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东西南北大家谈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3) ---- [转帖]宋任穷之女向文革中受伤害师生道歉 数度落泪 难道这又是炒作?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3&id=99334) |
-- 作者:八千里路 -- 发布时间:2014/1/13 7:53:00 -- [转帖]宋任穷之女向文革中受伤害师生道歉 数度落泪 难道这又是炒作? ![]() 1 昨日,北师大女附中的几位“老三届”学生给文革中遇难的卞校长雕塑鞠躬默哀。 ![]() 1 宋彬彬 开国上将宋任穷之女,曾被人称为“宋要武”。 ![]() 1 昨日,宋彬彬在见面会上。 新京报记者 韩萌 摄 新京报讯 (记者朱柳笛 张寒)昨日,北师大女附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前身)“老三届”的20多名学生与30多名老师、家属举行见面会。他们中的一些人向文革中受到伤害的校领导、师生道歉。 这些经历过文革的学生,会上,有的对文革中身为学生运动领头人深怀歉意,有的为副校长卞仲耘被部分学生殴打致死时的“不作为”懊悔痛苦,有的因批斗过老师而渴望当面道歉。 在道歉的学生中,66届的刘进和宋彬彬最被人熟知。前者是女附中“文革工作组时期师生代表会”主席。后者则是开国上将宋任穷之女,曾因登天安门城楼给毛主席献红袖章,被人称作“宋要武”。 “为贴第一张大字报伤害老师道歉” 昨日,不到10点,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一间狭小的会议室挤满了50多人,除学生外还有20多名老师。 会议室的一角,放置了卞仲耘的半身塑像,她两手交叠在一起,表情和善温柔。塑像是女附中校友于2007年倡议,由500位师生捐款建成,于2011年安放在此的。校友们希望能以此表达对卞校长的纪念。 1966年的8月5日,时任北师大女附中校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卞仲耘,在部分学生发起的游斗中,被殴打折磨致死,是文革中北京首名蒙难的教育工作者。昨日,女附中几位“老三届”学生给卞校长雕塑鞠躬默哀。 刘进第一个发言。“48年前发生的劫难,卞校长被殴打折磨致死,其他校领导身心受到严重创伤,我的内心充满懊悔痛苦。”话音未落,刘进哽咽,摘下眼镜擦拭泪水。 她的情绪有点激动,大声说:“我要向老师们道歉,为了贴第一张大字报对老师造成的伤害道歉,为了40多年前那一天没有保护好他们而道歉,为我当时的偏激思想和行为对校友们造成的影响和伤害道歉。” 刘进的最后一个道歉对象,是同班同学宋彬彬,“是我让你和我一起贴大字报,是我作为总领队派你带领同学们上天安门城楼,而影响了你的人生。” 在见面会上,宋彬彬也数度落泪。她做了约1500字、题为《我的道歉和感谢》的发言。宋彬彬首先向当年在校的所有老师同学道歉。她称卞校长被“暴力致死”前,自己和刘进曾两次阻止,看到同学散了,以为不会有事了,就走了。“我对卞校长的不幸遇难是有责任的……担心别人指责自己‘反对斗黑帮’,没有也不可能强势去阻止对卞校长和校领导们的武装。” 宋彬彬还表示:“请允许我表达对卞校长的永久悼念和歉意,没有保护好校领导,是终生的伤痛和懊悔。” 女附中曾参与批斗校领导和老师的几个同学也临时发言,说自己做过很多错事。 “如果我曾批斗过的高老师今天来的话,我也会当面道歉,她90多岁了,再不道歉,真来不及了。”66届王思梅说。 “母亲生前说学生都是好孩子” 这一天到场的女附中老师,有的也发言表达了对道歉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当年的教师储瑞年认为,情况超出了学生处置的能力,他为学生的诚恳道歉感动,理解她们做过的事情。 女附中文革时期的校长胡志涛的女儿丁东红也来到了见面会。在1966年的8月,校长胡志涛同样被学生批斗。胡志涛在挨打时,仍然在记挂其他老师的安危。 丁东红说,母亲经常提起那些批斗她的学生,有的不止一次点名道姓,说这些学生都是好孩子。在丁东红的记忆里,母亲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很多问题宁死不弯。唯独这个问题,特别宽容。 这一次,可以说陈小鲁的道歉是一个催化剂,我们也看到社会上对他的道歉很认可。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时机,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真相。 —北师大女附中文革工作组时期的“师生代表会”主席、“革委会”副主任刘进 对话 宋彬彬:再不道歉就没机会了 “最感动老师的宽容” 新京报:来参加这次道歉会,首先想说些什么? 宋彬彬:北师大女附中的文革,是从1966年6月2日我参与贴出第一张大字报开始的,大字报不仅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更波及并伤害了许多老师。所以,我首先要向当时在校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道歉。 新京报:前一天晚上想的最多的呢? 宋彬彬:我想的终于有一个机会跟老师道歉了。对这个机会我盼了很久。我们都这么大岁数了,今天你们也看到了,老师很多都80多90多了,再不道歉,就没有机会了。我希望我们的道歉老师都能看到。有的老师已经走了,我不想留下更多的遗憾。 新京报:怎么想到道歉的? 宋彬彬:从我个人来说,2003年回国,和几个同学一起参与了对学校文革初期及八五事件的调查。在和大家不断交流中不断受到教育。我希望有一天有个机会,向老师表达歉意,也促进大家对文革进行反思。 新京报:道歉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宋彬彬:最感动的就是老师们的宽容,尤其是听到胡校长的女儿说,胡校长生前多次说过,女附中的学生都是好孩子。我非常非常感动。 新京报:你希望这次道歉达到怎样一个效果? 宋彬彬:引起大家的反思,只有真正的反思才能走得更远。 “40多年两个宋彬彬” 新京报:你在道歉信里说,40多年了,一直有两个宋彬彬? 宋彬彬:40多年来,有两个不同的宋彬彬。一个是老师、同学们认识、了解的宋彬彬,另一个是成为文革暴力符号的“宋要武”。 新京报:你有没有改名叫“宋要武”? 宋彬彬:从来没有。8月18号之后,有很多人写信给宋要武收。很多很多信,我从来没有拆过,因为我不承认宋要武是我。 新京报:你说“宋要武”成为文革的一个符号。你怎么看待这种符号化? 宋彬彬:这么多年,作为一个符号,我经历很多,我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在很多语境下没有办法去澄清这个事情。 但我也会想,其实文革时,“右派”也是符号,老师们未必不是符号,他们被当做黑帮被打骂、被侮辱,而他们因为这个符号,有的生命都消失了。这样想,我个人的委屈也就不算什么了。 所以我想如果不从根源上认识,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对整个文革的思维和基因进行认识。 “没准备好不会站出来” 新京报:有人将卞校长的死和你联系在一起。你之前写文章,也引来很多质疑。想没想过这次道歉可能会有更多质疑? 宋彬彬:如果没做好准备,我就不会站出来了。 新京报:可能有人会说你的道歉只是对自己的洗刷。你们也说过,有人称你们“假道歉,真反扑”。 宋彬彬:无论我走到哪里,身边只要认识我的人,都对我特别好,无一例外,特别保护我,给了我一个保护壳。这是我走到现在的原因。 新京报:这是一次个人的道歉,还是一个群体的代表去道歉? 宋彬彬:其实我们这次站出来的是一个群体。八五事件作为文革中的标志性事件,必须反思。没有反思也难以接近真相。我希望所有在文革中做过错事、伤害过老师、同学的人,都能直面自己、反思文革、求得原谅、达成和解,我相信这是大家的愿望。 |
-- 作者:八千里路 -- 发布时间:2014/1/13 8:03:00 -- 去年,我曾转帖介绍济南老知青及陈毅之子对在文革期间受迫害的老师的道歉;一时间不知触动了一些人的那条神经,文革的卫道士们铺天盖地的轮番登场。(什么炒作,投机者。。。。。帽子满天飞)今年伊始,又有道歉的报道;这些善意的道歉又是炒作或是有其它什么新的帽子制造出来? 拭目以待!
|
-- 作者:先乡后城 -- 发布时间:2014/1/13 8:22:00 -- 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向因为自己的错误造成伤害的人表示道歉,应该,很正常。毛主席对她说“要武嘛”,就是要让她们打死校长吗?毛主席说:“要文斗,不要武斗”,为什么不听?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中,共产党人犯过很多错误,也杀了很多无辜的人甚至对革命有功的人,能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天翻地覆的革命? |
-- 作者:先乡后城 -- 发布时间:2014/1/13 8:39:00 -- 还有一点我一直不清楚,她们打死校长在前,毛主席接见在后,当时,毛主席知道不知道她们打死了校长?她为什么不向毛主席好好汇报一下?毛主席一生都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对4个伟大也只认可导师,我不相信毛主席会同意她们打死校长。我认为:打死校长是个人行为。 我的同学在1994年就向老师同学道歉了,因为他的父母不是什么官,当然不会引人注意,这个时代连道歉都分级别。红二代的道歉是道歉,老百姓的道歉就不是道歉吗?老百姓的反思就一文不值吗?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4/1/13 9:30:00 -- 道歉了总是好的! |
-- 作者:吴为 -- 发布时间:2014/1/13 10:23:00 -- 为什么当时打人的都是当官的子弟,特别是大官,元帅,上将们的子弟? 文革是针对党内高层中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也就是矛头向上,而不是向下的。而且文革是触及灵魂,而不是要从肉体上消灭。这些高干子弟把矛头对准普通的干部群众,为什么?特别是,这是偶然,自发的吗?为什么没人制止这种暴力行为呢?
|
-- 作者:二黑 -- 发布时间:2014/1/13 11:24:00 -- 不知道这位“八千里路”是否也曾为自己在文革中的行为向什么人道过“歉”? 也许这位“八千里路”当年是小同学,譬如老初一、新初一……之类,想“闹革命”但年纪太小,懵懂之间,不解世事,所以只能相跟着学舌起哄,所以可以自己原谅自己不再“道歉”之列,但可以有驱使他人“道歉”的“权力”? 譬如前者有位马甲“大青山”的,指名要我“交代”在文革中打人,在内蒙古“内人党”事件中打人等等“罪行”,立即博得另一个马甲“王馨”的应声喝彩,这一唱一和的,难道是为了什么“道歉”吗? 在文革中受到伤害的不是个别人,也不是某个群体,或教师或“黑五类”或领导干部等等,而是属于全党、全国人民的一场“灾难”。难道做学生的就不是“受害者”?又有谁来向当年的同学们道个“歉”?
|
-- 作者:共同 -- 发布时间:2014/1/13 14:18:00 -- 师大女附中的校长不是宋彬彬打死的,这个误传早就澄清了。宋彬彬压力太大了,看看她苍老的样子即可看出。她当时还未成年,不该让她承担如此大的压力。 |
-- 作者:常看 -- 发布时间:2014/1/13 19:47:00 --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1_09/12/9118293_2.shtml
1965年,爸爸曾一再对我们提到:“干部子弟是一大灾难。”
当初我是怎么想也悟不出这句话的深远含义。 我想,生在干部家庭的子女,就称为干部子弟,无非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好一些;生活条件优越一些。 吃的、穿的、住的都无须要自己发愁,因为他们的父母有薪水,他们靠父母的工资养活。 工人、农民子弟,相对来讲,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差点,与我们相比,可以称为“苦”点,可是我们怎么就称为“一大灾难”呢?
当我独立生活之后,我渐渐明白了这句话的道理:在爸爸的身边时,虽然我们都被爸爸“赶”到大食堂吃饭去了,但仍然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而工农子弟却朝夕生活在劳动群众中,劳动者的优秀品德,他们是耳濡目染,他们早早就跟在父母的身前身后,参加了力所能及的劳动,他们早早就懂得了生活,并且学会珍惜生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理儿。 平凡生活的锻炼,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与光荣,培养了他们勤劳、朴实、忠厚、诚实的优良品德。
而我们所缺的,恰恰就是实践。这是最重要的一课。 这又正是爸爸再三再四强调要我们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去学习的根由。
爸爸是怕我们长期生活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中,会借着父母的地位而飘飘然地忘乎所以;会借着父母的权势而目中无人地自以为了不起;会借着父母的荣誉,什么都不懂却哇啦哇啦地乱发议论。
这样的人,小而言之,害了自己,大而言之,害国害民。 会给我们党、我们党的干部造成不良影响,会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会使我们党的干部与群众离心离德,会使我们党的事业受到损害。 这难道不是“一大灾难”是什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4 8:14:06编辑过]
|
-- 作者:共同 -- 发布时间:2014/1/13 20:29:00 -- 我赞同对文革反思,但是反思什么,这是最根本的。反思可能有本质天壤的区别,某些人是否考虑到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