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诗词曲赋楹联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7)
----  【原创】 五律·意迟云在 诗话颐和园之三十五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7&id=63787)

--  作者:樾下客
--  发布时间:2011/7/29 9:02:00
--  【原创】 五律·意迟云在 诗话颐和园之三十五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颐和园诗画3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五律·意迟云在

草木穷秋后,山川落照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未访桃源境,唯闻隐者诗。入堂催晚醉,酬客觅新知。



    由写秋轩东行,有一处三开间的敞厅名为“意迟云在”。“意迟云在”取自杜甫《江亭》中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意为“虽然水流潺潺,但心中不想去与世竞争;虽然白云在天,但不想青云直上。”表达了一种闲适的隐逸心情。而“意迟云在”轩的命名明显的反映了这种向往隐居生活的精神取向,作为皇家园林里,有这样一种精神取向的建筑存在是封建帝王们矫揉造作地附庸风雅吗?
    “隐逸文化”是中国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隐逸”是一个内涵极为复杂的概念,它不仅包括那种真正的山林之隐,也包括身居朝廷要位之隐,更包括白居易所创建的“中隐”,即构建城市园林的“市隐”。白居易在遭到朝廷的贬谪之后,“进不趋要路,退不入深山”,他把城市和山林两个对立的事物连接起来,至此,中国文人现实和理想、忧患和追求的撞击终于有了融合之路,并为后来的城市园林艺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乾隆在建造清漪园时,把隐逸文化和展露这种文化的园林艺术变成了自身的素质。他自诩“书生”,他是书画家、鉴赏家、史学家,也算是个诗人。他的阳春白雪,他的高处不胜寒,让他在精神上搭接了士大夫的孤傲,因此,表现在有一座表现隐逸取向的建筑,就不足为奇了。

 



--  作者:欧肯河
--  发布时间:2011/7/29 17:53:00
--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拜读樾下兄《五律·意迟云在》,倾听老兄心声,弟于溽暑之中得沐清风矣!

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