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音画交流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37)
----  [原创]灞桥柳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37&id=3282)

--  作者:槐乡
--  发布时间:2008/8/14 15:25:00
--  [原创]灞桥柳



灞桥柳

灞桥柳,灞桥柳
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
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
你可知无奈的风霜
它怎样在我脸上留
啊……啊……啊……
灞桥柳,灞桥柳
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
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
你可知古老的秦腔
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啊……
啊……
啊……
灞桥柳


















--  作者:蓟门烟树
--  发布时间:2008/8/14 16:06:0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雨晴
--  发布时间:2008/8/14 20:16:00
--  
灞桥柳,灞桥柳
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
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
你可知无奈的风霜
它怎样在我脸上留
(是人造垂柳)

--  作者:槐乡
--  发布时间:2008/8/14 21:58:00
--  

松竹老师不愧是搞园林的,我怎么没注意到是吊兰?我找了好多幅图片都不理想,就这幅颜色比较漂亮,又加上了人物,就按您和雨晴姐姐说的,只当是人造垂柳吧。哈哈哈


--  作者:槐乡
--  发布时间:2008/8/14 22:02:00
--  

谢谢蓟门烟树和雨晴两位版主的关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谢.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紫嫣墨韵
--  发布时间:2008/8/14 22:14:00
--  
灞桥柳,灞桥柳
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
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
你可知无奈的风霜
它怎样在我脸上留
灞桥柳,灞桥柳
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
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
你可知古老的秦腔
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好忧伤的一首歌啊!我以前没有听过。


--  作者:悠然
--  发布时间:2008/8/14 22:53:00
--  

好喜欢的一首歌! 槐乡做得真好!
--  作者:凉快
--  发布时间:2008/8/15 11:52:00
--  
动听,抒情,自然,曲美,画丽。
--  作者:槐乡
--  发布时间:2008/8/15 12:01:00
--  

回紫嫣墨韵姐姐: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送别的地点多在长亭、桥头或大堤,如周邦彦词中提到的“隋堤”,还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桥)即是。送别时不仅折柳相送,饯行饮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时还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现成的,几乎当时有点文化的人都可随口唱出;诗人们当然更要吟诗赋词以相赠。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如: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 (知道姐姐没时间,给您贴上一阅。)


--  作者:真情年代
--  发布时间:2008/8/15 12:04:00
--  
制作的太好了!槐乡越来越棒了!佩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0624_1_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