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东西南北大家谈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3) ---- 原国务院知青办负责人顾老称:还没找到12.21指示的明确出处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3&id=11117) |
||
-- 作者:清风出袖 -- 发布时间:2008/12/26 15:53:00 -- 原国务院知青办负责人顾老称:还没找到12.21指示的明确出处 Post By:2008-12-26 8:14:14
看了今早欣舞这条视频报导,金大陆教授报告中说:他们去北京走访顾老时,顾老对他们说:还没找到1968年12.21最高指示发表的档案,似乎是由四人帮之一的姚X X 拼凑的。大家可以听一下。 |
||
-- 作者:无声 -- 发布时间:2008/12/27 16:41:00 -- 以下是引用清风出袖在2008-12-26 15:53:37的发言:
《2008知青学术研讨会点滴(上海)》
作者:欣舞
发表于:2008-12-22 14:22:10
最后发帖: 欣舞辛苦!谢谢..." href="http://www.chinazhiqing.org/bbs/dispbbs.asp?boardid=70&Id=10785">2008知青学术研讨会点滴(上海) [ 2 3]
欣舞 2008-12-22 看了今早欣舞这条视频报导,金大陆教授报告中说:他们去北京走访顾老时,顾老对他们说:还没找到1968年12.21最高指示发表的档案,似乎是由四人帮之一的姚X X 拼凑的。大家可以听一下。 我也听到了金大陆确实讲到了顾老对他们说当年毛泽东的12.21最高指示到现在也没有找到档案出处.据说是姚-文-元拼凑编造出来的.这真是一个大新闻,这么大的一个社会运动可能是四人帮假传圣旨制造出来的吗? 报上天天讲,社会上轰轰烈烈,老人家不知道? 金大陆还讲到对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已从社会学转到历史学的范畴了.换言之其研究方法已改变了,也就是突出了档案搜索和掌握的角色.说白了就是谁掌握的档案资料多,谁就最有发言权.举清风出袖提到的上面的例子,如果有人从顾老那里听说毛泽东的12.21最高指示是被拼凑出来的,那就应追根刨底的问顾老是从哪里得到的信息.与会的人有不少是社科院历史所的专家,这点常识是一定有的.至少要追到是谁讲出来的这个"秘闻".顾老和中知网这么接近,有关的人打个电话去追问一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涉及了一个重大问题,上山下乡运动可能不是毛泽东亲自发动的! 据我所知,黑龙江和内蒙古两大兵团都是毛泽东亲笔签发文件批准成立的,有带号码的中发文件为证.而1968.12.21最高指示确实没有听说有过中发文件这回事.可以想见,连我们为之奉献的震撼二十世纪的(顾老语)这样大的一个历史运动如何开的场到现在都是一头雾水,我们还怎样面对我们的历史?看来金大陆说的对,谁有挡案谁说了算! |
||
-- 作者:无声 -- 发布时间:2008/12/27 16:51:00 -- 因为清风出袖提到了上海研讨会中传出来的毛泽东的12">12.21最高指示可能是被拼凑编造出来的.这让我想起一篇文章,特从我的资料库里找出来贴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上山下乡”掀起了狂潮 文革中一个口号的由来 (2006-11-2 19:55:16) 有765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千龙网 30多年前一句“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在一夜之间响彻全国城乡,霎时就掀起了上山下乡的狂潮。有人说那是一场洗礼,有人说那是一场灾难。对那场运动的是非功过现在不管怎么评说,对亲历过那场运动的人来说,也是一段难以忘却的岁月。说起“上山下乡”、“知青”等词语,全国上下没有几人不知道的。可提起顾立清,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了。顾立清何许人?他正是与“上山下乡”运动有着很深的渊源的人。顾立清,河北阜平县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8年5月入伍参军。现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但精神矍铄,我们在采访时,他回想起当年的事,思路还是那样清晰。 “下乡下山”溯源 顾立清在1967年以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的身份,到《甘肃日报》担任军管会组长,一直到“四人帮”倒台。 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医治战争创伤中,遇到了中小学毕业生升学和就业的难题。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年,全国小学毕业生达260万人,而 初中所能容纳的应届小学毕业生有限,与要求升学者的数目相差较大。1955年,合作化运动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人民日报》在8月11日发表了《必须做好动 员组织中、小学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作》社论,要求各级组织积极帮助青年人转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这是第一次比较明确地向知识青年发出下乡的号召。 这年9月初,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上写了一段批语:“全国合作化,需要几百万人当会计,到哪里去找呢?其实人是有的,可以动员大批的高小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 去做这个工作。”9月4日,毛泽东在另一篇文章上批下了后来被广为宣传的名言:“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 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中共中央马上作出反应,在《一九五六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中,特别写上了一条:“城市的中、小 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以外,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下山,去参加农业生产,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下乡下山”的概念可 能就是这时产生的。 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开始精简下放人员,知识青年下乡的事情再次被提出来。“大跃进”运动受挫,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全中国有2600万人被精减下放,中国形成第一次人口倒 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又次被提上中央的议事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在1962年作出了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的决定。后来又开始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上山下乡”被称为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涂抹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把阶级斗争和防止修正主义提到了一个新 的高度,1964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知识青年要和工农群众变成一体》的社论。那时候,人们对毛主席极度崇拜,对党十分信任,这无疑向广 大知识青年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对于那些充满幻想、满怀政治热情的青年也具有吸引力。 在当时的形势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 是宣传部门的一个重要的话题。1968年9月24日,《甘肃日报》发表了《巩固伟大胜利,发展伟大胜利》的社论,祝贺全省各级全部成立了革委会。革委会的 全部成立,标志着“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接近尾声,就想到对城里人到农村去应加大宣传。 对甘肃的情况顾立清是十分清楚的,这里的自然条件很差,人们不想在农村呆,都想往城里挤,可城里又没有多少工业,不少居民没有工作。他当时认为中央组织居民上山下乡是对的,觉得那么多人呆在城里,不下去干啥? 1968年9月底的一天,他把《甘肃日报》驻定西记者站的记者马占海叫到办公室,要求马尽快把定西地区城镇居民上山下乡的情况了解一下。 “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由来 马占海当时30多岁,在报社的名气不是很大,但人很朴实,也很勤奋。 那时军管会的地位很高,马占海回到定西后,就直接到军分区向政委王化宇了解情况。王政委对他说:“定西的情况,孙司令员掌握得比较多,你可去找他问问。 ”于是,马占海就找到了司令员孙继力。性格直爽的孙司令员对马占海说:“定西是个穷地方,城市和农村差别不大,城里住的,大部分也是农民,下与不下区别不 大。就算战争打起来,苏联绝不会把原子弹扔到这个地方来。”话虽这么说,但孙还是给马占海介绍了定西上山下乡的情况:“本地区靖远县城的行动比较快,已经 有50%的城市居民下乡了,会宁下去的有40%。”孙还说,“会宁县下去的人虽不是最多的,但工作比较扎实。” 马占海得到军分区 领导提供的线索,便去会宁县采访。他通过向县领导了解情况、找群众座谈,掌握到几个比较突出的人和事:一个是居民王庆一,王在向县革命委员会提交的下乡申 请中说:“我是一个青年,呆在城里没事干。农村很需要劳动力,我决心到农村去参加劳动,改造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另一个是王秀兰,当时已经50多 岁了,有两个儿子在外当工人,家里只有她和儿媳妇;再一个是到土高公社陈原大队陈川生产队安家落户的高玉兰,她虽然下乡才几个月时间,但由于各方面表现 好,已被社员们评为标兵;此外还有高中毕业知识青年王永强和只有14岁的女青年罗兰芳。 马占海找了这几个人逐一进行了认真采访。当他问王秀兰对上山下乡有何感想时,王秀兰不假思索地说:“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经过一周多的凋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记者回来后告诉顾立清说:“会宁工作真的很有特色,稿子真实反
映了城镇居民上山下乡工作的进展成就,写得没问题。”他们回到北京后又给顾立清打来电话,说是新华社要发通稿,他们建议在转发时署新华社和《甘肃日报》两
家的名。顾立清回答:“稿子是你们亲自下来采访核实的,就不用署《甘肃日报》的名了。”新华社的同志说:“这个问题你需不需要请示一下省革委会?”顾立清
说:“我觉得没有必要,就这样办吧。” 上山下乡掀起了狂潮 |
||
-- 作者:二黑 -- 发布时间:2008/12/27 16:53:00 -- 说是姚某某拼凑,是否就有档案资料?——这事真正是匪夷所思!居然有这种以“最高指示”愚弄天下的事! |
||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08/12/27 17:35:00 -- 不是弱智,就是别有用心。这年头见得还少吗? “上山下乡”,说白了就是毛主席指示,周总理执行的。 怎么不说,毛、周是不读书、不看报的主? |
||
-- 作者:石码夏荷 -- 发布时间:2008/12/28 7:34:00 -- 以下是引用小红柳在2008-12-27 17:35:16的发言:
不是弱智,就是别有用心。这年头见得还少吗? “上山下乡”,说白了就是毛主席指示,周总理执行的。 怎么不说,毛、周是不读书、不看报的主? 这种看法太幼稚,太弱智,明显不懂政治的黑暗、狡诈与险恶。 |
||
-- 作者:二黑 -- 发布时间:2008/12/28 8:43:00 -- 我不否认政治是“黑暗、狡诈与险恶”的,但我们不主张政治就是“黑暗、狡诈与险恶”。 人民需要的是清明、公正与实效的政治,是“为人民服务”的政治。 显然,两种对于“政治”的看法代表了两种立场、观点和方法。 因为有这样的政治现实,所以必须讲究政策和策略,必须有政治手腕,必须有决策。 政治这个东西因人而异,你是什么人,政治就是什么样子的。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才懂得政治,包括笔者在内,最好是当一个旁观者去“冷眼向洋看世界”吧。 |
||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08/12/28 10:18:00 -- 以下是引用石码夏荷在2008-12-28 7:34:17的发言:
这种看法太幼稚,太弱智,明显不懂政治的黑暗、狡诈与险恶。 |
||
-- 作者:无声 -- 发布时间:2008/12/28 16:13:00 -- 我又再听了一遍.金大陆只是说他们到了北京听到顾老说毛泽东的12.21最高指示到现在也没有找到档案出处,顾老没说是姚-文-元编出来的,而是旁边一位与会者插话讲到的. 我也不认为毛泽东会认可姚-文-元"假传圣旨"!是否有可能毛泽东在当时"一步到位"没经过政治局讨论就交给新华社发出去了呢? 这有可能!我记得当年动不动就半夜集合上街游行庆祝"最新最高指示"发表.记的最清楚的是关于"吐故纳新"的最高指示发表和珍宝岛反击战后的两次大游行,一直走到天安门和苏联大使馆. |
||
-- 作者:二黑 -- 发布时间:2008/12/28 17:35:00 -- 这事好办,只要到人民日报社,查找当时文稿档案,就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