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了嵩山书院,西行,我和老七去拜谒会善寺。 林荫笼罩着不算宽阔的马路。走了不太远,在满是塔松、翠柏路北侧出现了一座青石板台阶。台阶的旁边矗立着一牌子,介绍会善寺。原来这会善寺是北魏孝文帝的离宫,隋文帝赐名会善寺。是盛唐时期禅宗北派的传法中心。这里孕育了众多高僧,更重要的是,武则天在这里聘请了道安禅师为国师,帮助治理国家。小寺出了大国师,自然会善寺的名声大震。自古就被誉为“天中福地”。看完介绍,老七也兴奋起来:“这不就是武则天时期的国师府吗?”我说:“先看看吧!”于是,哥俩的游兴更加浓烈。 上了几十级台阶,是一条长长的水泥板路,两边是青翠的塔松,迎面是两棵千年古柏。千年古柏处,又是九级台阶。台阶上是一个照壁,那照壁上写着,照壁上写着“天中山”三字。过了照壁,又上两层台阶是山门,山门前,仍有两棵千年古树。那山门红墙红门,灰瓦。正门的上方写着会善寺三字。门前,有两个石狮子,调皮的对视着,远看,仿佛还眨着眼睛。真是活灵活现。 进入山门,是一间大大的屋子,中间供奉着一尊汉白玉坐佛。只见那坐佛打坐在莲花之上,做弹指状。佛像的两边,人们进进出出。对这尊坐佛,人们喜爱之极,游客总想去抚摸,以便带来福气。我看到,坐佛的盘腿膝盖处,都被抚摸的的发出了亮光。 过了山门,眼前有两座古老的石碑,西边的石碑是《佛祖宗派之图碑》。但是字迹已经模糊,看不太清,好在碑文下面有一介绍,原来,碑文上序列了佛教禅宗六祖慧能以后,南北二宗各宗派门人的的姓名或法名,是研究禅宗自六祖慧能之后分为南顿北渐二宗的重要实物史料;东边的石碑是《大德道安禅师碑》。仍然是残缺不全,看说明后得知,这道安禅师生于公元584年,圆寂于公元708年,活了124岁。道安是禅宗五组弘忍的高徒,历经隋唐两朝八帝,道行精深,德高望重。弟子数以千计,著名的南岳怀让、净藏、元珪等。唐女皇武则天,多次躬亲造访,并拜为国师。公元727年,其僧徒刻立此碑,以示纪念。 我俩看完石碑,上了几层台阶,便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前,仍有一块石碑,是《乾隆御碑》,御碑上记载了乾隆十五年(1750),清高祖弘历巡视中岳,夜宿少林寺,次日畅游会善寺。乾隆曾赋诗一首,其中“太少无穷奥,于兹见一斑”,为“嵩山天下奥”之源。 步入了大雄宝殿,只见中间供奉着三尊巨大的佛像,中间的主佛是坐像,两边是立像。均是汉白玉大理石雕刻成。可谓形态逼真。原来,这大雄宝殿是嵩山地区唯一的元代木结构建筑。历经几百年,仍然完好。两边是一些新建筑的庙宇,供奉一些佛像。老七我们俩转了半天,看到会善寺古代的建筑除了几块碑,大雄宝殿、就是净藏禅师塔、琉璃戒坛的两根残石柱和禅窟,没有更多的东西。老七说:“这与这国师府的身份有点不符。想必那时就勤俭节约了”。我笑了笑:“有可能吧。”正走着走着,老七突然呐喊:“快来看大哥!”原来是新建的会善寺历史文化陈列馆。老七我们俩步入了陈列馆,详细的看起来陈列品来。这陈列馆多数是一些图片和文字。图片多数是画的,但,有总比没有强, 看后才知渊源。原来这会善寺自北魏孝文帝的离宫以后。曾几经变迁,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改建闲居寺。隋改名嵩岳寺、会善寺。唐武则天巡幸此寺拜道安禅师为国师后,赐名安国寺。五代时又名“封禅寺”。宋赐名“嵩岳琉璃戒坛”、“大会善寺”。元又赐名“万寿禅寺”。 之所以历朝历代这会善寺屡屡改名,就是这座寺庙地处妙处,名僧辈出,对佛教界,对国家的贡献巨大。这会善寺地处太室山南麓积翠峰下,山清水秀,林深谷幽,花木葱郁,正是这样一个纳嵩山之灵气的胜地,才孕育出一代代高僧。如道安、普寂、净藏、惟宽、元珪及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等。 那道安禅师在会善寺一住就是四十五年,道行高深,武则天做皇帝时,多次到会善寺请教道安国策。道安也是有问必答。后来武则天封道安为国师。对治理国家出了很多策略。 普寂是北宗六祖神秀的大弟子,人称嵩山普寂,长期驻锡会善寺。他得到了“两京法主、三帝国师”的美誉。那净藏是禅师道安禅师的徒弟,在北宗禅法大行其道的嵩洛地区独树一帜,成了禅宗“宗旨密传”的七祖。 僧一行是为国家乃至世界做出贡献的一个僧人,他在会善寺出家期间到处访求名师,研究佛学经义,学习天文、地理、阴阳、五行、数学等知识,成了一名博学之士。后来入朝,协助佛教密宗大师善无畏翻译《大日经》,使一行成了中国密宗的开山之祖。他用六年时间完成了《大衍历》的编制任务,同时也主持了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大测量。《大衍历》使中国天文学大大向前跨进,后又流传到日本,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它也耗尽了一行的生命。 这小寺不但出了国师,而且出了一颗颗闪烁着光芒的星。不但对中国的佛教界和治国安邦做出了贡献,而却对世界的天文学做出了贡献。这就是出国师的会善寺
再次腊梅斑斑!谢谢您的支持!问好腊梅斑斑!
别客气,希望经常看见你的好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