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东西南北大家谈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3) ---- [原创]冷星的见解真正使人感到冷寒彻骨!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3&id=10946) |
-- 作者:二黑 -- 发布时间:2008/12/24 14:32:00 -- [原创]冷星的见解真正使人感到冷寒彻骨! 冷星发了题为《有一种知青的历史叫幽怨》的贴子。 冷星的见解真正使人感到冷寒彻骨! 诚然,个人与社会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不是对等的,而个人又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这就产生一个问题:是个人服从社会,还是社会服从个人? 马克思在谈论“人”的本质时,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意)。就我个人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对社会来说,社会所体现的一切错综复杂的关系,都归结到人的思想行为上去;而对人来说,处处与社会格格不入,那就必然被社会无情抛弃。 我们都知道,上山下乡是贯穿了整个“文革”时期的一场大规模运动,它的性质已然被历史否定了。一个已经被否定的运动,我们现在应该以什么态度看待它呢?是积极还是消极,是理性还是感性,是宽松还是压抑?这已经不仅仅是对一个过去四十年的运动的看法,而且是对个人生活态度的一个严肃检讨。 其实,这种检讨不仅是针对上山下乡的,而且是针对此后一系列社会经历的,包括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历。当你到现在还在抱怨上山下乡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你的生活态度出了问题,因为哪怕是给你再好的机会,你也只能是以“不自愿”的态度继续抱怨。抱怨就成为你生活的主调,使你的心理状态与社会进步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时时感觉“高处不胜寒”。说穿了,这既不能怪上山下乡,也不能怪改革开放,这完全你自己给自己选择的生活道路。连你自己都说“活该”,我们又怎么好勉强,又怎么不会感到“冷寒彻骨”!?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当社会进步了,而个人的思想却仍然停留、沉湎在过去的悲剧中,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否可取?相信大家不难有一个客观的判断。 |
-- 作者:大杨 -- 发布时间:2008/12/24 15:14:00 -- 这是个正常现象,没有人能摆脱情感和思维的束缚.一段错综复杂,波澜壮阔的历史,不可能悄无声息地退隐到新浪潮的后面,而觉悟也是逐渐形成的,在改革进程中,个人的私利正逐步取代集体精神,于是,对过去有"批判性"觉悟的人,在继承了新时期"物权法"的同时,也将过去时的自艾自怨一并继承了过来,即可发泄愤懑,又可哗众取宠. 生活在屋子里的人永远见不到天宽地阔. |
-- 作者:土坷垃 -- 发布时间:2008/12/24 16:50:00 -- 学会宽容,也是上山下乡运动的对我们的馈赠。 |
-- 作者:冷星 -- 发布时间:2008/12/24 22:41:00 -- 冷星的帖子只是想提醒人们别忘了还有一种知青的历史叫幽怨,这是文帖结尾的点题所在。如果这样的见解也能“真正使人感到冷寒彻骨”!看来这人也太弱不禁风了吧? 既然人与社会“都不是对等的”,又何从去谈谁服从谁,干脆来一个盲从不是什么问题也不会产生了吗? 马克思在谈论人的本质时是提到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这话是马克思在谈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当成人的本质时指出的,而知青不是费尔巴哈,更不是宗教。知青就是知青,别什么事情都要搬出一大套政治教义来牵强,不管“社会所体现的一切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什么关系,社会都不是一种对立于生命的存在,而是一种生命的内化。知青本就是被政治社会所利用,又被政治社会所抛弃的产物,拿什么去与此格格相入呢? 很赞成这样的叩问:“我们都知道,上山下乡是贯穿了整个“文革”时期的一场大规模运动,它的性质已然被历史否定了。一个已经被否定的运动,我们现在应该以什么态度看待它呢?是积极还是消极,是理性还是感性,是宽松还是压抑?这已经不仅仅是对一个过去四十年的运动的看法,而且是对个人生活态度的一个严肃检讨”。 但也很不明白,讨论知青的问题为什么要“针对此后一系列社会经历的,包括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历”。难道说知青以后还有知青,或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还有人愿意去接受什么再教育?尚若如是,那可真的是活该了。幽怨不是抱怨,风马牛不相及的到底是谁的生活态度出了问题?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就算有再好的机会也不会有人自愿重做知青。只有心理状态与那个动乱年代距离不远的人,才会时时感觉高处不胜寒。这些人从来也不会怪上山下乡,因为这些人从知青之始就有了两手准备。当然,这些人也不会怪改革开放,因为他们现在己是人之塔尖,典之名利,这些人唯感“冷寒彻骨”的,就是还有一种知青的历史叫幽怨。拿时下的话来说,也完全是他们“自己给自己选择的”,这真的是另一层意义上的真正“活该”,而且不需要谁的“勉强”。 知青本就是过去的产物,与“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完全是两个不同课题的概念,知青论坛谈知青的事,免不了要“停留、沉湎在过去”,这样的生活态度很正常。君不见还有人在打着知青的大旗,正在狂歌着不悔的青春吗?谁又敢说这样的生活不正常呢? |
-- 作者:大杨 -- 发布时间:2008/12/24 23:07:00 -- 请冷星也仔细看一下自己写的《有一种知青的历史叫幽怨》一文,好象并不仅是幽怨吧?所以你告诉我们题眼是幽怨,也许我很愚钝,我只读出了仇恨。 但我非常理解你,也许你的知青生活有太多的心灵摧残,也许你的知青时代充满伤痕,以至你不能释怀于那个年代对你的不公平,不人道,甚至是对灵魂深深的刺痛,三十年后,仍不能从那痛苦的折磨中摆脱出来。有时,人在受到沉重的精神打击后更愿意自闭于这种打击的感受,时间久了,甚至会转化为“自残的享受”。 每个人都会体会自己的经历,所以,对你向那个时代发出“檄文般的”幽怨时,我只能说:请君节哀。 |
-- 作者:冷星 -- 发布时间:2008/12/24 23:54:00 -- 如果冷星的幽怨真的使你感到冷寒彻骨的话,肯定是你“转化为自残的享受”了。 因此,我也只能说:请君节哀。 |
-- 作者:大杨 -- 发布时间:2008/12/25 1:09:00 -- 以下是引用冷星在2008-12-24 23:54:11的发言:
如果冷星的幽怨真的使你感到冷寒彻骨的话,肯定是你“转化为自残的享受”了。 因此,我也只能说:请君节哀。 承认不仅是幽怨了?我不“幽怨”,何哀以节呢? |
-- 作者:冷星 -- 发布时间:2008/12/25 8:56:00 -- 以下是引用大杨在2008-12-25 1:09:09的发言:
承认不仅是幽怨了?我不“幽怨”,何哀以节呢?
|
-- 作者:二黑 -- 发布时间:2008/12/25 9:07:00 -- 我只希望大家能够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不要动辄生气,说话就象对诤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组诫。 在这个论坛上发言的都是老知青,一生坎坷,阅历丰富,更难能可贵的是,至老还保留着当年指点江山的气质,激辩是非,嫉恶如仇。 论坛毕竟是论坛,是提供给大家讨论问题的一个平台,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如何讨论问题,似乎是用不着别人来提醒,所以希望我们对事不对人,有时候辩论过火,说话过头,互相谦让一下,一笑而过,那不也是一种意境吗? |
-- 作者:冷星 -- 发布时间:2008/12/25 9:32:00 -- 冷星不会生气,开帖以来都是以帖说帖,以帖还帖。君是怎么说的,咱就怎么还。这也是一种意境,玩网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