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天伦之乐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49) ---- [转帖]早教专家冯德全教育理念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49&id=63043) |
-- 作者:金色童年 -- 发布时间:2011/7/10 10:00:00 -- [转帖]早教专家冯德全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要趁早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并以外部的特质表现出来,使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独特色彩,制约心理活动的进行。 每个人的气质从出生时就有个别差异,而婴幼儿的气质特点较青年和大人更加明显,掩蔽性小,易被观察。 孩子的气质有四大类型: (1) 温顺型是指孩子容易适应环境,有良好的生物节律性,当大人适当的照顾如喂饱喝足、勤换尿布后,孩子性情愉快,逢人便笑,这占群体孩子的40%。 (2) 预热缓慢型指孩子对外界刺激的应答较慢,需要有一个过程去适应环境,经过一定的时间建立吃、喝、睡、排泄的生物节律性,这型孩子占15%。 (3) 难弄型指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不易建立生物节律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差,情绪紧张,哭吵不止,占孩子的15%。 (4) 混合型即某些行为表现趋向于温顺型,但又有某些行为表现趋向于难弄型,这型占群体孩子的35%。 很多研究结果提示,观察孩子的气质越早越好。 气质的测试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特征,在生活中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并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避免因为孩子气质和父母期望、教育方式之间的不协调而发生冲突。 特别是那些难弄型气质的孩子,后天的环境教育尤为重要,因为科学的研究表明这类孩子容易产生一些疾病,如睡眠障碍(夜眠不安、夜醒、难以人眠)、肠绞痛、因冲动而发生意外(尤在出生后头2年内)、行为问题(自我为中心、注意力差、与他人冲突多)、学习不良等。因此,父母应警惕这一类型孩子的发展情况,教育要从小开始抓,将不良的行为及早消除在萌芽中,并塑造和培养良好的行为。 气质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也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态度,不同气质的婴幼儿,需给予不同的照顾和教育方式,这对孩子的个性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温顺型:多鼓励和要求,多分配任务,注重培养孩子踏实、专一、克服困难的精神。但是也要注意,这种孩子比较温顺,生病时容易因为孩子的温顺而低估病情,应警惕疼痛和社会不适表达不充分。 难弄型:应允许回避产生的消极心境或退缩反应的场景,有计划地逐渐接触这些场景并预防这些场景产生的不良反应。不要为求安静而屈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但要支持合理的要求。应指导他们善于抑制自己,鼓励并培养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平稳而镇静的作风。 预热缓慢型:给孩子多一点预先熟悉的机会,尽快熟悉和适应新场景,并给他们留出充分考虑问题和作出反应的时间,要多寻找机会奖励其进步表现,促进孩子的应变能力。 混合型:根据孩子的具体举动,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很多父母忽视孩子的气质,教育不当,造成不好的后果。比如对待预热缓慢型的孩子,父母往往会缺乏耐心。天真无邪的孩子心灵洁白无暇,一旦受到不良的刺激或生活在不良的环境中,幼小的心灵就会受创伤而出现病态,如厌恶、紧张等而导致行为偏差,能力受阻。所以一定要早日因材施教。 尽早发现孩子的气质,不仅可以在教育中扬长避短,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还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培养孩子的特长,也许你的孩子就是个小外交家呢? |
-- 作者:金色童年 -- 发布时间:2011/7/10 10:01:00 -- 冯德全早教文化之精髓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基本性质: 不是学历教育和系统文化知识的传授,更不是小学课程的下放;而是以丰富的家庭亲情生活为主体的,结合其它早教形式的养成教育,以提高胎儿的潜在素质和婴幼儿的基本素质,特别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 指导方针: 培养目标: 八个经典理论: 八项基本原则: 五大内容主张: 十六个早教区: 六大实施要领: 十大基本方法: 七大辩证观点: 幼教改革论: 最高理想: |
-- 作者:金色童年 -- 发布时间:2011/7/10 10:01:00 -- 婴幼儿识字的基本观点和意义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这个论题已经争论了很多年了,如果不在此阐述一下,可能会困扰很多父母。到目前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基本观点:赞成、反对和中立。 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能够举出无数的例子。本文不在此累述了。 从我国的5000多年的发展史来看,从近代到现在也就是100余年的历史,教育的普及才半个世纪的时光。所以中国人把教育当作很神圣的事情来看待,也才有过去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共识!而婴幼儿识字更是“难以理喻”的事,那实在是“太神奇”了!因而很多人难以接受,特别是老年人。 对于婴幼儿识字我比较赞同冯德全教授所提出的观点:识字和说话一样,都是一种“语言”。过去我们认为,嘴说出来的才被称为“语言”;眼睛看到的大多是“东西”。实际上在无意中我们早已接受这样的说法:说出来的叫“口头语言”;写出来的叫“书面语言”。如果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书面语言”不就是用眼睛看的、认识的吗?!(也正如冯德全教授所说的“视觉语言”;而“口头语言”也如冯教授所说的“听觉语言”,冯老还把“盲文”称为“触觉语言”) 我们这样来思考,就会明白:用眼睛“识字”和用嘴巴“说话”都是一样的原理!既然如此,刚刚出生的宝宝都赞成和他们说话交流,为什么不可以教他们用眼睛识字呢?原来道理如此简单!您明白了吗?! 那么识字的意义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为什么要教婴幼儿识字呢? 道理也很简单:能够看书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每个人的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了。试想如果一个人不认识字将是什么样子?特别是未来。所以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看书学习。这也涉及到个人的未来的前途和发展。本质上婴幼儿识字和学生识字是同样的理由。如果从婴幼儿发育来说,他们从小识字还可以促进视觉的发育,记忆力的增强,观察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得,还有好习惯的养成,包括语言中枢的发展和口才的有效锻炼。实在是一举多得啊! 一句话: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阅读,而阅读能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潜能,也是为未来打基础! 更详细的论述,请参阅冯德全教授的著作《冯德全早教方案》 至于反对者提出的诸多质疑,我认为大都只是方法不得当造成的,与宝宝识字本身无关,我们这将在后面的讲座中分别阐述。如果我们的施教方法得当,一般3到6个月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因为这3到6个月的时间而影响到宝宝一辈子的学习和习惯,实在是不应该。我们的很多学员就是因为“担心、害怕”而搁置宝宝的识字阅读,然而当看到在自己报名之后的宝宝识字学习效果非常突出时,那时再追悔莫及也晚了。所以不要因为所谓的“专家”观点而耽搁自己宝宝的发展。况且很多“专家”的说法本身就是“似是而非”或者只是“凭空想象”,根本没有实践数据。这些都是家长(非专业人员)难以辨别的。 不要再迟疑了,赶快着手准备和我们一起来教宝宝识字吧! |
-- 作者:金色童年 -- 发布时间:2011/7/10 10:03:00 -- “冯式早教”之魅力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近年来,中国儿童早期教育成就斐然,已引起海内外教育界、心理学界和社会学界的广泛瞩目。其中,尤以我国著名早期教育理论家冯德全教授创立的“冯式早教”最为突出。迄今为止,冯教授和他的系列著作已荣获全国11个奖项,被载入七大辞书。从《0岁方案》到《早教革命》,历经30年而形成的“冯式早教”,还获得 “中国早期教育自主创新最具影响力品牌”证书,冯教授本人被公众广泛誉为“中国当代早教之父”。 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回顾历史,“冯式早教”诞生之日,正是我国百业待兴之时。当时冯教授想创办一个致力于儿童潜能开发的科研机构,虽然得到国家教委、全国妇联等部门的支持和著名科学家、社会学家于光远、钱学森、费孝通等人的热情勉励,但国家并没有投入一分钱的科研经费,没划给一块地的科研场所,没配置一位带编制的科研人员,只好走一条“以科研养科研”的民间研究和自我发展之路。创业以来,冯教授和他的科研机构一直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进行着一场“文质彬彬的早教革命”。如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条道路正越走越宽广! 在准备热烈庆祝“冯式早教”研发30周年的今天,我禁不住要问:作为软科学领域里一个白手起家的民间研究机构,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毫无疑问,这生命力就来自于“冯式早教”本身所具有的无限魅力! 魅力一:观点新颖,思想前卫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国际儿童发展中心召开“早期儿童发展全球研讨会”,对儿童早期教育提出了世界性倡导,号召各国培训专业人员,制定早教方案,坚持保健和教育相结合,开展社区服务,以提高人口素质。时代造就英雄!冯德全教授以敏锐的教育嗅觉,深刻地意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大意义,以极具前瞻性的眼光,看到了早教事业的发展形势,看到了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于是积极响应这个倡导,经长期潜心调查研究,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的“0岁教育”、“0岁计划”、“0岁工程”等著名的早教科研项目同步推出“0岁方案”。 在这个方案中,他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教育观点,例如:早期教育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千万不能错过了0-6岁这一关键期的科学养育;人类要重新认识胎婴幼儿,他们个个都是“神童”,连狼孩卡玛拉也是“神童”;“生理生命”和“心理生命”要同时养育,决不可以忽视“第二生命”的精心培养;“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要同步相似发展,只要给予同样的环境,孩子定便能象学会认物、说话、走路、听歌一样毫无负担地学会识字阅读;性格培养要放在首位,三岁前的生活注入潜意识,形成性格,而优良的性格品质造就一生的好命运;潜意识力量无比巨大,它决定人一生的思想、信念和行为倾向,定要从小给孩子构建起良好的“潜意识板块”;“创造教育”也要从小抓起,早早给孩子一个“发明家的摇篮”;早期教育应该是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全素质教育,应该在孩子身心承受的范围内和激发兴趣的前提下,极大地丰富精神生活,而不是单一的智力开发,更不是小学知识的下放和灌输…… 这些闪烁着教育智慧之光芒的理论,读后无不令人耳目一新,拍手称快!从“0岁方案”诞生的时代背景和教育思想的前卫性来看,可以这么说,它不仅在国内早教行业中是一只高大的领头雁,是一面亮丽的旗帜,就是在当代整个国际早教领域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魅力二:论据充分,叙述生动 冯教授在《0岁方案》、《早教方案》和《早教革命》等一系列著作中阐述教育观点的时候,不是凭个人的主观臆断,更不是信口开河,胡乱瞎编,而是以大众公认的科研结论和实践效果为依据。例如,在说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时,他运用了“人的巨大潜能说”、“最佳期发展理论”等人类学依据,还运用了“人脑优先生长说”、“信息刺激大脑发达论”等生理学和脑科学依据;在论述胎婴幼儿何以能接受教育的道理时,他运用了“胎婴幼儿的巨大适应性学习及其特有的心理功能”等心理学上的依据;在讲述早期教育原则和方法的的时候,他运用了“教育促进发展说”、“素质教育论”、“因材施教论”、“充分发展论”、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论”等教育学依据。 冯教授在阐述教育观点和方法的时候,不仅有充足的理论依据,还有大量活生生的例证,例如狼孩卡玛拉的发现、猪孩王显凤的故事以及无数早慧儿和其家长的早教实例等等,而且采用的是讲稿式的编排方式和口语化的叙述方法,读来心服口服,心领神会,心旷神怡,令人酣畅淋漓! 魅力三:方法独特,效果显著 “冯式早教”所提倡的育儿方法,不仅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简便易行,而且十分独特,它主张“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玩中有学、学中有玩”,“环境濡染、榜样诱导”,“对牛弹琴,兴趣第一”,“积极暗示、赏识鼓励”,“施教于爱、不可溺爱”,“讲究爱态、控制情绪”,“民主平等、宽严并济”,“培养习惯、形成定势”等,要让孩子在有说有笑、有商有量、有动有静、有问有答中边玩边学,同步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品质。这样的方法极其符合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实际,实践证明也是科学的、高效的。 现在,“冯式早教” 家长函授、面授学员的孩子中,早慧儿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各种活泼健康的“小天才” ,儿童中学生,少年大学生、研究生,全国百家童星,十佳少年,奥林匹克科学奖获得者等等不断涌现,更有一大批三四岁脱盲,广泛阅读乃至博览群书的“小人精”,已在人类知识大海的港湾中嬉戏漫游了!科学的早期教育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来,怎不令人惊喜兴奋呢? 魅力四:目标高远,意义重大 从《0岁方案》到《早教革命》,“冯式早教”始终追求“变沉重的人口负担为无穷的人才资源,变艰辛的养儿育女为无限甜蜜的天伦之乐”这样崇高的理想,并遵循“普遍提高胎儿的潜在素质,婴幼儿的基本素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具有个性特长的发展”这样的指导方针,致力于“培养身体健美、智能高超、性格卓越的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秀苗”。这样的目标既符合我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又细化了这个方针;既紧扣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又特别适合咱中国的国情。 在这样的目标导向下,无数跟冯老一样有着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的仁人志士和望子成龙的家长,投身于冯式早教的研究推广之大业,使之不断完善、不断成熟、不断发展。 30年来,该方案改变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千千万万个家庭,在普遍提高儿童素质的基础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早慧儿童、超常少年和卓越青年,其意义远远不止为家庭带来成功育儿的欢乐,更重要的是为国家、民族的明天带来希望的曙光!其影响也不仅仅是在国内带动了早期教育思想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掀起了探索早期教育的高潮,而且已经延伸至海外各国,使外语环境中的华人孩子在0到6岁间学好中国文字、中国语言成为可能,从而有望消除千万华人后裔与中华文化脱节的危险!其作用也不仅仅从源头上带动了素质教育,促进了国内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教育理论的完善,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普遍提高全民族的人口素质,甚至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冯式早教”为什么能在没有政府推动的情况下,历经30年而不衰,反而越来越辉煌?我想,除了上述四大魅力之外,还有最根本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冯式早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早期教育,是中国本土化的早教体系。诚如冯教授本人所说,“我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函授学员的育儿结晶,是广大中国父母育儿实践的升华,是中国父母养育了这个理论系统,理应恭恭敬敬奉还给父母们使用,让它滚动发展。”“冯式早教”正是靠着民众育儿实践的滋养而形成了本土化的鲜明特色,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和生命力,引起科学育儿划时代的变革。目前,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往深处发展,提出了“大量培训专业骨干”、“大力创建体验中心”、“大举创办早教名都”等宏伟的发展规划,以利“中特早教” 的普及,这实在太好了! |
-- 作者:金色童年 -- 发布时间:2011/7/10 10:05:00 -- 婴幼心理特点及情商培养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0-6岁儿童心理特点及情商培养 -----把孩子性格的培养放在首位 文 李沿黎(授课提纲) 提问:请大家回忆自己童年的经历中,父母说的那句话最使你感到伤害,导致与父母不怎么说心里话了。朋友与成人、老师的那句话曾使你感动,使你们成为好朋友。 什么是情商? 它是表示情绪能力大小的通俗叫法,是用来表示被试者情绪发展水平的标志。Emotional intelligence 特征:(新罕布什尔大学 约翰.梅耶是这个术语的创始人)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把握他人的情绪,能用“加强生活能力”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控制自己“,不过有的人表现为冷漠和忧郁,有的人则表现为内心充实、生活上进和思维上的敏捷。 作用:用智力测验智商的办法预测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并不可靠,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起决定作用的是情绪能力。 人在决定一件事时,不仅需要智力,也需要情绪能力。 但情绪需要认识,因为情绪是容易伪装的;情绪又是需要控制的,因为情绪容易冲动。自制不是简单的压抑,而是把握,比如愤怒。 什么是同理心? 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俗话说的 设身处地 0-6儿童心理及辅导 0- 三个月的胎婴儿心理 这段时间孩子的感觉我们没有办法去体会,他们大量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但是也有清醒的时刻,并且对母亲的情绪有感应。 表现与对策:由于父母与孩子没有矛盾,由天生的亲情爱,双方沟通交流很正常,施教顺利。只要开始不抱着睡就行。其他尽量满足孩子。结合《0岁方案》对孩子多教育,多抚摸孩子,对孩子说话。 结果:经过《0岁方案》胎教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安静,理解父母,学习接受能力强,幼儿期信赖父母,长大后与父母感情好,听话。父母的感知能力增强,幸福感增加。 三个月婴儿心理 对一切事物都好奇,对社交也感兴趣,会主动逗周围的人。但持续的时间不长。原因孩子心跳很快,不能太长时间兴奋,容易疲劳。 表现与对策: 1、“没有表情游戏”实验,继续《0岁方案》教育。 2、孩子可能在与父母做模仿游戏,很高兴的时候突然烦躁,侧过头终止与大人的交流,这是中断学习和游戏,带孩子进入安静的环境,听优美的音乐,予以抚慰。 结果:孩子学习安静与自我控制,和自我安抚的方式,与父母的情感增加。父母也学会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三、六个月到八个月婴儿心理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记忆力和观察力,开始探究周围世界,有了一些动作能力,能够同时注意到人和物,有欢乐、好奇、恐惧、失望、无聊等情感,能听懂一些话语,指认物品和学过的常见字和人,对父母特别依恋。父母往往在这个时候变得不理解孩子,认为孩子出现的变化,并以为孩子有了讨厌的行为,亲子之间有了一定矛盾。 主要表现和对策: 1、有了“陌生人焦虑”,父母与陌生人的亲近有利于消除孩子的焦虑,陌生人主动与孩子做游戏,慢慢接近到融合。 2、有“社交咨询”,对未知有着恐惧感,依赖父母的暗示。非常听父母的话,父母不让干的陌生的事就不干,非常理解父母的表情。 3、喜欢撕、咬、扔物品,父母要耐心的帮助他们去探索事物。 整个过程中父母要将孩子的感受语言化,言辞和父母脸部的表情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顺利度过这个时期亲子关系极大的改善,孩子也有飞跃的发展,获得安全感,并会用各种表情和手势,父母也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四、九个月到一岁孩子心理 婴儿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有可能分享彼此的思想与情感,领悟到他生命中的人和物有某种程度的永久性和不变性,继续用各种方式探究周围的一切事物。继续发展各种情感。同时恐惧感增加。 主要表现和对策: 1、将坏的玩具递给父母,得到父母的理解情感会增加,信心也会增强,父母要学会用语言表述孩子的想法 2、喜欢捉迷藏游戏,扔东西,以领悟物质的不变性。 3、容易产生父母分离焦虑症,并知道你要离去的动作。父母需要逐步实习分离,建立父母离开不会有可怕的事,理解孩子情感并用语言描述,向孩子保证一定回来。 4、安全感强的孩子和焦虑的孩子表现不同。建立表情娃娃或脸谱,关心孩子的心情,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个阶段感情的语言化帮助孩子扩大词汇量,为行走和说话做好准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表达能力增强,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会让下一个阶段的矛盾减少,父母引导孩子的能力增强,并实现“双向爱”。 五、一岁到三岁孩子的心理 这是孩子拥有了行走自主权,有了语言,有了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并一定要付诸实施,有了强烈的情感表现,成为“叛逆冲突”的第一年龄阶段。也是形成性格的关键阶段。 主要表现和对策: 1、父母的不理解自己时会坚持己见,对父母的强迫行为会激烈的反抗,萌发语言技巧,常说“不”“我做”。孩子希望获得事物的控制权。父母要给予孩子一定选择权。比如穿衣服、吃药、打针等。 2、对同龄孩子产生兴趣,但缺乏交际技巧。自我意识增强,无法理解别人可能有不同的感觉。同伴常发生矛盾 “儿童自我中心”心理: 1)我看到的,是我的; 2)如果是你的,但我想要,就是我的; 3)我的,永远是我的。 父母这时要用行为表演示范教孩子学会“分享”、等待、轮流,对孩子的心情一定要用语言描述,懂得孩子的心理,并让孩子从自己的心理理解别人的心理,对孩子的分享、关爱行动及时鼓励,强化,多用积极暗示。对同伴最好采用“并行游戏”,对孩子重要物品可以采用“禁止触碰”的方式。 3、孩子有着教育滞后表现行为,有着再现记忆能力。观察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行为,并稍后加以模仿,游戏。 这段时间亲子之间经常发生矛盾,父母要学会体察孩子的情绪,并表达出来,与孩子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孩子也会学着父母调和矛盾,调整心情,学习遵守规则。当孩子心情舒畅时,会对学习发生极大的兴趣,学习能力、表现能力极强,相反则会厌恶学习,性格发生扭曲。顺利通过这个阶段父母则获得极强的理解力和引导力,反之则会陷入教育的逆境。 六、四到六岁的孩子的心理 语言、动作、认知发展很快生活范围扩大,交际能力增强,能够理解一些事情 但新的问题出现, 有自己的想法,但可能不被理解,甚至发生冲突; 有了朋友但需要遵守纪律,服从管理 需要友谊,体会别人的感受和愿望 喜欢两个人玩耍,排斥第三人 “走开,我不要你做朋友。” “不要爸爸,我要妈妈。” |
-- 作者:金色童年 -- 发布时间:2011/7/10 10:05:00 -- 对策: “我现在只想和聪聪玩,但我希望等一会你可以跟我玩。” “他们不让我一起玩,真让人生气,我再找个人玩或者我玩玩具。” 假装游戏 充满恐惧: 1对无力感的恐惧,孩子会自然存在的无力感和危弱感。 对策:给孩子选择权 例如:系鞋带:不要先帮忙,可以安慰“有时候长鞋带是很烦人。” 2对被遗弃的恐惧 真是存在而又普及 对策:不要开玩笑 接受他们的感受,并下保证 3 对黑暗的恐惧 是未知,是怪物的隐藏之处 对策:就在他的附近 给一些光线 胆小鬼的父亲 4 做噩梦的恐惧 难于分辨的梦境 对策:叫醒他,抱抱,谈一谈,保证 桃丽丝.布雷特《安妮的故事》 隐形魔力戒对付梦中老虎 5 对父母的冲突的恐惧 孩子以为责任在自己,以为自己有能力解决冲突的力量,而维系家庭是他们的职责。 对策:避免 结果展示 家长错误的说法: 1、命令 给我关上电视、把地扫干净、去,睡觉!别让我再看见你跟他在一起! 感想:爸妈不想知道我的想法,不尊重我 反应:抵制、嘟囔、顶嘴、抱怨…… 2、警告 你再闹,我就走了!你小心弄坏了!我再说一遍,我打死你!你迟到了可别怪我….. 感觉:我真的不会怎么了?吓唬我。吓人,又发火了 反应:大哭、当没听见,生气 3、训诫 你应当有个规矩的样子!人人都应当劳动。你应当懂得大人为你操了多少心! 感受:我真是坏孩子!我就是这样! 反应:顶嘴、烦心、越做越糟(可可攀高的故事) 4、建议 你干嘛不试试……依我看,你应当去道个歉…… 我要是你就得找他评评理! 我在你这年龄…….你还小,没经验,不懂…… 感受:我没用。我不用动脑筋了。我就不这样。 反应:心情低落、反驳 5、论证 (粗心的孩子的故事) 不讲卫生,你准得病。一心二用,结果算错了吧。 我说过多少回了,让你多穿点,就是不听,感冒了吧,活该! 感受:烦人,就知道取笑我。我就是差劲。只有大人是对的。 反应:顶嘴、不作声 6、批评 (一位母亲深夜到访我的情景) 你真笨! 你够懒的,责任全在你,这像什么样子。没有你这么不听话的。 感受:我是很糟的。我就是这样。爸妈不喜欢我了。 反应:自卑、自负 7、表扬(赏识教育) 瞧,我儿子是个小能人!我女儿长得最漂亮。 你真聪明! 显示评价这的立场和权利 现在表扬,马上又要批评 后果:逐渐爱听表扬话,经不起挫折 大人不是真心表扬,而是另有所图 例如: 儿子:“我的字老写得不好!” 妈妈:“怎么不好,挺好的!” 儿子:“不,你成心这么说,怕我不高兴!” 女儿:“妈妈,今天的语文测验我得了100分。” 妈妈:“真让我高兴!” 8、嘲讽 你那脑子让猪吃啦! 算不出来就脱袜子,数数脚趾头 打扮什么,想参加选美呀! 感受:烦。爸妈就是不喜欢我。我不跟他们说了。 反应:尚失信心 9、猜测 我知道因为什么….你大概又跟人打架了。你准保想偷着去游泳,告诉你,别想瞒我。 感受:生气、被算计了、 反应:下回伪装好点,不跟父母说真话 10、盘查 你说吧,今天怎么回事? 你放学后上哪儿去了?走吧,你不说我也能 知道。你不言语就算完了? 感受:很烦,爸妈根本不理解我。不信任我。我不值得信任,我总在做不该做的事。 反应:不说了。不谈话。 11、同情 我理解你。我同情你。算了,别往心里去。倒霉。 感受:说的什么,怎么办,不关心我。 反应:说了是白说。 12、搪塞 我眼下顾不上你。行,有时间我一定带你去。 感受:我的事不值得提。 反应:再也不用找父母了。 孩子真的是不听话的吗? 是孩子不听话,还是父母不会听话? 让孩子听话的策略是什么? 怎么畅通交流 一、察觉小孩的情绪,培养孩子自我理解能力 家长自我体验:导火索-感受-对错-其他人知道吗-交谈对象或发泄方式,做记录 当不确定孩子的情绪时,多花时间与孩子接触,找出孩子的需要。 我们情绪有:愉快、钟爱、兴趣、兴奋、骄傲、渴望、爱、被爱、感谢、压力、伤害、悲伤、苦恼、愉快、生气、怜悯、厌恶、内疚、妒忌、懊悔、羞愧 说出情绪(例如:可可1岁以前与我分离的情景) 二、 认同情绪 培养孩子自我安抚的能力 错误的做法:回避(例如:一位母亲到研究所要求找回孩子信心) 正确的做法:情绪轻微时及时觉察和认同,拉近距离,遇到大事共同合作 三、倾听并肯定孩子的感受 标准姿势: 深吸一口气、放松、蹲下、看着他、认真的听 例如:两个孩子家庭里,一个孩子收到了礼物,另一个很生气,提出抗议:“这个不公平!” 父亲:“下次你去参加活动时,他们也会寄给你一份礼物的。” 后果:孩子更生气, 原因:父亲不了解自己的感受。 更正:你也希望大家给你寄一份礼物吧!(再说其他的话) 四、口头上的情绪描述 五、订规矩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定规矩,那些是可接纳与不可接纳的行为 确定目标 思考可能的答案 评估所建议的答案 帮助孩子选择一个解答 案例分析 女儿:明天我不想上学。 妈妈:你不想?那真奇怪。你不是很喜欢上学吗?我很纳闷,想知道你是不是担心什么事情。 女儿:对,有一点。 妈妈:你担心什么? 女:我不知道。 妈妈:有些事让你忧虑,而你不知道是什么。 女:对呀 妈妈:我想你觉得有点紧张。 女:(眼泪)对呀?可能是和小惠和真真有关。 妈妈:今天在学校跟他们发生了一些事情吗? 女:是的。 妈妈:看来,你明天不想去学校是因为你担心他们可能在休息时间又不理财你。 女:对呀。每次我朝他们走过去,他们就走开做些其他的事情。 妈妈:哎哟,我的天。我的朋友如果那样对我,我一定伤心透了 女:我就是的,我觉得自己好想哭。 妈妈:啊,我的宝贝(拥抱),你发生这事我真的感到好难过。对于你的朋友这样对待你,我能够了解你的悲伤和愤怒。 女:就是这样,明天我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不想去学校。 妈妈:因为你不希望你的朋友再伤害你。 女:对,而且她们一向是我的朋友。其他人都有自己的朋友。……(继续谈她们交往的事,妈妈很想告诉孩子怎么做) 女:我不知道如何是好。 妈妈:你希望我帮你想些办法吗? 女:对呀。 妈妈:你可以跟英英和京京谈谈当他们不理你时,你的感受。 女:不行。很丑的。 妈妈:对,我知道,那需要极大的勇气。老天,我也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想吧(注视 抚摸) 女:但万一她不会呢? 妈妈:我没有把握。你有别的办法吗? 女:没有。 妈妈:你还想和谁一起玩? 女:没有。 母亲:在操场上不做些什么事呢? 女:只有踢球。 妈妈:你喜欢踢球呢? 女:我从来没有玩过。 妈妈:啊! 女:小兵经常玩球。 妈妈:你是说在兴趣班认识的. 女:对呀。 妈妈:你跟他很和得来,可以向他请教踢球。 女:或许吧。 妈妈:好的,再想一个办法。 女:对呀,如果万一不行呢? 妈妈:看来你还是很担心,好象有些害怕到时候没有人跟你玩。 女:对的。 妈妈:你可以想一些自己一个人玩的方法。 女:跳绳可以吗? 妈妈:对呀! 女:我把绳子带到学校。以防万一。 妈妈:对,很好的办法。现在就放到书包里。 女:我打电话给小兵。 妈妈:这主意好极了。 |
-- 作者:金色童年 -- 发布时间:2011/7/10 10:06:00 -- 儿童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秘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这一切,揭示的是儿童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秘密——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他会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他还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 通过十年的教育实践,以孙瑞雪为首的幼儿教育专家团队发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他们还发现,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看不到敏感期的种种表现。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始终没有进入更多家长的视野。 一、孩子敏感期(1)口和手的敏感期 当儿童出生时,他能够使 用的他唯一的器官是他的口。 尽管他视觉的敏感期是在他刚 一出生。但脑科学认为儿童的视觉并没有达到完善,他看世界时是模糊的。而口不一样,他刚出生时就能熟练地使用,口是他连接自己和这个世界的使用的最自然通道。当最初儿童仅仅是用口认识手,发展到后面儿童会用口认识周围所有的一切,什么东西都能放到嘴里。并不是儿童不知饥饿,仅仅是因为儿童是用口来认识世界的,直到手被完全地唤醒,口的敏感期过去,手的敏感期到来,儿童无处不在地到处触摸,口的敏感期就这样过去。 口腔敏感期是指儿童用口来认识这个物质世界,建构自己的大脑,和心理世界。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知道这些究竟给幼儿的是什么样的感觉和认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全世界的幼儿都是透过这个过程走向我们这个可触摸的世界,他们是用嘴来打开这个世界的大门的,用嘴来和这个世界建立亲密关系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对幼儿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是生命的初始,没有这个阶段未来的成长就会有很多的缺憾,这个时间段要持续好几个月。这几个月物质世界的大门就这样用嘴来打开了,为孩子伸开双手迎接世界做了一个最早期的准备。 |
-- 作者:金色童年 -- 发布时间:2011/7/10 10:06:00 --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家庭是个环境,孩子就像生长其间的植物,环境里的土壤营养是否充足,水分和阳光是否适当,是会影响到孩子这株“植物”的“精神生命和物质生命”。给没有完善自身的父母当孩子,就像是植物生长在土壤或者光照有问题的环境里,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发育不良。
一个孩子就是一份“试题”,时时处处都在考验着我们父母的家庭育教经验;一个人成年人就是一份“答案”,处处时时都体现着父母对育教试题的回答。成年人是育教的“结果”,孩子是育教的“开始”,分析“结果”,可以让我们更客观地借签这个人所受的家庭育教的利弊;分析“开始”,我们作出的往往都是些主观的预测和假想。 所以,对成年人的分析和观察,对于我们育教孩子有更多的借签意义。 |
-- 作者:金色童年 -- 发布时间:2011/7/10 10:07:00 -- 关于婴幼儿最佳培养期“一心二用”是否有益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早在1989年,美国temple大学教授布鲁西亚就正式出版权威著作《定义音乐治疗》,随即各发达国家纷纷启动了“儿童音乐治疗”课题的研究,我国当代早教之父冯德全教授《早教革命》中也有相关的总结性论述。2007年,“冯式立体早期教育法”专家组正式开始研究“儿童音乐治疗”课题,这也是我国首次将“儿童音乐治疗”概念提升到实践阶段中来。 宝宝智力发育缓慢缺乏审美艺术情趣、性格行为处在亚健康状态,听不懂学龄前儿童应该认知掌握的88个半音…这些正是宝宝大脑两半球机能与大脑皮层重要神经元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从而导致缺乏音乐敏感的严重表现!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冯德全教授在《早教革命》中也强力推荐了《爱和乐》。 1、施教中让孩子“一心二用”是否真的有益呢? 其实这是无需多虑的!相信很多家长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当你看到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你的心被故事中的人物命运牢牢牵引,这时适时的衬乐响起,你分心了吗?没有!反而更加能刺激了你脑神经的记忆、思维中枢,使你身临其境,感动其中。再比如,当你亲见自己祖国的奥运健将在赛场拼搏,国旗飘扬,国歌响起,你有没有过因“国歌”带来情绪上的“升华”,而激动地潸然泪下呢?冯式早教研究证明,音乐对儿童最佳培养期脑神经元与脑突触的发育有显著作用。《爱和乐》能通过适合婴幼儿聆听的音乐磁场向其输送“音感营养”,使宝宝在成年前获得超前的智力、潜能开发。在耳濡目染的音乐与先进施教方法中将大脑“超频”到最高限度。宝宝智力超群,性格优秀,自然受益终身! 2、《爱和乐》的理念 (一)尊敬的“爱” (二)美好的“乐” |
-- 作者:金色童年 -- 发布时间:2011/7/10 10:08:00 -- 冯德全论早期教育①:“天才”论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我承认“天才”,研究“天才”,一方面为了成批培养“天才”,但更把“天才儿童”作为每个宝宝的巨大潜能能够充分开发出来的证据,普遍提高人口素质。 更确切说,婴幼儿本来个个都是天才,只不过宝宝们大多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天赋被世俗偏见磨灭了。0岁开始的早期教育,是让“天才” 脫颖而出的摇篮,因为婴幼儿是体能、智能、性格能最易开发出来的“浅表层富矿” 。 人类要重新认识婴幼儿!认为婴儿除了吃、喝、拉、撒、睡和哭以外什么也不会,那是当今社会最愚昧的角落之一。可惜宝宝处在无意识时代,她不能大声疾呼说自己有非凡的学习能力,只可等待人类文明的新觉醒去认识她们。 其实谁都不能否认,初生婴儿的智能还不如狗和猫,但是她短短二三年却轻松完成人生最重要的学习一跃而为万物之灵!你看宝宝们来到人间二年左右:一、学会认人和交往,1岁多能区别50来个不同的脸孔,喜欢亲昵和交际;二、学会两条腿直立行走,永远脱离动物状态;三、识物和记事,3岁时识物可以万计,心理学界统计人一生获得的知识约95%是5岁前学来的;四、学会用手劳动,10个手指能做无数动作;五、只要给予音乐环境宝宝便能理解音乐,一生爱好音乐,如给予外语环境,她说外语如母语一样流利;六、掌握一门听觉语言(听话说话),学得唯妙唯肖天衣无缝;七、只要给“视语”(识字阅读)环境,宝宝能像学会认物、说话那样,三四岁脱盲阅读…… 有人不以为然急于说:这些都是孩子天生就会的。不,都是宝宝不知不觉学来的,而且她们完成的学习任务何止以上一点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智力和非智品质的获得,如思维、想象能力的提高,兴趣、习惯、情感、意志、性格的养成,所有人的高级心理的发展婴儿期效率都是最高的。 婴幼儿出生时没有人的行为,连拉屎拉尿都在床上、裤子里;但是短短二三年她们都完成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伟大转变! 实际上连狼孩卡玛拉也是 “神童” , 她的儿时受狼的“早教” 便“天才”般地习得了狼性,这是任何一个错过了早期发展的人都永远也不愿学,而且学不会的。谁能学会不穿衣服,吃腐败的肉,敏捷地爬行,从不直立行走,不会哭也不会笑呢? 为什么婴幼儿个个那么“神”?为什么从单细胞生命体发展为地球上最复杂、最高级的物质――人脑,自然界经历了亿万年的进化,而在人的母体内,受精卵单细胞发展为人脑,却只需9个月?为什么从动物祖先发展为最高智慧的人,自然界也经历数百万年的岁月,而从只有动物心理水平的婴儿到具有现代智能、性格能的成人却只要十几年?孩童的智能发展,为什么能用短短的时间,走完自然界从单细胞生命到现代人的漫漫长路呢? 因为人的精卵细胞和人的婴儿,都潜藏着人类亿万年进化遗传至今的无穷智慧。 早期教育塑造个体性格、民族性格,乃至人类共同的性格。例如一岁前的宝宝是没有“性羞耻感”的,他们赤身裸体,从来不要遮羞布,但在世上所有父母“原生态” 的早教影响下,孩子个个到三岁就不愿穿开裆裤了…… 什么是学习? 人们总以为上课、听课、学知识是学习,实际上学习的内涵是让孩子获得体验,建立或改变某种行为的过程。卡玛拉在狼群里生活,获得了野性的体验,形成了狼的行为,这种学习使它学会了狼的生活。 孩子一降生到世界上,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获得体验,建立行为” 的学习。遗憾的是现在的教育使许多孩子获得了痛苦的体验,学会了厌恶学习,建立起逃避学习的行为,这是最令人痛心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