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梦萦天山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18)
----  [转帖] 五家渠与程悦长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18&id=87782)

--  作者:冷燕
--  发布时间:2013/1/22 21:17:00
--  [转帖] 五家渠与程悦长

五家渠与程悦长


         你当年露宿在这里

         清清的水,灌溉了田庄

         你现在吃着自己的血汗换取的谷粮

         你住的高楼是自己双手

         搬来的砖块

         你多么兴奋

         多么幸福啊

         多么光荣

         你们自己劳动

         光荣在歌唱

         更要建设我们美满家乡

         让子子孙孙过着共产主义生活,永久幸福安康

         五家渠,你沉睡多少年

         你多么肥沃啊

         你苏醒过来吧

         你要为人民服务啊

         你从此以后

         人民再也不叫你戈壁滩草原

         人们叫你美满谷仓


    诗中提到的五家渠,是一座戈壁滩上的新城,传说100多年以前,有几家逃荒的农民来到这里。他们是杜万寿、常万和、冯寿安、谢照仁、杨汉青5家。50多年前,这里剩下另外5户人家:杜万寿、杨玉成、杨茂林都是农民,靠种田割草编席子为生;王明富,做点小本生意;乔晓巴依,哈萨克族,牧民,以牧羊为生。所以,五家渠又叫杨家庄。一首民谣这样描述:“五家渠,荒草滩,苦难的日子难熬煎;撒下的种子不出苗,一里路来走半天。”1950年刚开春,十七师师长程悦长、副师长苟成富来到五家渠,从白家海子到蔡家湖,经过10多天考察,决定开发五家渠垦区。5月7日,第一支勘测队来了,一支80多人的垦荒勘测队来到五家渠。1952年6月18日,猛进水库正式动工,指战员们带着满身尘土和战火硝烟,拉开了与大自然的战斗。他们是刚刚把五星红旗插到人民共和国西大门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很快,开发大队分别组成一支支开发小队,在梧桐窝子、蔡家湖、三道槽子、老龙口、马桥古城、骆驼井、三十里古墩、大湾村点燃了一片片星火。真的星火燎原了,神奇出现了。不毛之地变成了一个新天地,开创了新世纪。群贤毕至天山下,人才荟萃准噶尔……

    1952年5月,600名山东、湖南女兵落户安家新绿洲;

    1958年至1966年,上海、江苏、武汉、天津、北京知青30026人在天山脚下安家落户,80000多名自动支边青壮年到农六师绿洲再生;

    1958年至1966年先后转业海陆空军人5000余名充实军垦大军……真正的五湖四海人,他们不仅带来了强壮的体力,而且带来了多元文化。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到五家渠新城有一条新建筑的高速公路,两旁繁茂的树冠几乎掩住天空。乘车去五家渠市,走上这条熟悉之路。一渠碧水在林间奔流,它就是在新中国的第一个冬春修建的和平渠。它把天山冰峰里的雪水引向干涸的戈壁滩,浇灌出了这片曼妙的绿洲。

    率部修建和平渠、猛进水库,是程悦长为新疆人民做的另一件大好事。“新疆属干旱地区,没有水利灌溉,搞农业生产就是一句空话。修整和平渠是屯垦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进疆后献给各族人民的第一份礼物。”兵团原副政委赵予征说。当时为患多年的乌鲁木齐河,像匹无缰的野马,给边城人民带来了重重灾难。

    有人提议:“水库由十七师兴建,在战争年代,十七师的战斗代号为猛进,就叫猛进水库吧。”因此,猛进水库的名称就定了下来。1952年4月28日,猛进水库一期工程举行破土动工仪式,5月15日,成立猛进水库兴建指挥部,施工队伍由十七师五十一团三营、师直单位、猛进农场的官兵等组成,总人数达2022人。赵予征说:筑坝首先要清理坝基,当时那里全是芦苇地,铁锹一挖就出水,没有防水胶鞋但为防止芦苇根扎又不能光脚,官兵们只好穿牛皮窝(牛皮造的简单鞋子)。当时没有大型机械,筑坝挖土全靠铁锹和坎土曼。运土就更难了,只有靠人挑,用红柳编的抬把子抬。猛进水库一期工程建设条件非常艰苦。当时,粮食供应困难,后勤人员四处采购粮食,主要是玉米、高粱、大米,很少有白面,蔬菜就更少了,经常是窝窝头加咸菜。有时为了改善生活,就打些野兔子,捡些野鸭蛋。施工人员住的是用芦苇搭建的‘人’字形帐篷。一旦遇到下雨天,帐篷里也滴滴答答,人都无处躲藏。参战官兵在这种吃不好,睡不好的恶劣环境条件下,没有一个叫苦喊累的,都是天不亮出门,天黑得看不见才收工,每天劳动13个小时以上。

    1953年4月12日,终于完成了猛进水库一期工程,蓄水量为300万立方米,为3个军垦农场的农用水提供了保障。在一期工程中,先后共有302人立功受奖。1955年6月18日,为了满足农场日益开垦的农用水,在国家支持下,猛进水库二期改建工程动工。1956年4月30日,二期改造工程竣工,5月4日举行了盛大的开闸放水典礼。王恩茂在典礼仪式上称赞建库官兵:“你们是一支屯垦戍边的英雄队伍,你们为五家渠灌溉区发展现代化国营农场立下了汗马功劳。”

    50多年来,这支不列入军队编制、不穿军装、不拿军饷、不要国家和人民负担的戍边队伍,在准噶尔盆地上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建起粮田和果园,而且在乌鲁木齐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通道上只有5户人家的五家渠建起了明珠城。在共和国军事历史上,这支部队授予将帅军衔的有96位。在这支部队中十七师师长程悦长是受衔而始终没有离开屯垦的将军。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程悦长将军充满传奇的一生,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人死,英勇善战。1949年10月,率领十七师进驻新疆,参加了平定国民党起义部队骑七师中的叛军、剿灭乌斯满、贾尼木汗帮匪,平定谢尔德曼叛乱等战斗,修整了和平渠,扩建了红雁池水库,修建了猛进水库、八一水库等,建起了奇台农场等。1952年任6军军长,1953年任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部长。1954年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参谋长。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他任兵团党委第三书记、副司令员。1952年,《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刊登《艰苦朴素的程悦长》一文,军委号召全军向他学习。同年毛泽东接见他时说:“程悦长同志,你很爱兵,你对部队很有感情。”程悦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去世,年仅50岁。

                                      摘自《记忆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