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知青角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50)
----  在那人鬼相间的知青生活里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50&id=78146)

--  作者:苦难的青春
--  发布时间:2012/6/30 22:15:00
--  在那人鬼相间的知青生活里
(一)再见了,我的故乡!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进行两年后,中国各个领域一片大乱,政府机构瘫痪了,工厂停工了,学校停课了,领导成了敌人,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对立,派别之间的分歧发展成了武斗,用上了真枪实弹。文化大革命是从学校发动起来的,学生相对单纯,在被作为发动文革的工具后,无所事事的红卫兵已经成了被利用的破坏力量。中央必须尽快对红卫兵做出处理。文革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很多工厂处于停顿状态,城市已经无法安置连续三届2000来万毕业生就业。如果让他们仍然滞留在城市,又无法继续学业,后果肯定是严重的。
   从当时的现实情况考虑,上山下乡在客观上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把这些学生分散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之中,也就消除了红卫兵的破坏力;上山下乡虽然国家要给与一些补贴,但是那也比在城市就业的成本低得多,因为知青是不拿工资的。至于“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屯垦戍边”,都是施加在学生身上的政治压力。试想学生真需要再教育,城市的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是更好的老师吗?上山下乡的动机就是为了解决2000万学生的就业。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一场声势浩大的上山下乡运动在我们这个偏僻的闽西小城也不例外。要下乡了,对于我这个初中还没毕业的小孩子来说是一种恐惧。街道已经在动员下乡了,去还是不去,母亲和家里人几天来一直在为我思考着。我舅舅说:古话说“咬等都要咬头截,先去,说不定还更好呢。”他给我报了第一批。由于我出身于黑五类家庭(父亲解放前是师范教师,后由于临解放时,物价飞涨,钱基本买不到东西。可家里上有老人,下有四个小孩。这时县政府招收职员,不是发钱 ,而是发食物的,所以我父亲做了国民党县政府宣传科的科员)。县“四面办”把我这个黑崽子安排到最偏远的山区-----闽西的“西伯利亚”---青山公社。
   每天早晨,我拿起书,望着大厅柱子上的一副对联:“学而优则仕,惟有读书高。”我真的是好伤心,也真的是好无奈。我想读好书,从而出人头地的愿望,终于破灭了。
   为了准备我的下乡 ,妈妈给我的衣服和棉衣补了又补 ,还把我姐姐的毛衣给了我。怕我挨饿,还特地给我炸了一些年糕 ,用洋铁箱子装着。
   我永远忘不了1969年12月28日。下乡的日子终于到了。那天的早上,天灰蒙蒙的,寒风凛冽。穿着棉衣,还感到好冷。那天 ,刚好参军的人在县政府门口上车(客车),敲锣打鼓 ,人们兴高采烈。我们是在体育场上车。同样是敲锣打鼓,人们是那么的心酸和哀怨。时间到了 ,我默默的望着头发弱显苍白妈妈,心里在想:妈,你放心,我不会给你丢人的。我拿起那沉重的行李,扭头登上了那乌黑的大货车。车开动了,渐渐远离了亲人,远离了生我养我的龙城。一股难以言状的悲哀涌上心头:唉,要做农村人了。今后的命运不知是怎么样的?我真的不敢去设想将来。。。。泪水慢慢的沁出我的眼眶 ,我告诫自己-----要坚强。我从心中发出一种呐喊:再见了,我的故乡!
   几辆大货车沿着崎岖的公路,终于来到一个乡镇----红都公社。下车了,带队的告诉我们去青山没有公路了,要步行60里才能到达我们的目的地---青山茅坪村。下乡前 ,我知道要步行, 带的行李都尽量“精兵简政”了。我背着我的包包,在深山老林里,艰难地前行。好在从小在农村长大,只是念中学时在城里,星期天还有到山上砍柴。这些上山路还难不到我。只苦了那些“小姐、公子哥”,一路上只见他们哎哎哟哟地。终于走了30里,我们来到红都公社的一个河边的村庄---平铺。带队的说:在这里住上一夜,明天再走30里,就可以到青山茅坪了。
   吃过晚饭,一些下乡社会青年,他们在那里又说有笑(他们年纪大些,20多岁了吧)。可我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我和我的同届同学来到河边。坐在河滩上,望着那波涛汹涌的江水,望着那江面上时隐时现的青枝落叶逐渐远去,望着对面黑洞同的深山老林,想到今后要一辈子做农民了 ,心里不由得一阵心酸,泪水忍不住的从眼眶里哗哗地涌了出来。。。。。命运啊,为什么会是这
--  作者:屹梁梁
--  发布时间:2012/6/30 23:00:00
--  

欢迎“苦难的青春”同学来到知青角!希望在这里不断看到你的作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0436.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天蓝
--  发布时间:2012/6/30 23:42:00
--  

         继续!苦难的青春。

         大家都都在等待下文呢!期待你的作品出现!了解你,了解你的作品。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2/7/2 8:15:00
--  

文革乱套城中拥,

全让下乡一路通,

感觉先下有好处,

最远山区行进中。


--  作者:子岩
--  发布时间:2012/7/2 9:50:00
--  
60岁的我们,回忆上山下乡,那支边插队的经历,逝去的青春不再复返,心中的滋味就像打翻的五味瓶,难以言表。
--  作者:天蓝
--  发布时间:2012/7/2 10:38:00
--  

         是的,子岩同学,我们每个人提起那段回忆都心痛不已、永生难忘。

         子岩同学也应该有感慨和大家说,我们期待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吧,这里就是咱们老知青抱团取暖的地方。

         在这里,没有人笑话你的文化水平高低,因为我们都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在这里没有人笑话你的职务高低,因为这里只有网名,大家谁也不认识谁。永远都是用网名代替你的真名。在这里没有人笑话你贫穷、富有,因为这里大家都是aa制,即使聚在一起,也都自己花自己的钱,谁也永远不欠谁的。所以,不用担心,没有人叫你请客的。

         因此,子岩同学来这里和大家聚聚吧,来这里说说你的心里话吧。很快你就会认识、和拥有一大群好朋友的,我也是这样开始的。

         知青角版主梁梁、天蓝欢迎你,来到知青角后,直接找我们就可以了。


--  作者:高山峻岭求学
--  发布时间:2012/7/7 22:55:00
--  
难忘的知青岁月!
--  作者:屹梁梁
--  发布时间:2012/7/8 18:30:00
--  
欢迎子岩、高山峻岭求学两位同学来知青角玩,正象天蓝所说的:“来这里和大家聚聚吧,来这里说说你的心里话吧。很快你就会认识、和拥有一大群好朋友的,我们也是这样开始的。”

 


--  作者:天蓝
--  发布时间:2012/7/9 10:04:00
--  

        在等待---、在等待---、我们在等待----,

        在等待---、在等待---、我们在等待----。


--  作者:苦难的青春
--  发布时间:2012/8/9 21:09:00
--  
请教一下,怎样在这里找到我发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