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东西南北大家谈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3) ---- 陕西批准抗战牺牲5名原国民党士兵为革命烈士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3&id=91357) |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13/4/11 9:47:00 -- 陕西批准抗战牺牲5名原国民党士兵为革命烈士 ![]() ![]() 【陕西省政府近日批准抗战牺牲的原国民党士兵徐治帮、郝兴泗、任丙杨、吴宗树、汪家强为烈士】徐治帮等5名同志系原国民党陆军第四集团军96军177师530旅1059团3营一等兵,1939年1月23日在山西省平陆县洪池乡西郑村中条山对日作战中牺牲。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徐治帮等5名同志为烈士的批复 陕政函 〔2013〕46号 商洛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批准徐治帮等5名抗日阵亡人员为烈士的请示》(商政字〔2012〕42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商洛市商州区徐治帮、洛南县郝兴泗、商南县任丙杨、柞水县吴宗树、汪家强5名同志系原国民党陆军第四集团军96军177师530旅1059团3营一等兵,1939年1月23日在山西省平陆县洪池乡西郑村中条山对日作战中牺牲。根据民政部《关于对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人和其他爱国人士追认为革命烈士问题的通知》(民〔1983〕优46号)规定,批准徐治帮、郝兴泗、任丙杨、吴宗树、汪家强5名同志为烈士。按规定不发一次性抚恤金,其家属享受遗属待遇。 ( 编者注:①腾讯新闻向陕西省人民政府咨询,对方证实按照规定,这5名同志不享受一次性的烈士抚恤金,其家属享受遗属待遇。②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释义》,1950年12月11日《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和《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条例》公布以前牺牲的,不发一次性抚恤金。) 此复。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13年3月28日 陕西追认原国民党骑兵上校团长为烈士 陕西省人民政府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批准孙荫芝同志为烈士的批复》,追认原国民党骑兵四师十二团上校团长孙荫芝为烈士。 批复称,孙荫芝,男,汉族,河北丰润人,生前系国民党骑兵四师十二团上校团长,于1939年8月24日在河南获嘉地区对日作战中阵亡。 烈士一次性抚恤金资料: 1.1950年12月11日《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和《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条例》公布以前牺牲的,不发一次性抚恤金; 2.1950年12月11日上述三个条例公布以后,1979年2月1日以前牺牲的,按1955年制定的标准发放; 3.1979年2月1日以后,1984年4月1日以前牺牲的,按照财政部、民政部《关于调整军人、机关工作人员、参战民兵民工牺牲、病故抚恤金标准的通知》([79]财事9号、民发[1979]2号)制定的标准发放; 4.1984年4月1日以后,2004年10月1日以前牺牲的,按照民政部、财政部吐关于调整烈士一次性抚恤金标准的通知》(民[1985]优57号)以及1988年《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规定,执行40个月的工资标准。 民政部优抚安置局、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司编著《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释义》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03月第1版。 |
-- 作者:梧桐树 -- 发布时间:2013/4/11 18:33:00 -- 事实求是的具体体现。历史逐渐在恢复本来面目。 两岸统一指日可待。 |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13/4/11 20:55:00 -- 最近本人还看到了这样一张“证明”—— ![]() ![]() |
-- 作者:龙禧 -- 发布时间:2013/4/12 8:48:00 -- 放下去好当文物了。 |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13/4/12 8:48:00 -- 证明书中用笔这样写到——在“南沙群岛执行守礁任务中失踪,现确定为‘因公牺牲军人’”——少见!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3/4/12 9:12:00 -- 很好! |
-- 作者:梧桐树 -- 发布时间:2013/4/12 9:50:00 -- 以下是引用丹阳在2013-4-12 9:23:00的发言:
感谢大乌珠的帖子,历史应该还其本来面目。为捍卫民族尊严英勇牺牲的国军战士同样应该受到人民的崇敬和祭奠,他们的家人应该受到优抚和厚待。
同意丹阳朋友的见解。愿中华民族早日复兴。问好。大乌珠、丹阳朋友。 |
-- 作者:梧桐树 -- 发布时间:2013/4/12 9:52:00 -- 以下是引用大乌珠在2013-4-12 8:48:00的发言:
证明书中用笔这样写到——在“南沙群岛执行守礁任务中失踪,现确定为‘因公牺牲军人’”——少见!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我感到欣慰。 |
-- 作者:二黑 -- 发布时间:2013/4/12 14:25:00 -- 冀东抗日英雄被尘封71载 因无直系后人无法“申烈”![]() 2013年清明节,已经90岁的抗战老人侯振刚与李方州的后人一起祭奠71年前在这里被日伪军杀害的抗战英雄李方州。 董连辉 摄 中新网石家庄4月12日电(董连辉 宋敏涛)清明时节,河北省迁安市肖家庄与王古庄村西交界处的小山坡下,今年90岁的抗战老人侯振刚与李方州的后人一起祭奠了71年前在这里被日伪军杀害的抗战英雄李方州。 “老战友啊,分别这么多年啦,你太冷了……”侯振刚老人一边烧纸,一边念叨着…… 李方州牺牲后,始终没有落实烈士名分。 对于李方州被敌人杀害的经过,侯振刚老人有着清晰的记忆。 “1941年春,我在本村参加革命,为八路军送信,当时肖家庄李方州是我的领导人,几乎每天,我都要将来自各村的信送往李方州家,信有时带上鸡毛或别上火柴,表示紧急,信的内容绝对不能看,只能交给李方州。李方州家是我地下党组织在迁安城北重要工作枢纽,他当时就是区委书记。” 侯振刚抗战初期秘密加入共产党,担任本村村长。 “1942年7月的一天上午,我将一封信送往李方州家,来到肖家庄发现大街无人,当我快到李方州家门口时,发现伪治安军反共自卫团团长秦海清带领伪军,正圈着上百名未跑出去的群众走来。我赶紧将信件毁掉丢到附近一个寨子缝里,刚想脱身就被伪军圈住。当我和百姓被伪军驱赶到李方州家门口时,看见伪军已将李方州绑起来,伪军叫我去找梯子,我称自己不是本村的,找不到。一会儿,伪军叫另外一个村民扛来梯子,随即将李方州绑在在梯子上灌凉水,并进行拷打,逼他交出党的秘密。 “不管敌人如何逼问,李方州始终说不知道。伪军逼问未果,就将李方州带回罗家屯伪军团部,我和群众被释放。几天后,李方州被带回肖家庄、王古庄游街。最后,伪军在王古庄村西路口当众将李方州杀害。李方州在当地名气挺大,伪军深知李方州掌握我地下组织很多秘密文件,杀害他时,圈了几个村庄的数百名群众。李方州至死也没供出我党的任何秘密,可歌可泣……”侯振刚老人说。 “李方州的化名叫石明” “李方州的化名叫石明!我不仅听岳父说过,而且亲眼见过李方州遗留下来的一本抗战日记!”现居住在长城脚下朱家沟的姜存金说。姜存金是李丛林的女婿,李丛林是李方州的侄儿,当年跟随李方州秘密从事抗日工作。 姜存金介绍,李丛林生前经常跟他聊起李方州的事,称李方州是区委书记,迁安县城以北包括迁西一带,方圆数百个村庄抗日工作都归他管。 “1979年冬季的一天,我看到岳父从一个皮影箱子里拿出一本发黄的日记本,这是李方州当年写的,日记本上记录着李方州负责的辖区。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句诗,每句诗里包含着一个化名,第一句就是石明,即李方州。” 姜存金谈到,从卢沟桥事变起,李方州就秘密从事抗日工作。因是迁安当地知名教书先生,才华横溢,李家富甲一方,李方州在当地的影响非常大。迁西县太平寨的周某、郑香林、刘香普等找到李方州,在李方州领导下开辟滦东新区。周青犯左倾错误,受到区委处分,与李方州产生隔阂。1981年,姜存金先后两次带着李丛林去太平寨西沟找周某为李方州取证,但周某均没管。 石明就是李方州的化名,这一点也得到现居新疆喀什的老八路刘占海证实。 综合《中国共产党河北省迁安县组织史资料》等档案资料,迁青平联合县第三总区是现今迁安市辖区第一个总区级抗日政权,是抗战期间8个联合县首次涉及今迁安辖区的总区级区划,这是今迁安市中共党组织重要源头。迁青平联合县三总区书记首任区委书记是石明,他担任总区书记时间是1941年8月至1942年夏,石明为中共迁安地下党组织奠基人。石明的任期与李方州的遇害时间吻合。 “抗战时期,县城以北我党基层政权建立情况始终没有搞清,这方面研究一直是空白。”迁安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刘铁珊说。刘铁珊所说的空白地区,正是众多老党员、老干部认定李方州负责的地区,即迁青平联合县三总区。 档案记载:李方州是政府地方干部 现存迁安市档案馆关于处理涉嫌向日伪军告密李方州从事抗战工作的肖家庄村任某历史问题的调查材料里,明确认定李方州地下党干部身份及被伪军杀害事实。 1959年1月30日,“中共长城(大崔庄)人民公社党委会对任某历史问题的结论提到:“罗屯敌人把李方州抓去枪决了”。1969年7月1日,擂鼓台公社肖家庄大队关于任某历史问题的综合报告写到:“我政府地方干部李方州”。 综合50余位证人证明:李方州,1906年出生,河北省迁安县肖家庄村人,原名李义香、号方州,迁安师范毕业。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迁安沦陷,李方州在文化战线上反对日本奴化教育。期间,李方州娶妻贺氏,婚后不久病逝,未生育儿女。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方州秘密加入中共地下党。1940年2月,迁(安)遵(化)兴(隆)联合县成立,李方州担任滦东新区(迁青平三总区雏形)负责人,区长马玉华、周某、郑香林、刘香普以及八路军十二团一营长欧阳波平等经常夜里来李家,与李方州商讨抗日事宜。李方州负责县城以北至长城沿线村庄的抗战工作,重点做建立政权、建党,开展武装斗争,给冀东十二团等抗战部队筹集转运物资。 1942年夏,西陈庄八路军办事员秦海青叛变投敌。1942年7月12日,驻罗屯伪军独立20团三营长陈玉新带领伪军,在秦海清指引下闯进李家,李方州被捕……在李家院子,敌人审问没有结果,将李方州带回据点。在罗屯日伪军团部,李方州誓死不屈,没有泄露任何机密。李方州在狱中,任某向伪军团部揭发李方州从事地下工作的事实,促使伪军团部尽快杀害李方州。1942年7月16日,数头伏,伪军将李方州押回肖家庄及邻村王古庄游街示众,最后,圈了数百名群众,在两个村交村西交界处岔道口将其杀害。 抗日英雄被尘封71载 新中国成立后,李方州的三哥李井香因父亲李庆合民国初年开“三合兴”皮铺,尽管家道早已衰落,但被划为富农,李井香不敢为李方州申请追烈。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李丛林因成分问题,到太平寨西沟找周某打证。大队将李家成分改为上中农,村干部劝李丛林不要再找李方州的烈士荣誉,否则将涉及任某的责任。 1982年夏季,李方州大哥李庭香之孙李印阶带着儿子李建丰找到周某打证,为李方州申请追烈。民政部门称,他们不属李方州直系后人,不能享受烈属待遇。 2005年夏季以来,李方州的侄女李丛艳等多次向当地民政部门递交追烈申请,但没有回应。 “为老叔申请追烈,不是为了钱,而是讨回他应有的名分,告慰英灵。我父亲我哥都带着遗憾走了,我不知道能否看到老叔认定烈士名分的那一天……”今年85岁的李丛艳伤感地说。(完) (原标题:冀东抗日英雄被尘封71载 因无直系后人无法“申烈”) |
-- 作者:大乌珠 -- 发布时间:2013/4/13 15:04:00 -- 陕西追认国军抗日烈士背后的政策变迁
八十年代之前![]() ![]()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无名英雄铜像。文革初被以“国民党兵痞”之名捣毁。1989年获李先念支持复建) 1950年,“国民党军官兵(包括空军)确因抗日阵亡者也包括在(烈士范围)内”
涉及国军抗日烈士的追认、褒扬的最早的政策文件,是1950年10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颁发的《关于革命烈士的几点解释》,其中对认定革命烈士的范围和条件作了统一的规定。据该《解释》: “烈士的范围,具体地说来,应包括:(一)辛亥革命中因参加反对满清统治而牺牲的烈士。辛亥革命后在军阀混战中死亡者不在内。(二)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因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而阵亡的烈士。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及七月十五日蒋介石及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后在军阀混战及反共战争中死亡的国民党军官兵不在内。(三)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七年因参加国内革命战争和武装起义而牺牲的烈士和工农红军官兵。(四)一九三二年一月淞沪抗日战役,一九三三年三月长城抗日战役、一九三三年夏察北抗日战役、一九三六年冬绥远抗日战役中牺牲的官兵和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牺牲的官兵。(五)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五年因参加抗日战争牺牲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部队官兵。国民党军官兵(包括空军)确因抗日阵亡者也包括在内,但在此期间因参加反共内战而死者不再内。(六)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起义后因参加人民解放战争而牺牲的原国民党军官兵也包括在内。(七)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来因参加各种革命斗争被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杀害的烈士,因参加革命斗争入狱病死者也包括在内。”(据《民政工作手册 第三辑》 ,中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编) 值得一提的是,据该《解释》,1952年,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3位在抗战中壮烈殉国的国军高级将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并由毛泽东亲自签发了烈士证书。 1951年,“国民党军队指战员确系对日作战负伤致残……得以革命残废人员论”
烈士之外,针对国军抗战负伤致残人员,1951年4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内优字第69号文件”又特别规定: “‘九一八’以来,国民党军队之指战员确系对日作战,负伤致成残废,已与蒋匪军断绝关系有一定证明,无反人民罪行,且为当地群众公认者,得以革命残废人员论。……换发新证件,可按《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抚恤条例》予以抚恤。”(民政部法规办公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工作文件汇编(1949-1999)(上卷)》) 1958年,“国民党抗日阵亡官兵也不需要和不应该由我们再去抚恤”
1958年,陕西省民政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询问“对辛亥革命和国民党部队抗日阵亡官兵是否给予烈士称号和抚恤”的问题,1958年2月4日,内务部(58)内优字148号文件对此做出批复: “关于对辛亥革命和国民党部队抗日阵亡官兵是否给予烈士称号和抚恤的问题,我们意见应当把原来我部对革命烈士的几点解释和我们需要给予烈士的抚恤问题,在概念上划分清楚,所谓辛亥革命中因参加反满清统治牺牲的烈士是说这些人可以称为烈士,但不是说这些人今天再由政府统统给予烈士称号再发给他们家属一次抚恤,至于国民党抗日阵亡官兵也不需要和不应该由我们再去抚恤”。(民政部法规办公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工作文件汇编 (1949-1999)(上卷)》) 文革十年,许多国军抗日烈士纪念碑被推倒,陵墓被掘开
反右及文革期间,上至古人如清官海瑞、义丐武训,下至瞿秋白等中共早期领导人,其陵墓均遭荼毒。国军抗日烈士的遭遇可想而知。略举几例: 卢沟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的赵登禹将军,其墓被红卫兵挖开,“一无所得后,砸墓而去”,将烈士的骨殖抛于荒野,使“烈士尸骨无存”。川军将领饶国华因弹尽援绝,于1937年12月1日在抗日战场上自杀殉国,1939年著名雕塑家刘开渠为其塑像,立于成都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文革期间亦被捣毁;同时被捣毁的还有位于成都少城公园(人民公园)内的另一川军将领王铭章烈士之塑像,王铭章将军1938年于滕县保卫战中壮烈殉国。尤其不可理喻的是,为纪念百万川军出川抗日之功绩,而于1944年七七事变纪念日落成于成都的无名英雄塑像(该塑像身穿短裤,脚踩草鞋,背挎大刀和斗笠,手持钢枪,俯身做冲锋状),竟也在文革中被一并砸毁。死者尚且如此,生者(烈士遗属)的命运,不问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