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生活百科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2)
----  [贴图] 《北京民间风俗百图》(每日五图)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2&id=17132)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09/4/9 14:49:00
--  [贴图] 《北京民间风俗百图》(每日五图)
 

                 《北京民间风俗百图》

      

 

              序  

    
      风俗画的制作,来源很古。四川成都发现东汉的画像砖中,有渔猎、收获、盐井、百戏之图;一九七三年,嘉峪关出土的三国时代的画像砖,有屯垦、牛耕、农桑之景。景物逼真,人物生动,成为学者研究“民俗学”之珍贵资料。
     
洎乎宋代,风俗画制作蔚然成风,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宁李嵩的《货郎图》,不仅把宋代风俗人情、衣冠服制流传于现代,而绘画作者亦皆艺坛名家。盖人民热爱自己的生活,为记录自己的生活,进而为艺术上之创造,用以传之后人,以志不忘。此艺术发展之由来也。
     
这本《北京民间风俗百图》,反映了清代未季同治、光绪间之世象。自十三世纪六十年代元大都市起,北京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各地人民来此谋生,或以工商为业,或以卖艺为生,来者愈多,文化生活愈加多样,形成了争其斗胜的“风俗画”。这里印行的北京风俗画,从其技法观之,乃出之民间艺人之笔。描写工致,刻画逼真,忠实地反映了晚清时代北京民俗生活的现实,不仅具有历史的价值,抑且具有艺术的价值。画中所表现的事物,今或传(如中医诊脉,高跃,耍飞义者);或不传(如背包送报人,做蜡烛者,道士化缘者)。笔者于二十年代初来北京时,这些景物,均曾亲见之。今则时过境迁,其中,部分已不可得见,只能于图中窥之。例如宋代人之峨冠广袖,今人见之,颇觉新鲜;;而今之高跟鞋,中山服,数百年后,观者亦觉新鲜。今之观昔,犹后世之视今。倘无图画之记录,文化遗痕,均无由得见矣。艺术之功能,比之一部“电影片”,世事进化的生产、劳动、文化、艺术发展之遗痕,成由胶片以纪录之。由此,后世子孙,乃可得见先人生产、劳动、创造文化艺术之过程。不仅得见历史进化之真实缩影,亦为教育子孙生动的教材。此书印行之意义,即在于此。


注:文中的“中国”指京师,是沿用古时的一种称谓。
        
                                                                        

                                                                            
一九八二年八月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09/4/9 14:50:00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刘凌沧.jpg:


 

刘凌沧 1907-1992)河北固安人。擅国画。肄业于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当代工笔画会名誉会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长,中国画研究会导师等,是我国著名的中国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刘凌沧先生一生从事中国画的学习研究,专攻工笔重彩人物画,擅长古典历史画和仕女画。1933年始,刘凌沧先生历任北平京华美术学院教授、画刊主编;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教授等职。先后为我国培育出刘大为、李延声、胡勃等诸多成名弟子,在我国美术界是大师级领军人物。作品有《赤眉军起义图》、《淝水之战》、《文成公主》等。出版有《唐代人物画》、《中国工笔人物画技法》、《中国古代人物画图谱》、《中国工笔重彩绘画技法》。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09/4/9 14:51:00
--  


 

一、剃头图  
    
其人挑担游于街市之间,手执“唤头”,串走胡同,每到大街,将担放地,等来往之人刮脸、打辫子、剃头,方便之至。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09/4/9 14:51:00
--  


 

二、卖茶汤图    
    其人肩挑水桶、火壶,遇食者,开水冲面成糊,上撒红糖,其味甚甜,当作点心而已。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09/4/9 14:52:00
--  


 

三、卖鸭蛋图
    
其人由“胜芳”买来若干,在京腌咸,卖于人食之,其味甚美。(注:胜芳镇,在北京通往天津的路上)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09/4/9 14:52:00
--  


 

四、卖芝麻秸图   
   
其人身挑筐、架,内盛芝麻秸、松木枝,在沿街吆呼卖于住户,年底祭神机焚化也。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09/4/9 14:53:00
--  


 

五、修脚图
    
每日间手持竹板,名曰“对君作”,长期游街,竹板一响,便知修脚的来。如遇修脚之人,二人对坐,将脚搁在膝盖上,用小小刀割取脚上鸡眼,让其行路平稳。庙场必有。


   
 (待续01


--  作者:轻舟
--  发布时间:2009/4/9 18:08:0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4&fm=2&gp=1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39,2673625410&fm=3&gp=3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09/4/10 10:51:00
--  


 

六、看西湖景图    
    
天下之景,无胜于西湖,所以取此为名。然造此物者种种不一,有大有小,有用锣鼓唱歌者,有指画中景致而说者。遇庙集者,即多分挣也。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09/4/10 10:52:00
--  

 

七、卖零绸子图    
    
其人在各处买来各色零绸,至集庙之中,就地铺包袱上摆各色材料,每块可做何使用,其价若干,随口便讲,令人好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