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沽上鲁人
-- 发布时间:2009/12/16 12:59:00
-- [原创]也谈中国山水画之心性
也谈中国山水画之心性
我在艺术的海洋里荡漾了几乎大半生,从事过新闻,摸爬过舞台,追求过音乐,迷恋过曲艺,爱好过戏剧,研究过文学,成就过摄影,临老又沉沦于墨海,爱上了中国书画,尤其偏爱山水画。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和其他艺术门类息息相关,笔墨之间渗透着姊妹艺术的韵味,我的种种追求为最后的偏爱注入了潜移默化的灵气,从此找到了艺术归宿。
在学习和历练中养成了我对完美的执著追求和对事物独立思考的习惯。习文弄画、挥毫泼墨,在画中悦山乐水可谓是一大享受,在山石、水云、树木、楼阁之中寻找无穷的乐趣,感悟山水之心性。现罗列出来与同行切磋,更望高人指教。
一、对中国山水画应重在感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草一木,不应只留意她的美丽,而应该用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每一块山石、每一棵草木和每一处流水本身的存在,朗朗乾坤、大千世界的每一个物体都是有灵性的,关键在于你能否领悟到她。赏画不是赏景,作画更不能作景。不要去标明画的是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树,更不能分毫不差地照搬、照画,因为不是摄影,即便是摄影也要通过用光、虚实、变焦、换镜、后期制作等技术手段来打造或夸张原景原物,这就是艺术的特性;而要在构思和绘画中把着力点放在表现地域或物体的内蕴及其与时代精神的衔接上。在创作山水画时,既要师造化又要得心源,把自己所观之物于心中所想之物合二为一,并将自己的意境放大后墨化于宣纸之上,升华于笔墨气韵之中。心领山水心性,心系感悟之境,使画面更纯粹、更鲜明、更突出主题、更富有时代感。
二、在临摹传统名画中领悟其心性。我体会到,临摹是提高画技的最好捷径,在临摹中反复推敲、仔细研磨,揣摩古人对山水心性的认识,则更能领悟画之心性、山水之心性。我曾临摹了清代初期大画家龚贤的《云岭残曛图》,此图气势恢宏,浑厚苍秀,用笔方折,用墨层层染渍,致使山峦阴阳向背,变幻莫测,意境幽远。作者师法造化,反对摹古,他深入观察大自然,致力于挖掘物象的内在表现力,探求能够与自己精神相吻合又异于古人的山水语汇。他在此图中将天光、水气、云气、丘壑与变幻莫测的构图和干、湿、积墨法巧妙地融为一体,构图宏大,山重水复,烟雾迷蒙,全图无人似有人,造成了一种幽深雄浑的山水境界,于山石水木云气之中领悟灵气和心性,于繁复沉郁之中透出萧索冷寂的气氛,寓有震撼人心的精神骨气,表现了当时战乱带来的创伤和压抑,抒发了作者对百废待兴的期盼,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悲壮情感。这就是我在临摹《云岭残曛图》时所领悟到的。
三、在勤奋中领悟山水心性。心性不安得到的只能是无奈,安定心性下的执著勤奋才能收获许多。我深知自己在艺术上才疏学浅,但艺术生涯却是无限的,我坚信自己在无涯的艺海之中一定会拼搏到理想的彼岸。不少人把练书法、学画画当作是“玩儿”,幼稚地认为写字画画是长寿的捷径,殊不知手到心不到、不入境界、不领心性又焉能“长寿”?我却不然,大凡要学,就一定要学成,干任何事情都要这样,既然干了就要干好、干成。学习来不得半点虚伪,没有点勤奋和刻苦的精神是学不到东西的,而学到的东西又终归是自己的,别人谁也拿不走,既要学习就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学。
我看电视电影很少研究其中人物和情节,而旨在观其画面构图,研究主辅远近之关系和角度之因果,尤其独钟山水外景,分析色彩、用光、结构、效果,领悟其中之心性;在观看书法绘画展览中则领悟字里行间和画中之心性;在名山大川旅游中领悟亲临山水其境之心性;就是在电视播放广告时也不忘拿起遥控器定格山水美景的瞬间,细细品味其中心性。总之,在执着的追求中领悟心性,必能悟出其中之奥妙、其中之精神,受之大益。勤奋出真知,执着有回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真不好意思,在这里班门弄斧了,谈点儿感受而已,让老师们见笑了,传几张学生的拙品劣作,万望指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649附件.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655附件.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1675附件.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1875附件.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