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记忆与珍藏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08)
----  活 着(大上海的老弄堂)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08&id=82205)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12/10/10 10:12:00
--  活 着(大上海的老弄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01.jpg:

 

 在上海咄咄逼人的奢华时尚背后,残留有那么一点隐秘质朴之处,那便是老弄堂,也即所谓的棚户区。弄堂居民们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上海”,保持着传统简约的生活方式,其实在这拥挤的老屋中,他们也无法施展对生活的奢求。

 弄堂文化(所谓的棚户区)一直是老上海的一种特色腔调。记得童年时,父亲经常带我去弄堂里看望爷爷奶奶。我和哥哥与弄堂里的小伙伴们一起打闹嬉戏、玩纸牌、串弄堂,一起看《奥特曼》、玩变形金刚,一起把水枪飚在邻家小女孩身上——回去免不了挨父亲骂。也记得吃了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意味深长的肯德基。过新年时,所有亲戚全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然后放烟火,仰望星空。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后来,弄堂开始拆迁,大家都各自搬到稍偏远的地方,四散而居,我则高考冲刺,读上大学,走进社会。此时的我已远离了弄堂岁月,对当时的印象逐渐变得单薄,突然发现弄堂离我已经足够得遥远。再后来,我买了相机,无意中再次走进老弄堂,便觉格外怀旧与亲切。当弄堂里的各种场景出现在眼帘中时,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为了再次回忆小时候的情节,我拿起相机,对准弄堂按下快门,拍的次数多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个专辑。

 和川流不息、人山人海的繁华商业街相比,弄堂里的空间更加简陋狭窄,却不乏色彩。这组片子我从2010年拍摄至今,来回奔波穿梭于好几个弄堂。从最初拿着相机被冷眼相看,骂街、争吵,一直到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被他们认可,准许我进去拍照,种种的付出不一而足,收获则来之不易。

 曾经有很多次,我脑海中闪现过放弃拍摄的念头,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很庆幸坚持下来。我想是某种信念带动着我。摄影也许就有这无穷的魅力吧,它能够呈现过去的片段,给我之所见做真实的记录。通过相机,我也可以倾听众生的声音,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其实也是在倾听自己。

 弄堂居民当中,除了上海本土人,还有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来到上海寻求发展,没想到这里的竞争更加残酷激烈。在中国最潮流的城市中,他们做着最微不足道的工作,诸如保安、清洁工、服务员之类。其中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失业人士。

 而反观那些老上海人,他们正等待着房子的拆迁,希望能合理改善当下的居住环境,分配到好一点的新房子。每次与他们交谈,都能体会到他们生活中的艰辛与无奈。虽然他们只是在城市的偏僻之处过着最简朴的生活,有时也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不过这才是弄堂特色的体现。大多数时候,邻居街坊相处融洽,其乐融融,踏踏实实接着地气儿生活,备显真实,我从心底里尊敬他们。

 

 

01、和繁华商业街相比,上海老弄堂自有一番独特腔调。上海本土人与外来打工者混居在简陋狭窄的老屋中,过着最简朴、最接地气儿的生活。在弄堂被拆迁洪流席卷之前,这些抢救式的影像记录下海派生活的本真色彩。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12/10/10 10:12:00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02.jpg:

 

02、在上海咄咄逼人的奢华时尚背后,残留有那么一点隐秘质朴之处,那便是老弄堂,也即所谓的棚户区。弄堂居民们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上海”,保持着传统简约的生活方式,其实在这拥挤的老屋中,他们也无法施展对生活的奢求。天潼路上的陈宝余师傅和张银彩女士分别是91岁和87岁的高龄,却保持着年轻的笑容和心态。真正的爱情经得起岁月的历练。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12/10/10 10:13:00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03.jpg:

 

0386岁的王爷爷,以前是做火葬的。据说这里曾是个庙堂,后来被改造成老公房。虽然被拆了,但现在他和妹妹仍然坚持看经书,念佛,做法事。他的妹妹由于信佛,一辈子都没结过婚。也许有信仰的人,都会比较长寿。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12/10/10 10:13:00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04.jpg:

 

04、上小学3年级的贺师阳目前与父亲、伯伯住在一起。离他们的住所不到30的地方是一座建筑工地,巨型吊塔在他们家屋顶上来回吊运各种重物,铁臂横空穿梭,景象惊险。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如此猖狂的野蛮施工,万一重物落下,必然屋毁人亡。贺师阳的母亲原是四川人,来到上海后嫌自己老公没本事,离家出走。开出租的父亲独自撑起了家。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12/10/10 10:14:00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05.jpg:

 

05、74岁高龄的蒋阿婆原是安徽人,现在在上海以拾破烂维生。她在公共厕所旁搭了个临时窝棚,还捡了一只流浪猫与自己作伴。当我半年后再去探望她时,临时窝棚早已被拆。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12/10/10 10:16:00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06.jpg:

 

0666岁的董阿姨是上海本地人,一辈子独身,平时喜欢拉拉琴,唱唱歌,一个人住在这间房子里,平时偶尔会有亲戚来看望。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12/10/10 10:17:00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07.jpg:

 

07、何师傅的家。拍照时他的母亲正在睡觉。生活用品密密麻麻地挂在杆上,摇摇欲坠。他们正等待着老屋拆迁,希望能合理改善当下的居住环境,分配到好一点的新房子。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12/10/10 10:17:00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08.jpg:

 

08、顾阿姨家的老房子是以前抗日战争时期建造的,地下革命党曾经在这里住过,这事到了解放后才公布。虽然他们一家只有不到10个平方,但是他们心态摆放得很好,人也善良,就象自己的孩子那样阳光可爱。这样淳朴友善的上海人已经不多见了。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12/10/10 10:18:00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09.jpg:

 

09、这两位老人喜欢种君子兰,年轻时都在新疆同一厂里打工,职责岗位不同,直到彼此相识。他们如同绿叶红花,从此形影不离。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12/10/10 10:19:00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10.jpg:

 

1050岁的杨正轩师傅原是四川人,来到上海后找了份清洁工的工作。他租的房子高度不到1.5,站在屋中根本直不了身。夫妻俩只能蹲或坐在房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