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旅游纵横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3)
----  [转帖]青砖灰瓦四合院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3&id=5563)

--  作者:设字209
--  发布时间:2008/10/1 10:28:00
--  [转帖]青砖灰瓦四合院
西绒线胡同街区——

  绒线胡同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明清时绒线胡同东起旧司法部街,西至宣武门内大街,是北京最长的胡同之一。民国初,开辟和平门和北新华街,将绒线胡同分成东、西两段。与绒线胡同平行的安福胡同、帘子胡同、松树胡同等也被分为东、西两段。1965年,以北新华街为界,绒线胡同东段称东绒线胡同,西段称西绒线胡同,其他胡同亦然。绒线,在北京话里有两种含义。一是真正的绒线,即:棉、毛、丝、麻线统称;另一层意思是指小杂货店称之为“绒线铺”,有别于卖副食的油盐铺。绒线胡同是否与绒线或绒线铺有关,已无从考证。

  金天德元年(公元1149年),完颜亮杀金熙宗继皇帝位,史称其为海陵王。为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为了打击宗室中对他弑君篡位的不满,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他颁发《议迁都燕京诏》,开始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扩建都城。天德五年完工,海陵王正式下令迁都,改辽南京为中都。据考证,中都城墙的东北角就在与绒线胡同相交的南翠花街。元朝在金中都东北郊建新城,取名大都。南城墙在今长安街南侧,绒线胡同一带在顺承门外。明朝迁都北京后,将元大都北城墙南移5里,南城墙南推2里许,绒线胡同又被圈在了城内,属大时雍坊。嘉靖年间再建外城,绒线胡同成为城市的中心区了。  
  ■北京三十一中学

  从崇德学堂走出梁思成、杨振宁、邓稼先等许多重量级人物

  过了北京中国会,向西走不远路北33号是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三十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74年由英国中华圣公会创办的崇德学堂,后几经变迁,1911年10月,崇德中学在现址正式开学。它是北京最早的完全中学,以优异的教学质量和严谨的校风闻名,培养了许多蜚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艺术家。

  建筑大师梁思成和他的弟弟梁思永都曾在建校初期,在崇德中学小学部学习。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上世纪30年代先后在崇德读书,他们两人之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关系。杨振宁和邓稼先都是安徽人,同乡。杨父杨武之与邓父邓以蜇是深交多年的老友,两家是通家之好。杨振宁比邓稼先大两岁,他1933年入崇德中学,邓稼先1936年转入崇德读初二。杨振宁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1944年赴美留学。邓稼先三年后也考入西南联大,1948年遵照两位父亲的意愿与杨振宁的弟弟杨振平结伴到美国读书。

  在崇德中学度过中学时代的还有一连串闪光的名字:中科院副院长、材料学家严东生,中科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方俊、秦馨菱,中科院院士、有机化学家高振衡,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关肇直,中科院院士、物理化学家刘若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建筑与桥梁学家林同炎……一所中学竟走出了这么多科学院院士,而从这里走出的文化名人有孙道临、林连昆、黄宗江、丁午、宋世雄、凯传、孙以增、丛珊、张光北等。

  建国后,崇德中学改为三十一中,仍是北京名校。2001年被命名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项目实验学校。

  ■老北京温馨方便的居住区

  西绒线胡同一带从来不是商业中心,更不是娱乐中心,没有西单、前门那么繁华、热闹,更没有天桥般的喧嚣、嘈杂。西绒线胡同、西旧帘子胡同、西新帘子胡同、新壁街与油坊胡同、西栓胡同、未英胡同、南翠花街等纵横相交,形成了一块老北京传统的居住区。

  安静而幽深的胡同里是一座座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间或有一处门脸不大的油盐店、杂货铺。老人们在门洞里聊天,孩子们在胡同里嬉耍,偶尔可以听到几声悠扬的叫卖声,在绿树蓝天的衬映下,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而和谐。就是在这些胡同和四合院里养育了一代代北京人,他们在这里生息、劳作、繁衍,演义着北京的历史。西绒线胡同西段有不少小百货店、粮店、裁缝店、修鞋铺、照相馆、电器商行,还有医院、小学、中学,住户们出家门不远,一切生活需要都可以解决,是很方便的居住区。

  上世纪50至80年代,我家住宣武门外,每次去西单,往返都要经过西绒线胡同。我总要在这里逛一逛。我喜欢这里的氛围,喜欢从这些胡同里,店铺里透射出的恬淡、闲适、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调。

  ■西绒线胡同51号,勋贝子府—四川饭店—北京中国会

  从西绒线胡同西口进去,走不远路北51号是一座大宅门。现在门口挂的牌子是“北京中国会”,而它早先是勋贝子府,是北京现存较完整的一座贝子级府第。整座府第坐北朝南,分中路和东、西两路,由五进院落组成。府门开在中路南北轴线上。院内朱门碧户,曲径回廊,静谧幽雅。

  贝子绵勋是康熙皇帝第24子、诚亲王胤祕的曾孙。贝子府原在安定门内宽街。同治八年(1869年),原府被赐给咸丰皇帝女儿荣安固伦公主,后又转赐给荣寿固伦公主,贝子绵勋迁到了西绒线胡同的新府。绵勋的曾孙溥霱,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袭爵,封镇国公,因此,清末此府被称为“霱公府”。民国后溥霱家道中落,无力支撑,1924年将整座府第给了金城银行的老板———当时金融界的头面人物周作民,成为周宅和金城银行的总部所在地。

  建国后,监察部一度在此办公。1959年经朱德、陈毅等提议,周总理批准并亲自命名,在这里开设了四川风味的饭庄“四川饭店”。饭店1959年10月1日开业,郭沫若亲笔题写了匾额。这是北京第一家由王府改建的庭院式饭庄,在以后的30多年里,一直是北京最高档次的饭庄之一。当时的许多国家领导人都在这里宴请过外宾,许多文化界名人也常在这里聚会。

  20世纪末,1995年6月,四川饭店与香港中国会合作,将这座古香古色的宅邸又换名号———“北京中国会”,成为京城里最高级的私人会所之一,出入的都是商界、金融界的精英。

  ■西旧帘子胡同29号,这里演绎了一段感人的梨园佳话

  西旧帘子胡同在西绒线胡同南边,东西向,与绒线胡同平行。路北29号是一所坐北朝南的大四合院,北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还有东跨院。这所院落原是天津《大公报》驻北平办事处,1954年梅兰芳买下了这所宅子。但他当时已住在护国寺街9号,买下此院后并未居住,只是用来存放多年积累的大量文物。1961年8月梅兰芳在京病逝,梅夫人福芝芳悲痛欲绝,为避免触景伤情,后搬到此宅居住。

  “文革”开始后,1966年12月京剧名须生马连良在浩劫中惨死。当时根本无法按回族传统安葬。梅夫人行侠仗义,将马连良火化后,葬于香山脚下的梅家墓地。后来她听说马夫人陈慧琏境遇凄惨,生活无着,又将马夫人接到西旧帘子胡同的梅宅,与自己一起居住。她住北房西间,马夫人住北房东间,待若上宾,一住就是6年。在“文革”那种局势剧烈动荡人人自危,稍有事变惟恐避之不及的黑白颠倒的日子里,梅夫人这样做,需要怎样的胸怀和勇气成就这段极为感人的梨园佳话。

  ■“四大坤伶”之一章遏云住在西旧帘子胡同

  说起京剧界“四大名旦”几乎无人不知,但谈到京剧界还有“四大坤伶”,可能现在已无人知晓了。上世纪初,京剧界开始有了女演员,而且逐渐出现了一批深受戏迷欢迎的名角。20世纪三十年代,由天津“北洋画报”发起,开展了“四大女伶皇后”(习称“四大坤伶”)评选活动,各大报刊大力宣传,戏迷们踊跃投票,一时搞得热闹非凡。1930年6月12日在“北洋画报”第488期上公布了最后选举结果,当选者为胡碧兰、孟丽君、雪艳琴、章遏云。客观地说,这四人都是当时京剧女演员中的佼佼者,代表了当时京剧表演较高的水平。

  章遏云,原名凤屏,字珠尘,别号珠尘馆主。她1912年生,当选“四大坤伶”时年仅18岁,是四人中年龄最小的。当时她正住在西旧帘子胡同,一边在“城南游艺园”演出,一边拜在王瑶卿先生门下深造。她谦逊好学,博采众长,青衣、花旦、刀马旦皆精。后来她又向梅兰芳学“霸王别姬”等梅派剧目,先后与杨小楼、金少山、袁世海等合作。章遏云扮相秀丽,台风端庄,嗓音甜润,唱腔流畅,被誉为“女伶中的梅兰芳”。40年代她迁居香港,1954年赴台演出《六月雪》等程派名戏,轰动台湾,后定居台湾。在“大鹏剧校”任教并常登台演出,备受赞誉。她是“四大坤伶”中唯一健在者。

  ■西旧帘子胡同9号曾是名家辈出的北京棋院

  接近西旧帘子胡同东口路北的9号院曾经是北京棋院。

  北京棋院的主体建筑是一座旧式的两层楼房,楼内有办公室、练棋室、会客室,还有宿舍、饭堂等,虽然规模不大,倒也功能齐全。就是这座旧式楼房,当时是北京棋类运动的指导中心。在这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棋手:围棋泰斗过惕生、亚洲棋后谢思明,还有人们更为熟知的聂卫平、谢军、张文东、孔杰……

  著名老中医关幼波曾在胡同内的69号开设医馆,在那里他以辨证施诊的精湛医术治愈了多少疑难杂症,挽救了多少患者的宝贵生命。

  在离胡同西口不远的一座小院内,居住着曾为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做过十年机要秘书的米暂沉。亲历西安事变的米暂沉老先生解放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副主委等职,十年内乱中受到了江青、林彪一伙的残酷迫害。

  上世纪70至80年代,我曾多次去拜访他。他给我讲了许多杨将军的生平、业绩和轶事。老先生记忆力极强,几十年前的事都回忆得脉络清晰,讲述得生动细致。后来,他将掌握的大量素材整理成书,写成《杨虎城将军》,由邓小平同志亲题书名,于1986年出版。并被译为英文,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嘎哩胡同得名自贪官噶礼的府邸

  在绒线胡同南边有一条不起眼的很短的胡同叫嘎哩胡同,这个名字很怪,若按字面,难以讲通。在日本人多田贞一所著的《北京地名志》中说,“嘎哩”二字“也许是一个什么外国人的名字”,其实这判断是错误的。据考,嘎哩胡同原先称“噶礼儿胡同”,是因为康熙时的贪官噶礼的府邸在此胡同,因而得名。由噶礼儿胡同演变成嘎哩胡同,大约是清末至民初的事。

  许多人是从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知道贪官噶礼的,历史上噶礼确有其人,而且也确是个无恶不作的大贪官。他曾任山西巡抚,在职期间,是个“贪婪无厌,虐吏害民,计赃数万两”的贪官,当时虽有百姓控告,而终因心腹人的包庇,“以无佐证获免(罪)”。后来,噶礼被调任江南总督,他更目无王法,颠倒是非,肆意弹劾清官,终被康熙皇帝革职。尤其令人发指的是,噶礼被革职后,竟与其弟色勒奇,儿子干都合谋毒死老母而未遂。噶礼等人的罪恶被官府得知,受到拘禁,经过刑部的审讯,得康熙帝旨:令噶礼与其妻子共同自尽,其弟与儿子论斩,另一子干泰,发往黑龙江充军,家产没收入官。

  ■新壁街上的吕祖阁

  新壁街是从绒线胡同往南的第三条东西向胡同,明代称厂墙街,清代改称半壁街,1965年后定名新壁街。新壁街中部路北41号是在北京颇有名气的吕祖阁。

  吕祖阁建于清初,确切的年代不可考,是供奉以吕岩为主的道教宫观。说起吕岩,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但提起“八仙过海”中的吕洞宾,却是家喻户晓了。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是唐末、五代时的道士,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永济县)人,出身儒门,曾游历长安,师从汉钟离修道,主张儒、释、道思想兼备,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宋以后,与他相关的神仙故事相继出现,被传为“八仙”之一,名气越来越大。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封其为“妙通真人”,元代道教的主要教派全真道奉其为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

  吕祖阁是北京供奉“吕祖”的最大道观,规模颇大。在南北轴线上主体建筑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前殿三间、中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五间。现在除山门不存在外,其他都保存较为完整。在各殿的脊部都有精美的砖雕,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油坊胡同52号见证了北京雕漆工艺的兴衰

  进西绒线胡同西口不远,往南拐就是南北向的油坊胡同。胡同南端路东52号曾是北京唯一的雕漆工艺品生产企业——北京雕漆厂。

  雕漆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工艺,始于唐,盛于明、清,北京雕漆在明初就扬名于世,清中期达于鼎盛。后来在内忧外患,连年战祸中衰落,解放前夕已近于灭绝。建国后政府非常重视这一传统工艺,将失散的老艺人组织起来,成立雕漆生产合作社。一边挖掘、整理古老的技艺,一边培养新人。1958年,在油坊胡同正式成立北京雕漆厂,研究、设计、生产雕漆工艺品。

  雕漆厂北边是北京市第二医院,是1945年在日本人开设的私立高口医院基础上创建的,当时命名为北平市立第二医院。建国后,1950年改为现名,多年来又合并了附近的多家小医院,不断发展,现在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新建的高大医务楼仍矗立在油坊胡同南口。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曾在第二医院工作多年,是位优秀的儿科医生。现在许多当年的同事常回忆起她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未英胡同曾是皇家喂鹰、驯鹰的集中地

  未英胡同南北走向,在油坊胡同以西。明朝皇帝喜欢养虎、养鹰。虎坊桥是养虎的地方,未英曾是喂鹰、驯鹰的地方。清朝入关后,带来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习俗,王公贵族更是以骑马狩猎、架鹰搏兔为乐事,喂鹰、驯鹰更兴盛了,久而久之,这里被叫作喂鹰胡同。民国后按谐音改称未英胡同。

  ■未英胡同4号,将帅们常来这里看电影

  未英胡同4号是一所三进的大四合院,解放初期常见有军人在这里出入,原来这是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电影处和创作室所在地。大院的第二进院落中有一间不大的放映厅,军事体裁的电影在这里审查,许多内部电影也常在这里放映。贺龙、罗荣桓、肖华等将帅常来这里审查和观看电影。

  许多军旅作家住在这里进行创作,宋之的、马寒冰、杜鹏程等都曾在这里创作。杜鹏程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名著《保卫延安》。

  ■未英胡同36号,是作家张恨水抗战前住所

  这所住宅不是他购买的,而是以每月30元租赁的。张恨水曾对这所住宅有过细致的描述:“未英胡同36号,以旷达胜。前后五个大院子,最大的后院可以踢足球。中院是我的书房,三间小小的北屋子,像一只大船。面对着一个长五丈、宽三丈的院落。院里并无其他庭树,只有二百岁高龄的老槐。绿树成阴时,把我的邻居都罩在下面。……住家,我实在爱北平。”看来,对在这里居住,对这段生活,张恨水是很有感情,很满足的。

  张宅的斜对门,未英胡同33号,是建国初期中华体育总会所在地。

  ■未英胡同50号,尚未确认的陈圆圆宅

  未英胡同50号是一所很大的宅院,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40余米,朝西开的大门外有两个上马石,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胡同里的老住户说,这里曾是陈圆圆的住宅。

  明末,吴三贵率兵镇守山海关,他的红颜知己陈圆圆被李自成掠走,他“冲冠一怒为红颜”,竟不顾民族大义,率山海关守军投降清军,引清军入关。到京后他为陈圆圆买了这处住宅。老住户说,解放初期这所宅院还保存较好,不但有住房,还有花园,花园里有养鱼池、假山、月亮门、亭子、绿树成阴,花木扶疏。

  建设部高级规划师郑孝燮及其他古建专家曾来50号调研,经考察认为这里民国时期是商学院校址,已经过改建,局部建筑为西洋风格。如要确认为陈圆圆故宅还要找到更多的相关资料。不论陈圆圆是否在此居住,这所精美的住宅本身都应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今日西绒线胡同街区

  从新世纪之初,西绒线胡同街区就开始拆建。前些天,我又一次来到这片街区,看到拆建已基本完成。

  西绒线胡同北半边没有拆除,现为北京中国会的勋贝子府、三十一中学等完好地保留着。胡同已拓宽为35米,成为西长安街与宣武门西大街之间的一条城市次干线。油坊胡同拓宽为25米,成为城市支路。西绒线胡同南边,包括旧、新西帘子胡同、新壁街、西中胡同等全部拆除,建成了许多六层居民楼。但这些楼房不像一般新社区,是一排排建的,而是由楼房围合成组团式院落,仿佛依稀还有一些老北京四合院的影子。

  在新壁街楼群中,我看到了一处很大的旧式四合院。旧院的南边建了两座崭新的四合院。我很奇怪这种布局,向住户打听究竟。一位这里的老住户说,保留的旧四合院是原国家主席王震将军的旧居,新建的四合院是梅兰芳旧居。我觉得梅兰芳旧居的位置应该靠北很多,不应在这里。如果真是梅宅重建,我更想不通,为什么要把真的拆除,再造一座假的呢?

  庆幸的是吕祖阁没有拆,还较完整地保存着,只是孤立在楼群之中,与周围环境很不协调。



--  作者:聆听
--  发布时间:2008/10/1 13:06:00
--  
   谢谢设字209朋友让我们了解了西绒线胡同街区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  作者:闯北走南
--  发布时间:2008/10/1 20:57:00
--  
  老北京城区到处是故事,谢谢楼主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