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知青角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50)
----  怀念战友章锦昌--陆树群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50&id=80706)

--  作者:中国西北风
--  发布时间:2012/9/12 12:52:00
--  怀念战友章锦昌--陆树群

 

 

 

 


--  作者:天蓝
--  发布时间:2012/9/12 17:32:00
--  
    怀念----。
--  作者:中国西北风
--  发布时间:2012/9/12 21:26:00
--  

怀念战友章锦昌--陆树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ecc383a010180y3.html


--  作者:中国西北风
--  发布时间:2012/9/12 22:06:00
--  
 

--  作者:枪神
--  发布时间:2012/9/13 5:52:00
--  
期待楼主将文章刊出。
--  作者:天蓝
--  发布时间:2012/9/13 9:34:00
--  
以下是引用枪神在2012-9-13 5:52:00的发言:
期待楼主将文章刊出。

期待----。


--  作者:中国西北风
--  发布时间:2012/9/13 19:35:00
--  
              怀念战友章锦昌--陆树群

                     怀念战友章锦昌

                             --陆树群余杭塘栖随笔

    回首往事,在那特殊的年代,整整一代城镇知青,响应毛主席号召,奔赴农村、奔赴边疆,在农村战天斗地;在边疆屯垦戌边;在西双版纳割胶种地;在白山黑水筑路架桥,献出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其中还有的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的战友,浙江余杭知青章锦昌就是其中的一位。

   想当初他也是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怀着圣洁的情感,带着崇高的热情和满腔的激情,来到了大兴安岭。虽然工作繁重,条件艰苦,但他始终有一颗快乐的心。生活上平易近人,工作中任劳任怨,同志之间守望相助。我们桥队女子连、机械班都喜欢叫他“宾努”。他也总是笑嘻嘻地应和着。可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爱的战友,却在一次建造大兴安岭塔河区通往十八站乡的国防公路大桥中,驾驶着50集材拖拉机背负水罐前往河边罐装生活运水途中,和对方运材车交会时不慎翻下路基,挤压受伤。被送往塔河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身亡。噩耗传来,全队悲痛。许多知青战友都留下了伤心的泪水。章锦昌花样年华的人生就这样戛然而止,早早地离开他亲爱的战友,走完了他短暂的人生。

悲剧发生以后,他的家人从余杭赶来,看到的是当时自己亲手送上站台的儿子,静静躺在连夜赶制出的松木棺材中,孤零零地搁置在空房子里。漆黑的夜幕下,一盏油灯斑斑驳驳地闪着微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和无奈,深深得刺痛着广大知青的心。由于历史的原因,章锦昌同志没有追悼会,没有巨额的经济补偿。陪他上路的只是一只带着原始森林松木清香的棺材,草草地掩埋在碧州大队铁路隧道山顶上的荒坟场上。他就像加格达奇知青广场雕塑的一枚树叶一样,无根无助,随风飘扬,最终飘落在兴安岭的土地上。那树叶雕塑下的几滴水珠,就像我们为他流下的泪水。

怀念战友章锦昌--陆树群
    这次我们知青圆梦之旅团队经过当年出事的地方。站在桥上看着来往的车辆,凝视着奔腾的河水,尘封的记忆之门又徐徐打开。我心情复杂,不能自已。虽然章锦昌在一次事故中丧生,不像那些在轰轰烈烈事迹中牺牲的知青同志那般无限荣光。但是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衡量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章锦昌青春年少就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深深印刻在我们知青战友的心中。

望着出事的地方,心中喃喃自语“锦昌战友,我们来看你来了。没带香烛和花圈,没带水果和供品,只带来了家乡战友的怀念,带来了广大知青战友的情谊”。我们一行13人,在那出事的地点,全体默哀。

                        

怀念战友章锦昌--陆树群  

   余再玉同志作为我们知青代表,采了几束大兴安岭的野花放在那出事的地方,以此寄托我们全体知青的哀悼。我站在遇难地方,心中默想,如果不是当年那种历史背景,不是那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不是那种超强的劳动强度,他一定会和我们一样活到今天。在经历返城、成家,经历人生的各种无奈和精彩缤纷之后,也该到了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了。而如今我们只能在记忆里回想你充满青春活力、平易近人的形象,却留下你一个人孤独寂寞地长眠在那荒草之中。                

 

怀念战友章锦昌--陆树群

 

    在当地,我们这代知青都已返回各地家乡,当地老工人或退休返家或已去世,新的领导们对那段动荡的岁月、那个时代的知青队伍,也只是了解一二,感知不多。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如何招商引资,改变林业生产结构、搞好林区建设、提高生活质量。而那些80后、90后年轻人更不知晓,在塔河通往十八站国防公路上,在大兴安岭第一座预应力桥边,曾经有一位年轻的余杭知青,曾留下他年轻的生命;有几个人知道,在碧州铁路隧道山顶上,在那荒草丛中,掩埋着一位寂寞孤独的异乡青年,最后把躯体化作泥土,融入白山黑水之中.我们老了,头发已经花白,与同龄人相较更显得老气横秋,许多人都带着上山下乡时留下的伤病。回城后又经历了转制下岗,经历了太多困惑与无奈。但是我们毕竟还活着,还能看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所以我们更珍惜今天的一切,更加怀念你—同甘共苦的伙伴,真正扎根在黑土地的战友。章锦昌,我们永远怀念你!天国之路,一路走好……  

引用一位知青写的小诗,以此寄托对战友的怀念之情:

                   《七律·离别》

           弱柳逢秋枝不浓,  未敢攀折已伤情。

           同是阳关断肠客,  哪堪冷月伴孤零。

           莫道君去知音少,  天涯何处无高朋。

           休悲云长夜漫漫,  自有金鸡报天明。

                      

 

怀念战友章锦昌--陆树群

 

                        2012.8


--  作者:开心
--  发布时间:2012/9/13 21:09:00
--  

祝章锦昌战友天国之路,一路走好!

我们永远怀念你!


--  作者:天蓝
--  发布时间:2012/9/14 8:40:00
--  
以下是引用开心在2012-9-13 21:09:00的发言:

祝章锦昌战友天国之路,一路走好!

我们永远怀念你!

一路走好!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2/9/14 8:57:00
--  
战友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