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梦萦天山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18)
----  交通轶事谈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18&id=69177)

--  作者:散淡山人
--  发布时间:2011/11/19 6:02:00
--  交通轶事谈

      行路难

     那时南疆没有铁路,汽车也很少。一个县上只有两辆吉普 ,苏联的嘎斯69。据说边贸上40006000个鸡蛋换一辆,当然由国家换,再配发。一般县委,县人委(那时政府的全称是某某县人民委员会,简称县人委)各一辆,或许公安局也能配一辆。上世纪七十年代才有了自己的北京吉普212,很自豪的。大卡车也没几辆,南京产的嘎斯车和解放。绝大部分单位都是马。一般一个单位配2—5匹马。配有马夫,建有马号。出远门是骑马或是赶马车。骑的马分三六九等,好的领导专用,次的一般职工混用。近路有单位公用自行车。运输是马车。后来有了手扶拖拉机,配个拖车搞运输,马匹就淘汰了。八十年代以后各单位逐渐都配汽车了,因为新疆地域实在太大了,一个县的面积基本相当天津全市的面积。下乡坐马车有的要走几天,每次下乡都要带够干粮水和皮大衣,因为有时需要夜宿荒郊野外,新疆白天再热,晚上野营是很冷的。皮大衣是用老羊皮做的,全身裹上皮大衣,往卸了马的马车上一躺,挺暖和的。汽车的配备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汽车中我最喜欢的是丰田的巡洋舰和三菱的帕杰罗。宽敞高大四轮驱动,跑在戈壁大漠中太舒服了,不过这是新疆公路柏油化以后的情况。

刚到新疆就去乌鲁木齐西郊的五一农场劳动,我们在种子队。大城市来的看什么都新鲜,特别是马。男孩都跃跃欲试,可惜不是走马(专门骑的马),都是拉车干活的马,没人骑过所以也不让人骑,人一上去就尥蹶子。敢骑是需要胆量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有几个同学在摔了无数个跟头后硬是把马骑服了。俗话说: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大家认准了就骑它,它也认头:骑吧。学会骑马了。但是,总是要有报应的。骑马是要配鞍具的。可是他们骑的是光背马,屁股和马骨头硬磨。时间一长,屁股磨烂了。不但坐不下,睡觉也得趴着。我胆小不敢骑,后面也要吃亏:在红旗坡农场最后一个月,银行的调令已经发到农场了,但是瞒着我,秘而不宣,却派我领着由江苏镇江支边青年组成的文艺宣传队去七队收玉米。七队离场部二十千米路。除了七队有些绿色,其余全是荒漠。干到一半没粮食吃了,要到场部取粮食。怎么去?没马车。只有骑马去场部(七队那时没电话,场部的电话还是人工交换台,直到我1994年我离开阿克苏才开始有五位数字的自动拨号电话)。我不好意思说不会骑马,只是说要最老实的。备好鞍具我就出发了。虽是没骑过但是也看过,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上马后拉紧缰绳,双脚一磕马肚子,嘿,马走了。往左拐把缰绳往左一带,往右拐把缰绳往右一带,操纵自如啊。但还是不敢大意,慢慢前行,接近公路了,一辆汽车飞驰而过,意外发生了:马发疯似地狂奔起来。我拼命拉缰绳勒马,勒不住。突然马失前蹄,我从马头前面翻身掉下马来。幸亏我早就把脚从脚蹬子中抽出来了。马站起来看看我,转身回七队了。我爬起来一瞧,手里还攥着马嚼子和缰绳。无奈走吧。回到场部累个贼死。第二天要了马车装上粮食回到七队,人们围上来问我怎么回事,我把经过一说,七队队长一拍脑门儿:忘了告诉你,这马有一个毛病,爱追汽车。本来要告诉你走小路不要走公路,幸亏没事。后来我骑马前总是要向饲养员问清马的怪癖,小心无大错。以后有汽车了,我也是嘱咐司机要慢一些。不怕慢就怕站,不出事故为前提。我前后在几个单位,几辆汽车,几个司机,十几年,一次事故没出过。就是这次骑马给我的教训。


--  作者:散淡山人
--  发布时间:2011/11/19 6:04:00
--  

那时阿克苏没有公交车也用不着公交车,城市很小,东西大街、南北大街各长两千米左右。通往各县有汽车。西四县:阿瓦提、乌什、柯坪、温宿。东二县:拜城、沙雅由地区运输公司运营。新和、库车由于在314国道上,就由长途客运站运营。除温宿外基本一天一班。阿克苏到温宿12千米,班车两小时一班。人很多,挤车要花很大力气。所以我们一般骑自行车,40分钟可以到。阿温公路的东侧是高十余米的黄土崖,延绵几十千米。当地人称为“卡(KA)坡”,(红旗坡农场就在其上,总不能叫卡坡农场吧,带点新意,就叫“红旗”坡吧),粘土,很好的制砖材料。但那时很荒凉。上面有斑鸠、野鸽子的窝,最多是巨大蜥蜴,一米多长,很吓人的。(但没听说伤过人。我单位一个职工的家就紧贴卡坡而建,每天他家养的猫都要出去拖上几条巨蜥进院,人给扔掉再拖,最后只好把猫送人了)。路的西侧是水渠或者叫小溪,芦苇、水草杂生,盛产蛇。每当骑车路过总能看到路上被汽车压死的蛇。改革开放以后,数十个砖厂依次排列,很是壮观,但是动物全都绝迹了,不知去那里安家了。最早的交通工具是六根棍马车。不是胶皮大车而是木轮车,类似内蒙古的“勒勒车”,因其每个木轮有六根木头辐条而命名,车上简单的罩一个棚子。套马或驴。从温宿出发两个小时才能到阿克苏,因为那时没有阿温公路,车只能在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行走。


--  作者:冷燕
--  发布时间:2011/11/19 23:28:00
--  
欣赏!有同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楼主辛苦了.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源源
--  发布时间:2011/11/20 10:33:00
--  

我与马也有不解之缘,我在新疆银行工作期间,曾无数次骑着马到天山深处,到牧区为牧民送分红款,收储蓄。当时把钱放在马褡子里,背着一杆大杆枪,在路上碰到少数民族(多是哈萨克族)虽都不认识,但都打招呼;贾克斯吗(哈语你好)。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民风还是非常纯朴的。

我曾骑马被马无情的摔下来,也走过十分险峻的山道,也曾出过险情差点丢命。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