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书画艺苑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42)
----  临帖习作《爨宝子》碑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42&id=1024)

--  作者:好了翁
--  发布时间:2008/7/5 22:33:00
--  临帖习作《爨宝子》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02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蓟门烟树
--  发布时间:2008/7/5 22:51:00
--  
潇洒的隶书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6529192210994.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好了翁
--  发布时间:2008/7/8 9:07:00
--  

谢谢版主的夸奖!还望:多多斧正!互相交流。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7/8 14:09:00
--  
这是什么体啊?
像刀劈斧凿的!

--  作者:好了翁
--  发布时间:2008/7/8 16:34:00
--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08-7-8 14:09:49的发言:
这是什么体啊?
像刀劈斧凿的!

回龙哥的话:
 

    爨(chuan 四声)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乾隆戊戌(公元1778年)出土于曲靖县城南70里的扬旗田。咸丰初年,因重修县志,首录碑文,有关人士认为有价值,才移至城内的武侯祠。今存曲靖第一中学,建碑亭保护。滇人袁嘉谷为碑亭撰书一联:

    奉东晋大亨,宝增辉三百字。

    称南滇小爨,石碑永寿二千年。

    立碑至现在,已1 570余年这里的“三百”、“二千”,是为了语言对仗,取其约数。实际碑文共388字,立于东晋“大亨四年岁在乙已四月上旬”。。 爨氏是南中大姓、豪族。早在三国时代,诸葛亮亲征云南,平定南中大姓叛乱后,就“收其俊杰”为地方官吏,其中“建宁爨习”,“官至领军”;诸葛亮又“移南中劲卒”,充实蜀汉军队,“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南中志》)至晋南北朝,爨氏已称雄南中。1971年陆良县曾出土石刻一方,上书“泰(太)和五年岁在亲(辛)未正月八日戊寅立爨龙骧之墓”。这“龙骧”是晋将军名,地位略低于三公,晋南北朝在南中的统治者,多加封“龙骧”。这碑石虽仅寥寥数语,但证明早在爨宝子之前80余年,爨氏就有人做龙骧将军。其家族早已赫一时,称霸一方了。 从碑文看,这位23岁就已夭亡的太守,振威将军是袭职。碑末署名的,有主簿、录事、西曹、都督、省事、书佐、千吏、小吏、威仪等大小官吏13人,这,可看出官吏权势者的阿谀、依附,也可考查当时地方官吏的设置情况,以补史志之缺。

    爨宝子碑,字多别体。后人多有考释。书体在隶楷之间,结构古朴,方毛有劲,拙中带巧,古气盎然。前人多所称道:李根源说该碑“下毛钢健如铁,姿媚如神女”;康有为称其书法“朴厚古茂,奇姿百出”。

    与爨龙颜碑相较,此碑字数较少,石碑较小(高1.83米,宽0.86米),故后人称爨宝子碑为“小爨”。大亨是晋安帝壬寅年(公元402年)改的年号,次年又改称元兴,至乙已(公元405年)又改号义熙。云南远在边陲,不知内地年号的更迭,故仍沿用。


--  作者:粒沙
--  发布时间:2008/7/8 17:20:00
--  
临帖很难,不容易.好!
--  作者:好了翁
--  发布时间:2008/7/8 21:12:00
--  
临帖是基础,是根本,是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的最好方法。虽然耗费时间,耗费精力,是值得的。也是写好毛笔,练好书法的源泉.粒沙版主一定有非常深的体会。
--  作者:粒沙
--  发布时间:2008/7/9 11:41:00
--  
我是文革前,家中老人要求每天练字,文革后再没有机会写字.很遗憾,向好了翁学习!
--  作者:粒沙
--  发布时间:2008/7/9 11:43:00
--  
临帖是基础,是根本,是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的最好方法.
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
--  作者:悠然
--  发布时间:2008/7/9 12:37:00
--  

我不懂不敢乱评,还是喜欢你自己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