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书画艺苑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42)
----  [原创]学书法临帖择要及结束入帖阶段论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42&id=16642)

--  作者:清风出袖
--  发布时间:2009/3/31 11:40:00
--  [原创]学书法临帖择要及结束入帖阶段论

 习字必须有范本,临摹范本通称为帖。包括甲骨、钟鼎、瓦当、权量、竹简、木牍、帛书、碑、碣、摩崖、造像、经幢、题咏题名、志、刻帖,墨迹等。狭义的帖专指墨迹及刻帖。
  传世的墨迹刻本或叫从帖有宋太宗淳化三年,侍书学士王著奉命在枣木版上摩刻秘阁所藏名家法书,编作十卷,称《淳化阁帖》。此外,著名的从帖还有《三希堂法帖》、《大观帖》、《快雪堂法帖》、《十七帖》等。
  石印术在清末问世,因印刷术本身的限制,字口、笔锋均不够真切,渐已落伍。二十世纪初,国外珂罗版印刷技术引进后,印制的前代墨迹几可乱真,较其他的传本更佳。
  历代书家重视墨迹的不乏其人,米芾就是一个代表,他强调了“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有趣。”(《海岳名言》)清冯班说:“真迹只须数行,便可悟用笔,间架规模只看石刻亦可。”(《钝吟书要》)所以今天临帖者当以墨迹本为宗。
  一般来说,南方人喜欢帖,北方人喜欢碑。前者多流媚,圆转,以形胜,后者多端庄、凝厚,以神胜。这与南北的审美习惯有关吧。有的老师喜欢将自己喜爱的传统书家作品热情地介绍给学生,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其实,习字者即使在书法上还是外行,但因禀性不同,对各家书作也各有所爱。如有的人欣赏怀素的狂草而视章草为异端,说像小虫在纸上爬;也有的崇尚章草到狂热之地步,说是“无章不草”。有的视颜真卿为正楷鼻祖,也有人诋毁是“叉手并脚田舍汉”。经验告诉我们,进入艺术迷宫最好钥匙是兴趣,而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受个人禀性即性格制约的。这样在选帖上首先就必须认真考虑习字者的个性与所选碑帖艺术风格的统一。往往忠厚、朴实者常重魏碑;沉着、稳重、胸襟开阔者多喜颜体;而活泼、潇洒、谈笑风生的人总情锺于赵孟頫和董其昌。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两字辩证地道出了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两个阶段,通俗说,就是“入帖”和“出帖”的问题。
  “入帖”要妙,难在“合”字。临习时要仔细观察、分析、比较,通过读、摹、临、拟,深入全面了解并逐步掌握碑帖的精神实质与风貌特点。大到气韵、笔意、笔法、章法,小到每字的点画、结构,逐个落实,做到胸有成竹。
  入帖分两步:第一是形似,点画结构要忠实碑帖,甚至可以乱真。第二才是神似:不拘泥于前人的笔画结构,体会模拟其笔法笔意,审时度势,给人一种“似”与“不似”的新感觉。人们一眼能辨别他是何种碑帖,但细察其点画结构又非某一碑帖的翻版。
   “神似”也称“意临”,非大手笔难臻其妙。
  以形似为基础,逐步做到神似,使自我融化到碑帖中,与之合拍,心手双畅地表现碑帖的形、气、神、意,这样才能结束入帖阶段。
  “出帖”指从某本碑帖的形、气、神、意中走出来。这就需要多接触某碑帖以外的世界,汲取多种养料,熔百家为一炉,铸就自我独特的风神品貌。
  “出帖”难,难在精神能与原碑帖相背离,即能从原碑帖中走出来。只会“入帖”而不能“出帖”的人,一辈子是帖的奴才,如小女子学缝纫,既没出息又成不了气候。
   入帖是手段,出帖是目的。前者是对无知幼稚自我的否定。塑造一个与帖神貌相合的“我”,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被动认识过程。后者是对与帖神貌相合的“我”的再次否定,重新塑造一个有独特个性的“我”。是由博返约,由必然过渡到自由的过程。正如清代梁獻在《评书帖》中所说:“学书如穷经,宜先博涉,然后反约,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化弗扬。乃为不掩性情,自辟门径。”


--  作者:兔子念经
--  发布时间:2009/3/31 12:05:00
--  
拜读了先生的大作,受教了!
--  作者:清风出袖
--  发布时间:2009/3/31 21:35:00
--  
 兔兄您已是书界宗师!我要向你学习!
  俺虽是读过书篆专业,可只是为自己退休后“玩票”,也没去再读出一门“教育心理学”,去做一名教书育人书法教师,私下只放羊似的教几个朋友学习临帖。我充其量只是书法爱好者,向大家--京津地、鲁地、豫地的知青朋友和书法家学习!

--  作者:八千里路
--  发布时间:2009/4/1 8:47:00
--  
楼主精辟的论断说明了学习书法的基本过程。拜读了。
--  作者:清风出袖
--  发布时间:2009/4/4 11:47:00
--  
以下是引用八千里路在1/4/2009 AM 8:47:55的发言:
楼主精辟的论断说明了学习书法的基本过程。拜读了。

  谢谢八千里路副秘书长指导!向你学习!


--  作者:八千里路
--  发布时间:2009/4/4 21:59:00
--  
以下是引用清风出袖在4/4/2009 AM 11:47:37的发言:

  谢谢八千里路副秘书长指导!向你学习!

千万别再提什么副秘书长,惭愧,徒有虚名而已。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下乡知青。更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这里对我来说各位都是我的老师!大多数人都是我的兄长,我只是一个小老弟。希望我们多交流!
我赞同你的关于书法入帖和出帖的看法。我个人认为碑,帖都要临!当然真迹非常好,但临习碑拓也非常重要,两者是互补的关系。重在魏至唐之碑。宋后可临之碑就凤毛麟角了。以临唐及唐以前的众碑,帖为主要基础,其他为辅。方能练好基本功,这也就是所谓的捷径吧。家传教诲与个人临习心得所感,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谢谢!


--  作者:墨黛
--  发布时间:2009/4/4 22:15:00
--  

谢谢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清风出袖 拜读了!

                         “学书如穷经,宜先博涉,然后反约,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化弗扬。乃为不掩性情,自辟门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精辟!

--  作者:清风出袖
--  发布时间:2009/6/13 17:37:00
--  
  八千里网友、墨黛网友:
  谢谢你们赞成拙文的观点,你们都有家学渊源的学养,谢谢指教!迟复为歉。

--  作者:姜钧杰
--  发布时间:2009/6/13 19:19:00
--  
刚刚才读到清风兄的帖子,说的好!我觉得南方人多写写碑,北方人多写写帖为好。这样不会丧失自己而能丰富自己!创作时会多些手段,碑帖结合的路子好!
--  作者:感恩
--  发布时间:2009/6/13 21:13:00
--  
受益匪浅!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