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东西南北大家谈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3) ---- [推荐]叶辛:蹉跎岁月人未蹉跎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3&id=2399) |
-- 作者:劲草 -- 发布时间:2008/7/26 9:58:00 -- [推荐]叶辛:蹉跎岁月人未蹉跎 叶辛,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69年去贵州山乡插队。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此后笔耕不辍,二十年来,共出版著作四十余 部。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恐怖的飓风》《三年五载》等。 在知青作家中,没有人比叶辛“插队”的时间更长,从1969年到1990年,他几乎将自己的所有青春都留在了贵州,当年一张粉红色的知青下乡通知书,给他带来的是整整一生的改变,也正因为知青岁月,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高高的苗岭》、《蹉跎岁月》、《孽债》这些誉满全国的作品见证了叶辛的那段蹉跎岁月,也见证了他在蹉跎岁月中并未蹉跎的人生。 怀着对未来的一无所知 我去了贵州 记者:您当时下乡是抱着什么心态去的?是否像政策号召的那样,踌躇满志地改造新农村? 叶辛:我的观念很落后,是小我三岁的妹妹要下乡,她都要去,我再不走就比她还落后了。当初就觉得下乡是个潮流,并没有多想其他的事。拿到那张上山下乡的通知书后,我才找来地理书看,看贵州到底怎么样,但书上东西很少,只写了贵州省是云贵高原半边,各族人民在这里生活,山坡上种水稻的地方叫坝子,还有俗语说那里“地无三里平,天无三里晴,人无三里同”,仅仅这些。1969年3月31日,怀着对未来一无所知的心情,我去了贵州。 记者:初到砂锅寨是什么情况? 叶辛:从走进寨子的时候,老乡就开始打量我们,他们到公社欢迎我们,里三层外三层聚满了人。虽然我皮肤不是很白,但他们还是纳闷:这些知青怎么这么白,肯定是不劳动的人。 这里有个细节,让我们很惊奇,寨子里安排给我们住的地方是一间泥墙茅草屋,其实是一间旧仓库,就是放集体农具的保管仓。当走到这间泥墙茅草屋跟前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的六个人的眼睛都盯着那扇门,这是一扇竹子编的门,我们以为门上糊的是泥巴,但拉起来特别重,我妹妹的同学小冯只有16岁,她边看边摇着她的小圆脸,看了我一眼,我只装作没看见她摇头。后来村民告诉我们门上糊的是牛屎,他们认为牛屎是最干净的,牛只吃草,所以牛屎很干净,当然后来我们也靠在这扇牛屎门上吃饭,我们也觉得牛屎是很干净,但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 知道了城乡差别,开始认识我们这代人 记者:下乡一段时间后,您有什么样的变化? 叶辛:下乡一个月后,我们就非常想离开那个环境。砂锅寨工资一天5毛9分6,还是周围村寨最高的,可这根本不能养活自己,你想,一个人本来是怀着改天换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改造世界观、改造主观世界同时改造客观世界这样一种虔诚的愿望来的,结果发现,连自己最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人必然很消沉,我们从最早的比较虔诚、比较盲目、比较狂热,到真正走进农村,接触到中国农村的实质、接触到贵州农村特贫现状的时候,人就很容易沮丧,不知道怎么办,就想能尽快走出这种环境。 所以,1700万知青中不论是说了多少豪言壮语下乡去的,还是不管多么无奈下去的,有一个愿望都是一样的,就是表现好一点,劳动几年,然后尽快地上调,哪怕不回城也可以,只要有一份工作,恢复城市户口。我起先以为只是贵州的知青这样想,后来发现无论是到内蒙古、安徽,还是黑龙江,所有的知青都一样,当接触到农村的现实之后,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平时在城里写作文写到的城乡差别是怎么一回事。 记者:现在来看,乡村生活给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叶辛:有一点不可否认,贵州的山川河谷、风土人情、男男女女所展现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颖的新奇的,我在劳动中感受它们。有一次,我和一个老农民袁朝善一起戽水,也就是把下一层梯田的水舀到上一层,需要站在田埂上,用劲地把一斗水舀到上面一层田里,这位老农民一次能戽三百多下,但我一次才能戽50多下,而且已经筋疲力尽了,他很快看出来了,就迁就我坐在田坎上休息,我望着山野,就发感叹。他说他从9岁开始干农活,干到50多岁了,现在还在干,我就问,这样苦一辈子为个什么呢?他说为了活下去么,为了吃饭么,不苦又怎么办?我就又发感慨,想起鲁迅先生的《过客》,说人这么过一辈子真不值得,我们戽一天水,一斗一斗,上千斗水戽上去才能把一亩地润湿,然后能打7挑谷子,大概也就三四百斤。他说:“什么值不值,坡是主人,我们都是客人。”我对这段对话印象深刻。坡是主人,人是客人,从这些淳朴的话中,我开始了解真正的生活。插队的生活,是我认识我们这代人的开始,是我认识中国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的开始。 都市和乡村的落差,给了我两副目光审视世界 记者:那时候虽然很苦,您还是在坚持写作,是什么信念支撑您? 叶辛:我别无出路,其他人都回城了,剩下我一个,我的个性不会讨好大队书记,不会为了招工的时候而找关系,一方面时间要消磨,而且我觉得确实有东西要写,我喜欢文学。山乡的人不知道城里的生活,他们对比不了,我在和老农的对话中知道,城里的人也不知道砂锅寨人的生活,700多年前,就有人在砂锅寨栖息,所以才能说出“坡是主人,人是客人”这样的话,砂锅寨比上海历史悠久,我把这里的东西写出来,也是一种价值,就是这样一种信念。 记者:有没有想过靠写东西成名后回城? 叶辛:没有,但我想当作家,想写得好了就当作家。就这样,一边劳动一边感受生活,我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农民,他们究竟是在怎样的状态下,这样的体验影响了我很多,我由衷感觉到,中国最苦的不是关进牛棚、挨批斗的那些人,最苦的是农民,所以以后遇到任何事情我都能很冷静,也是这个道理。 我经常望着远山近水想人和自然的关系,想自己这一辈子以后怎么走,就在那样的感慨中,想清楚了很多问题,世界观的形成也好,人生观的形成也好,就是在这样的温饱难以解决的乡村形成的,我只能写点东西。当然这个路,很漫长,但是觉得是我的路,是1700万知青中成为作家的人当中的一个,张抗抗不一样,王安忆也不一样,我是完全靠自己摸索走出来的。 记者:上海和贵州,一个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一个是改变你人生的地方,对它们的感情有何不同? 叶辛:感情都很好。贵州对我很好,我对贵州也充满感情,前一阵的瓮安事件,报纸上还没集中报道的时候,我们办公室两个女孩就告诉我,叶老师,你们贵州出事了。其实我是上海人,她们倒是外地人,但是她们说“你们贵州”,因为我谈起贵州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喜欢。现在,贵州在上海成立商会、摄影展,都叫我去,其实跟我没什么关系。他们都把我当贵州人。 贵州和全国很多省份比还是落后的,但儿不嫌娘丑么,再落后,它也是我生活了21年的地方,当然希望它好,它一出事我也很生气,忍不住也给书记、省长写信,人家说贵州不好,我听了就很不高兴,就是因为那块土地,那里的人民已经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了。 贵州落后,上海又是时尚、先进的大都市,恰恰是这种两极和落差,给了我两副目光,一副目光是我用都市化、城里人的目光看偏远的山区,另外一副,是我用乡村的眼光看今天的都市,这样两副目光的交织,对我来说是有作用的,《孽债》正是我两副目光观照中国的产物,正是这样交织起来的目光,使得我感觉到同样一件事,生活经历完全不同的人来看,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年轻人只有了解过去,才会明白我们今天的生活 记者:你的儿子问你过去的事情吗?你的经历对他有什么影响? 叶辛:他从来不问,以前也不看我的书,但是当他上中学时有一天发现班里同学都在议论我,就回家读完了我所有的书,但他从来没说过好还是不好。 2005年,我给原来下乡的地方援建了一所小学,剪彩时我把儿子带去了,当地村民把我住过的土地庙复原成我原来居住的样子,很多领导都去看。后来一个老乡告诉我:“所有人都走了,你那娃娃一个人在土地庙门口站了5分多钟呢,你是不是把原来那些事情跟他说过?”我其实没有。 后来,他到贵州拍一个记录片,我给他投资1万块钱,结果他回来给我退了几千块钱,随他去的朋友说我儿子去后就住在25元一晚的宾馆。从这个细节,我觉得我的经历也给了他一些改变,今天的年轻一代了解那段历史,还是有好处的。 我有时去上海的一些中学讲课,学生们老问:“你们怎么这么傻,你们不会不去?他们让你去你就去?”他们已经脱离那个时代,他们觉得我们傻得不得了,如果他们了解了民族、父母曾经走过的路,可能就会了解今天的生活选择。 记者: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你的知青岁月,你会怎么说? 叶辛:那就是“岁月蹉跎志犹存”,也有人更通俗地说“岁月蹉跎,人未蹉跎”。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有过这段历史。当代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东西要去追求,但是不要忘记我们这代人曾经有过的经历,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不要忘记那些痛苦和那些含着眼泪的微笑。本报记者 狄蕊红 文/图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7/26 13:04:00 -- 岁月蹉跎人有志, 生活艰难心足赤, 文学创作吐胸臆, 知青人才耀天日! |
-- 作者:闯北走南 -- 发布时间:2008/7/26 17:08:00 -- 很喜欢叶辛的作品,看过他的《蹉跎岁月》、《我们村里的青年人》、《风凛冽》,都是关于知青的,写得很真实。 |
-- 作者:聆听 -- 发布时间:2008/7/26 19:13:00 -- “岁月蹉跎,人未蹉跎”虽然通俗,但却道出了这一代人的意志品质。 |
-- 作者:香茶 -- 发布时间:2008/7/26 19:47:00 -- 这篇采访报道感觉很真实 |
-- 作者:孙书权 -- 发布时间:2008/7/28 9:14:00 -- 认识叶辛这个名字是从电视剧《蹉跎岁月》,现在耳畔还响着关穆村的歌声——青春的岁月是条河。叶辛是真正的知青作家。 知青的贡献之一是给偏僻的山乡带去了科学文化,带去了城市文明,让一些乡村孩子从小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
-- 作者:悠然 -- 发布时间:2008/7/28 13:30:00 -- 有了生活的积累,便有了创作的素材!喜欢他的作品! |
-- 作者:武坚 -- 发布时间:2008/9/29 19:49:00 -- 不要忘记这代人曾经有过的磨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