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生活百科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2)
----  【原创】孔子论养生三戒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2&id=92886)

--  作者:天山雄鹰
--  发布时间:2013/5/18 11:19:00
--  【原创】孔子论养生三戒

     孔子曾说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意思是说,作为一位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应该对三件事情加以警惕和戒备:年轻的时候,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不能迷恋女色;等到壮年的时候,体魄强壮,精力旺盛,不能争强斗胜;到了老年身心逐步疲惫衰弱,不能贪得无厌。

     在这里,孔子提出了按少、壮、老三年年龄阶段进行养生的理论。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寿世保元、保生杂志》说:“人生十岁,五脏始定......二十岁,血气始盛。”

     人到壮年便要开始注意抗御衰老。《黄帝内经》说:“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

     在此时期,人们如能注意保养,对防止早衰、争取长寿是十分必要的,其养生的要求是“戒之在斗”。

     这里的所谓“斗”,不是指打架斗殴,而是指精神方面的争强斗胜。时时处处都想打垮人家,而让自己出人头地,高人一等。这是典型的中年人的毛病,多半也会种下冠心病之类的病根。

     一个人如果能正确理解“斗”、警戒“斗”,自然就能保养身心。

     人到老年就要设法延缓衰老,其养生的基本要求就是孔子所说的“戒之在得”。

     这里的“得”,据孔子十一代孙孔安国注解:“得,贪得。”即所贪者包括名誉、地位、财富在内。

     宋代文人王圭将“得”诠释的更加淋漓尽致:“盖因马念车,因车念盖。未得之,虑得之;既得之,虑失之。”如此患得患失,贪婪不已,以致心神浮躁、寝食不安,必然有害于身心健康。

     因此,王氏又进一步提出:“盖年老养生之道不贵苛求,先当以前贤之诗洗涤胸中忧结,而名利不苛求,喜怒不妄发,声发不因循,滋味不耽嗜,神虑不邪思,无益之书莫读,不急之务莫劳。”就是说老年人要清心寡欲,知足常乐,在生活、金钱和地位上向低标准看齐,就以此自慰平生。

     如果向高的标准看齐,则会烦恼困惑,长期下去必然心理不平,“一波未停一波又来侵袭”,造成心情低下。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心情低下时,机体内部的交感神经受到反复无常的过度抑制或刺激,代谢出现紊乱,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内分泌系统出现失调,机体抵抗能力下降,从而加速衰老,此时各种疾病往往也会乘虚而入,导致老年疾病的发作,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老年人如果能做到名利不苛求、得失不妄想,真正能达到“戒之在得”的境界,自然就能健康长寿。


--  作者:海喜
--  发布时间:2013/5/18 23:18:0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海喜赞.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海喜
--  发布时间:2013/5/18 23:20:00
--  

眼疾刚好就付出辛苦,很感动哦!感谢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感谢有你.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轻舟
--  发布时间:2013/5/19 9:41:00
--  
以下是引用海喜在2013-5-18 23:20:00的发言:

眼疾刚好就付出辛苦,很感动哦!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