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东西南北大家谈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3)
----  [转帖]碌碡湾知青传奇①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3&id=6939)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10/28 14:37:00
--  

生动的描述!
心态描写相当到位!
期待着下面情节的陆续铺展!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10/28 16:19:00
--  
复杂心态有危险,
特定际遇令人奸,
情节生动提心胆,
只盼结局有欢颜。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10/30 16:48:00
--  
一个借病施毒计,
一个遇病真着急,
两种态度两种人,
遇到关键就现极!

--  作者:三网联盟
--  发布时间:2008/10/31 9:25:00
--  

碌碡湾知青传奇(11)

 

          3
 
      经过胡队长近两天的努力,十名参加大会战的社员才最终落实下来。胡队长怕再有变故,通知明早太阳冒红的时候出发,要带足一个月的口粮和行李。
      大林就在这天晚上和小宝母子搭县水利局的一辆卡车回到碌碡湾。
      大林回县城一切都那么顺利。一进城他就安排小宝母子住进了县医院,想不到小宝的病在县医院大夫的手里竟那么微不足道,十几分钟就处理完了,次日上午就让出院。小宝妈求之不得,因为多住一天就要多花一天的住院费,只是县里的长途班车每隔三天才通班一次,出院之后不能马上回家,吃住仍然要花费。大林完全理解小宝妈的心思,他付了住院费,并把小宝母子接到自己家里。这正是他要寻求的契机。
      他在买车票的路上,碰上了在水利局开汽车的小学同学赵刚。
      赵刚听说大林这次回城是给一个农村孩子治病,便伸出大姆指夸赞一番,并也显示出英雄气概:“你当了农民挺了不起,为抢救一个农村孩子,不辞辛苦,实在让人敬佩,老弟如今是工人阶级,有什么事理应帮忙,我明天正好去东部大会战工地送料,你和那个孩子就坐我的车走吧。”赵刚的夸赞使大林感到满足,这是他经过付出得到的一种回报。但他内心的满足是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的,说:“多谢,这样可以节省车票钱。”
      他望着赵刚,心里一阵迷惘。赵刚和大林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赵刚与人打架,把一个外班学生的耳朵咬掉一块,被学校开除,走上社会当了两年汽车修理工,后来不知通过什么门路,由临时工转为正式工,当了汽车司机,现在自称工人阶级,而读完中学的同学大都插队务农,当了知青,如果像赵刚那样挂上阶级两个字的话,只能称农民阶级了,让人不可思议。大林鄙视地瞥了赵刚一眼,然后约定明早乘车的地点时间。
      次日清晨,大林和小宝母子在约定的地点上了汽车。
      一进碌碡湾,大林让赵刚把汽车开到小宝家门口,下了车,赵刚说今天怎么也赶不到工地了,要到大车店去过夜。小宝妈拉着赵刚说:“大林是我们小宝的救命恩人,你也帮了大忙,咋也得在家吃顿饭,没有好的还没有孬的吗。”其实赵刚从心里说是不愿意去大车店的,他在这个大车店住过,不仅炕上有永远消灭不净的臭虫,让人最讨厌恶心的是公用行李上有斑斑点点数不清的经过臭虫再加工的人血,后半夜冻得人伸不开腰,更主要的是大车店里的饭菜让人咽不下,便说:“既然大嫂盛情,恭敬不如从命,我就不客气了,不过您别费心,随便吃点家常便饭,晚上我就在对屋和知青搭伙过一夜吧。”
      孙大娘盼了几天,见小宝平安回家,高兴得闭不上嘴,抱着小孙子亲他的脸蛋儿,见他眯着眼睛天真地笑,就把他放在炕上,让他随便玩耍,腾出手来拉过大林说:“大林哟,俺小宝的命多亏你啦,你是救命恩人,我们啥时候也忘不了哟!老辈儿人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将来你一准最有出息!”大林说:“大娘过奖了,这点小事算不得什么。”他知道,淳朴村民最喜欢那种老实巴交的人,在他们夸奖你的时候,越是谦诚越能体现伟大与无私、高尚与不凡,给他们留下别人无法留下的深刻印象。于是他十分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表情,充当湾里人最喜欢的那种老实巴交的厚道人。小宝妈接过话茬:“咱小宝的住院费都是大林花的,我们娘俩在他家白白吃住两天,他爹妈待咱和一家人似的。”孙大娘听后,心里越发感动,再次催儿媳做饭。
      就碌碡湾的村民来说,这是一桌极丰盛的待客饭,孙家诚心诚意尽了最大的力量。那点腌肉是半年的油腥,不知要吃多少顿呢,杀鸡是非凡的壮举,湾里人买油盐酱醋全指着几个鸡屁股下蛋换钱,孙大娘把珍藏许久的半瓶白酒也拿了出来。
      因为小宝母子在大林家住了两天,大林的父母东跑西颠买菜做饭,小宝妈嘴上不会说什么感激的话儿,但感激之情已深深埋在心底,有这层关系,今晚这顿饭一定要小林来吃,只叫小林不叫徐杰等人也说不过去,干脆把小林他们四人都叫过来,加上大林、赵刚共六人,正好围一个炕桌。心里这样想着,未及开口,孙大娘倒先说出来了:“让小林他们哥几个也过来一块吃!”
      湾里人有规矩,家里招待客人女人是不陪吃的,孙大娘和儿媳俩人一个抱孩子,一个屋里屋外忙乎着端饭端菜侍候客人。(11)
王钟博客
--  作者:三网联盟
--  发布时间:2008/11/2 13:35:00
--  
碌碡湾知青传奇(12)
      大林等六个人围着一张古董似的乌黑油腻的小炕桌吃了起来,大林、小林、徐杰等人都不会喝酒,只有赵刚一人喝,喝得有滋有味,话也特别多,先品评饭菜的味道,后来又说农村人烧的酒如何如何的好喝。他见大家并不感兴趣,便改个话题说道:“你们刚刚走上社会,还不成熟,现在讲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所以你们不要那么拘束,那么不随便,你们看我,当了几年工人,也是工人阶级一员吧,就很随便,走到哪儿吃到哪儿,酒也喝烟也抽,这也是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嘛,这样大家才能谈得来,打成一片。”他一边高谈阔论,一边缓急适度地吃菜喝酒,很有风度,很是潇洒,看得出,他在极力塑造工人阶级的形象。
      大林有自己的行为准则,无论赵刚怎样诌,怎样侃,他很少插话。
     小林和徐杰倒是很感兴趣,徐杰问:“赵大哥,你一个月挣多少钱?”
     赵刚说:“三十九元五,出车每天有八毛钱的补助,说起来比一般工人强些,不过开汽车有风险,我家父母就特别担心我,可咱没问题,前一阵子给大会战工地送材料,我连着跑了半个多月,有一次连着两天没合眼,不瞒几位兄弟,县里最大的官儿指名表扬过我。”说完,得意地喝口酒,略加思索,也提出一个问题:“那么你们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徐杰和小林对看一眼,谁也没说话,孙大娘说:“唉!咱这村里呀,是不按月给钱的,年景好了多一点,要是年景不好就没法说了,有时候还要倒贴钱呢,去年十分工合三毛七,三队才合五分钱,我们小宝他爹妈两人顶一个半劳力吧,年底扣除口粮钱,合作医疗钱,义务工钱,找回四十二元六毛四分钱,还不如你一个月的工钱呢。”徐杰先是不好意思说挣多少钱,现在经孙大娘这样一介绍,才算正式回答赵刚的问题:“要是按月计算的话,出满勤,挣整工,一个月十一元一毛钱,要是有个阴天下雨,歇工休假恐怕连十元也挣不上。”
       赵刚听后,沉思片刻,振振有词:“兄弟们别丧气,毛主席让知青到农村来是什么意思,依我看是两个意思,一是到农村接受再教育,二来也说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你们来了,将来这儿就会变样的,到那个时候,恐怕我两个赵刚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如你们一个人的收入多呢!”他讲得很振奋。
       小林打心眼里羡慕赵刚,虽然仅差三两岁,人家却是开汽车的工人阶级,老天不公,为何不给人同样的机遇,而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工人阶级这个字眼强烈地吸引着他。
      晚饭已近尾声,白云飞一脚迈了进来 。
      白云飞无愧大家拥戴,他确实是个尽职尽责的知青干部,当他听说大林为了抢救小宝自己陪同他们母子前往县城时,就认为这是一件很了不起、很值得宣传的事情,如果说掺杂一点个人情感的话,那就是对大林几年来的遇境有点朦朦胧胧的不平。他认为现在的人都戴一种用形而上学和自私混合物制成的眼镜看人,尽管每天批判形而上学和斗私批修。大林的爸爸即便真有历史问题,与他又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呢?人们对他躲躲闪闪无非是怕影响自己。这些,在他丢失的那本日记中都有表述。他想用实际行动为大林打抱不平,在安排宿舍的时候,他指名要和大林住在一起也不乏这种因素。他知道现在新闻媒介的巨大作用,于是他把大林的事迹写成了宣传稿,就等大林回来再核对一些有关细节,便可以给县广播站寄出去。他还有更大的设想,前不久他参加了一次县知青办召开的知青工作会,会上决定十月份要召开一次全县先进知青交流会,以推动知青工作,会上领导曾讲,要注意发现和总结那些表现积极,吃苦耐劳,虚心接受再教育,并做出有典型教育意义事迹的知青,把他们的先进事迹总结出来,讲用出去,以点带面,宣传教育那些待插队的学生和已经插队的知青。大林急贫下中农所急,想贫下中农所想,抢救生命垂危的贫农后代而不惜自己,不是最完美的典型吗?给广播站写稿是个铺垫,他还准备在那篇稿子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评论性语言,然后给知青办寄去。
      大林的心计在云飞的意识里被溶释,这种溶释犹如化学变化,一种混浊有色的液体,被另一种物质分解后变得清澈纯洁了。
     当然,他急于来孙大娘这儿也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让他心急火燎,几天来寝食不安的那个日记本。
王钟博客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8/11/2 15:40:00
--  
绝对精彩的一篇优秀小说!
感谢你们能把它发到这里来!

--  作者:孙书权
--  发布时间:2008/11/3 15:46:00
--  

阅读了大作,期待下期。本网站有幸见到贵网能将此知青长篇小说发到这里.作者写作功力深厚,学习。

    


--  作者:三网联盟
--  发布时间:2008/11/4 15:20:00
--  
谢孙版主鼓励,共同打造全国知青自己的品牌家园.
--  作者:三网联盟
--  发布时间:2008/11/4 15:22:00
--  

碌碡湾知青传奇(13)

     夜色降临,满天星斗,微微的西北风把路边几棵杨柳树刮得喔喔响,白云飞拉着大林走出孙大娘的家门,他放慢脚步,开口说:“大林,有件事让我好着急,我的日记本不见了,我想可能是你替我收起来了,这几天我一直焦急地等你回来。”白云飞话说得极快,焦急中带着希冀。

     大林心头一颤,按早已想好的话说:“是那个绿塑料皮的日记本吗?”

    “是的。”白云飞简短而干脆地答道。
    “我记得那本日记你是从不叫别人看的,那天于天宝翻了几页,你差点和他翻脸,怎么就能不见呢?是什么时候不见的?”大林沉静地充满惊诧。
     白云飞仍然急速地说:“姚老九找于天宝那天,就是你和小宝母子回城那天晚上,姚老九和天宝说话,我去胡队长那儿,走得急些,忘在桌上,回来怎么也找不见了。”
     大林沉静地思索,然后说:“你问过天宝和姚老九没有?”
     白云飞摇头道:“问过天宝,但没问过姚老九。”
     大林说:“如果真的忘在写字桌上,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天宝替你收藏起来,因为他最知道你的日记不愿让别人看,二是姚老九拿去当卷烟纸用,你没见姚老九卷旱烟用的纸都是写过字的纸吗,也许他认为写过字的纸都是没用的东西,就随便拿去了。”
     云飞茅塞顿开,觉得大林分析得周全细致。那么,天宝已经对天发誓说他没有见到,更没收藏,那神态和表情绝不是骗人,但姚老九拿去当卷烟纸用很有可能,如果是这样就好了,白云飞满怀希望地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层。”他准备明天去大会战工地时问问姚老九。
     俩人回到宿舍,于天宝早已打点好明天去大会战工地的行装什物,也催大林和云飞准备。其实,知青们并没什么可准备的,粮食由生产队保管统一过秤装进粮袋,只需拿上毛巾、牙具,带上一两件替换的衣裤就行了,至于被褥,明早起来一卷一捆就完了。所以大林和云飞很快就准备完毕。
      天宝和大林分手几日,觉得很是近便,问了一些诸如最近县城里有没有杀人放火的新闻,见没见到昔日那些爱调皮打架斗殴的男同学,和那些长得漂亮的和长得极丑的女同学等似乎很重要又很不重要的话题后,大家就寝无话。

     一晃儿,胡队长、白云飞等人到大会战工地已经一个星期了,尽管大会战工地红旗招展,战天斗地的革命口号随处可见,但知青们的热情急剧降温。
    “大会战”是刚刚时兴的新名词,无论工矿企业还是农村社队,无论是领导机关还是领导干部,组织大会战都是一种荣耀,对组织者来说是革命态度、革命干劲和领导能力的一种显示,这种显示与声势大小是成正比的,所以时下不少人凡生产活动,无论规模大小,总爱冠以大会战这个新鲜名词,以示神圣。金山县始终是先进县,对这种时髦名词的运用当然是最积极的,在一些人的撺掇下,搞得绝对有声有色,不仅提出了几十条响亮的口号,并且把所有的生产活动都用大会战这个词统一起来,划分若干战场,诸如东线、西线、主战场、副战场、一线、二线、前线、后线……在主战场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当然是可观的,大会战定名为“今冬明春农业学大寨大会战”。
      碌碡湾就近的几个公社地处县城东部,自然属于东线。东西两线各有一个硬项目,也是主战场。西线的主战场是一条十几公里长的干打垒水渠,调西部社队青壮劳力六百人参战,还调动许多劳力上山采石,以保证修渠用料。东线主战场便是修建这座小型引水渡槽的工地,按计划调东部七个公社青壮劳力一百五十人,但因工程进度缓慢,县大会战总指挥部领导在东线指挥部的一份报告上批示:“有条件要干,无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要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可以补充劳力,一定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白云飞等知青就是在这个批示后做为补充力量来大会战工地的。出发前他们被大会战吸引着,他们想象,大会战的场面一定是壮观的,这种生活一定是火热的,正是青年人大显身手的地方,所以,在胡队长动员时,好多知青不仅报了名,还写了决心书。他们和一些社员乘三辆马车,拉着行李和口粮,一路高歌来到工地。初到工地,确实令他们振奋,工地上插着许多彩旗,尤其带有“青年突击队”字样和带有共青团团徽的红旗更加醒目,让人热血沸腾,彩色标语和用白色石灰粉写在住宅区土墙上大字口号不仅为工地增添气氛,也确实鼓舞人们的士气。(13)
王钟博客


--  作者:三网联盟
--  发布时间:2008/11/4 15:23:00
--  
碌碡湾知青传奇(14)
      这项工程是在龙山水库的大坝上修出一条引水渡槽,以引水浇灌下游农田,渡槽本身宽一点五米,高零点六米,长一百一十七点五米,钢筋水泥浇铸,就渡槽本身来说工作量并不算大,关键是支撑渡槽的钢筋混凝土支柱及支柱的地基处理,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在水库的大坝上钻洞,修出与引水流量相适应的闸门。在大坝上钻洞属于后期工程,眼下当务之急的是土方工程,由于时值初春,冰雪未融,一锹下去一个白印,一镐下去一个白点,只有掘下两尺深以后,才能见到松软的土层,因此工程进度缓慢。
      在艰苦恶劣的劳动环境中,很多知青吃不消了,嫩稚的手掌起了血泡,肩膀被抬土的扁担压得红肿起来,一到夜晚两手肿胀得钻心地疼痛,而且,宿舍都是村民闲置的或者刚刚腾出来的冷房,取暖设施不过是火炕和一只火盆,早晨起来,眉毛上都挂了白霜。吃的更糟,基本是苞米碴和苞米面儿,至于蔬菜,最好的时候是圆白菜。生活的艰苦足以使这些涉世不深的城里青年望而生畏,不想维继,更主要的是劳动的价值太小,成果太小,平均每人每天挖不了一立方土,有人提出,如果在夏天施工,可以以一当十,何必在这冰天雪地的季节里和老天作对呢!紧接着便有人请病假,开始是一两个人,后来竟有十几个人同时请病假休息。这种厌战情绪并非知青们带来的,开工不久就有人主张停工,个别领导干部也有这种想法,可以说,发明大会战的人本意绝不是为了劳民伤财,就像发现和发明原子和原子弹的科学家当时绝没有想到有多少生灵死于他们的创造一样,只不过是另一种人在他们的创造基础上的再创造。县大会战总指挥部一位领导了解这种厌战情绪以后,专门召开了会议,批判右倾思想,反复强调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铿锵口号,说进展快慢是数量问题,干不干是质量问题和态度问题,学大寨学什么呢,学的是一种精神,不能在困难面前被吓倒,毛主席说过,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还要求各基层指挥部尽快传达此次会议精神,要上升到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高度来认识,很快,这种厌战情绪从现象上看被制止了,其实,有些人用磨洋工的办法消极起来。
      这种情绪在知青中再次爆发,引起指挥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大会战指挥部的领导首先召见了身为知青负责人、团支部书记白云飞和他们所在的生产队队长胡维。
      召见白云飞的是大会战东线指挥部总指挥唐玉军。他戴一顶草绿色的棉军帽,穿一件很新的军用棉大衣,身上总背一个军用书包,是一个没有安排正式工作的转业军人。
       在部队时,唐玉军是负责后勤工作的营职干部,因管理不善、账务不清、贪占财物而被通知转业。这种转业实质上是很给面子的内部处分。到地方后,经县革委会副主任,也是县委副书记刘长民的推荐,县委决定暂时由他担任大会战东线指挥部总指挥。
      此人确有军人风度,虽然摘下了红色的五角星和领章,仍然可以看出军人风姿。他脸色黑中透红,眉毛很重,连腮胡,不苟言笑,虽然是不光彩的转业,但他知道除了分管组织工作的县委领导外,别人绝不会知道他在部队时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再加上他与刘长民是同乡、同学的关系,便每每盛气凌人,在大会战工地上,更是自命不凡,摆出一副至高无上的领导者姿态,“狠批右倾厌战情绪”就是他最早提出来的。他见到白云飞,首先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两下,说:“坐下坐下,以后我就叫你云飞吧。”
      白云飞已经听过他两次讲话,并听人传说他是县委领导的候选人,因此,进来时有点紧张,当唐总指挥在他肩上亲热地拍了两下以后,觉得此人严肃中也有随和,一下子轻松多了。
     唐玉军说:“听说近几天不少知青闹情绪,有十多人请病假,是不是这样啊?”
     白云飞说:“是的,不少人手上起了血泡,客观地说,他们刚刚来到农村,对这种强体力劳动还很不适应,出现这种情况也是难免的。”
     唐玉军点点头:“手上起了血泡要表扬嘛!”说着,拉起白云飞的手看了看,接着说:“你的手不也起了泡吗?为什么没休病假呢?这是一种思想差别,我看还是思想态度问题,当然我们领导层也有问题,对你们关心不够,宣传不够,思想工作没有跟上去。大会战始终就存在着两种思想斗争,也是干与不干的斗争,党组织曾经为此开过几次会议,批判右倾厌战情绪,知青可要用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中心工作哟。你是知青中的领导,有什么想法、打算吗?”
      白云飞觉得唐玉军对自己热情并很信任,便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我想,我们知青刚刚走出校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是刚刚开始,所以,小资产阶级意识还十分浓厚,比如怕苦怕累,拈轻怕重,讲吃讲穿等,这就有个引导和教育的问题,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用典型说话。最近,我们有位知青为了给一个贫农孩子治病,不怕苦和累,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陪同这个刚满两周岁的孩子到县医院治疗抢救,不仅整个医治过程都是他跑前跑后,还承担了这个孩子的全部医疗费,非常感人,我想就此事在知青中开展一次活动,首先让这位知青讲自己的思想活动,然后让大家讨论,团支部号召全体知青、团员向他学习,如何在这次大会战中考验,锻炼自己……”
       唐玉军听后连连点头,说:“我以大会战指挥部的名义,同意并赞成你们开展这次活动,希望并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这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效果!”他的神态,手势、语音都不乏领导干部的风度,白云飞深受鼓舞。他停顿一下又说:“请你在活动中写一篇报道,届时送我审阅,刊登在大会战简报上。”
      胡队长一直在旁听,唐玉军这时觉得冷落了这位贫下中农干部,便面对他说:“胡队长,你觉得怎样?”
     “好主意,你们合计,我没文化是大老粗,想不出啥好法子来。”
       谈话结束,白云飞刚要离去,又被唐玉军叫了回来,他问白云飞方才讲的那位为贫农小孩看病的知青叫什么名字,白云飞告诉他叫李大林,唐玉军十分认真地记到了笔记本上。
       白云飞回到宿舍,房东和几个知青已经睡下,虽然屋子很冷,但他觉得心里很热,也很充实、兴奋,因为自己的打算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并受到了那么真挚那么庄重的鼓励,他不想马上去睡,准备今晚一定要把那篇介绍大林事迹的材料写好,明天就寄出去。他找出那篇已经写完的初稿认真修改起来,最后在标题上费了心思,原稿的标题叫《一位急贫下中农所急的好青年——记下乡知青李大林的先进事迹》,现在他觉得这个题目有点俗气,经过反复推敲,改成《为了一个生命垂危的贫农后代》,自己认为满意,便认真地誊写了两份。已近凌晨,他把写好的稿子分别装进两个信封,然后,很兴奋地钻进冰冷的被窝,说不上到了几更,他才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14)
 

王钟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