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东西南北大家谈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3) ---- 工资结构已乱套 乱加只会引崩溃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3&id=101067) |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14/3/9 10:14:00 -- 工资结构已乱套 乱加只会引崩溃 工资结构已乱套 乱加只会引崩溃
开两会关于“公务员加工资”那也是紧锣密鼓,说啥的都有。比较有道理的要数,先精简机构,再谈加工资。养老金能十连增,公务员自然业应该享受增加工资收入待遇,这一点无可非议。再说了,货币对内是连连贬值,十连增加工资也是理所当然了。但笔者以为这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做啥事先看总体结构,再来做具体工作,这方法叫“墨子方法”。比如搞建筑的习惯性看完总体与外围相关状态,然后再做局部的具体的工作,这无论泥水匠还是木工都是这么做事的,甚至是个习惯性动作了,因为这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这个师傅就是“鲁班”,而“鲁班”就是“墨家”的得力干将。所以很少有反结构的行为发生。
在新中国在六十多年时间里,工资体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当然开始时还实行过供给制、工分制这些过程,这里就不细谈了。那么要说的工资体制两个阶段实际是以改开前后的主要工资体制来说的。先说,改开前工资体系主要是两条,一条是工人,一条是干部。其它各行各业参照这两个系列中一个,然而这两个系列间还是有可比性的。工人工资链可以分为:学徒工、出师工、一级工、二级工……最高是八级工,统称为“八级工资制”,次序由小到大。干部工资链次序则由大到小,说法(28级、25级、24级)也不尽相同。当然这两条工资线还受地区类差的影响,比如北京6类、上海8类,新疆、内蒙、西藏11类等,大城市与小集镇也有区别。边疆地区类别高,体现支边与民族政策的。比如刚刚出炉的各地GDP含金量排名,新疆、内蒙、西藏就排在末了。这个在改开前是不可能的,因为地区类别摆在那里。 那个年代的两条工资线,用现在眼光观看是具有合理性的,比如起步的干部工资与起步职工一级相差也就几块钱,但比职工的二级又要低几块钱的;再比如工人的最高八级工在上海一般超过120元,相当于干部15级或16级的工资(处团级)。这就体现一种相对的合理性,结构的合理性也就是社会的稳定性。在任何一条工资线内部差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贡献积累(工龄起着主要作用),另一个技能高低。所以在上海这样个老工业基地,说七级工与八级工的,那年代也被肃然起敬的,一个是资格老、二个是技术大拿。另外都说那年代不尊重知识,这个说法是偏颇的。比如大学生毕业都是双料的,即可拥有技术等级而且也有干部的行政等级,说干部24级就是从大学毕业开始的等级起,但有些小地方刚进干部等级也许从25级开始,甚至28级才开始。所以根本不存在知识分子经济收入上“不尊重”现象。到“五七干校”劳动这工资没有因为干农活而减下来吧?这要顶农民多少“工分”那!所谓不尊重知识也许是指意识形态的。陈毅元帅称其为“脱帽加冕”,而毛主席说是“思想改造”,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要不要改造呢?对不对呢?这些年来大家肯定有新认识!否则这“无良公知”、“无良精英”也不可能成为网络热词吧?当然当时有些“挤压”与“折腾”属于不应该的,这也不是不存在。 |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14/3/9 10:16:00 --
改革开放后,有两次加工资是延续模式的加工资,那是一种封顶式的,高端工资维系不动,低端晋级加工资。记得我们的国家攻关课题“柴油机CAD”结束,请苏步青校长担任主任评委登门拜访,那时正逢加工资,闲谈间苏老对加工资颇有微词。这倒也不是他加不上工资有意见,而是说他过去拿的是“保留工资”(月工资360元)中的“保留”说法不满,似乎带有照顾性的,或者说时少干多拿了。这个苏老自然不满意了。换个说法叫“封顶式”的,而不提“保留工资”,苏老也就不会计较了。但这也佐证改开前从工资待遇上谈不上“不尊重知识”这个说法。当然苏老的工资不能与出徒青工36元(10倍)比,应该与八级工的老工人的120元比,相差3倍,这个差别是合理的,与上海高校教师起点工资60元(不包括48元实习工资)具有可比性。也许是苏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保留工资”中除了高级知识分子外,主要是公私合营留下一批资方人士的工资待遇,也被称为“资产阶级法权”的那部分“保留工资”。然而现在看,这又算个啥呢?“资本”那是理直气壮的,而且掺入大量的“官僚”、“封建”乃至“买办”等,构成中国这张当代的“八仙桌”…… |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14/3/9 10:17:00 --
当然,给公务员加工资另一个理由是“高薪养廉”。而两会代表(或委员)二月河从历史角度予以了回答,高薪不能养廉。例子是宋朝,这个高薪是汉朝6倍,是清朝10倍,但宋朝官员最腐败。事实上现实也是如此、也因为高薪了,“二奶”、“三小”列队成行,然而这些人,那个也不是省油的灯。房子、车子多少套呢?不贪怎么行呢?所以“二奶反水”也成为反贪一道“风景线”。 |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14/3/9 10:18:00 --
如果,今日货币不稳定成了加工资理由的话,这就不是个好兆头。加工资是由于经济效益所带了的,这自然是好事。然而今日问题是没有经济增长状态下,连连加工资未必是件好事。看清所谓的经济增长却来是由于货币超发所影响,是由于工业主要资源产量增加所带动,这是一个深层的危机问题。两会间看了陈志武经济学观点,其实就是“WTO”。资本、商贸、只要市场需求、资源要多少有多少的“市场决定论”,在他那里没有资源的战略位置,没有资源与能源耗去对环境的压力……那么回过头来,难道不该看看货币总量有多大?泡沫有多大?中国在世界工业总资源所占几乎近一半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实际已经陷入耗尽资源的泥潭了,中国的环境极其脆弱了。市场不就是江湖嘛?怎么就不知道江湖上还有话,这叫做“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资源与环境的透支,又能用什么去还呢?治理污染除了自然的自净化能力(其实已经严重破坏)以外的治理,还是需要资源与能耗的,这也如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系统一样。 |
-- 作者:知青老王 -- 发布时间:2014/3/9 11:01:00 -- 为什么总是呼吁给公务员涨工资,总说他们的工资低,为什么不看看普通企业(当然不包括那些拥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员工工资呢?比公务员又差多少? |
-- 作者:常看 -- 发布时间:2014/3/9 11:08:00 -- 以下是引用知青老王在2014-3-9 11:01:00的发言:
为什么总是呼吁给公务员涨工资? |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14/3/9 16:00:00 --
如此多劳多得
|
-- 作者:设字209 -- 发布时间:2014/3/9 18:42:00 -- 政府如果真想顺应民意,就应晒一晒公务员工资,花纳税人的钱,就应该让纳税人知情。 |
-- 作者:知青老王 -- 发布时间:2014/3/9 22:07:00 -- 悲哀的是工资标准由公务员制定。 |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14/3/10 6:54:00 -- 梳理各人群的工资结构,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那么也就能找到执政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