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同是一代人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53) ---- 习近平在延安插队的日子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53&id=75388) |
-- 作者:九月菊 -- 发布时间:2012/4/16 17:09:00 -- 习近平在延安插队的日子 来自《南京日报》 1969年1月13日,吃过早饭后,大队支书一声吆喝,社员们换上拆洗翻新过、准备过年时候才穿的新棉袄,带着活蹦乱跳的孩子,赶着队里的毛驴,浩浩荡荡朝文安驿公社行进,个把钟头后,大伙儿就拥进了公社大院。 交接的场面远没有社员们想象的那么热闹——公社已经把知青名单提前分好,各大队支书根据单子招呼分给自己的人,点名确认后,社员帮助知青拿箱子铺盖行李,知青跟在社员后面回大队。当时,这批知青的年龄大多十六七岁,习近平更小,还不到16岁。这15个孩子中间,有10个人的父母正在接受批斗。 吃苦耐劳好后生 梁家河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河,只有一条沟渠,雨季的时候沟渠里才流淌一些泥水。 沟渠两侧是陡峭的山坡,先人们利用这种山坡地形顺势挖出一孔孔土窑洞,就是家。全大队200多名社员就住在这些土窑洞里。 习近平被安排到二队一户社员闲置的土窑洞里。土炕、灶台、团子,眼前的这一切,知青们都十分陌生。土炕是什么?土炕就是床,和床不同的是它是用泥坯做成,下面留有烟道,做饭时烧火的余热可以用来取暖。团子是什么?团子就是窝头…… 时任梁家河大队一队队长的石玉兴回忆说,知青来到梁家河的第一顿饭,吃的是当地名吃“抿尖”。 抿尖的原料以豇豆或豌豆面为主,也可以掺入一些小麦粉或玉米粉。面团和好后,放在一种类似擦子的器皿上(叫“抿尖床”),下面是沸腾的锅。用一个“工”字形木板(叫“抿拐”)在抿尖床上往下搓面团,抿尖就会落入锅内——有点像面条,但不到一寸长,两头是尖的,故名“抿尖”。抿尖爽滑筋道,味道好,营养高。不过,在那个年头,这东西逢年过节才能吃得上。平时乡亲们吃得最多的是团子,也就是玉米面窝头。 23年后的1992年秋天,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再次回到梁家河时,乡亲们依然你一斤我两斤地给习近平送来礼物——“杂面”、豇豆、芝麻、小米,让习近平回福建后吃家乡的“抿尖”和小米汤。习近平也惦记着乡亲们,他挨家挨户看望了大家,还给每户人家带了一只闹钟,让它提醒上学的孩子们按时到校。 习近平插队梁家河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基建队劳动。基建队的主要任务是打坝淤地。 梁家河村村民梁新荣那时只有十多岁,今天回忆起习近平在基建队干活的情景时,还是历历在目:“他是真干呢!穿一件蓝色的旧棉袄,腰里系一根点炮时用过的导火索,没有一点书生的架子。” 今年79岁的梁有昌,用“吃苦耐劳”来形容习近平。在他的印象中,那是农历二三月的时候,陕北冰雪刚刚融化,寨子渠打坝,习近平经常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冰水里干活,当时社员都评价他是“好后生”。 “爱看书”、“好学”,是梁家河村人对习近平的又一评价。在他们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马列,好像也有数理化。“那时候不通电,他就在煤油灯下看书,有时候吃饭也拿着书。” “我是在延安入的党” 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已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人民大会堂陕西厅,与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陕西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听完代表的发言后,习近平激动地说:“我是在延安入的党,是延安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就像贺敬之那首《回延安》的诗里所描绘的:我曾经几回回梦里回延安。我期盼着在一个合适的时候,能去陕西再去看看延安,向老区人民学习,向陕西的各级干部学习。” 按照新华社公布的简历,习近平1974年1月入党。据习近平的入党介绍人、梁家河村农民党员梁玉明回忆,他介绍习近平入党“完全是因为习近平本人表现好,踏踏实实干,有想法,能团结群众、团结队干部”。 梁玉明介绍,习近平向党组织递交过两次入党申请书。第一次,因为他的父亲习仲勋当时正在受迫害,父亲的所谓问题影响了他,没有批准。第二次申请时,组织上按照中央“父母有问题,不影响子女”的精神,就批准他入了党。 入党后不久,习近平即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冬天里,社员除了搞农田基建外,还有一件事是拉煤,以供一年做饭取暖用。这些煤由汽车从附近的子长县拉到文安驿公社,然后再用架子车拉到梁家河村。 据石春阳讲,有一天,习近平在报纸上看到四川绵阳一些农村在搞沼气,用来做饭、照明,既方便,又廉价。想到村里年年拉煤的日子,他再也坐不住了。几天后,习近平到公社请了假,自费跑到四川绵阳地区实地考察沼气池建造技术。那时,延安还没有通火车,他要坐两天汽车到西安,然后再坐火车到四川。 回到村里后,习近平给社员们讲述沼气的好处,从未接触过化学、不知道沼气为何物的大多数乡亲们听得云里雾里。习近平知道这是一件新生事物,他决定先建好第一口沼气池,用事实来说服社员。 几个月后,当社员用第一口沼气池的沼气做饭照明的时候,乡亲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的习支书“有知识、点子多”。据梁玉明讲,到1975年,全村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一共建成几十口沼气池,基本上解决了社员做饭、照明的问题。 今天的梁家河村口立有一块碑,碑文是这样写的:“(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的号召,在时任村支书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建沼气(池)60口,这口沼气(池)是保留的其中之一。1975年8月,全省沼气现场会在这里召开,村上做了经验介绍。2007年10月,按照沼气建设新技术,此井在原先的基础上改造维修为旋流布料自动循环高效沼气池,继续为老百姓服务。” 2005年3月2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淳安县视察的时候,专门参观了当地下姜村的沼气池。他风趣地说:“我曾经是建沼气的‘专业户’。30年前我在陕北农村插队当党支部书记时,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村。当时还没有这么好的条件,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一定要把建沼气这件事办好,让群众真正受益。” |
-- 作者:九月菊 -- 发布时间:2012/4/16 18:39:00 -- 延安根据地是伟人的摇篮! |
-- 作者:屹梁梁 -- 发布时间:2012/4/16 21:49:00 -- |
-- 作者:土左情深 -- 发布时间:2012/4/16 23:25:00 -- 延安根据地是伟人的摇篮! 我们有幸和梁梁去了伟人呆过的地方! |
-- 作者:草原白雪 -- 发布时间:2012/4/17 12:09:00 -- 以下是引用土左情深在2012-4-16 23:25:00的发言:
延安根据地是伟人的摇篮! 我们有幸和梁梁去了伟人呆过的地方! 俺也去了,可回来还是一样的傻傻傻,我们压根就傻。 |
-- 作者:九月菊 -- 发布时间:2012/4/17 16:37:00 --
白雪姐姐说啥呢?平安是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