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旅游纵横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3)
----  [转帖]常家归来不看院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3&id=29286)

--  作者:凌云志
--  发布时间:2009/10/22 14:21:00
--  [转帖]常家归来不看院
常家归来不看院
    此题目出自睐睐,想改一个,却想不出更好的题目,就借用了吧。写了半天总觉得不得要领。在这样短的篇幅里,无论如何无法把一个经营了几百年的常家庄园,那个集北方厚重和南方灵秀于一身,熔儒家秩序与道家浪漫为一炉,创造了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神奇和辉煌的大院介绍清楚。应该说,它有着民族及家族文化的厚重,有着建筑艺术的精巧,有着儒商结合的理念。世事变迁,常家风风雨雨走过来,让我们看到了它的昨天实属不易。心里有许多感慨,却又觉得说不出来。大家还是从图片中体会吧。

   常家庄园
    从平遥古城游完出来,四人租一车,直奔了那个近年来名声大振的位于榆次区车辋村的常家庄园。自从看了乔家大院电视剧,我对那些过去一直认为是唯利是图的商人有了很多好感。对他们的许多经商理念有了些了解。也许这里的精髓就是诚信二字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常家庄园之恢弘,不看是很难想象的到的。远远看起来,这里不像庄园,倒像一个城堡,有护城河回护的古城。一行四人跨过二丈五尺宽的拱型石桥,穿过七丈二尺高的堡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长达650米长的清代街道。沿着这一主线,长街的南北宅院紧靠,无一条横向通道,形成了“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的格局。中国人讲究中规中矩,在这里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据介绍,原本洋洋洒洒60多万平方米的庄园,房屋有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光园林就有13处之多。如此的规模庞大的民居建筑群,解放后充了公,又经文革破四旧,大部分已经消失在当地人所建的新居之中了。现在看到的仅仅是修复的原荣军学校占用的部分,才相当原来规模的四分之一。即使这样,那规模也非其他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所能比拟。它有其他大院之有,更有那些大院之无,借用睐睐的一句话,“常家归来不看院”恐怕不算夸张,目前修复的就包括“一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数字相加,也得有百余处开放于游览者。全部细细看一遍,没有一定的体力和时间恐怕不成。


  听导游介绍:与山西其他巨商一样,常氏家族秉承着“以财取天下”的宏大抱负,万里驰骋,四海奔波,开创了中欧茶业的漫漫长路,他们从福建武夷山购得茶叶,加工后,车载、船装、骆驼运,深入俄罗斯直到欧洲。当年对俄贸易仅茶叶一项就占贸易总额的94%,而常家就占了40%,成为富甲天下的商界巨子、中国面向世界贸易的第一世家。从这里可见常家经商的超常胆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祠堂对面的影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进入长街,最先看到的就是常氏宗祠。据说常氏曾分为南北两家,老大的南祠堂堪称北国江南式建筑,可惜已经荡然无存了,我们见到的是老二常万达的北祠堂。那也是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祠堂了。那分踞的石狮,高耸的旗杆,威武的石雕,气势不凡的大门楼,三门四进的院落,都是那么的恢宏壮观。可以想见当年,乔家鼎盛之时,人丁千余,到了祭祀之日,各族老少,济济一堂,祠堂院黑压压跪上一片,升纸上香,在钟馨声中跪拜,族长拈香祭酒,那场面该是何等壮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祠堂二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摆放贡品的地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石雕)

--  作者:凌云志
--  发布时间:2009/10/22 14:42:00
--  

    常家的宅院是分门分户的,大抵结了婚的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从布局上看,每户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则又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有的还隔出偏院,但总不破方正之归,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但其附属建筑却又充分显示了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

 



 

 



    


 


    



    



      我们走进一个个大院,它们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精巧,雕饰之细腻都让人赞叹不已。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各家都不一样,别致美观。有江南庄园的风味,却华尔不奢,感觉上就是殷实人家过日子的住所。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处处反映出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匀称适宜。室内的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奇花异卉、山水盆景,雅致而不造作。

 


    



    

(牌楼两旁不同的花墙)

 


    


 


    



    


         行走间,每个院落中触目可见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别具风采。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和照壁、花墙砖雕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而且形式多样,很少雷同,仅木雕窗饰就有120种之多。各种彩绘更是色泽淡雅,构思巧妙,看来辉煌美丽,却绝没有刺目的配色和图案。比起南方的大院更显北方的大气和文化功底。


 

    

(彩绘)

 


(门楼)

 


    


 


    



    


 


    



    



var reload=1;


--  作者:凌云志
--  发布时间:2009/10/22 15:25:00
--  

    其次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不经意就进了花园。里边有甬道贯通,曲折迂回。其间点缀回廊、亭榭、小桥流水,或草石农舍,或奇花异葩,匠心独具,犹似南方园林。把个睐睐看的只要做一回常家大小姐,春日闲暇,出绣楼进后花园,或登楼观景,或水边嬉戏,或回廊散步,或亭榭品茶,或草地扑蝶,写写诗,作作画,赏赏花,给个皇家的公主都不换呢。

  这里园林可以从各家后院进入,各家虽分立门户,花园却处处相通。体现了这个家族的分和之势。正值秋日,只见花木繁盛,楼阁亭榭倒映湖中,似江南却比江南园林舒展,大气。园中有水,就有了灵气,一扫方正格局的沉闷,让人感到轻松无比。四人边走边赏景,诺大园林,也只走了一部分。


 

(水榭)


 

(园中鸽子)
  

花园中的观稼阁

    

(观稼阁上)

     
园中影壁
     

(可园)


   



     (花园赏花)

     

      

   常家如此的富甲一方,一定治家有方,到底是什么方呢?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但这个家族能绵延200年长盛不衰,人才辈出,那是因为常氏家族在创造了商业辉煌的同时居富思危、深谋远虑,他们深谙“兴家之本在于育人,兴商之道在于用人”的道理,天才地创造了“学而优则贾”的治家祖训,课子苦读,代代恪守。他们在康熙、雍正年间家道小康之后,就注重教育、注重培养人才,到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家业大兴后,更加不遗余力,兴学育人,家办私塾多达17座,六七十个家庭几乎每支都有书房或书院,供主人看书学习和对子弟进行早期教育。乃至家学渊源,人才辈出,儒商兼融,占尽风流,成为中国儒商第一家。


     

    (书院)
    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大的书院,除了学校的各种设施以外,历代名人名帖被刻在石云轩书院的墙壁上,在听雨轩背后的廊子上还有从古到今42个皇帝和武则天、慈禧太后的44帝后帖。供子弟们学习临摹。各院的额匾楹联更是多得无法枚举。

    



     

   (学堂院)

    介绍说:常氏家族注重源源不断地将最优秀的人才,首先输送至商业上,确保经商者为优秀群体、精英集团。做为家风,这个举措代代不绝。在200年的经营之路上,常家尊儒重教,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知诗书、识礼义,把儒家的道德思想融于商业经营之中的有远见卓识的优秀商业管理人才,形成了一个既有商业意识、又有文化素养的优秀商业管理群体,使常家产业力压群芳,长盛不衰。也许这是我们现在经商之人应该大大借鉴的。

     

  (面壁思过)

    我们也看到,目前已经有近三十部电视连续剧陆续来园拍摄。其中《龙票》、《白银谷》、《金锁记》、《杨三姐告状》、《亮剑》、《乔家大院》、《大槐树》、《狼毒花》《白银帝国》等大型影视剧组更是特意选择常家庄园作为主外景地进行实景拍摄。


--  作者:凌云志
--  发布时间:2009/10/22 16:56:00
--  


  


    


    


    


    


    


    

 var reload=1;
--  作者:闯北走南
--  发布时间:2009/10/22 21:26:00
--  
   上次单位组织去平遥,原本说要去常家大院,后来临时又改乔家大院了,可惜了。看了楼主的介绍,什么时候还得去看看。
--  作者:设字209
--  发布时间:2009/11/4 11:06:00
--  
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但这个家族能绵延200年长盛不衰,人才辈出,那是因为常氏家族在创造了商业辉煌的同时居富思危、深谋远虑,他们深谙“兴家之本在于育人,兴商之道在于用人”的道理,天才地创造了“学而优则贾”的治家祖训,课子苦读,代代恪守。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09/11/4 15:09:00
--  

好大的财主院,富贾之地,现在的百姓乐园。


--  作者:兰花花
--  发布时间:2009/11/4 19:31:00
--  
居富思危……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年轻永远
--  发布时间:2009/11/4 20:33:00
--  
有机会一定要此处走走
--  作者:太原村人
--  发布时间:2009/11/4 21:26:00
--  
谢谢!的确比灵石的王家大院气势恢弘的多,得机会一定要去仔细看看,方便时烦请告知门票现在是多少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