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知青角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50)
----  向丹阳先生道歉所想到的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50&id=69239)

--  作者:吉无
--  发布时间:2011/11/20 13:15:00
--  向丹阳先生道歉所想到的

       丹阳:看了你的文章和诗歌,感觉从你笔下流出的精彩语言如同小河流水,清新、自然、流畅,内心世界情感的抒发是那样的细腻,亲切和敏锐,我对你的敬佩不禁油然而生,竟搞错了你的性别,称你为丹阳姐姐,在这里向你道一声“对不起了”!我是69届的,1953年出生,比你低两届,今后可称你为兄长或笔友了。

     我从小学就喜欢写作文,更喜欢老师拿着我的文章当范文在课堂上朗诵。在少先队时期,我曾羡慕一个叫李银河的学生,她比我高一届,1965年升初中语文考试,她写了一篇《做毛主席的好孩子》的作文,被登在北京晚报上。记得她的文章里用了好多排比句和成语,字字句句好精彩,当时我把它从报纸上剪下来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保存了若干年。

     1969年我来到北大荒后,在连队当文书,我把理想的目标定在写通讯报道上,时常关注着兵团战士报上那些文学青年的名字和文章,向往着有一天,能像他们那样闪光发亮有所作为。返城八年后的一天下午,我在住的大院里看到了陕西知青作家史铁生摇着轮椅来到当年住19号筒子楼的梁晓声家会见笔友。这个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我非常崇拜他们的志同道合、文学才华和理想主义。

      然而,在我们上山下乡那个历史年代,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群体,许多德、智、体、美兼备的知青把美好的青春和理想全部献给了边疆和农村,有的甚至把宝贵的生命都埋葬了那个遥远的地方。当年的知青现成为成功人士的毕竟是少数。我和大多数返城知青一样,一年又一年过着普通平淡默默无闻的生活直到退休。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痕迹已爬上额头、眼角,我对镜伤怀过。近些年生活的失落,近时期的身体疾病,许多不好的东西不是自己选择就可以放弃的。加入到“中青网”后,我看到许多知青的网名出现在各个不同的栏目中,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认识和感谢,他们上传的照片看到幸福的微笑。在网庆三周年表演节目那天,他们的歌声、琴声虽算不上天籁之音,却充满着激情和青春的活力。平时离我最近的铁字农工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把为朋友做好事、解决他人困难当做生活的乐趣,这一切都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正如寒江渔翁给我回帖所说的那样“大家在一起拓展宽阔的晚年生活,享受人生,中青网有这么多朋友伴你而行,不是很快乐吗?”

     是的,我现在在提醒自己,人生会有很多意外,自己要学会享受本阶段的的生活,整理清楚自己想要的,能看到的是什么,尽可能享受好没一顿饭、每一杯茶、每一份爱、每一段情、甚至每一阵清风,一切一切的早晚都会失去,我应该善待自己,开心快活每一天。

     最后我对丹阳、寒江渔翁、松塔、大奔儿大哥及总版主龙行天下、槐乡、圪梁梁、蓝天版主版主和铁字农工、刘老妞姐姐们,用我40年前喜欢的一句话;让我们的情谊向大海的波涛那样奔腾不息、滚滚向前吧!

      在中青网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共同提高,携手前进,找到属于自己的好日子。

      再次向丹阳兄表示歉意!并谢谢你给我的回帖。


--  作者:槐乡
--  发布时间:2011/11/20 21:58:00
--  

衷心地祝福吉无妹妹开心快乐每一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9.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寒江
--  发布时间:2011/11/20 22:10:00
--  
吉无战友语重心长的表述,道出了每个知青的心声。过去的一切已经成为历史,今后中知网这个群体就是我们欢乐的伊甸园。一起努力去创建吧。
--  作者:塔松
--  发布时间:2011/11/20 23:16:00
--  
完全赞同槐乡妹妹和寒江兄的建言!11月知青角见!
--  作者:吉无
--  发布时间:2011/11/21 10:29:00
--  [原创]
以下是引用寒江渔翁在2011-11-20 22:10:00的发言:
过去的一切已经成为历史,今后中知网这个群体就是我们欢乐的伊甸园。一起努力去创建吧。

    寒江渔翁:我们过去是一个农场的,但是相隔几百里地,彼此并不熟悉。知青网组织在东单公园里排练节目时,铁字农工介绍了你的情况,才知你是当时的14连连长,回城后工作学习很出色。在中青网上我看到各栏目活跃着你的网名,看了你给别人发的回帖特别是上次给我的回帖后,感到果不其然,文笔其人,我对你真是刮目相看。你写的评论文笔流畅,语言丰富,通俗易懂,我看到你给一个战友的文章评价说:“、、、、、让看过的人都为之心动,这就是文章的穿透力的魅力,也就是你源于知青概念的深刻理解,才能从笔下流出这敲击心灵的语言”。其实我今天用你评论别人的话来评价你的文笔能力才是最恰当的,名副其实的。特别是上次你给我的回帖,我感觉是所有人里写的最贴切,最深刻、最能打动我心灵,我把它抄在自己的本上,做为鼓励自己的动力。谢谢你!


--  作者:吉无
--  发布时间:2011/11/21 11:35:00
--  [原创]
以下是引用丹阳在2011-11-21 10:11:00的发言

    

不必为生不逢时感伤,

也不必为蹉跎岁月嗟叹。

如果说过去的四十年是历史安排了我们,

那么今后的四十年,

将是我们自我主宰,

尽我所能,

将未圆的梦再圆。


 

“晚霞分外美,人间重晚晴。”

让我们珍惜今后的宝贵岁月吧,

不要沉沦,

不要抱怨,

不要媚俗,

不要自贱,

用我们未冷的心,

未减的情,

继续把自身的价值在新时期体现。


 

问好了,吉无,让我们共同努力!

     丹阳大哥:你写的回帖是那样的生动感人,字字句句敲击着我的心灵。在中青网有像你这样的这些老朋友们伴我而行,我感到无比的高兴和快乐。日渐增长的不仅是年龄,还有友谊和健康,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在时光里沉淀着幸福,大家一同欢乐一同努力过好晚年生活。

    谢谢你写这么感动贴切诗词鼓励我!祝你健康快乐!


--  作者:寒江
--  发布时间:2011/11/21 11:40:00
--  
吉无战友过讲了,实不敢当。如果我说的能对战友们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也感到非常自慰。其实都是“天涯沦落人”同命相连,潜意识中自然对昨天、今天和明天有着共同的理解和追求。退休后生活的圈子变小了,许多表述无处宣泄。而中知网恰好就集结了这个年龄段且又同经历练的伙伴们,提供一个崭新的生活空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活着的人就能看到明天,那就让身心都健康愉悦,迎接一个又一个明天。
--  作者:吉无
--  发布时间:2011/11/21 14:24:00
--  [原创]
以下是引用塔松在2011-11-20 23:16:00的发言:
完全赞同槐乡妹妹和寒江兄的建言!11月知青角见!

    我在文章里把塔松写成松塔,把天蓝写成蓝天,把刘小妞写成刘老妞,在这里我纠正一下。道歉!

谢谢塔松的帮助和鼓励。


--  作者:天蓝
--  发布时间:2011/11/21 14:32:00
--  

      吉无,没有关系啊,你刚到知青网,又激动一点,所以难免出错。

      大家都很理解的,名字错了没有关系。我们都知道是在说我们,能听明白就行,不用道歉的。


--  作者:吉无
--  发布时间:2011/11/21 14:43:00
--  [原创]
以下是引用丹阳在2011-11-21 12:19:00的发言:
    历经磨难的一代人的交流沟通和相互激励是家人儿女所不能替代的,因为我们有着更多共同的语言和感受。

    改革开放后,80、90后青年受着良好的高等教育,人才济济,把我们这代人淘汰了。我们这批没跟上历史潮流的人有我们共同的思想语言和生活方式。辛苦得来的要珍惜,已经失去的当做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