持。

  唐伯虎画扇

  唐伯虎画扇技艺超群,远近闻名。一天,有人故意难为他,重金请他在小小的扇面上画100只骆驼,唐伯虎二话没说就画了起来。只见他先画了一片沙漠,沙漠中间是一座孤峰,山下林茂路弯。那人一看,扇面快要满了还没见一只骆驼,得意地笑了。只见唐伯虎在山的左侧画了一只骆驼的后半身,前半身被山挡住了;在山的右侧,又画了一只骆驼的前半身。唐伯虎把笔一搁,那人急了,说:“不够一百只呀!”唐伯虎轻轻一笑,拿起笔在画旁题了一首诗:“百只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

  悲鸿赠扇

  徐悲鸿以画奔马闻名于世,但他所作的扇面花卉画,同样超逸群流。他曾为友人作扇画,枇杷数粒,圆润可喜,着三五叶,错落有致。画上题诗云:“明年定购香槟票,中得头标买枇杷。”真是快人快语,诗如其人。

  白石与“扇头诗”

  齐白石喜欢在泥金扇面上作画,他所作的白茶花,尤其妍丽动人。此外,他还常作一些“扇头诗”,以示愤世嫉俗。1930年,北平某照相馆挂出他的一帧照片:这位艺术大师反穿狐皮马褂,手执一把敞开的折扇,扇上是他的亲笔题词:“挥扇可以消暑,着裘可以御寒。二者均须日日防,任世人笑我癫狂。”寥寥数语,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刻画得淋漓尽致。

 


--  作者:内蒙五原
--  发布时间:2009/11/26 22:41:00
--  
 梅兰芳“扇”戏

  梅兰芳演戏,很讲究“扇子功”。在《贵妃醉酒》中,借助一把折扇,把杨贵妃的婀娜多姿表演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梅兰芳曾收藏名扇数以百计,大多是湘妃竹扇,唯有一把是圆形的绢面纨扇。此扇是1924年5月,印度诗人泰戈尔在看了梅兰芳演出的《洛神》后亲手所赠。扇面上有泰翁的即兴题诗,用毛笔写着孟加拉文和英文两种文字。

  老舍藏扇

  老舍喜欢收藏名伶的扇子。一次,梅兰芳的琴师送给他一把梅先生的扇子,是梅先生演《晴雯撕扇》时画一次撕一次的,琴师很心疼,捡回裱好送给老舍。老舍大为感动。他藏有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等100多位艺术名流的书画扇,真可谓名扇荟萃。

  之四:中国扇博物馆国庆开馆

  今年国庆,位于杭州的中国扇博物馆就要对外开放了。届时,将展出古往今来的诸多形制各样的扇子,让观者大开眼界。

  即将亮相的展品中,一把珍贵的五彩螺钿扇,可以让人领略我国扇子工艺“天衣无缝”的精致程度。整把扇子的骨架和扇面,都是用贝壳拼接起来的。每个贝壳平面粘贴相接,而且看不出接缝。

  另一把扇面为“中状元”的折扇亦非常珍罕,扇骨也是贝壳制成,而扇面则是完整的中状元画面。画上的人脸,也是贝壳粘贴上去后再绘色的,而画中人的衣服,则是用绸缎粘上去再上色的,工艺十分复杂。

  此外,收藏在湖北荆州博物馆的战国时代竹编扇,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长柄扇、短柄扇,南宋时的绢团扇等文物的复制品都将出现在中国扇博物馆里,给人们讲述漫长岁月中的扇子演变史。战国时代竹编扇已经有400多年历史,尽管年代久远,但工艺十分精致,竹编出来的扇面厚度仅仅只有一张纸那么薄,而且稀奇的是,扇面上还有两个小洞,那是古人用以窥视用的——那时候多讲礼节,比如想看看上司是何种表情,不能直视,只能用扇子挡一挡了。

 

 

                                                       摘自 大众网-齐鲁晚报


--  作者:内蒙五原
--  发布时间:2009/12/3 23:51:00
--  
兰扇很秀气哦!
--  作者:庄园
--  发布时间:2009/12/10 18:45:00
--  

家传九把扇中的两把,冯恕〔冯公度〕真迹。宗炳造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5916134347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59161314076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59161315948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59161325172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59161331869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