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同是一代人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53)
----  儿时的记忆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53&id=85421)

--  作者:李光
--  发布时间:2012/12/1 13:16:00
--  儿时的记忆
    老北京的“万泰记”是一家大型杂货店,位于宣武区南横东街,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拆除,但其名称早已在“破四旧”中改作“南一店”了,究其源是取自“南横街第一副食店”而来。
    我年幼时,万泰店内曾有一年长师傅,白发、白须,推一双轮“货郎车”双辕皮带挂两肩,车边悬一梆子,一手敲梆子,一手扶车走街串巷卖副食。那师傅吆喝声音洪亮,耐听:“买烟卷嘞,白糖胰子碱……”那时的肥皂一概称之为“胰子”。大跃进年代的货郎车,给行动不便的居民带来了方便;给调皮嘴的孩童带来了欢乐。每每听到白糖胰子碱的吆喝声,最少也要买一分钱的水果糖。
    1960年我欢天喜地的上学了。可能是“学业繁重”,自那年,见到卖白糖胰子碱的白发师傅越来越少,从每周一次渐到踪迹全无。一天,获得家长重任,去万泰买酱油,排到我时恰是白发师傅售货,我急问为何不推车售货之原委。师傅反问:我是怎么吆喝的?我便鹦鹉一般学了一遍。师傅长叹一声:推车卖什么呀,烟卷、白糖、胰子、碱,都要“本儿”(票证)喽……

--  作者:开心
--  发布时间:2012/12/1 14:48:00
--  

你的记忆真好!


--  作者:九月菊
--  发布时间:2012/12/1 18:35:00
--  

我在老墙根小学上一年级,离你们不远,记得胡同里面常常有卖黄土糖和卖炒田螺的,黄土糖两分钱一小块儿,炒田螺是五分钱一碗,我们吃完炒田螺后,空田螺留着并且在每个螺丝上打个眼,用线绳穿上跳房子玩,哈哈!当年疯玩真开心!

谢谢李克同学的帖子,谢谢开心姐,希望常常见面!


--  作者:塔松
--  发布时间:2012/12/1 18:42:00
--  
    童年的记忆随深刻
--  作者:草原白雪
--  发布时间:2012/12/2 12:02:00
--  
以下是引用塔松在2012-12-1 18:42:00的发言:
    童年的记忆深刻


--  作者:屹梁梁
--  发布时间:2012/12/2 22:01:00
--  
好温馨的怀旧故事啊,欢迎李光同学有时间继续给我们讲老北京的故事。李光同学“儿时的记忆”把我们也带到了小时候,那时满胡同的淘气孩子成天价瞎喊:“老头儿老头儿玩火球儿,烫了屁股抹香油儿;老太老太玩火筷,烫了屁股抹香菜”。胰子,呵呵!好熟的称呼,还记得长辈们总跟我们说,“洗你那小爪子搓点胰子,要不洗不干净。”  
--  作者:土左情深
--  发布时间:2012/12/3 14:33:00
--  

儿时的故事记忆犹新!因为我没在胡同里呆过,有很多事情都不知道。

李光同学接着讲!


--  作者:刘鸿建
--  发布时间:2012/12/3 20:02:00
--  

小时候印象深刻的有夏天晚上, 挑着担子卖"水萝卜"的串胡同, 拖着长腔一叫, 大家就会出来买. 卖者会当场削皮, 把呈现紫红色的水萝卜竖着切几刀, 让萝卜成为底部连着的一根根像冰棒一样的形状. 回家后掰下来一人一根地拿着吃,那滋味异常甜美!

卖爆米花的也会不时到胡同里来, 那时的爆米花都是用一种很薄的彩色纸做成的纸筒封着,忘了是几分钱一筒了. 买了撕开一头,拿着纸筒往嘴里倒. 不过53年以前用的老票子,一百元就是一分钱, 一千元是一毛,一万元是一块钱.

还有一种玩意儿,不知各位可还记得.用马粪纸做的小飞机,一种很简易的,冲剪出来的飞机形状的纸片.小孩儿买来用橡皮筋弹射到天上玩. 别以为它真的像飞机那样飞上去, 根本不是, 它就是像人打八叉那样,飞快地横滚着飞上去,然后落下来.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不可思议,那有什么好玩的! 可那时竟乐此不疲.


--  作者:土左情深
--  发布时间:2012/12/4 20:26:00
--  
这些小时候的故事还真是能长知识,能了解过去许多没听说过的事情。谢谢你刘鸿建!问好!
--  作者:屹梁梁
--  发布时间:2012/12/4 23:01:00
--  
说点老北京的故事,讲点儿时的记忆,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继续听李光同学的故事,大家也可以共同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