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旅游纵横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3)
----  【知老游记】(2)——放牧心灵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3&id=279)

--  作者:知老
--  发布时间:2008/6/17 0:40:00
--  【知老游记】(2)——放牧心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题图。jpg.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一)向往
     放眼窗外:灯光装点着不夜的都市,二环上奔涌着不息的车流,上空弥漫着蒸腾的暮霭……,又溶入这滚滚红尘之中,怅然若失。因为,我的心留在了草原,留在了那如同蒙古长调般忧郁、绵长、深远、辽阔的东乌珠穆沁大草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次东乌草原穿越,偶然中有着它的必然。
     领导意外地恩准了几天假,受宠若惊的我身未动,心先行。
     说到草原,很多朋友们立刻会想到“坝上”。在京城北方2-300公里范围内,自西向东分布着“张北坝上”、“丰宁坝上”和“围场坝上”三块较大的草原。就规模和景色而言,“围场坝上”首当其冲,“乌兰布统”、“塞罕坝”等地名在京城游族中早已耳熟能详。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普及和“成熟”,它们无一不被包裹上浓浓的商业氛围:小商贩的拦路、牵马人的围追、农家乐的宰客、“刁民”们的敲诈…都使那美景在人们心中大打折扣。崇尚自然质朴的“越野人”几年前就把“老掌沟”、“赝窝沟”、“幽州峡谷”等野趣山林当成释怀的“福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03年国庆长假,一家人驱车内蒙克什克腾旗。在穿越贡格尔草原找寻达莱诺尔湖的路上,暮色中的草原景色荡涤着每个人的心灵,我也因此更深的埋下了亲近草原的心愿。
--  作者:知老
--  发布时间:2008/6/17 0:46:00
--  续1
      偶读“狼图腾”,我被深深的震撼了。虽然它的文辞称不上精美,一些叙述和议论也略显繁冗,但它直逼儒家文化民族性格深处的弱性,道出了农耕文明衍生的国民性格已经成为自身发展的沉重羁绊。作为北京知青,我钦佩作者11年草原插队生活后的研究、思索,甚至倾向于“狼的传人”的立论;更对他们生活过的东乌大草原充满了急切的向往。因为我知道:那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长途奔袭京城的一场场沙尘暴早已证明了一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刚刚结束了赴江西社会实践活动的儿子,似乎比我还兴奋。除了搜集大量的关于契丹、女真、辽、金、清的地理历史资料、查阅地图、规划路线外,还赶制了一套用于正、副驾驶间通话和听MP3的音频放大设备(高速行驶时吉普车内噪音很大,喊话太吃力),并沾沾自喜地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夫人为我们准备了所有的后勤物资:方便面、矿泉水、牛肉干、药品…当然还包括毛裤和军大衣。我对吉普车进行了全面的检修,工具备件是越全越好,帐篷、睡袋、煤气炉,电台、军锹、望远镜,手机、手台、笔记本,逆变电源、应急灯,甚至带了块1米5长的厚木板,以防不时之需。返回后总结,立头功的竟是“工兵锹”,指北针名列第二。很遗憾没有下决心添置GPS,有了它再辅以大比例尺地图,将使穿越装上翅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二)出征
     8月3日
     清晨6点05分,父子俩准时出发。大吉普也象久经圈禁的烈马,愉快的轰鸣着,冲向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将酷热中的北京城抛得越来越远。
     说实话,走高速公路是吉普车惭愧的弱项,100M就是极限了,可小轿车们仍嗖嗖的从身旁驶过。五年前,出三环5、60公里,就有享受不尽的野趣;三年前,不开出1、200公里,就摆脱不了旅游景点和度假村的纠缠;到02年,我已把活动半径确定在600公里;所以,出京的几条高速已成为无奈的首选。8点15分,过京张高速戴家营收费站,驶出北京;9点25分,驶过张家口,进入207国道…;我们像是在逃避什么,更像是在追寻着什么。是什么呢?…
     当望见张北坝上那组熟悉的风力发电机时,我们不自觉的放慢了车速。车外早已没有了喧嚣,惟有绿色的起伏和清爽的风。满眼的绿茵中,点缀着一簇蔟红顶的房舍,煞是好看。路上车很少,偶见的货车上焊着铁的围栏,那是用来运送牛羊的,它装满了牧区的风情。
     车过桑根达莱,穿镇而过的公路已经修补了。去年途经此处,正值夫人驾车。眼见路面上直径十几米的“汪洋”已无法绕越,在我“别松油门!”的喊声中,被激起的黄泥浆有两、三米高,毫无保留地泼在车上,前风档竟不再有一丝透明。夫人惊骇过后还大言不惭地豪迈起来,仿佛她是经历了一场越野赛。至今想起来,都让人忍俊不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e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7国道不很宽,估计有8、9米,但很平坦。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少,新手都可以加起速度来,丝毫不比高速差。从张北开始直到太仆寺旗境内,散布着若干度假村。蒙古包都比较新,周围插满八骑兵的龙旗。可能这一带今年雨水不错,“泡子”明显的增多,一个接一个,在草原上反射着阳光。景色确实很美,如果离北京近一些,不知会热闹成什么样呢!
     国道穿过浑善达克沙地的一角。这几年,浑善达克在北京人的脑海里,就是一片荒漠,是沙尘暴的源泉。此刻,放眼望去,植被还算不错,裸露的沙地不到五分之一。固沙的干草就像一张大网(网眼有广场砖大小)罩在起伏的沙丘上,看得出是近几年治理的功劳,这是多么大的工程啊。叹服之余,我也在想:其实它本不该是这样。资料称:浑善达克,蒙语意为“孤驹”。相传成吉思汗西征经此沙漠时,乘的坐骑是其最心爱的孤驹,因此得名。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第十大沙漠,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和克什克滕旗西部,东起大兴安岭南段西麓,西至集二铁路,多为固定和半固定的沙垄和蜂窝状沙丘(不流动),班驳的沙垄间常有平坦沙地和湖盆洼地。与常规沙漠不同的是浑善达克植被较好,各种榆、柳、杨树和骆驼刺等灌木沙生植物随处可见。过度放牧和农耕开垦才是彻底沙化的罪魁祸首。
     沿途在路的西侧有分段的施工,与国道平行。路基很宽,不知是铁路还是高速?接近锡林浩特时,国道断路施工,需绕行草原路,不过很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e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5点整,车行630公里,进锡盟首府锡林浩特。这座草原城市不大,很洁净,更有蓝天白云的衬托,显得清新而明媚。这里的贝子庙是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汉名崇善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七代活佛精修,耗银174万两。可惜它和门前的广场正在施工,无缘领略它的雕梁画栋。看看时间还早,决定改变计划:向东乌旗进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e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知老
--  发布时间:2008/6/17 0:50:00
--  续2
(三)掠过锡盟草原
     锡林郭勒盟即原来的察哈尔盟。 “盟”,是旗的会盟组织,以后逐渐演化为地区一级建制。锡林郭勒盟的会盟地点是在乌日古楚山麓的锡林河畔,故称锡林郭勒盟。它的形成在17世纪中叶,随着皇太极对林丹汗战争的胜利,后金逐步控制了这片草原。整个锡盟草原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地形分布复杂多样,丘陵相对绵缓,一马平川,草原公路平坦笔直的横越草场,是典型的“天苍苍,野茫茫”,只是没有了“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自锡林浩特向北,省道的最初20公里,路面情况较差,颠簸着开不起来,而后则非常好走。路两旁的草场稀疏、低矮,看来是干旱的结果,没有见到蝗虫的痕迹。车窗西望,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排“平顶山”。这一奇观是180万年前火山喷发制造的奇迹。只见群山相互依偎,大大小小排列有序,而顶部却像刀削一样平整,构成一幅奇特的景致。据说平顶山落日是此地的著名景观,可日落前我们还有250公里的路呢。
     锡林郭勒草原广袤而荒凉,我们在“天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中,提高了车速。忽然,几串飘舞着的“彩旗”闯进视野,真是那高高在岗的神秘敖包吗?兴奋中,吉普车毫不犹豫地离开公路,斜刺里向小山包冲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敖包,又称“脑包”、“鄂博”,蒙语意为“堆子”。在草原上有许多敖包,人们兴建敖包,一般选一个较高的山岗,用石块垒成石堆,把五谷或弓箭放在里面,然后在上面插上木标或树枝,木标或树枝上再系以各色哈达和彩色布条。每年在固定的时期祭以牛羊,一般每祭祀一次,就要扔掉旧的饰物,重新装饰。敖包是蒙族人民的圣地,至今生活在草原上的蒙族人民仍保留着祭敖包的传统习俗。我用二锅头酒祭拜了敖包,以示虔诚和尊重。蓝天里,五彩的经幡舞动着,绚丽、灿烂,似乎有生命和灵性。愿你常现在梦中。
     额吉淖尔是一个很大的湖,离开公路十二公里。湖岸是一方方盐池,几台长长的高架传送带静默着,守着那高高的盐堆。此刻,太阳正在西沉,盐堆象一只巨大的斗倒扣在草滩上,平顶、四棱分明。白色迎光面上无数的晶点,伴着湖中的磷光一起闪烁。远山的剪影就象贴在晚霞映红的水面边缘,开阔、宁静。让人觉得一切都静止了,包括心跳和血涌。这里只有一幅画。
     由于盐场的存在,湖边已形成一个小镇。宽阔的路上满布泥泞,几家饭馆、旅店坐落路边,门前停放着挂斗拖车。与盐场的看门人闲聊,得知这个国有企业早已承包给个人,有三百多职工,还有自己的小学校。他们生产的盐,名气很大、销得很远,现在也有了加碘车间…。当然,他没有去过锡林浩特,那地方太遥远了。
     我一直以为,将含盐量很高的水,放入浅池暴晒,水分蒸发后就产出了原盐。看门人告知:将湖水引入浅池,再用水泵向池内注入“卤水”,(就是杨白劳喝的那种),盐就会“析出”粘在池底。用仪器测试水中盐度太低了,放掉旧水引入新水,周而复始。每年只在五月分出一次盐。那时,池底的盐层有7-8公分厚。真长知识!就是忘了问:卤水是哪来的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天已渐渐暗了下来,距东乌旗还有50公里,好在12公里后就能回到省道上了。我们挥去了留宿盐池的念头,让吉普车再做今天最后一段冲刺。
     月亮还没有升起来,草原已溶进了黑暗中。公路随着大灯的光柱,不断地向前延伸。
     终于,在远方发现了几点灯光,象汪洋中的渔火。没有城市上空的光晕,没有喧嚣,在不知觉中路边有了房子。这就是草原城市——乌里雅斯太。有些倦意了,径直停在了见到的第一个宾馆门前,“口岸宾馆”。标准间100元/每天。一层餐厅的饭菜,已经全是蒙味了,连榨菜肉丝汤都是用的羊肉丝。留意了一下里程表:今天走了888公里。


--  作者:知老
--  发布时间:2008/6/17 0:56:00
--  续3
(四)初识东乌
     8月4日
     乌珠穆沁是蒙古民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东乌珠穆沁旗位于内蒙高原中部,大兴安岭西麓,地形东高西低,海拔830—1,500米。北与蒙古国接壤,西与阿巴嘎旗毗邻,南与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相连,东与通辽扎鲁特旗和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前旗交界。国境线长527公里。全旗人口5.4万(蒙古族3.9万)。境内的大兴安岭,最高峰宝格达山1500米,是乌拉盖河、色也勒吉河、海拉思台河、涅林高勒河的发源地。乌拉盖河途径9个苏木一个牧场,全长320公里,水源充沛。东乌旗湖泊106个,泉水60多处,水丰草茂。土地面积4.7万平方公里(比瑞士大0.6万平方公里),其中草牧场4万平方公里。东乌旗草原被称为“绿之瑰宝”,是内蒙古现存最好和面积最大的草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g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应该说,这最后一句话正是吸引我们此行的必然之一。
     8月4日一早,匆匆浏览了乌里雅斯太镇,这个“生长杨树的地方”(汉语意)。将油箱和备用油箱加满,我们跃上了101省道。按计划,今天的目标是宝格达山林场。理论距离376公里,其中152公里草原路,那就是我们单车“穿越”的考场。
     继续行驶在辽阔的高原上。蓝天下,灰黑色的柏油路象一条飘带在绿草上飞舞;更象一条航迹在绿波中延伸。在兰色和绿色的空间里,吉普车变作一颗白色的亮点,在驰骋、在翱翔。这里是东乌旗的腹地。广袤的原野上,没有显著的山脉和谷地,相对高差只有2、300米;在一公里的范围内,这高差只有1、2米的变化。行驶在宽展的洼地内,只见远方有岗阜环绕;驶上去并无高岗的感觉,环视四周依然是茫茫原野,坦荡无际。我们仿佛漂浮在绿波万顷的水面上,微波起伏。不过每个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有3、4公里。
     里程碑快速的向后移去,上面的数字在增加。我们用90M的速度驶上高岗,再用空档溜向洼地,至谷底时仍有70M的速度。周而复始,很是惬意。草原上花很少,(可能现在已经算草原短暂夏季的末尾了),远远近近、一团团一蔟蔟,是悠闲的牛群和羊群。我们忽然间领悟了,为什么长几棵杨树就能作为地名和旗府:在驶过的一百多公里路上,竟没有见到一棵树!只有无垠的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g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综合几个版本的地图,我们应该先经过“乌拉盖”35公里后,经过“巴音胡硕”,再行驶56公里后,离开省道,寻找“贺斯格乌拉牧场”。但还没有经过“乌拉盖”便见到了“巴音胡硕”收费站,继续前行又在路边见到了“贺格斯太牧场”的指示牌。几经犹豫,仍决定不下道。到达了下一个收费站,偏偏又叫“哈拉盖”。地图与实际满拧。经询问工作人员后,掉头20公里,因为“贺格斯太牧场”=“贺斯格乌拉牧场”。谁让我们不懂蒙文的!
     同时,我们明确了如下的地名概念:乌拉盖叫“六师”;巴音胡硕叫“53团”;贺斯格乌拉叫“51团”;宝格达山叫“54团”。这样问路不会出错。
     资料称:“1967年,文革开始,牧主、富牧被抄家,挖“内人党”运动开始,波及面极宽。400名知青来到草原和牧民共同生活。
     1969年,内蒙古建设兵团六师在东乌旗乌拉盖河流域上游草原组建,征用乌拉盖、满都宝力格、宝格达山、贺斯格乌拉、白音诺尔、霍林河等地草原,森林约1万3千平方公里,几万兵团知青、复员军人、现役军人进驻上述地区。草原被开垦、山林被彻底砍伐。
     1975年兵团解散,上述地区被内蒙古农垦局接管,成立乌拉盖农牧场管理局,继续开垦草原。1983年改名为乌拉盖牧工商联合公司,1993年2月成立乌拉盖开发区。出租土地给内蒙古计委等20多家单位从事放牧、开垦、及其它经营活动,招内地农民赴乌拉盖河源头建移民村。30年以来,开垦东乌旗乌拉盖河源头草地面积共计79万公顷以上,并在乌拉盖河源头修建水库,给东乌旗乌拉盖河流域下游草原生态造成极大威胁。
     1984年,中国农村土地开始承包经营,满都宝力格牧场、宝格达山林场归还东乌旗管辖。牧主平反,归还牲畜,划分草场由个人承包经营。人为地终止了千百年的北方草原游牧生产方式,也终止了野生动物的迁徙。一些农业人口也分得了草场和牲畜,内地农耕观念和农业经营模式进入草原,这是造成大量外地人口承包草场、牧区牲畜超载、草原生态失控的主要原因。”
     这些地名也印证了上述资料,它们正是吸引我们此行的必然之二。我们的“绿之瑰宝”如今怎样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坝上00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知老
--  发布时间:2008/6/17 1:03:00
--  续4
(五)又行草原路
     下了省道几十公里后,地势有了变化。波峰波谷的间距在减小,相对高差在增加。草场的草势也强多了,连羊群的毛色都白了许多。我们驶向羊群,近距离拍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g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十几分钟后,一个年轻人骑着摩托来到身边,他是羊群的主人。我们攀谈起来。
     年轻的蒙族牧人,初中毕业后已放了三年羊。他能说汉话,且不认为有其他事情可做,放牧就是天经地义的。这群羊有一千多只,且并不是他们的唯一。他家承包有很大的草场,大部分在山后,定居点也在山后。我们能看到的简易蒙古包是夏季用的。整个夏季他们都在距离较远的草场游牧,以便保留住定居点周围的牧草。冬季很漫长,那时牛羊可以啃食雪下的干草。当然,他们要储备和购买大量的牧草,定居点也只有冬季才会使用。
     当问及可否去他家留宿时,他笑了,“每户牧民都不会拒绝客人住下,只是夏季用的游牧点很简易、拥挤,怕你们受不了。”
     告别了牧羊人,已是午后2点,我们在草场上开始“埋锅造饭”。阳光下的草原十分凉爽,只是紫外线强度过高,只好支起遮阳伞。面包、罐头、方便面,让人垂涎的野餐,吃了个“肚圆”。不曾想,今天这第一顿饭竟也是唯一的一顿饭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g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到达51团,竟只是几十户人家的定居点,破败而没有生气。当然也没有加油站。(曾计划在这里加油,几乎铸成最失败的计划。)真正的草原路开始了。
     时间还早,90公里的穿越并没有给我们更大的压力。当初,浑善达克70公里穿越也只用了不到四个小时。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纵有千条路,把握大方向”。为此,在行前专门添置了军用指北针。当然,问路还是最必要的程序,我们不会放过每一个遇到的人,尽管在这儿遇到人的概率很低。
     很快,手机信号已显示为零。
     每个遇到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们:“去宝格达山就是这条路”,距离则差别很大。“抱住一根路走,没问题”。 然而,“抱”住一根路是很困难的。在草原上,每根路都会有很多分岔,它们或许在不远处汇合,或许把你引向几公里外的一个蒙古包、一片铁丝网围起的草场。而且,你也看不见五米之外还有另一条平行的路,它们大部分只是两道车辙印,却在平行一段后偷偷地奔向了不同的目标。
     我们根据测出的大方向,结合山坡的走势,分段定出目视范围内的一个目标,再依“路”而行。有时这“路”偏偏不随山势,而突然翻越一道山岗,方向立刻做出90—180度的改变,让我们大伤脑筋。每当望见羊群,即便有2、3公里远,我们都会离开“路”去核实以下方向。速度明显的降了下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h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终于,在一段铺满羊粪的路上,车“於”住了。根本没注意到这路在7、8米前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分岔,绕过了这个“陷坑”。我挂上了“四驱”,谨慎地控制着离合器,努力不让轮胎发生空转,试图跃出泥潭。却只见轮胎表面象刷了一层油,它下面的水还在渗出,一侧的踏杠已触及地面。不敢再盲动了,熄了火,镇静一刻。儿子说:此时到真希望如一些报道所说,来一群开拖拉机的宰客人,高价拖车了。
     车右侧的稀泥已没过半个轮胎,左侧相对浅些。将方向调正,使前后轮在一条线上,将车辙前的泥挖出一道沟,以减小阻力;拔来青草铺在车辙里……。经过40多分钟的努力,吉普车吼叫着爬出了泥潭,太阳也已躲到了山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h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崎岖的路在继续,周围的“坡”势在升高,这里已是乌拉盖河上游的沼泽地带。
--  作者:知老
--  发布时间:2008/6/17 1:10:00
--  续5
     又见到定居点,有三、四户人家,散落在坡上四、五里的范围内。停车,仔细的问路。指路的人,有些文化,表述的相对清楚:跨过这道沟、选择什么样的路翻越那道梁、左转后将要越过乌拉盖河、要过那条小河,是硬底、千万不要过那条大河……。
     谢过指路人,翻过山梁,天已完全暗了下来。乌拉盖河在暮色笼罩的草滩上百转回肠,分不清来处和去向,在夜空下闪着白光。“路”与河相交处,是一片泥泞,而且我们也不知这到底是“大”河还是“小”河。弃车探路,感觉河几乎围绕着我们,各种蚊虫劈头盖脸的撞击着人(这也使我放弃了支帐篷露营的打算)。河对面传来狗吠,也似有人声。我用应急灯向对岸晃动,并趟着过膝高的草丛来到水边。这儿已没有传统意义上河的概念,水流在草丛中急剧的曲折着,一个曲折3、40米,占据一片草滩。对面高处的人距我有百米之遥,对话很吃力,且黑暗中已指不清方向了。我们只有放弃前行,决定返回刚才指路的那个人家。
     寻找来路竟也很困难,好在我们已不急切。估计儿子已有些紧张,我用镇定和自信去感染他。他凭借着年轻人的记忆,搜寻着“路”旁的每一处“痕迹”。吉普车则往返周折,让静寂的草原上空回荡着发动机的轰鸣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h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旅途的魅力就在于前途未知却又处处客栈。在山坡化作的淡淡剪影中,我们望见了那户人家的矮房——那就是“家”的标志。
     (六)夜宿农家
     主人诧异的看着我们,听明来意,没有热情也没有拒绝。低矮的一明两暗土坯房,只有夫妇两人。屋里居然有电灯,可刚才并没有点亮。女主人要给我们做饭,被婉言谢绝;便执意让我们住在他们的木床上,称空屋的冷炕你们受不了,仍被婉言谢绝。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h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一整天没信号了,急于和家里取得联系。主人告诉我们,二里外那户人家有电话。不敢再动车了,我们提着应急灯踏上夜路。天很黑,风也有些凉意,满天的星星密不可分,这可是城市中见不到的。我们谈北斗、谈猎户座、谈银河,谈城市与农村,谈繁华与偏隅,谈命运的差别和使命感,谈人生的磨难与坎坷……。我告诉儿子:经历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那家主人说,因为没有电,电话打不了。原来,这里的电话不是靠电话线传输,而是靠无线电传送。可似乎还不是依星电话,那成本多高啊。草原上,电台经常在400兆段抄收到打电话的信号。看来这儿的通讯模式还不为我们所知。
     回到主人——王守春的家,灯下长谈。他为我展现了一幅艰苦创业的移民史,当然也是草原生态的破坏史。
     打开今天东乌旗的网页,在行政区划图右侧的一大片区域(乌拉盖河流域),仍打着灰线,并注明:自69年起,东乌旗无管辖权。既自69年起,这片水草丰美的原始草原经历了荒诞的兵团史、农垦开发史等无序状态。而兴安盟的科右前旗和科右中旗的大批牧民,多年越界到此游牧。锡盟为了“领土完整”,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王守春一家原籍在锡盟太仆寺旗的农区宝昌镇,兄弟几个务农为生,资源贫乏,生活困顿。移民政策承诺:开发地和原籍地同时免税三年,交三千元分给荒地200亩。94年,老四守春毅然只身前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h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划配给他的荒地,距最近的聚居点—乌拉盖往返有三百多华里,那是所有生产、生活资料的唯一供应地。草甸上致密的草根厚达30公分,没有大马力的拖拉机无法犁动。经过三年的开垦,土地渐熟(沙化开始),能有收获了。他又购买了200亩荒地,继续垦荒。几年后,他一个人建起了这三间土坯房,打了这口井,并接来了老婆。小儿子在锡林浩特学厨师,大儿子一直在北京打工(汽修),非典后来过一个电话,从此失去联系。
     屋里没有什么家具陈设,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套电器却很“奢华”:风力发电机、逆变电源、400AH的电瓶、18寸彩电和卫星接收器。这是某军工企业为草原人民开发的、分三年赊销的产品,花了4300元。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h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夫妻二人目前有180只羊、7头牛(刚卖了三头)、三匹骒马(每年可产、卖一个马驹)、两头猪,鸡鸭猫狗齐全。大片地种植油菜子,少量土地种春小麦、莜麦、土豆,以图自给,蔬菜是很稀缺的。每年去几趟乌拉盖,添置食盐、柴油等必需物资。因小四轮无牌照,要在半夜出、入乌拉盖。全年毛收入在两万元左右,比在宝昌时强多了。
     庄稼全是靠天吃饭,今年雨水较好,也曾有过绝收的年份。漫长的冬季是他们的最难,牛粪是唯一的燃料,完全与世隔绝,牲畜也遭到过饿狼的袭击…..。现在又有了新政策,要退林还草,退耕还牧。据说要把移民集中起来,由蒙牛集团牵头干养殖业,“你说能行吗?”我无以答对……这就是中国农民,质朴无华,无欲无求。只要“给予”一丝的生活空间,他们就会倾其精力和血汗,顽强地生存下去。
     钻进睡袋,已是半夜了。夜风鼓动着发电机的扇叶,向电瓶补充着电能。

--  作者:知老
--  发布时间:2008/6/17 1:14:00
--  续6
     由于纬度高的缘故,4点半时天已大亮。主人夫妇早已起来忙碌了好一阵。为了养精蓄锐,我又赖床一个小时,静听着外面鸡、鸭、猪、狗、马、牛、羊合作的生活奏鸣曲。
     土坯房很矮,主人找到的1.5米高的钢窗,顶着房檐就几乎落在炕的平面上,却造就了一个景观房落地窗的效果。起身坐在睡袋里,就会被眼前的景色惊撼:阳光下,碧绿无垠的草原,裹挟着它的牛、羊、马群和芦花大公鸡,毫无遮拦地扑进眼帘,让你终生难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小四轮田间作业需要两个人,主人请来个帮工。帮工者30多岁,曾在昌平一带打过工,嫌受歧视便回到了草原。女主人在燃烧牛粪的灶前忙碌着。馒头已经出锅,那是用奶酪发的面。一盘洋白菜肯定是待客的珍品,一个葱头切成六瓣,一把小葱配一碟韭菜花,当然还有纯天然的煮鸡蛋…好不“丰盛”。我连忙取来二锅头,大家席炕而坐。
     他们尽其所知,为我们分析着前面的路程,提醒着特殊的地貌、标志;并提示,数公里外有一户人家,可能寻到汽油。因为他们都没有到过宝格达山,只能估计有200里。查看昨天的记录,共行驶356公里,其中纯草原路90公里。目前,油箱几乎空了,备用箱储油18升,前行的风险很大。综合分析了手头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及昨日的行程方向,我坚信目标不会超过80公里。争得了儿子的信任和信心,下决心、不回头。
     在我们带来的小礼品中,哈达已不适用,另选一样吧。与王守春一家合影、道别。那条一岁的小狗仍恋恋不舍,摇着尾巴,随行了好长一段路。今生,我们还会再来吗?……
     一户普通的农家,一种平常的生活,一番朴素的交流。在这里,不会有人作秀地把你当作游客,更不会有怀疑和戒备的目光。蓝天下,草原上,一群平等和谐的人们;一个21世纪的“乌托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七)卓绝穿越
     8月5日
     7点整,我们又上路了,且第一次越过了乌拉盖河。草原那圆浑的地貌依旧,海拔的提升加剧了。三天前的透雨使草色更绿,空气更新,同时也使得穿越的难度更高。其实,做出继续前行的决定,我内心也充满矛盾。“知否兴风呼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尽管我坚持认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磨难教育”、“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但这个“度”是很难掌握的。要让“磨难”成为磨练意志的过程,而不要磨去孩子的棱角和探索精神;要让“挫折”激发出孩子的斗志从而建立起更强的自信,而不能让变成脆弱和无望的转折点。人的一生,也就是一次旅行。有绮丽的美景,也要有几次这样的迷失;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向着更高处眺望。
     有了昨天的经验,对路况和路程稍有担心,而时间要充裕得多;驾驶技术和维修能力我有充分的自信;唯一担心的是燃料。所以,找到汽油是关键。


--  作者:知老
--  发布时间:2008/6/17 1:20:00
--  续7
      很快,望见了王守春说的那个人家。两条大狗纠缠了我五分钟后,才出来了一个老者。真看不出这是个小卖部,但居然有“油”!适应了屋里的黑暗,我看清了那个锈迹斑斑的油桶,满怀希望。然而,那是柴油。老汉犹豫一阵又摸索一阵,找出了一只20升的塑料桶,那里面有半桶液体。判断了一下:谈不到标号,但确实是汽油。“10斤,60元”,立刻成交。它会让大吉普在最绝望的时候发出愉快的轰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j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草原更显示了她那人迹罕至的原始的美。窄窄的乌拉盖河在草丛中流淌,除了跨越时,却始终看不到她。但我们知道,她将伴随着我们走很长一段路。有野兔从车前跑过,还有不知名的动物惊愕地看着我们——它像猫,但脸较长,又不是印象中的狐狸。一只苍鹰时高时低的盘旋着,只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它的翼展在一米以上。儿子努力要把它摄进镜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j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点钟左右,左侧坡上又见一户人家,前去问路。一位4、50岁的妇女立刻上了车,既指路又搭车,看得出是见过世面的。她们家原来就是宝格达山林场的职工,70年代派驻这里,当时这大片山野只有他们三户人家,现在却来了这么多移民。下车后,她在地上为我们指划线路,并告知:尽管路不好走,中午前肯定可以到达。这让我们吃了定心丸。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j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然而,接下来的一段路才是最艰难的旅程。毕竟是大兴安岭的山地,草岗明显的高了起来,视野也不再开阔。由于人迹罕至,道路难辨,已有的车辙也不知是何时的印迹了,时时隐藏着“陷阱”。我们不得不经常离开车辙,在草滩中走出自己的路,当然要一个人先在车前趟路。涉水前,也要由人赤脚趟水以试深浅。这期间,三次安全涉越乌拉盖河,却四次陷进草滩泥沼。我们几乎失败于第四次陷车。
     那是在一段较高的地势上,眼见旧车辙中一片积水(此时已形成了见水就躲的习惯,却忽略了下车探路的必要。),便将左轮对准路侧干埂,右轮压向草甸,加大油门准备冲过去。跃动中,车身向右倾斜,戛然而止。我的第一闪念是:侧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j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估计静默了半分钟,我们几乎同时想到了谁先下去的问题。看来,儿子还真是很镇静。“如果能打开车门,你先下去。”我对副驾座上的儿子说。我怕我一离开座位车就会扣过去。
     熄火、离车,车没有动。经观察:车身侧倾40度左右;车左侧两个轮子在路埂上,还能吃上劲;右后轮在一条浅沟中,基本是烂泥;倒霉的右前轮还悬空着,保险杠右端10公分前面,竟是土层下的一块巨石。右前轮下的坑,比车胎宽不了多少,却很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j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次艰苦的自救,持续了近一小时。遍寻周边,只找到一块石头,垫进坑里。用军锹在草甸上切出一块块30公分见方、10多公分厚的致密草皮,垫在轮下、轮后。铺好一段,后退几公分……。直把我们累得筋疲力尽。
--  作者:知老
--  发布时间:2008/6/17 1:31:00
--  续8
     此后的行程,我们更加小心。忘记了时间,也忘却了饥饿。在跃上一个高岗后,看到了大片的树林。林场快到了。可遗憾的是,这半天的紧张忙碌,竟没有留下几张照片。当然,结果与过程都不重要,只愿那散落在草地上的奋斗激情,能再一次让人血液沸腾;那心情、感受、勇气、信心能留在儿子的心底,点亮他的人生。
     穿过树林,几排房屋突现眼前。房前均用一人高、十来公分粗的桦木围成院落,很有特色。排房后面,一条窄窄的柏油路静静地横卧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们终于见到油路啦!”——这声欢呼是由衷的发自心底的,是重见人类文明的喜悦。看得出儿子的兴奋和激动。我何尝不是如此?为了一个梦想,走在陌生的“路”上,收获着旅途上的快乐和艰辛,发现着内心深处的软弱和自信。将知识和阅历溶进血液,将真情和美景铭刻在心。
     六师54团、宝格达山林场,听名字就能想见它当年的沸腾与辉煌。如今,它只是个30来户的“山村”,寂寥的回味着曾经的兴旺。与林场职工闲聊得知,现在他们无事可做,除了粮食需要购买外,其它就努力自给了。养几只羊(每户限养20)补贴收入,养一两头猪解决吃肉的困难,勤快的人家还种点蔬菜…。比农民不如,比牧民更不如。他们在祈盼什么?
     记录:五个半小时,穿越六十八公里。

     (八)623的新航迹
     这儿没有加油站,我把十升救命油注入油箱。儿子抓紧时间在“村”中寻找电话,并与家里取得联系,报送平安。吉普车已脏得不象样了,不知携带了多少泥土。
     三米五宽的小油路十分平坦,这就是边防公路了。很快,我们看见了军营,一栋三层的建筑。路旁的武警战士示意停车并查验了我们的身份证。这是个九个月的新兵,才十九岁,一身迷彩服很脏,且没有领章、帽徽。我们说想去界碑看看,被坚决的制止了,只是与儿子合了张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公路在这一段离边境线最近,就是我们版图上公鸡脖子回拐的那一段,先向东北,再折向西北。地貌也成了我们熟悉的山岳、沟壑。为什么这些山峰的南麓会形成圆浑平坦的草原呢,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秘莫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l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山谷渐渐宽了起来,30多公里后到达“五岔沟”,真是五条大山谷的汇集处。我们要在收费站前转向西北,可加油站偏偏在过收费站后两公里处。饥饿的大吉普,再坚持一下。
     平坦路面的驾驶就是休息,我们听着音乐,欣赏着大兴安岭山麓的美景。无意间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向负值,发电机不发电了!而且不知何时开始的。“靠边停车,不要熄火!”
     开盖后,经外部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必须尽快找到修车部,此前若发动机熄火,我们可就寸步难行了。行驶中,我给儿子分析原故:车载电瓶430AH,行驶中只有点火线圈耗电,约5A(安培),因此可以维持很长时间;而熄火后重新发动,启动机要消耗1-200A的电流;亏电时可能根本提供不了这么强的电流,车就再也发动不着了。在这人烟稀少的地方,那将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15点30分,到达此行的折返点——阿尔山,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m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7 1:34:14编辑过]

--  作者:知老
--  发布时间:2008/6/17 1:39:00
--  续9
     城市很小,南北有2000米,东西不过500米。宽阔的道路两侧,一水儿的小别墅(旅馆或招待所),建成不会超过两年,很新。如同在北京走进了一个刚开发完的小区,找不到一间旧房子。顾不得浏览市容,迅速找到一个修车部,熄火检查。
     修理部主要修农用车,别说发电机,连个二极管也没有。真后悔没有把备用发电机带上。借了块万用表,指挥儿子拆开了发电机,原来是励磁线圈到电刷的接线断了。临时用软线接好,嘱咐儿子回去后一定要重新焊牢。由于电瓶严重亏电,手把已摇不着车了。花了10元钱,请刚修好的一辆农用车帮忙把车拖着,再也不敢松开油门。在这个小城里一连转了好几圈,直到把住处也落实好。又找了个洗车点,冲洗面目全非的吉普车。
     查看地图可以知道,阿尔山是座草原怀抱中的城市。东侧是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西侧是广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南临英雄的科尔沁草原;北面是人迹罕至的蒙古大草原。在我国牧草丰美的地方很多,森林遍野的地方也比比皆是,冰雪覆盖的圣地在北方也随处可见,有温泉的地方也不在少数,但集草原、森林、冰雪、温泉于一体的唯有阿尔山,这个成吉思汗漠北铁骑崛起的地方。著名的四大草原在这里交汇,巍巍的大兴安岭在这里驻足,全国首屈一指的冰雪资源在这里厚积,世界最大的温泉群在这在里流淌了几个世纪。
     记得在克旗的热水小镇,每个招待所的大部分房间都引入温泉热水,成为旅游特色。可阿尔山的温泉被一所疗养院垄断,无论你住在何处,只能来此享用,最低98元/人。当然,在天池旅游区也有20元/人的温泉浴池,但还需行车30公里。
     阿尔山是个滑雪胜地,东山、西山各有一个优质的天然滑雪场。据说办一张卡,可以玩三个月。只是知名度太低,游人稀少。街上曾见到公共汽车,是辆中巴,碰面三次,仍只有司机和售票员两人在上面,以15公里的时速溜达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m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地住宿条件充足,从10元/人到200元的标间任选。晚上吃火锅,内蒙的羊肉的确鲜美,更让人难忘的是十几个品种的野生鲜蘑菇,令人唇齿留香。
     当晚接到指示,要我迅速返回。无奈取消了游览计划,重新规划了回程的线路。原计划的两段穿越和巴林右旗的辽上京遗址等只有放弃了。

     (九)侥幸“游”边境
     8月6日
     矗立市内大广告牌的旅游图上,边境处标注为“口岸景区”。早饭后驱车前往。
     离开“市区”17公里后,一个岔路口的里程碑标明:“口岸公路0公里”。路仍是3.5米宽,有汇车时必须压上路肩,好在几乎遇不到车。公路伴着努木尔根河蜿蜒。努木尔根河发源在大兴安岭,一路流向蒙古,其中的一段就作为界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约在25公里处,公路上设立了栏杆,红白相间的木杆高高扬起,杆旁有个岗亭。一名武警战士在路旁溜达着。我们习惯地放慢了车速,准备停车接受检查。战士看着我们,没有做出任何手势,吉普车从他身边驶过。他身后有一条小岔路,连接着一处营地,同宝格达山的军营出自一张图纸。事后分析,如果停了车,就没有我们的边境游了。
     公路戛然而止,地上白漆写着:K27+300m。前方十几米处,横亘着一道铁丝网,网间有一扇铁栅栏门。路右侧,抛光大理石基座上矗立着庄严的界碑。
     我们激动着、感慨着、眺望着,不停的拍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