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新体现代诗歌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17)
----  [原创]老知青的赞歌(一)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17&id=66855)

--  作者:山子
--  发布时间:2011/10/2 11:58:00
--  [原创]老知青的赞歌(一)
         

                                                            老知青的赞歌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大返城”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国。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在哈尔滨、在太原、……在中国所有的城镇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样一些人——他们满脸镂刻着失落,他们神情恍惚,混杂着苍凉,神情充满幽怨和种种强烈的希冀。他们一个个疲惫不堪,如同刚刚经历大迁徙却仍未寻找到归宿地的游民,如同赳赳而赴倦倦而归的溃散之师的乏兵。他们是一批将青春当作武器投掷了出去,却连一枚可引以为荣的纪念章都没有获得的男人和女人,一批落魄而沮丧的男人,和一批茫然而委屈的女人”(摘自《年轮》)。然而,“大返城”决不是“知青精神”的结束,青少年时期形成的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信念,在广阔天地里培养起来的勇于挑战一切艰难险阻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刚刚经历过蹉跎岁月的老知青,更加关注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更加自觉地投身到了向科学技术进军的行列中。在当时应运而生的电大、工大、刊大、函授大学和自学考试中随处可以看到二十六、七岁左右甚至三十岁以上的返城老知青。“先立业,后成家。先领毕业证,后领结婚证”是当时决心献身“四化”的老知青的口头禅。本人1982年在山西省榆次市参加了晋中地区职工大学招生考试,考生中有许多是来自全区各县市的满脸沧桑的的老知青。战友相见,感触颇深,随后写出了“工大考场有感”。虽然,其艺术性令人汗颜,但是,“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它毕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年的老知青发愤求学,立志报国的那段特殊的历史和情感,因此,现在将其整理出来,公布于下,与所有的知青朋友共勉。
  
            老知青的赞歌
       ——“工大”考场有感
  
         天高云淡
           年轻的鹰
                  展翅飞翔
  “工大”考场
           庄严肃穆
                  透射出祖国的希望
  考场上
          一个个沉思的面孔
                  似曾相识
  每个考生啊
          都有着相似的
                 坎坷经历  (未完待续)
  
 


--  作者:俨俚
--  发布时间:2011/10/3 3:20:00
--  
来读老乡的诗。
--  作者:山子
--  发布时间:2011/10/3 11:28:00
--  回复俨俚老师
      谢谢俨俚老师的关注,多么希望有大手笔能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那可歌可泣的经历,提练出来献给历史。做为知青大家庭中的小弟,《理想之歌》与我的不能称其为作品的“作品”也算是在摇旗呐喊并提供一份资料吧!俨俚老师与山西很有缘吗?
--  作者:招小波
--  发布时间:2011/10/3 16:45:00
--  
赏读。
--  作者:山子
--  发布时间:2011/10/4 11:49:00
--  回复招小波
      谢谢版主光顾!
--  作者:俨俚
--  发布时间:2011/10/7 4:05:00
--  
以下是引用山子在2011-10-3 11:28:00的发言:
      谢谢俨俚老师的关注,多么希望有大手笔能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那可歌可泣的经历,提练出来献给历史。做为知青大家庭中的小弟,《理想之歌》与我的不能称其为作品的“作品”也算是在摇旗呐喊并提供一份资料吧!俨俚老师与山西很有缘吗?

老家在晋南,太有缘了。文革时在那里读小学,上中学,还教过中学。


--  作者:山子
--  发布时间:2011/10/7 21:38:00
--  

        以下引自老乡俨俚大哥的回复:“老家在晋南,太有缘了。文革时在那里读小学,上中学,还教过中学。”俨大哥:我们真的是老乡,好啊!我想你一定比我大,就叫你声大哥,好吗?晋南,特别是候马、曲沃一带当年从北京来的老知青好象是很多的,你一定见过不少吧!一九七五年在我插队之前曾见过从曲沃一带招工到临汾机务段介休折返段的七、八名插队年限大概在十年左右的北京老知青,当时他们很疲惫,年龄都在二十七、八岁以上……想想这些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怀揣红宝书,胸带领袖像……从北京或其它城市出发一头扎进中国几乎所有的穷乡辟壤战天斗地流血流汗,从豪情满怀到犹豫徘徊再到无可奈何——甚至到欲哭无泪 、欲罢不能……又有多少老知青永远长眠在了深深热爱着的、为之流过血流过泪的异乡的土地上——语言己无力表达此时的心情!也许,这份情感就是我们想还历史一份真实的原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