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东西南北大家谈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3) ---- 对地震的研究预报要坚持周恩来总理的方针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3&id=91934) |
-- 作者:吴为 -- 发布时间:2013/4/25 8:56:00 -- 对地震的研究预报要坚持周恩来总理的方针 转一篇有关地震预报的帖子。帖子中提到,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根据总理““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群测群防”的方针”,70年代曾经成功的预测了多次地震,海城地震是其中最成功的一次。当然成功的地震预报可以说是偶然的,也可以说是蒙上的。只是,偶然中存在着必然,不是吗?
对地震的研究预报要坚持周恩来总理的方针http://blog.people.com.cn/article/1366474923663.html
作者:汤惠安 四川卢山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又一次让人们想到了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报问题。 1966 年邢台地震后,中央成立了地震工作小组,也就是现在国家地震局的前身,周恩来总理让有信心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担任组长,集中一批有水平、有高度责任心的科学家共同研究地震问题。周总理提出了地震预报要“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群测群防”的方针。很快,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群众性的观测站。依靠散布在民间的大量观测站点的数据,老一代科学家成功预报了一些地震,大大减少了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1、成功预测了1971年3月23日—24日新疆乌恰县的两次地震; 2、成功预测了1975年2月4日海城的7.3级地震。 3、成功预测了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潞西7.5 级地震; 4、唐山地震中,青龙县领导因为接受了科学家打的招呼,采取了预防措施,虽有1.8万间房屋倒塌,全县47万人却无一人伤亡。创造了“青龙奇迹” 5、成功预测了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7.3级地震; 6、成功预测了1976年11月7日在四川省盐源县和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交界地区发生的6.7级地震。 上述预测预报最为成功的是对海城地震的预报。专家们预计,这次地震如果没有预报,将会死亡10万多人。由于有了预报死亡降到了1328人,其中多数是老人、小孩和不听劝告者。海城地震的准确预报,举世公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些预测预报实现了周恩来总理倡导的事前“向人民群众打个招呼”的目标。群众是满意的,政府也是满意的。 从那时到今天,时间已经过去37年,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观测手段有了很大进步,可是我们的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却远不如那时候了。原因在哪里?根本问题是我们一些人缺乏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地震预报是世界是世界难题作为挡箭牌,把洋人的地震不可预报作为金科玉律。 地震并不是不可预报的。汶川地震时,不仅群众中发现了许多异常现象,许多地震研究者也检测到了大地震的前兆,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是没有引起重视,没有人组织力量加强观测和研究。有些人只凭主观想象就否定别人的意见。如,原四川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李有才曾经几次坚持紫坪铺地区(汶川地震附近)将发生强烈地震的意见,提出要提高紫坪铺水库抗地震烈度的级别,并且向各级反映了自己的意见,可是都被否定。2008年2月中下旬,当他发现都江堰紫坪铺水库大坝东侧2至4公里间,发生200多次中小地震时,再一次向政府有关部门发出了预警,也没有引起重视。 原德阳市防震减灾局主任科员潘正权,根据什邡市一些居民家中压水井水质发生变化,认为这是地震前的宏观异常。2008年4月16日,潘正权以德阳市防震减灾局2008年18号红头文件形式报送这一宏观异常。文件同时送达中共德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30个单位,并抄送四川省地震局。可是却没有上边的人认真去调查研究。 2008年5月11日,中国地震局原研究员赵玉林、钱复业夫妇通过监测地电流,预测到可能有大地震,夫妇俩一夜未眠,可是他们只有一个台站的数据没有办法预报震中。按照有关规定也不能提出预报意见。 河南省鹤壁市防震技术研究所所长池顺良研制的,安装在四川康定县姑咱的钻孔应变仪从2007年4月中旬起记录到有规律的固体潮曲线出现畸变。 这些都是捕捉大地震前兆的有效手段。可是观测网点太少,不能为预报提供有力的依据。如今,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五年了,卢山地震依然没有预警更不用说预报了。这些实用而有效的中国人自己的发明推广了没有呢,汶川地震的教训吸取了没有呢?看来是没有。大概有些人还是躲在“地震不可预报”的盾牌后面睡大觉呢。既然没有信心就不要占着位子,还是周总理说得好,要“让有信心的人来干这件事情,”“没有一个有信心的指挥员怎么能打胜仗?” 地震预报的确是个难题,人民也没有要求时间、震级、震中都报得非常准,但是,给大家一个预警,一个中短期预报,尽可能减少损失总是应该努力去做的。办法就是坚持周总理提出来的“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群测群防”。把身处地震带的老百姓发动起来、把中小学师生发动起来,像组织打战一样把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就一定能够做到在地震前给政府、给人民打个招呼,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谁不愿意这样做就走人,各级地震局不是救灾局,不研究地震预报,要地震局何用。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3/4/25 9:36:00 -- 就是应当相互一同起作用! |
-- 作者:梧桐树 -- 发布时间:2013/4/25 12:56:00 -- 我是天津的知青。印象中。一九七五年某日。单位传达过一个文件:未来一段时间,京、津、唐一带会发生地震。 不知有没有朋友。佐证一下。 |
-- 作者:吴为 -- 发布时间:2013/4/27 1:22:00 -- 地震预报,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观测收集资料,数据的分析判断,地震预警,特别是根据预警做出最后的政府决策,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许多问题,不是一句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就可以解决的。因为,至今为止,对地震的发生还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面对众多相互矛盾的信息,政府的决策就更加困难,而且往往带有很强的时代色彩。 下面是一篇描述海城地震预报的帖子,讲述了当年是如何做出预报的经过。帖子最后指出,“在海城地震30周年到来之际,曾经举办过一场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得出两个结论,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各级地震部门提出的准确地震预报意见;二是各级人民政府所作出的果断的地震预报决策及其所采取的有效防震减灾紧急措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17:44 新世纪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