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东西南北大家谈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3) ---- 《南方周末》最新一期罕见刊文:号召读马克思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3&id=101901) |
-- 作者:常看 -- 发布时间:2014/4/13 8:26:00 -- 《南方周末》最新一期罕见刊文:号召读马克思
《南方周末》最新一期罕见刊文:号召读马克思
王东杰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攻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思想文化史,师从朱维铮、罗志田,著有《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 文章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常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起,在大学里被设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课程,被学生们简称为“马哲毛邓三,科学发展观”。但用古人的话说,这是旗帜鲜明地“法后圣”。 “‘法后圣’,更应‘法先圣’”,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虽未把真理说尽,“今人面对时代所需,自应日新又新,才显出马克思主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回访马克思”可以“激活思想能力”,文章谈到了一个例子,法国人类学大师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里说,他每次动笔前,都会先读几页马克思。 去年国内翻译出版的马克思主义通俗读物,日本学者内田树和石川康宏所著,在日本家喻户晓。 为了强调直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意义,文章例举美国著名学府芝加哥大学的“社会思想委员会”培养博士的方式,就是让他们花上几年时间,精读一部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永恒意义”的经典。 文章指出,“只有学会‘马克思式的’思考,才具有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可能。而时至今日,也还没有一个社会主义思想家能够代替马克思。因此,深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仍必须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汲取营养,而不能满足二手的转述,更不能仅从‘后圣’身上揣想‘先圣’模样。”
附文: 【文化解码】真的读点马克思 --------------------------------------------------------------------------------
“法后圣”,更应“法先圣”
德国汉学家施耐德来敝校讲学。
我讲这事,并非哀叹人心不古,更不是以己度人。在正常情况下,“历史性与逻辑性的统一”原非人人皆须掌握的常识,更何况其后原有西方思想史上一条漫长线索做背景,确实不易弄懂。
学生给我讲了他们的课表,科目似乎也没有太大变化。
我当然不敢说,花在“后圣”著作上的时间太多,是造成对“先圣”经典掌握不佳的原因。
有人会说:先圣后圣,如出一贯;咸与革新,后来居上。
其实,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并不因他永远正确;而是因为,他永远可以向后人提供不断的思维灵感。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
常听人说,大学教给学生的不应是定型的知识,而应是思考的习惯、思维的方法和人文情怀。 |
-- 作者:知青老王 -- 发布时间:2014/4/13 11:56:00 -- 当今中国教育的悲哀。 |
-- 作者:二黑 -- 发布时间:2014/4/13 18:29:00 -- 马克思、恩格斯,他们首先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大师,然后才是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导师。 这就是为什么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任何大学问家,无论政治倾向如何,都不敢对其妄加指责的原因。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诞生伊始,就为自己准备了掘墓人——无产阶级。 奇怪的是,宣称“代表”最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不再是“无产阶级先锋队”),无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无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居然要另搞一套,要调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不同,看不透的还以为这是“与时俱进”,但对于稍懂得一点马克思主义的人来说,这就是货真价实的“修正主义”! 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危险的敌人!
|
-- 作者:二黑 -- 发布时间:2014/4/17 9:36:00 -- 这篇文章之所以“罕见”是因为“南方系”有些作法太过分,直接成了西方敌对势力的代言人,成了误导社会舆情的资本主义阵地,成了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摇旗呐喊者! 东莞“扫黄”就是一个信号,就是警告那些作法太过分的人:这里是社会主义的天下,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的天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约束和规范的天下——岂能容忍你们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违法乱纪! 所以,不止社会要“扫黄”,南方报系也要扫扫“黄”! 党中央是不能容忍“南方系”如此猖獗地大唱对台戏的!
|
-- 作者:知青老王 -- 发布时间:2014/4/17 11:33:00 -- 如今的广东都快成一个“国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