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旅游纵横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3) ---- [原创]活着的古镇 美丽的边塞——古北口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3&id=77778)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2/6/22 6:53:00 -- [原创]活着的古镇 美丽的边塞——古北口 活着的古镇 美丽的边塞——古北口 位于具有“燕京门户”之称的密云县古北口镇,距北京130公里。 竖有12m多高的碑,直径约50cm,向南的碑文是“古北口保卫战纪念碑”,背面“河山永在”碑文。综合国民党与日本的抗战纪念碑、中共与国民党的解放战争而成的纪念碑。据相关资料表明,是1934年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建的“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和1946年修建的“古北口保卫战纪念碑及烈士墓碑”,对考察历史、教育后人都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古御道 建于1680年, 位于杨令公庙东侧一个很窄的通道,就是古御道,历史上是南北往来的必经之路。是去往承德、内蒙、东北都是必经之路。因为从南北朝建北齐城墙的时候就建了这个北口,就有了这条道。它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是皇帝前往承德路过的时候所走的路线,古御道全长1500米。
一步三眼井: 金泰和五年(1205年)修建的三眼井。传说这口井是龙王嘴。龙王吃什么,这口井就有什么味。位于河东村南古御道旁,即东山根下的一眼井,这眼井深6米多,井口用一个圆形石盖盖着,石盖上有三个直径8寸左右的打水口,成三角形排列,人称三眼井。据说过去从三眼井分别打水,虽说是同一口井,但水味却大不一样,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建筑格局与寺庙布局,十分独特少见。与当地民居相协调,墙是石砌,砖瓦为青色,沿山体而建。药王庙庙会是周边地区盛大的民间庙会,每年参加人数达30000人之多,庙会于每年农历九月十四举行。药王庙是周边其它庙宇中修建年代最早,始建于明王朝,人们为了寻求上苍的保佑就有了药王庙。庙中的药王苗是祈福,关帝庙是为了守关,龙王庙是祈祷风调雨顺,观音菩萨庙有送子观音之称,而之后的财神庙是人们为了多财多福,均是古北口镇作为商贸重镇的一个多民俗文化表现。 财神庙: 位于河东南上坡,建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有前后两殿和东西禅堂,财神庙东禅堂还有一个土地祠堂,总建筑面积96平方米。此庙在长城抗战后,由陈明玉为首的十几个道士居住。此庙供奉了文武财神,是人们为了多财多福而设。这些均是古北口镇作为商贸重镇的一个多民俗文化表现,体现古北口商贸重镇,人们祈福·祈财民俗文化,已经融入到当地的民居民俗文化中。 令公庙: 始建于北宋元佑年间,大约在1087—1095年,至今已经历900多年的历史,国内现存唯一纪念抗辽名将杨继业的庙,1983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950平方米。杨令公庙。坐落于古北口河东东门里,坐北朝南。1983年被密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进院落,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内塑杨令公及杨八郎等塑像14尊,后殿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有佘太君、周夫人、柴君主、八姐、九妹等塑像7尊,包括东西配房,山门等建筑面积301平方米。) 瘟神庙: 建于明代,瘟神庙为当地人祭祀祈福、送瘟神之地。位于潮河关村村口,是一个观看卧虎山长城很好的视觉点。房屋及屋顶主要是木结构,墙根是砖石结构。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院内东、西、北三面壁画为明代壁画,是北京市确定的明代壁画重点保护地,殿前建有清代戏楼。庙内有配房、耳房,总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明代壁画部分已经被涂掉,目前正在修复中。 ![]() ![]()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2/6/22 6:56:00 -- 古北口 中国长城上关口之一,北京与东北地区往来的咽喉要道。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555年,居庸关至山海关长城从此修过,古北口与长城相接。1403年朱棣称帝后迁都北京,为加强北京防务,大修长城。尤其是首都北京从居庸关到山海关这一段50 0多千米的长城修得特别坚固。西北居庸关,东北古北口成为明王朝首都的两个重要门户。古北口与居庸关东西对峙,是华北平原通往内蒙古高原的要道,自古称为雄险,有“地扼襟喉趋朔漠,天留锁钥枕雄关”之称。古北口的关城,跨于两山之上,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并设有守御千户所。 ![]() |
-- 作者:文华胡同 -- 发布时间:2012/6/22 7:07:00 -- 一镇132个姓氏 在密云县志中,关于河西村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刘彻在这里建立“奚城”。到了明代,戚继光在古北口地区修建长城,使这里成了军事重镇。有记载称河西村为柳林营,可见这里曾经是军队安营扎寨的地方。清朝,河西村的军事作用得以延续。随着避暑山庄的修建,古北口地区成为通往热河避暑山庄的唯一通道。河西村里更是设立了九门提督府这样高级别的军事衙门。为了满足驻军将领的需要,村里修建了很多官房,专供官员的家眷居住。清康熙年间从甘肃、青海一带来了一位总兵马进良,深受当地百姓拥护,后来他所带的士兵就世代留了下来。如今村里的马、哈等姓氏就是他们的后代。在与老人们的攀谈中,他们告诉我,村子里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祖辈也多是明清时迁来的。 如今,河西村共有7个民族,包括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苗族和裕固族。其中,满族、蒙古族、回族基本上都是当年驻军的后裔,他们的姓氏包括关姓(满姓瓜尔加氏)、那姓(满姓叶赫那拉氏)等,朝鲜族的桐姓、苗族和裕固族的个别姓氏在村里则比较少见,这些人是1931年为躲避战乱从东北迁来的。一直担负着军事重地角色的古北口,接纳了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军队在此驻防,也为他们的后代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土地。
我们的姓这里都有: ![]() ![]() |
-- 作者:永远的柳遥 -- 发布时间:2012/6/22 8:36:00 --
夏天流行风光片。
河西村
北宋杨无敌
古北口隧道前 |
-- 作者:腊梅 -- 发布时间:2012/6/22 10:31:00 -- 真是个神奇的古村镇啊,中国只有百家姓,遍及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而在这一个小村镇里就融入了这么多姓氏,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