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旅游纵横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3) ---- [原创]报界宗师张季鸾先生墓地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3&id=51482) |
-- 作者:布衣者 -- 发布时间:2010/11/27 10:08:00 -- [原创]报界宗师张季鸾先生墓地 ![]() 在西安长安区杜曲镇竹园村少陵塬下有一座墓地。墓室的主人名叫张季鸾。张季鸾(1888-1942)祖籍陕西榆林,早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曾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发出过中国近代报业史上第一份新闻专电,后以报人生涯终其一生。1926年,他与吴鼎昌、胡政之合作接办《大公报》,其后20余年间使《大公报》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舆论重镇。书生报国一支笔,张季鸾主持《大公报》笔政15年,笔锋犀利酣畅,文章脍炙人口,风行中国。1941年9月6日他病逝于重庆,国民党主席蒋介石亲往弔唁,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致唁电誉其为「文坛巨擘,报界宗师」。他和水利专家李仪址,书法家于佑任被称“陕西三杰”。 张季鸾在主持《大公报》笔政后,先声夺人,提出著名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办报方针。一度成为新闻界的标尺。 如果不是媒体上的报道,我 还真不知道这位文坛巨擘,报界宗师就安葬在长安樊川杜曲竹园村? 我到了竹园村,打听张先生的墓地,有人告诉我在养猪场上头,有人说就在砖窑跟前?我是一头雾水,顺着村里的路走了半天到了一座砖瓦窑前,灰头土脸的窑工指着旁边说:那就是你找的坟。张季鸾的墓地下面是一个养猪场,紧挨着是砖瓦窑。我站在墓前养猪场散发气味恶臭扑鼻。我仔细看了就没有路可以到墓地。用砖裹的墓碑上额镶着“报界宗师”。我想不到张季鸾这位中国现代新闻的开拓人,竟然落了个以猪圈为邻的悲惨下场?和不远处的杨虎成将军陵园就是天壤之别。整修过的墓地杂草丛生,墓碑后面有毛泽东当年发的唁电电文中称赞张季鸾“功在国家”。 解放以后人们淡忘了张季鸾,1958年的“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陵园里围墙被推到,高大的树木纷纷伐倒进了小高炉,石碑都不知去向?罗老师说; 张先生的陵园被毁的什么也没有了 ,人们只知道这里曾经埋个国民党的人。 现在的张季鸾墓地是他的后人几经努力重新整修过的。没有什么人来祭奠,也没有路可以到这里?我几次到这里都是从旁边的砖窑穿过砖坯堆爬上去的。大部分人不知道张季鸾是谁?更谈不上读过他的文章和书?2010年清明节前《西安晚报》刊出 文章,希望新闻工作者在清明节到竹园村来纪念张季鸾先生,但是无人问津。 十里樊川,千古弛名,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还有许多感慨。 张季鸾在世时,于右任曾为他作评:“恬淡文人,穷光记者,呕出肝胆。”但恐怕谁都没有想到,这名生前恬淡的穷光记者,身后仍然要混迹在猪圈边上,听着种猪的哀嚎,熏着蒸腾的猪粪臭气,并带着他那个年代特有的风范,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 |
-- 作者:腊梅 -- 发布时间:2010/11/27 16:27:00 -- 谢谢您的介绍! |
-- 作者:轻舟 -- 发布时间:2010/11/29 8:53:00 -- 现在的人应当记住他们! |
-- 作者:卷耳 -- 发布时间:2010/11/29 9:21:00 -- 把先生的墓地修整好,既能回顾历史瞻仰前人也能开发旅游资源。 |
-- 作者:腊梅 -- 发布时间:2010/11/30 10:08:00 -- 对,陕西的旅游资源太丰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