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清风出袖
-- 发布时间:2010/6/14 23:09:00
-- [原创]说说颜真卿的传闻和我对颜体的认知
说说颜真卿的传闻和我对颜体的认知—《潜虚半腹》
颜真卿的书法是在唐代,书法走向严谨法度的代表性书家。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曾官平原太守,封鲁郡开国公,人称“颜平原”,“颜鲁公”。他为维护唐王朝中央集权与制造分裂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以76岁高龄,因不辱使命,被叛将李希烈缢死。正是因为他是位有气节的人,所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人们往往不称呼其名,而叫他“鲁公”。他初学褚遂良,从宽绰入手,后又得法于张旭草书,广泛吸取篆意隶法和魏晋书意,并从宇宙苍穹的微妙变化中省悟用笔的奥妙。他仔细观察雨水渗透墙壁留下的痕迹,觉得与用笔要提按顿挫,藏头护尾十分相似,提出了“屋漏痕”的用笔理论,致使和他相互切磋的老友怀素兴奋的抱住他的脚,连声说:“老家伙,真的被你说中了。”初唐崇王,二王纤丽风流的书风已与盛唐雍容华贵、开放浪漫的社会风尚背离。颜真卿力排二王弊端,他出入百家,专精博取,熔铸一炉,开创了与大唐盛世相辉映的新楷法。颜体书法的出现,,是初唐崇尚二王潇洒飘逸、端严遒劲的倾向一变为雄浑沉着、气势开张,为楷书艺术的更大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这是楷书发展史上继二王以后的又一次革命。
颜真卿是个勤奋的书家,传世作品至今尚存70种,其中大部分是刻石。早期作品如《多宝塔碑》,多隶意,用方笔。《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颜勤礼碑》,《自书告身》等中晚期作品易方为圆。基本上用篆书笔法,笔画起落分明,横细竖粗,蚕头燕尾,转折处用外拓法,提笔轻转暗过。结体从大处着眼,以拙为巧,字形外紧内松,相向居多,特别强调潜虚半腹,藏秀丽于质朴之中。
“潜虚半腹”是隋僧智果在阐述结构时提出的主张,归属于书法艺术形式美的内涵之一。他说:“画稍粗于左,右亦须著,远近均匀,相递覆盖,放令右虚。”(《心成颂》)“潜虚”,隐遁,收缩;“半腹”,中间留有空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是外包内涵结构,方框内部点画要紧缩,不能与右边竖画相连,要留有空白,使气流相通,生机四处,方框右边可略细,潇洒有致;左边点画粗重稳实,才显得虚右实左,虚与实是书法美学形式美的一个方面。
颜体是遵循“潜虚半腹”原则的典范。
1、框架结构左右两竖粗细变化分明。参看“图”(《勤礼》),国(《告》)。
2、四边形结构往往有多处或一处不封口。参看“昌”(《勤礼》),良(《告》)。
3、框架结构即使全部封口,内部短横或竖与右边(或左右)的长竖(或下部的横)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以虚衬实,打破了封闭式框架的沉闷。参看“四”(《告》)、“鳥”(《麻》)。
4、全封闭式框架结构,内部短横不仅紧缩,还以悬针式虚收,更突出右虚。如“略”(《麻》),“首”(《告》)。
5、框架四边点画连接处变接触面为点,点画的相搭使紧迫充盈的框架有些许的小松动,留出气流迂回的小空间。参见“白”
(《麻》),“右”(《告》)。
以上往往交叉使用,成熟的颜体有采用上紧下松的分割方式,如“思”(《告》),上小,下大,心钩弯度又特别大。
颜体外形满格,中间豁达的特点,又以另外的一种方式呈现。
颜真卿喜欢书后上石,大字数尺,小字一寸见方,碑刻遗迹保存很多。米芾曾指出,颜真卿往往让家僮刻字,僮儿曲解主人的笔意,修改了撇捺,石刻遗墨虽多,却失真,横画过细,蚕头燕尾过分做作,钩挑锋芒过露,结体有缩颈弊病。所以米芾的观点是“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海岳名言》)
《自书告身》是颜真卿唯一的楷书墨迹。告身,是古代一种公文——授官凭证,类似后代的委任状。文官由吏部颁发,武官则出之兵部,这份唯一的告身书,是颜真卿72岁书写,代表中央政府书写给自己的委任状。特点是“宽绰浑厚,筋力老健,点画藏锋含蓄,又见秀润婉约,”但是晚年所作,难免老辣之中微见习气,个别字有夸张或不当。
学颜字的人一定要取颜字的笔法而摒弃他字中的习气。《告身》为墨迹,点画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是初学颜体者的最适宜临写的范本。
千百年来,人们醉心颜体的情结,不单单是颜体恢弘大节,雄健浑厚,颜真卿的忠贞、他的大义,才始终是人们心中的丰碑!
日本中村不折氏藏颜真卿墨迹全本 :(点击图片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日本中村不折氏曾藏颜真卿墨迹全本.jpg: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局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颜真卿自书告身帖(藏于日本).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