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劲草
-- 发布时间:2009/7/31 6:10:00
-- [推荐][转帖]浙江漂流项目“大跃进”有条河就可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漂流项目的审批门槛并不高,除安全性论证等必备条件外,在很多方面几乎是向所有资本开放,导致的结果就是出现开发“大跃进”。
“江湖纷争”。
说到当下的漂流项目,准备出游的上官肃儒查了网上的资料后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他用“江湖纷争”四个字来形容当下的漂流。他告诉《市场导报》记者,现在各地的漂流处在“战国时代”,这些漂流项目果真是名副其实的休闲去处,还是纯粹标榜叫卖名号而已,这是最让他感到困惑的。
说到底,像上官肃儒这样的游客无非是担心那些空头名号叫得很响实际却很一般的漂流项目扫了自己的兴致,而且还浪费金钱浪费时间。
漂流项目频频上马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是很多人对漂流的最初记忆,这种原始的涉水方式,在休闲运动爱好者的发挥下,逐渐演变成为时尚的户外运动。
导报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浙江全省规模不等的漂流项目有近百个,有的县甚至还不只一个漂流项目。比如安吉县,可以从网上直接搜索到的漂流项目就有位于天荒坪镇的荷花山皮筏漂流、位于报福镇的石马湾漂流和深溪悬崖漂流、位于章村镇的畲乡女人河漂流等等。
浙江旅游部门提出的一个营销词是“山水浙江”,浙江拥有较密集的水网,除八大水系外,密布于浙江丘陵地带的江河溪流不胜枚举。
“浙江相对来说,开发漂流项目的条件不错,而且由于浙江的漂流项目所处的地理地貌环境也相对安全些,不像西部地区山势陡峭,所以浙江开发的漂流项目也比较多。”临安一家旅行社负责人钱先生告诉导报记者,以临安为例,这几年开发的漂流项目就有不少,依托特殊的地质地貌,有些漂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在外地的知名度也开始逐步提高,比如柳溪江漂流、浙西三峡漂流等。
记者对浙江省漂流项目做了一个不完全搜索,发现临安、安吉、淳安、建德、桐庐、奉化、永嘉等地的漂流项目较多。
“最近5年,上马的漂流项目确实比较多。”淳安县一个漂流项目的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仅淳安就有好多个漂流项目,由于毗邻千岛湖,这些漂流项目在广告上都省去了一大笔费用。这位负责人列举的淳安漂流项目包括白云溪漂流、金峰峡谷漂流、屏溪漂流、王子谷漂流、九龙溪漂流等。他感叹说:“仅在淳安竞争就够累,哪里还有精力和外地的漂流去竞争啊。”
在采访中,导报记者发现,不少漂流项目是由民营企业投资开发的。要求匿名人士透露,能建漂流项目的地方大多离工业区比较远,经营权取得的价格也不会太高,而将自然河流改造成漂流的成本相对还是比较低的,门票却可以收到每人次100元以上。“回报周期并不长,是吸引民营资本进入漂流项目的最重要原因。”
从一般水势较为平稳的漂流,投资300万元左右,如果按照门票100元计算,只要1万人次即可回收投资成本,即使算上经营成本,回报期也不会太长,一般两三年都能实现盈利。
三大怪象困扰漂流业
漂流项目频频上马,一时之间大有蔚然成风之势。在对漂流项目的采访调查中,从目前掌握的数据看,奉化一地至少有12个漂流项目,其中有点名气的有岩头古村漂流、棠云西江漂流、斑竹漂流、大泉坑漂流、大堰柏坑峡谷漂流等。
公开的资料显示,浙江漂流业的发展相对于福建等省份来说要晚一些。温州永嘉楠溪江是浙江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得益于此,该竹筏旅游总社成立于1989年,是浙江省首家漂流旅游企业。直到2001年,楠溪江漂流首家取得了浙江省漂流旅游企业业务经营资格许可证,编号为ZJ-PL-0001。但此后的发展却大大提速,特别是最近三五年漂流项目更是遍地开花。
导报记者从旅游、安监等多个部门了解到,漂流项目的审批门槛并不高,除安全性论证等必备条件外,在很多方面几乎是向所有资本开放的,导致的结果就是出现开发的“大跃进”。
采访中,业内人士对漂流项目也表现出忧虑,认为现在的情况有些无序竞争,三大怪象困扰漂流业。
现象一:只要有条河,就可上漂流项目。
“只要有水,只要是条河流,不管水有多深,都能上漂流项目。”
漂流遍地开花,业界戏称,有水即漂,无水也漂。前者无论峡谷还是溪河,后者是筑坝加管道。漂流属“短平快”项目,找到一条适合漂流的溪河,弄几条竹筏,雇几个人就可以营业,这几年因橡皮筏的出现,对溪河的要求更宽泛,有一条沟的水就足能成漂。
现象二:加个定语都敢叫第一。
这个叫“江南第一漂流”,那个叫“中国勇士第一漂”,还有叫“华东悬崖第一漂”、“浙东源头第一漂”、“浙江生态第一漂”……
关于漂流项目的广告词,真叫人眼花缭乱。
鱼龙混杂的漂流项目,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告词便成了各家漂流经营者的头等大事。在这些噱头的名号中,导报记者仔细察看后,发现还没有重复的。
现象三:大多雷同仍不乏后来者。
不少游客都发现,各地的漂流项目大部分差不多,真正有个性的漂流休闲项目并不多。但尽管如此,仍有不少民营资本相中一些地方用来开发漂流项目。
“村村通公路,家家搞漂流。”已经有这么多漂流项目,并且不少还是雷同的情况下,仍然不乏后来者。
同质旅游资源需整合
曾经寻觅了几处地形的曹靖华原本想投资一个漂流项目的,但是几处考察下来发现,漂流项目实在太多了。“我现在考虑要不要再投资这个行业了。”曹告诉导报记者,作为民营项目,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投资回报问题,回报期长一点不要紧,但目前看来这么多漂流项目,必然在不久会引发一次大规模的洗牌,因此他目前暂不考虑投资这个行业。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大抵可以分两类,一是同质整合,一是错位竞争。”对旅游颇有研究的《联谊报》副总编辑杨帆认为,相邻两县最好不要发展相同的休闲旅游项目,因为游客不可能到两个县份都游览或休闲同一个项目。“同质竞争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那么浙江的近百个漂流项目中到底有多少是寻求差异化生存的呢?
“浙江大部分漂流都是比较平稳的水沟漂。”驴友杭天塍说,自己对漂流情有独钟,但是在浙江各地漂流之后却又感觉平平。按照他的说法,在某段河道上依水势开发出来的漂流,如果河道不怎么宽的话,其实就只能是夏天的纳凉活动,而不是刺激的漂流了。
对于雷同的漂流,杭天塍表示,开发者应该开发出更多有意思的子项目,或者对同一地区进行整合,把几家的优点都集中起来,那也会好一些。
7月20日,长三角漂流联谊大会暨浙江临海首届漂流节开幕。浙江省旅游协会秘书长朱吉胜点评说:“此次漂流联谊会的成立,可以说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资源整合,相互探讨,谋求共同发展,同时对长三角地区优势的漂流景区进行密集宣传,强势推介,打响漂流景点的知名度。”
“整合是必由之路。”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郭鲁芳教授认为,在旅游目的地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单一的营销策略已很难奏效,必须借助整合营销传播。目前一些老牌的漂流企业都开始对亲水游线进行整合,如杭州余杭双溪漂流景区特地打造了“余杭自然山水游”和“余杭人文历史游”,将漂流与自然风光旅游、餐饮、购物、休闲等各个项目结合起来。
来源:《市场导报》 记者 袁华明 实习生 盛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