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同是一代人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53) ---- [原创]小知青生活琐记-----b.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53&id=71722) |
-- 作者:古风宜人 -- 发布时间:2012/1/14 9:59:00 -- [原创]小知青生活琐记-----b.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 我插队的那一拨有同班的四个同学,其中有一男生。男生和我一样大年纪,年仅16岁,还有两位大一岁的女生。男生在学校时跟小绵羊差不多,因为家庭有点问题。就是他爷爷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开过一个骡马店。但他的父亲因为其父是开骡马店的被挂上缨套子(就是牲口拉车套脖子里的那东西,不知道我说的名称对不对?)被游过街。他父亲是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文革初期被学生折腾了一番,后来因为山区缺少教师,他父亲被解放后安排到最山里的一个复式小学一个人教所有的班。我知道该男生没插队前,在学校和在家里都很乖巧,跟本不会说粗话的。 |
-- 作者:古风宜人 -- 发布时间:2012/1/14 10:11:00 -- 那时非常年轻,生活小事回忆起来别有味道。记得我拿煤铲子拍他,他竟然啥都没说,跳下炕来转身就跑!哈 |
-- 作者:山光水色 -- 发布时间:2012/1/14 13:40:00 -- 这小子特严肃的对我说:“你就是不能很好的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其实,对绝大多数知青来说,都不能真正能溶入到贫下中农之中去,因为,文明很难让位于落后。 |
-- 作者:九月菊 -- 发布时间:2012/1/14 19:29:00 -- 今天古风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们也曾迷茫过,也曾争论过,当时我们觉得是“我们把现代文明带到了相对缺少文化氛围的乡村,”现在我觉得应该是互补。 我们插队的时候一同下去了两个班70多人,接受农民教育相对较少,我们也有三个同学搬进了社员家和社员吃住在一起,我们知道了以后就把他们开除了知青队伍,当时做的很绝,现在想起来挺后悔的。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2/1/14 20:11:00 -- 本来是个小蔫屁, 下乡之后变化极, 其实是为求生存, 心里明白真道理。 这小家伙其实是为了从原来的生活阴影中通过与村民搞好关系而脱离出来。他那些过分的做法和说法应该都是假象,为的就是对自己形成一种保护,也是真想通过这样的方法为自己求得一点生活的乐趣吧。也正因为如此,在遇到楼主对他的批驳时才只采取逃跑的做法,并没有敢真的对此有什么反抗的意思。 不知不家伙后来的命运如何?对照一下应该看得更明白一些。 |
-- 作者:土左情深 -- 发布时间:2012/1/15 10:04:00 -- 听了古风的故事,联想起我们队也同样有一个这样的事情发生。 刚下乡时,我们几个同学几乎不管干什么事都形影不离。因为语言的不通,加上从城市到农村,很是陌生。偏偏一个女生就与同学们不和,什么原因到现在也闹不清楚。 长得很漂亮,1.7米的大个子令人羡慕。下乡不久他就和本队的一个回乡青年好上了,居然藏到了他们家。 因为是一个队的,晚上没有回来吃饭,甚至一夜都没有回住宿。我们就慌了,以为他出什么事了。 全体同学报告了队长,共同寻找。那时候的我们很单纯,没有过多的想法,是怕他迷路丢失了,很为他的安全担心。
翻天覆地的找,我们的嗓子都喊哑了,也没有音讯。过了两天人家自己回来了,跟没事一样。 之后才知道,他就躲在那个老乡家里。听见我们在找她,为他担心,就是不吱声。唉,没了良心! 再后来他索性搬到那个老乡家住去了。和贫下中农结合之后,把他调到了公社当话务员。还是人家聪明吧?
|
-- 作者:屹梁梁 -- 发布时间:2012/1/15 14:34:00 -- 漫长的岁月有时会泯灭激情,动荡的年代把握不好会迷失自我。庆幸的是我们中的很多朋友没有一直迷乱消沉下去。我们陕北知青插队后一般都是头一年乱,打架、乱跑的多,后来就逐渐变得成熟起来了。开始想法改变命运。实际上,不管你是成天兴高采烈也好,愁眉苦脸也罢,你都得面对现实。这一段苦难岁月,知青们是怎么过来的?简言之,一个字——熬。绝大多数知青是熬过来的。永远颓废下去不能当饭吃,只能打起精神,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努力改变命运。很想知道你们队的那位男生如今面貌如何?
|
-- 作者:九月菊 -- 发布时间:2012/1/15 19:40:00 --
我觉得她们是聪明一时,糊涂一世。自己酿的苦果自己吃! |
-- 作者:古风宜人 -- 发布时间:2012/1/16 11:07:00 -- 对于那个时代,年幼的我们如何走好自己的路,是份磨难。面对困境,都有着自己的挣扎和所为。
看过所有朋友们的回帖,我深思着,想着男生后来的生活与经历。他在插队时很得村人的缘,一年零八个月的那次分配没受任何阻碍成功的离开农村,分到市属单位,工种不错,当了一名汽车司机。一年多后因为出车事故,压死人,被判刑2年。刑满释放后原单位接收做了一名水利发电机组的维修工,后来当了该组的班组长,一直到退休。如今我们也有联系,每到我们去插队的那一天他都会惦记着发短信问候同学,插队那天对他是留有深刻记忆和值得纪念的。
该男生的父母都是优秀的教师,他有着很好的家教。由于太过年轻,也太过机灵,命运给他一个严肃的教训,令他后来的生活变得平和与踏实起来。 |
-- 作者:九月菊 -- 发布时间:2012/1/16 15:20:00 -- 唉!都是因为年轻不知深浅才惹祸上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