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旅游纵横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3)
----  武汉小吃第一巷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3&id=16)

--  作者:闯北走南
--  发布时间:2008/6/8 8:59:00
--  武汉小吃第一巷

        户部巷位于武昌自由路,是一条长150米的百年老巷,其繁华的早点摊群20年经久不衰。清朝时候,这条百米小巷曾因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 
    武汉人将用早点,称为“过早”。这最初来自了清代的一首《汉口竹子枝词》。后在别的城市被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被武汉人随意而隆重的提升“过年”般“过”的位置。以“小吃”闻名的户部巷,就是武汉最有名的“早点一条巷”。
    小巷入口处,铭刻着武汉市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写的小记:“汉味早点米当先,户部巷里快热鲜”,另一头的巷口两座石狮矗立,上方是著名书法家陈义经用泰山石刻风格题写的:“汉味早点第一巷”。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第一巷.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户部巷的铺面以家庭为单位铺陈开来,楼上是住家,楼下是赖以生存的食店。这里的早点够老,够味道。有石婆婆的热干面、徐嫂子的鲜鱼糊汤粉、陈家的牛肉面、高氏夫妇的稀饭和煎饼、万氏夫妇的米酒等30多种特色小吃,较好地保留了武汉饮食文化的特色。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钟记粉店.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户部巷历史
    20世纪40年代,肩挑小担沿街叫卖的谢氏面窝在户部巷安家落户,因其品种多、味道美,享誉三镇。解放初期,餐饮业进入合作化,谢氏面窝被国营餐馆“收编”,名声渐渐沉寂。
    20世纪70年代,有人在户部巷做早点养家糊口,从而有了石婆婆热干面、陈氏红油牛肉面等众多名小吃。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华路临江一带是武汉多条公交车辆的起点站、终点站,客运轮渡码头集中,搭乘轮渡过江上班的市民多,户部巷逐渐成为这些上班族“过早”的聚集地。1990年,谢氏面窝传人重操旧业,恢复传统的制作方法和经营方式,重新在户部巷安家。
 这是户部巷兴盛的起点。从此,全市乃至散居在外的老武汉,一有机会,隔江隔水也要来此“过早”,一条长不过150米、宽不过3米的小巷,每天有千把人光顾,终年生意兴隆。
    2003年,武昌区政府将其打造成汉味早点第一巷,通过仿古改造,这里的建筑呈现现出一派明清风格。并在全街设立了一幅19米长、3米高的汉味早点文化墙。
户部巷小吃已经成为汉味早点的代名词,现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说。

                      户部巷经典美食
  
面窝:面窝是武汉人“过早”常用品之一。它是一种以米粉为原料,加上葱花和面窝。据说为清光绪年间汉正街烧饼小贩所创制。面窝油炸后两面金黄、外酥内软、窝中脆,深受武汉人喜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炸面窝.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油条:其实是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传统食品,但这里的油条与众不同,其独到特点是色泽赤金黄,30余厘米长,立起不弯,松酥泡脆,爽口喷香。 如再将油条折断成三到四节,从锅中取出蒸熟的糯米摊到板布上搞平,撒上少许芝麻及白糖,再将折断的油条放到糯米上用力卷,内有油条外包糯米团,再撒点白糖,要上一碗清米酒或牛奶、豆浆,吃起来十分惬意,别有一番情意。 
  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中特别喜爱的大众化食品,它便宜实惠,花上1块钱,就可以舒舒服服填饱肚子。
    传统的武汉热干面,掸的面软绵爽口中透出一股嚼劲,既不沾牙也不夹生坚硬,用筷子挑面,芝麻酱滑爽而不缠,香气扑鼻。面条里面没有任何汤水,被烫过以后,就着热劲完全膨胀开来,还把酱完全吸了进去。涨开的热干面放在嘴里的感觉是糯糯,原汁原味的面香和酱里的芝麻香。尤其是芝麻磨碎了掺在酱里,特别诱人。三两口,没什么感觉一碗面就进到肚子里了。
  豆腐脑:光吃面,会觉得有点太干,再来一碗豆腐脑(也叫豆腐花)就非常不错了。白白的是甜豆花,加了麻油、虾皮、香菜、葱花的是咸豆花,随客人的需要决定口味。热干面和豆花,是早点的最佳组合
  糊粉汤:糊粉汤是一种用鱼骨熬成的汤加上劲道的米粉,不同于任何其他米粉,它非常的浓稠,并且加有足量的胡椒。油条和糊汤粉是早点不错的搭配选择。米粉的弹性,油条的清脆,糊粉汤的浓鲜,搭配起来,让人有畅快淋漓,欲罢不能之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藕汤.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欢喜坨:是一种硕大无朋的空心麻元。优质的欢喜坨,有撒了黑芝麻的油衣,酥脆却一点也不油腻,内层软香的糯米包裹着甜甜的豆沙馅,让人吃了,真的很“欢喜”
    糖糍粑:  由糯米精制而成,蒸熟了调味,煎成长条型,外焦内甜,非常可口。
  豆皮:豆皮是武汉人“过早”的一种主要食品。所谓豆皮,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是绿豆粉兑上面粉和鲜鸡蛋,第二层是糯米,第三层是鲜肉、鲜菇、鲜笋等等的馅,放在一口巨大的平底锅里做成1厘米厚。吃的时候,切成正方形的一块一块。第一层是金黄油亮的,看上去敲进去不少鸡蛋。糯米颗颗晶莹发亮。肉丁和香菇更是诱人。油重而不腻,吃进去,脆、软、鲜,感受齐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豆皮.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蛋花米酒: 生鸡蛋同热米酒冲出来的食品,味道甜美,香气恬人。
  户部巷里有武汉人特有的大嗓门,有油烟里挤过去的匆匆路人,有油圬破旧的铺面天棚,有点脏兮兮的碟子[现在都换成了一次性的碗筷],却让这凡常清晨的烟火气鲜活出农家模样,足以让老是强调环境氛围的都市人彻底忘形一回,于是这走马观花寻查米面汤汁的旅程,竟有了触摸老武汉真实的寓意。
  不管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还是远道而来的匆匆过客,户部巷的魅力除了能让人们同时饱揽口福和眼福外,更难得的是让人们领略到了大武汉骨子里的品质和韵味。 能在加强民俗文化挖掘的基础上,系统科学地集一地民俗之大成,既发展旅游业,又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使鱼与与熊掌兼得,则幸莫大焉。文章转自武汉某网站,照片系我拍摄。


--  作者:聆听
--  发布时间:2008/6/8 10:10:00
--  
  好馋人耶!有机会一定去武汉的户部巷“过早”解馋!谢谢楼主的介绍!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6/8 12:52:00
--  

幸亏楼主来介绍,

方知武汉有名肴,

边看边流口水处,

下定决心要吃到!

哈哈!


--  作者:呼盟知青
--  发布时间:2008/6/8 20:59:00
--  
我最爱吃武汉的豆皮和藕煨汤!
--  作者:真情年代
--  发布时间:2008/6/10 13:38:00
--  
下次有机会一定去品尝。谢谢楼主的介绍!
--  作者:悠然
--  发布时间:2008/6/11 14:25:00
--  

只去过汉正街,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去这里开胃!
--  作者:高寒
--  发布时间:2008/6/17 9:58:00
--  
好诱人哦!馋俺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晨曦清风
--  发布时间:2008/6/20 0:11:00
--  
俺也想吃!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内蒙五原
--  发布时间:2008/10/7 11:50:00
--  
户部巷经典美食
  面窝:面窝是武汉人“过早”常用品之一。它是一种以米粉为原料,加上葱花和面窝。据说为清光绪年间汉正街烧饼小贩所创制。面窝油炸后两面金黄、外酥内软、窝中脆,深受武汉人喜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炸面窝.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内蒙五原
--  发布时间:2008/10/7 11:51:00
--  
 不管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还是远道而来的匆匆过客,户部巷的魅力除了能让人们同时饱揽口福和眼福外,更难得的是让人们领略到了大武汉骨子里的品质和韵味。 能在加强民俗文化挖掘的基础上,系统科学地集一地民俗之大成,既发展旅游业,又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使鱼与与熊掌兼得,则幸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