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东西南北大家谈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3)
----  走过知青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3&id=10880)

--  作者:冷星
--  发布时间:2008/12/23 17:31:00
--  走过知青
           
             走过知青
   有一处遥远的地方叫广阔天地,它差点成了我们葬身的坟场,有一个浓缩的名词叫知青;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有一首悲壮的曲谱叫知青之歌,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绝唱;
     纪祭当寄岁月稀 不堪回首唯追思  红尘有梦谁先觉  幽怨无痕何需知
     在历史的长河中,知青历史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刹间,但却演译了一幕空前绝后的血淋荒唐。可悲的是,直到今天还有人在回顾与反思这段历史的时侯,总是习惯于探究其中积极的成因要素,从而总结出一些足以指导今人的教义。却偏偏忘了历史是由更多默默无名的人物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里各自抒写的,尽管这样的历史稀释了其中的个体因素,换言之的是为时代需要而络印出所谓文化传承的理性亮点。但是,如果我们按照一个普通人对自身历史认知的过程,聚焦于历史中自身所经历的事件和其中牵涉的环境,以及自身的心路历程和体验,那么这历史中所谓积极的成因要素,就被尽可能地彰显出跨越时空的人性趣味。因此有理由说,我们在探讨知青历史的时侯,应更多地关注于知青个体的体悟与感触,而不是什么指导今人的教义。
     纪祭知青多少年,我们的纪祭还少吗?除了我们是我们自己的纪念碑之外,我们到底还要纪祭知青的什么?从黑土地的回顾展到红土热血,从新疆到云南,从大草原到北大荒,不同的地域无不打着近似类色的旗号,召聚着各种巧取名目的会集。但都无非是aa制式的灯红酒绿,让观客看到了绿军装和红袖标的疯狂当年,甚至摇滚于舞台上大发青春无悔的感慨,抑或是冠以激情燃烧的岁月,并据此作为纪祭的光辉亮点而锻造经典,却完全无视大部分知青的心理需要和目前生活的现状。更有甚者,由纪祭知青的热闹所引起的商机纠纷,被人为地演绎成了硝烟弥漫的网络战争,难道这就是知青纪祭要引起社会关注的本能意识?那些时常挂着“一生都属于知青”的大帅们,如此为知青办实事地运营知青的血汗,实在是令人心生厌恶。
     岁月之风从知青的历史渐行渐远,那个年代的风雨兼程己成为过去,再燎亮的青春不悔在今天唱来如同沙哑在喉咙深处的痰疾。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的道路,化为了诱惑知青人生一个没有终点的寻梦园,一草一木都充满了往事不堪的诗化浪漫,许多人宁愿将己经发炎的伤口,任浓水结痂在心的出口吞噬鲜活的肌肤,也不愿认真地去处置疼痛的地方,从反思的角度去探究知青人生的心路历程。在铭记与忘记的岁月风口,人们总是倾向于忘记的选择。
     但是,历史真的是想忘就忘得了的吗? 当我们拖着疲惫的步伐趋趋趔趔地走出那片广阔的天地时,所有的红色说教刹间就失去了它的单元色,只有那故城的盼归在催促着我们要加快步伐,用一种大无畏的勇气去直面我们惨淡的人生。虽说我们曾有过许许多多的无知,可我们毕竞在最后的时刻走出来了。一切都过去了,而过去是不能忘记的。选择忘记,并不能说明历史就没有发生过知青,只能说明知青的历史更多是留在这一代人的心底最深处。忘记了,让再多的幽怨凝结在每一条盼归的经纬,不再在我们的血液里似潮水般的发疯涌动。我们要用幽怨的忘记告诫未来,幽怨的禅悟永远都无法用任何言语来解释。在每一次沉寂的回顾往事之时,学会了遗忘就学会了铭记,用这种禅悟性的蔑视心态来淡忘忧伤的诱惑,或者我们的记忆中就不曾有过忧伤的这个词语,而更多的是现实生活上心灵的安宁。
     知青岁月如一梦,往事并不如烟云,每个人都不会轻易忘记自己经历过一切,只要一经提起,往事就象一把锋利的岁月刻刀,将你心路的累累伤痕重新刻现。尽管其间的许多细节总被人有意无意地遗忘或忽略,但只要记忆还在,就不会轻易的忘掉。 整整一代人的青春沧桑,如同没有归期的约定,昭示着广阔天地那漫山遍野的荒凉。一代人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换来的那一段苦难的青春岁月,演绎了一个时代的幽怨历史。
     在知青群体中,由于各自的经历不同而感受不同,对待知青历史的态度肯定会形成彼此相异的个性,尤其是在知青运动过去了三十年后的今天,知青已溶入了社会的各行各业,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得失的差异巨大,各种对知青突出的矛盾和沉浮的现象相继涌现,一些不见经传的草根意识者和劫后辉煌者,因为各自的需求走到了对知青问题辩论的风口浪尖。而那些在知青历史中曾红极一时的典型角色,却因为年代的久远而不甘被人为遗忘,总在适时再显过去的辉煌。或许,这也是某些商机市场经济运作的金字招牌吧!从另一方面来说,所有这些现象都不能排除许多常人的琐碎,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被抹煞了,只留下早已为那些掌握知青话语权的大儒们所盖棺不定论的喋喋不休。很显然,在众多对知青历史和人物的喋喋不休中,假如孤立地看待某些的事件或人物,诸如当事人个性和情感这些非理性因素就会变得凸显差异。于是就有了许多的学者们在研读用理性和逻辑诠释的知青历史的时候,时常会对某些转折性的事件和人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诸如云南知青返城事件中的许多关键词,往往就是因为出于当事人情感作用得到了人为浮夸的无限放大,使得某些自持为知青大救星的所谓领袖人物失去了理性的辉煌效果。对于这些曾名噪一时的人,他们现在的真实心理如何不得而知,不过假如以人性不变的论调为依据,用现在市场经济心理去揣摩这些人停留在过去辉煌的思维,也许能解开知青返城历史事件中的某些被人为故意抹去的鲜有细节,让人更有一种清源知青历史本真的可能。
     毫无疑问,知青历史的客观上曾经存在着一个令人眩晕的光环,这个光环在一个疯狂的年代,精心策划了那么多的荒唐奇迹,不断地诱惑着一代人用青春与热血、乃至生命去涂写着数不尽的虚幻传说,原本非常艰辛的知育人生,点染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离奇和斑斓,一次次孵化出一轮轮十分滑稽的豪迈凝重与廉价的青春不悔,并由此衍生出了时不时又要复发的情感纪祭。在人们的意识里,或许有一些难以忘怀的快乐会溅起知青人生某一个记忆的片断,但在如今的回味中却被人为地夸大了它的实际存在,只要仔细想想,这些短暂的快乐完全经不起逻辑的推敲。因为任何形式的纪念和祭奠,都掩盖不了知青历史真实存过的苍凉背景。岁月依旧默默无声地昭示着这段知青人生的无奈与幽怨,浑浑然的纪念与祭奠的热闹之后,任凭情感的莽撞,断然遗忘了所有悲壮与幽怨的从前,总是要选择一种慰箱的安抚,作为生命谢幕前最感人的台词,心灵得到了暂时的放松,灵魂却忘掉了苍生,虽意味深长但亦惨然无力。
     这个红色光环,长久地套在一代人的头上颤栗地闪耀着可怕的光芒,每个为之而奋斗的知青早己是疲如瘦萧,却仍然看不到大漠深处的月牙泉,每一次的努力都渴望有一只精卫来啄食,但每一次都不能不被更大的失望所折磨。仿如是独泊浪边的孤舟,真的希望涌动的大潮翻卷掉昨日的碎贝残珊,将这摇曳不定的人生沧桑,带到对岸故园的秀色绿洲。一次漂零泊渡的远泅,便是一段风雨兼程的苦海磨历,那粘满凄切的额上皱纹,深刻着每一页岁月风口的往事记忆,那印满苍桑的脸容既然己是滩头伫守的归雁诉说,那曾有过的错杂感觉又该如何去辨别正在逐渐消失的历史回声。
     当理想的光环在现实生活的瞬间被抽空时,随之而来的必定是空寂般的失落,茫然的思绪有如疯长着的荒草,徘徊在现实和理想的十字路口上,一代人被广阔天地的荒凉垂练成了古代西方远征军的现实翻版,沦落为被人为遗忘的历史活化石,在荒凉的天空下大张着等待死亡的嘴唇,就如那荒凉的空气风干了皴裂的河床,弥散着荒凉的沙气,飘浮的灰尘小鱼般在空中游弋,嘲笑着这一群来自闹市的无知少年。现实使他们懂得了理想的光环并不是单色体的鲜红,而是雾蒙蒙,暗淡淡的茫然,模糊的色彩。迎着朝阳走去,你只能溶化在那片帜热的烈焰中,待到夕照晚归时,你将是一抹尘扬七分苦涩三分土。
     回忆的碎片凌乱不堪,知青梦的破灭刻入了岁月的风页,生命的本色倾倒在一片烟火绽放的心路历程中,似乎已在时光的蹂躏中变质褪色了。轻轻的一句青春不悔,被那些政客钻营者、即得利益者、却后辉煌者、附庸风雅者浅唱深吟了多少年,这些掌握着某些知青话语权的精英们,总是不失时机地将过去的岁月描绘得桃红般的瑰丽,借以寄托或寻回一种失落的苦难财富。那个遥远的小山村,只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梦境。却从来没有人敢说让时光倒流再拿青春赌明天,要不当初就不会不顾死活地逃离那个鬼地方。面对着过去的茅舍废址,就算有最多的触景生情和精神财富,也不可再有人愿意重回到这个鬼地方来安家落户。或许这些青春不悔者早己将过去的苦难,锐化成了资历的财富,因此就有了想起那些过往的琐碎片断时,那些梦呓般的青春不悔,才会放肆面对更多艰难找食的知青殇止不住。
     十年动乱大革文化命,马大胡子造反有理的幽灵学说得到了完全彻底的大应用。且不说这东方国度的国民经济被摧残到了临频崩溃的边缘,仅是文化链环的传承确确实实是真的断裂了。古有百无一用是书生,今有知识越多越反动,天知道从什么时侯起,读书学习成了罪恶?数以千万计的少男少女一夜之间就被几句喃喃呓语赶到了旷漠荒芜的地带,还得热血沸腾去叩主隆恩,要感谢吗?我们用什么理由去感谢?
     十年动乱中受到伤害最大的并不是臭老九形状的知识分子,也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是几千万尚未成年还没有知识的知识青年。臭老九们在文革结束后得到科学的春天,走资派们更是官复原职,所有的冕假错案得到了平反与昭雪,连历来被管制的四类分子也得到了解脱。而知青呢?知青们得到了什么?他们得到的除了一无所有,就是别无它物,好不容易得到了返城,却不可能青春再来重回到课堂去。
     知青历史中有太多的谜团,尤其是云南知青大返城的谜团。这其中固然有历史与其时客观环境的原因,也有年岁远行而陈迹脱落的原因。但也不能排除还有一种人为故意混乱的原因,往往在某些知青历史的转折焦点处,这种人为的原因更具有扑塑迷离又似是而非的欺骗性。知青是什么?说穿了无非就是一个疯狂年代产生出来的溅命一条,可悲的是到现在这条溅命还要用剩余的生命、去高雅地纪祭过去的红色光环,还要自欺欺人地去思考未来的将来和不可预知的生活变动,并据此认为青春无悔的正确性。而事实上待到纪祭的曲终人散时,一切美好的将来还是毫无结果的未知敷。由此不难看出,虽然要走出知青历史的幽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要突破知青历史追求完美未来的纪祭更是负累。当然,幽怨不是纪祭,但纪祭又何曾不是幽怨的谜团呢?纪祭可以轻松放下,但幽怨更要勇于拿起。因为幽怨既不可怕也不可悲,幽怨知青的历史,就是为了走出知青历史的幽怨。
     纵观云南知青返城浪潮,即使没有橄榄坝的星星之火,也会有孟定知青燎原烈焰。就算孟定知青的惨烈绝食失败了,也还会有其他事件引起同样的浪潮。知青运动的终结,是民心所向,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把这一代正在发育期和求知欲极盛的青少年、交由那些既不掌握先进文化也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农民去对他们进行所谓的再教育,其本身就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对历史的反动。
     当然,现在欲去追寻那历史的责任是非常不现实的,事实上也还没有人愿去为这段历史埋单,忘不了这一切的只有我们这一些经过这段历史的知青们。因为这段历史的痛苦己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里,不管过去了多少年以后都不可能被抹掉。云南知青返城浪潮中最响亮的口号是“不回城,毋宁死”!这在当时无疑是最现实也是最能凝聚人心的口号。如果拿现在的眼光去反思这句口号的本身,当时的孟定知青们仅从残酷的别无选择中有所人性的“觉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觉醒”,远没有达到资产阶级革命时提出的“不自由,毋宁死”的高度。因此有理由说,将云南知青的返城行动与之什么政治上的“两个凡是”作斗争,实在是太过牵强。云南知青所有的请愿、罢工、下跪、绝食行动,其最终目的只有“返城”的生存权,还没有对真正的人权提出全面要求,从当时的情形上来看,他们根本就没有从思想有“人权”的意识。他们的返城要求,只不过想改变或恢复自己的生存条件,还没有认识到自己被剥夺的最重要的权利是起码的读书受教育的权力。当然,我们不能超越历史苛求30年前的云南知青,他们在那种残酷的政治环境中,毕竞己经做了惊天动地的惨烈壮举。可悲的是,时至今日,还有当年的知青认识不到当初自己被强行剥夺了最重要的选择权力茫然不知,说什么青春无悔。什么叫愚知与蒙昧?这就是愚知与蒙昧!
     知青的历史中始终隐藏着一种不可言状的幽怨,而这种幽怨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反映着自己内心对生命的思索,这才是知青人生最真实的无声沉默。因为作为目前正在流行的纪祭热,那些曾经过时的豪言壮语又一次撕碎声线神经质地尖叫时,总有一些腐朽的桃红要掩盖知青的苦难历程。如果说对于知青历史的纪祭具备着现代商蕴的话,那么知青历史的幽怨就不仅仅是一道凄美诱人的风景线,其恰恰反映出了这是知青人生不可缺失的极高禅悟。那沟壑纵横的荒凉地芾就像一部东方荷马的史诗,从知青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在一代人的心中留下了而凄凉而悲壮的歌。而悲壮曾是一个疯狂年代对于一代人的宿命,这种现象始终伴随着我们的一生,让我们的生命刻下了一道时代的荒唐真实和无奈的真诚。当我们在这些凄美的悲壮中感悟于我们的心路历程时,我们完全可以从历史的幽怨中跳跃出来,审视现在这个充满物欲横流的商机、以及礼朽乐腐的纪祭热。
     如果我们拘泥于某些司空见惯的所谓正面来释义知青历史,我们就无法解读自身对知青历史的深刻省思。许多时侯正是因为有了知青历史的幽怨,才真正体现了知青直面苦难重重的人生现实。许多人也正是因为有了知青的经历,才有了对于知青苦难的了解、体验与认识,更有了从被长期扭曲的人生观中醒悟过来,并开始了迈出了现实反思第一步的。云南知青当年的返城浪潮就是最具说服力的实例,他们的抗天争命行动,无论是从整体上,或是从个体上,都体现了较为实际的知青历史的幽怨特征。现在进行时的所谓纪祭热,过去的歌谣唱到左得不能再左,为什么偏偏人为地遗忘了这一知青历史的悲壮史?我们既然走过了知青,就应该站在知青的制高点上,去反省和审视知青历史的现象,以更加深邃和理性的质疑,去反思以前曾真实有过的荒唐知青梦,从而折射出知青岁月在人生长河中的深刻影响。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将愧对苍天亦愧对历史、愧对自己更愧对后人。因为现在的我们,不需要那些掌握着知青话语权的理论家们语重心长的训诫,我们只需要自然地将自己的心路历程中的感受真真实实地表述出来。
     走过知青,就走过了太多令人感慨的忧伤与幽怨,这是是一个时代的无奈,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一代人在现实残酷的存在中走进了一种暗夜般凄凉的广阔天地,有时侯夜半惊梦醒来时,凝视着被黑暗吞噬的周际,压抑的思绪往往就在纷乱的暗流中淹没而窒息。生活如同日耕夜寂般的单调与泛味,犹似古井幽水,宁静无波,平淡无味。而心灵却在煎熬着那疯狂岁月所带来的恶果,理想的信念一夜之间就被置换成不可言状的恐慌,先前那种轰轰烈烈的狂妄无知,在现实的拓荒面前,到处弥漫着的死亡般的气息。“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蔼纷纷”,雁从天空中掠过,虽不曾留下一丝痕迹,却还有归巢的传音。走过知青,我们付出了什么?我们收获了什么?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失去了什么?
     走过知青,我们走过了太多的历劫与坎坷,我们用热血与冷泪书写了一页蒙昧的迷茫岁月,我们都有一段被耽搁、被浪费的青春时光,我们有太多的理由说幽怨,我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似水的年华,如火的豪情,我们付出了我们不该付出的付出,收获了不该收获的收获,得到了不该得到的得到,失去了不该失去的失去。一如我们不会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什么,只留下无尽的幽怨,我们不可能在这片荒凉的土地有所作为,因为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世界。物质易改,心灵难变。固有的意识形态使我们在红色的光环中沉沦得太久,所有的理想与信念己被现实生活的世总态炎凉打得粉碎。或许,只有我们的幽怨,才能禅悟出这一段知青历史的心路历程在生命的价值尺度上能有几何?与其说是我们的不悔青春承担了共和国的苦难,不如说是我们否定不了自我唯心的那一缕自欺欺人的欲望肯定。当所有的努力奋斗均被现实的流俗所遮蔽所湮没之时,我们只剩下青春不再的一无所有,我们还有什么真实的财富可以留给后人凭借去追忆往昔?
     走过知青,无奈几多雄关流云和嘶喊:谁将雄沉悲壮寄碧汉?谁将冰心疏淡存玉壶?我们从埋葬戟缨的地方走过 ,没有吐气如兰的英眄扫月,只有一声声凄婉的杜鹃啼血难将积愫廓平。我们拥有了太多的磨难与酸楚,挥挥手将昨夜的水中明月敲碎,任磋砣的韶华掠过念奴娇的修廊与华表,将一杯凝血的浊酒酹向苍天厚土,让那些长眠于此的知青幽魂,盛开杜鹃含戚的吟唱,抒一曲凄然悲壮的国殇,再亲吻一下那个苍烈的知青名字,超度我们穿越多少年的忘川,去会唔那一段永远不可磨灭却又无法抚慰的岁月!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12/23 18:16:00
--  
幽怨无用!
知青大众们不会有谁忘却了昨天的一切,只是更多人还是愿意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所剩不多的明天!

--  作者:冷星
--  发布时间:2008/12/23 18:39:00
--  


    与其说幽怨无用,不如说无用幽怨。看来又是白敲了一帖?
--  作者:回首
--  发布时间:2008/12/23 19:41:00
--  
可悲的是,时至今日,还有当年的知青认识不到当初自己被强行剥夺了最重要的选择权力茫然不知,说什么青春无悔。什么叫愚知与蒙昧?这就是愚知与蒙昧!

--  作者:无声
--  发布时间:2008/12/23 20:54:00
--  
 大家最好各说各的观点,可以劝说别人接受你的观点,但不应给不同意你观点的人先扣大帽子.爱因斯坦和玻尔都不愚知与蒙昧吧?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论,都是世界顶尖科学理论,争的很厉害.如果他们一上来就把对方贬为愚知与蒙昧会有何结果? 当然他们决不会说那种话,因为只有"聪明人"才会那样说!

--  作者:呼盟知青
--  发布时间:2008/12/23 22:12:00
--  

        楼主的贴子没有白敲。起码能测试出人们的倾向。
     今年是我下乡40周年(68年8月下乡),要不是去年底被朋友告之北京有个知青网,于是就怀着好奇的心情去逛,还不会意识到2008年已是知青下乡40周年了。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去年夏天和车友去东乌旗玩,同行的年轻朋友得知我曾下乡莫力达瓦时,问我莫力达瓦的旗府在哪儿,我一直没想起来,虽然由于下乡期间几乎没去过旗府,但连名字都忘了,足见几十年来,很少再琢磨下乡那段历史,因为在我心中那段历史已经定性了。
      由于现在工作不那么忙了,时间多起来,于是就常浏览知青网站,看了不少老知青的帖子。使我吃惊的是,大部分同学并不愿意去谈论那段历史的来龙去脉与是非,代表的观点是“说什么也没有意义,让后人去评说吧”。更让我惊异的是不少同学在怀念知青生活,并试图给它瞄上美丽高尚的光环。远的不说,就在咱们这个论坛,由于电视台搞知青活动用了“小芳”这首歌,就认为是对知青的诬蔑,气愤不已。其实他们忘了,当年为了回城连亲生孩子都不要了的事都发生过,何况什么小芳!有一天,我在一个知青网站看到一个帖子,只有红红的一行字:“庆祝知青下乡40周年!”我吓得够呛!“庆祝”什么呢?人不能这么健忘吧!逐渐地,我发现,反思知青运动在老知青中是很没有市场的。大家更愿意互相说着高兴的话,载歌载舞地“庆祝”知青下乡40周年,使得寂寞的晚年(其实不能说是晚年)生活添光加彩。   
      商家要用知青招牌找商机,如旅行社;媒体要用知青的招牌吸引眼球,如电视台;知青典型要借着这个机会回味一下曾经的辉煌;劫后成功者要借此展示一下自己精英道路的艰辛。这些我都能理解。我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那么多普普通通的知青同学,在40年前那个疯狂年代的无可选择地成了知青,蹉跎了岁月,历尽了艰辛;现在却选择歌颂知青时代,极尽美化上山下乡运动,千方百计寻找它的合理性?这也许是咱中国人的特点?不见同样遭遇了日本鬼子的侵略,韩国人不依不饶,中国人却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制造出什么日本政府与日本人民的怪论?


--  作者:冷星
--  发布时间:2008/12/24 11:49:00
--  
      
    是的,“爱因斯坦和玻尔都不愚知与蒙昧”,因为他们都不是知青。

--  作者:清风出袖
--  发布时间:2008/12/24 13:17:00
--  
以下是引用呼盟知青在2008-12-23 22:12:14的发言:

        楼主的贴子没有白敲。起码能测试出人们的倾向。
     今年是我下乡40周年(68年8月下乡),要不是去年底被朋友告之北京有个知青网,于是就怀着好奇的心情去逛,还不会意识到2008年已是知青下乡40周年了。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去年夏天和车友去东乌旗玩,同行的年轻朋友得知我曾下乡莫力达瓦时,问我莫力达瓦的旗府在哪儿,我一直没想起来,虽然由于下乡期间几乎没去过旗府,但连名字都忘了,足见几十年来,很少再琢磨下乡那段历史,因为在我心中那段历史已经定性了。
      由于现在工作不那么忙了,时间多起来,于是就常浏览知青网站,看了不少老知青的帖子。使我吃惊的是,大部分同学并不愿意去谈论那段历史的来龙去脉与是非,代表的观点是“说什么也没有意义,让后人去评说吧”。更让我惊异的是不少同学在怀念知青生活,并试图给它瞄上美丽高尚的光环。远的不说,就在咱们这个论坛,由于电视台搞知青活动用了“小芳”这首歌,就认为是对知青的诬蔑,气愤不已。其实他们忘了,当年为了回城连亲生孩子都不要了的事都发生过,何况什么小芳!有一天,我在一个知青网站看到一个帖子,只有红红的一行字:“庆祝知青下乡40周年!”我吓得够呛!“庆祝”什么呢?人不能这么健忘吧!逐渐地,我发现,反思知青运动在老知青中是很没有市场的。大家更愿意互相说着高兴的话,载歌载舞地“庆祝”知青下乡40周年,使得寂寞的晚年(其实不能说是晚年)生活添光加彩。   
      商家要用知青招牌找商机,如旅行社;媒体要用知青的招牌吸引眼球,如电视台;知青典型要借着这个机会回味一下曾经的辉煌;劫后成功者要借此展示一下自己精英道路的艰辛。这些我都能理解。我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那么多普普通通的知青同学,在40年前那个疯狂年代的无可选择地成了知青,蹉跎了岁月,历尽了艰辛;现在却选择歌颂知青时代,极尽美化上山下乡运动,千方百计寻找它的合理性?这也许是咱中国人的特点?不见同样遭遇了日本鬼子的侵略,韩国人不依不饶,中国人却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制造出什么日本政府与日本人民的怪论?

 深刻!顶!!! 
 会有善于思考的有识之士的。要不怎么会有古代
    X X 不知X X X,隔岸X X X X 花  的诗句传世呢?


--  作者:大杨
--  发布时间:2008/12/24 14:27:00
--  
呵呵,深刻到与X国挂了钩了?大家都请慎用"专利".别把自己批判的东西又捡起来去批判别人.
--  作者:天涯孤客
--  发布时间:2008/12/24 16:59:00
--  
以下是引用回首在2008-12-23 19:41:30的发言:
可悲的是,时至今日,还有当年的知青认识不到当初自己被强行剥夺了最重要的选择权力茫然不知,说什么青春无悔。什么叫愚知与蒙昧?这就是愚知与蒙昧!

楼主的文章不是无用的幽怨,而是对知青历史的一个清醒的反思,我支持楼主的基本观点,同时用我在另一个知青网所说的话,为楼主顶一下:  对知青运动一直存在争论,从个人命运和个人感受来说,确实是不同的,这一点不能强求一致,但从总体来说,知青运动是不能肯定的。一些人把知青群体在逆境中的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和知青运动等同起来,把知青们通过现实生活的锻炼获取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技能归功于上山下乡,更有部分人把今天的成功归结于当年的知青经历,从而正面不敢,却在转弯抹角地肯定知青运动,所谓的“甘泉说”、“无悔说”就大摇大摆登堂入室了!当有人把知青的苦难讲述时,把知青请愿回城时的悲壮场面回忆时,这些人就说不要往后看,整天戚戚苦苦的太阴暗。愤青,本不是个好的称谓,但一再看到这类语言,实在是忍耐不住,再次把说过的一段话重新说一遍:奇怪,有人说“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现在又有人说要“选择性失忆,忘掉那些阴暗的东西,永远向着阳光,向着快乐”?是的,有人需要用假象蒙蔽自己的眼睛,用美梦安慰自己,这样的确是快乐一点,对过去的伤痛耿耿于怀的确实没有必要,也太痛苦,不值!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明明是喜怒哀乐都有甜酸苦辣俱全的知青岁月,并且有风雨雷电和水火交织的人生炼炉,却说成“岁月甘泉”;分明是文革衍生的以幻灭告终的知青运动,却不敢从总体上否定;分明是牺牲了千万人的青春和读书的权利,却有本是受害者去美化它,感激它;这决不是对历史的求真态度!有人说,“如果我们把知青岁月的错误信息传给后来人,将是一种极大的误导,这样我们就对不起历史,对不起千万知青的付出,对不起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