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东西南北大家谈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3)
----  [转帖]那我问你,民间观点应该怎么表达?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3&id=6001)

--  作者:设字209
--  发布时间:2008/10/9 13:26:00
--  [转帖]那我问你,民间观点应该怎么表达?
 俗话说,“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偏偏这两样被于丹和阎崇年分而享之了。“北京一脱”与“无锡一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有着异曲同工之憾。汤军在北京于丹的签售现场那“一脱”,被人批评为“不应该这么侮辱一个女人”;上海小伙儿在无锡阎崇年的签售现场这“一掴”,被人批评为“不应该暴力对待一个老人”。但大家都清楚得很,无论那“一脱”还是这“一掴”,冲的都不是那个女人和这个老人。

那冲的是谁呢?浅而言之,冲的是那个女人的无知到无畏乃至无畏到无耻,冲的的这个老人类似“剃发易服是一种文化交流形式”的怪论;深而言之,冲的是那个女人和这个老人背后的百家讲坛。实际上于丹不会认为自己无知而谬误百出,阎崇年也不会觉得自己的观点有何不妥。作为教授或者学者有知识和认识上的局限并不为过,百家讲坛放大了于丹的无知和阎崇年的谬论,错在百家讲坛的无知。于丹和阎崇年的受辱不能算无辜,但可以说多少有点冤枉。


    作为媒体,百家讲坛有为主讲人把关的责任。但这种把关也会引来争议,那就是媒体如果有了自己的观点,势必成为“一言堂”,说来,这个关还是把不得的。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真正做到“百家”讲坛,让同一领域的不同观点都展示出来,成为学术争鸣的平台。这个工作,其实百家讲坛并不是没有做过。当年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后,就曾让周思源讲了几期,周老先生在讲座里不点名地对“有人”的观点进行了批驳。这,就很好。


    其实,这也是于丹和阎崇年的粉丝所主张的,他们对批评者常常有一个相同的讥讽:“有能耐你也上百家讲坛啊!”天哪,百家讲坛可是随便上得的?有人说,百家讲坛喜欢找些刺激的观点来提升收视率。这个说法并不到位。我们知道,假如让批于丹和批阎崇年的人也直接上百家讲坛,那会比偶尔几个刺激观点更为刺激,收视率会更好。所以说,百家讲坛在形成一边倒的倾向的时候,考虑的并不仅仅是收视率。百家讲坛,并不是一个公正的交流平台。我看,百家讲坛可以让周思源来批刘心武,但很难让人来批于丹和阎崇年,除非上级有什么指示,或者换掉制片人万卫。碍万卫什么事?万卫,第一是满族人,第二是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而阎崇年是满学会的会长,于丹是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原来如此。


    在这样的前提下,那些呼吁“学术问题不应该这样表达”的人,那我请教一下,民间的观点怎么表达?有人说:“可以在网络上争论啊!”诚然,网络确实是民间观点的主要阵地,但网络的影响力与官方电视台难以比拟。并且诸位,你见过这些挨批的教授学者在网上和你探讨吗?于丹说:“我不会在意别人的评价。”阎崇年说:“我对电脑不熟悉,从不上网。”一拳头砸到了空气上;又有人说啦:“你可以出书啊!”我讲一个经历。当年我那本《当<论语>遭遇于丹》寻找出版社的时候几经周折,其中两三家的回复是:“我们正和百家讲坛谈合作,不便出这样的书。”然而,即便出了又怎么样?我想,和我一样出过批于丹的书的作者,都没有得到所谓的“学术探讨”的机会。还是一拳打在空气上


    单纯的表达观点是容易的,报刊、网络、出书都是很好的途径。但驳论就不是这么简单,没有相对应等量级的媒介的话,有的只有是郁闷。就像发现有人在偷盗、破坏你们家东西的时候,你在远处走也走不动、喊也喊不出声一样地郁闷。并且,这个时候那些强盗还要瞥过一眼,笑着说:“有能耐你过来啊。”缺乏交流驳斥的平台,而对方在某种势力的保护下肆无忌惮的时候,我不知道学术问题应该如何表达了。所以,我并不支持“一脱”或“一掴”,但我理解他们的心情。


    面对这些强势的谬论,我能够做的微乎其微。写写博客,出本书,偶尔演讲一下而已。有人说:“打人是无能的表现。”我赞同,确实很无能,我比打人者更无能。阎老被掴的当天,我就知道了的。本不想说什么,但还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想起去年的事。一个网友很严肃地问我:“知道于丹什么时候来上海吗?——我想杀了他!”暗自为阎老庆幸。


--  作者:那年我十五
--  发布时间:2008/10/9 14:07:00
--  
“孔子很生气”——因为心得肤浅

“庄子很着急”——因为阴阳相间

“于丹很高兴”——因为签售有钱

“后果很严重”——因为搧了崇年

哈哈!世风日下,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一花独秀。

--  作者:内蒙五原
--  发布时间:2008/10/14 17:42:00
--  
世风日下,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一花独秀。

--  作者:清风出袖
--  发布时间:2008/10/14 20:29:00
--  
   古时的知识精英的最高境界是宋代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急功近利者少不了的伎俩就是--欺世盗名,请
    欺世盗名者,滚开!

--  作者:五月阳光
--  发布时间:2008/10/15 8:57:00
--  
 面对这些强势的谬论,我能够做的微乎其微。写写博客,出本书,偶尔演讲一下而已。有人说:“打人是无能的表现。”我赞同,确实很无能,我比打人者更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