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延河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8) ---- [原创]插队拾零(二)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8&id=11715) |
-- 作者:春天 -- 发布时间:2009/1/4 13:57:00 -- [原创]插队拾零(二) 二、 赶集 每月逢五、十,县里、新市河等地都有集。县城太远,80里地,一天赶不回来,因此,高柏、阁楼、新市河、壶口,包括延长县的部分村大都到新市河来赶集。 赶集本就是热闹事,自知青来到延安地区后,原来纯粹交易的场合,就增加了新的佐料。知青们几乎没有来卖东西的,绝大部分都是来买东西,闲逛的。每逢集市,我们村的知青都和老乡撕干(结伙)上,走郭下,下高树梁,沿着沟走四十里,来到新市河。赶集是件令人兴奋的事,一可以歇一天工,二可以到小饭馆美撮一顿,三可以见到别村插队的朋友,四也可以观观西洋景。 一般上午8、9点钟,集上人渐多,有扛着粮袋卖杂粮的;有挎着篮子卖鸡蛋的、卖果子的、卖公鸡的。陕北人虽穷,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赶集时,都愿意穿得漂亮整齐些,穿不起洋布衣,就是土布衣也是新的。婆姨、女子们穿上花袄布鞋,尽管是土布的,但剪裁得十分合身,加上陕北女人身材窈窕,长像俊美,穿上紧身的衣服,显得更加苗条动人。走起路,一摆一颤的,像一阵清风一样,夺人眼目。汉子们身穿新黑布袄,头上系着新的白羊肚手巾,更显得扎眼,脖子上挂着平日不用的新旱烟窝子,铜烟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集上最显眼的就是来自八方的知青好汉们,有的身穿将校呢,足蹬高筒靴,挎着婆子,横着走路,目空一切,就好像走在王府井大街上似的。有的顽主、痞子,见到打扮入时的北京女知青(穿着一身蓝制服,留着遮耳小刷子发式),便走上前去,搭讪、摆份,拍婆子。还有的知青,虽不如穿将校呢的那么威风八面,也在集上横行乡里,见老乡们摆摊,一拥而上,围定老乡,几个佯装挑东西,另几个就下手往自己兜里装东西,老乡首尾难顾,只得自认倒霉。 回想起陕北赶集,别有一番风味。虽然东西匮乏,但品起来味道纯得很,回味无穷。比逛王府井更有滋味。诚信交易,平等待人,有那么一点点不和谐的声音,但不伤大局。一条土街,圪蹴着买卖双方,气氛是那样平和。人们在极端的贫困中,在超人的劳苦中,在为生存的挣扎中,在这里找到了超脱、喜悦,也找到了丝丝的安慰。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1/4 15:57:00 -- 知青愿意去赶集, 能休一天填肚皮, 虽有个别捣乱鬼, 总体和谐很如意。 |
-- 作者:共和国同龄人 -- 发布时间:2009/1/4 20:43:00 -- 很写实!但等下文。 |
--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09/1/4 22:14:00 -- 俄们村就挨着公社,一到集就溜达过去,可就只有瞎转悠的份儿,公社那会儿就没个饭馆,要吃一次馆子得进县城,来回80里路哟。 |
-- 作者:共和国同龄人 -- 发布时间:2009/1/4 23:33:00 -- 赶集印象最深的就是两毛伍的“羊汤”。我因从小不吃羊肉,解馋的只有九分钱半斤的核桃了。 |
-- 作者:春天 -- 发布时间:2009/1/5 13:20:00 --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4/1/2009 PM 3:57:20的发言:
知青愿意去赶集, 能休一天填肚皮, 虽有个别捣乱鬼, 总体和谐很如意。 回忆过去的日子,苦中作乐。 |
-- 作者:春天 -- 发布时间:2009/1/5 13:20:00 -- 以下是引用共和国同龄人在4/1/2009 PM 8:43:33的发言:
很写实!但等下文。 感谢关注! |
-- 作者:春天 -- 发布时间:2009/1/5 13:21:00 -- 以下是引用越江在4/1/2009 PM 10:14:43的发言:
俄们村就挨着公社,一到集就溜达过去,可就只有瞎转悠的份儿,公社那会儿就没个饭馆,要吃一次馆子得进县城,来回80里路哟。 |
-- 作者:春天 -- 发布时间:2009/1/5 13:22:00 -- 以下是引用共和国同龄人在4/1/2009 PM 11:33:12的发言:
赶集印象最深的就是两毛伍的“羊汤”。我因从小不吃羊肉,解馋的只有九分钱半斤的核桃了。 我是啥都吃,但凡能进口的玩意无一逃脱!! |
-- 作者:真情年代 -- 发布时间:2009/1/7 16:14:00 -- 感谢楼主带来的好文,让我们又回忆起了当年的岁月。那时我们赶集也最怕遇到那些拍婆子的。现在想想也很好笑,只不过就是一种结交友谊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