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延河水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8)
----  [原创] 我们为何要纪念这个日子?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8&id=12096)

--  作者:共和国同龄人
--  发布时间:2009/1/9 13:11:00
--  [原创] 我们为何要纪念这个日子?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我们纪念毛主席上山下乡号召40周年。今天,20091月,我们纪念插队40周年。好像是一回事,实际不是一个层面,不是一个角度。前者,讨论争论已经很多了,似乎在我们延河水板块对这个话题并不感兴趣。后面的话题显然与我们感情联系更密切。

 

我们常常问自己,是什麽,使插队生活在我们心灵天平上的砝码最重?四十年过去了,感情笃深,热情依然?提起他,或热泪盈眶、或心绪难平、或羞愧难当、或不禁笑出了声?

 

我曾试想,是因为,那是我们第一次独立走向社会,第一次独立面对人生,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还是走出校门,融入完全不同、反差极大的另种生活,所带来的刻印之深所至?还是因为,那是一幅内容丰富、色彩斑斓、极具感染力的生活长卷?是一部荡气回肠、感人至深、催泪挥洒、震撼心灵的长篇?使人久久难以忘怀,而极具收藏价值?

 

在中青网,在延河水,我找到了上述试想的佐证:

 

“这里曾经是我的故乡,当年那个弱冠少年,曾带着无望和凄凉、无助和孱弱、无知和青涩来到这里,又带着信念和企盼、关爱和强健、从容和坚定走出这里,但这一片黄土地究竟给我了什么?为什么会在我的生命中,感觉得那么重要呢?”----越江《还乡记》

    从北京到村里,行程3000多里,从繁华到赤贫;从火车到汽车,从汽车到步行,苦旅结束了,新的征程开始了,又将会有什么在等着我们?天知道!”-----春天《插队拾零》

 “可怕的贫穷,惊人的愚昧和象黄河一样深沉的情感..这些外表麻木愚钝的人其实真是世上最重情义的善良人”。----臾声

“可怜还可怜不过来,哪里有什么记恨。”----延长老乡

“人世间是有一种超越当时那个社会的所谓原则的大爱存在的,它就存在于普普通通的人心里。正是这种大爱,抵御着人类个体无法抵御的严寒,在强力压制下呵护着柔弱的人走过他的一生。那些拥有青春的知青就像在寒冷的春季出生的秧苗,没有这种大爱的呵护是无法成长起来的”。----陈行之《是谁呵护了我们的青春》

 

我们在这里,感受到的是人之间最简单的、最淳朴的、最善良的关系。没有仇恨、没有嫉妒、没有阴谋、没有权术、没有报复、没有险恶;你不需要费心思、没必要虚伪,想说什莫就说什莫,想做什莫就做什莫,不必担心得罪谁,不必害怕日后打击遭报应;大家都是靠劳动挣工分,没有升级、评定职称的名额限制,不必忧愁论文发表而去抄袭走关系,不必为讨好上级而阿谀奉承,不必为面子凑份子而刻意缩紧日常开支……太多太多的不必、不需要,使得我们的生活简单,苦也快乐着!

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感受,每个地方情况不同,每个人生活价值观不同,体验不同,结论也自然不同。但是大多知青对40年前那段生活经历念念不忘,恐怕都有在人情世故、情感关系层面,今非昔比的强烈反差对照,故而对那段生活产生的深深眷恋吧!

回忆为了什莫?我想,一定有对“真、善、美”的赞颂、向往、追求,那是人类相处的最高准则,即使人类社会要创造、要前进,也不能失去这个准则。

仅以上面文字,作为对我下乡离开北京赴陕北宜川插队整整40年的纪念。

 

 


--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09/1/9 14:56:00
--  
2009年的这个一月,应当是属于我们这些北京知青,
因为四十年前的我们,正是这时启程,开始我们人生征途。
火车驶离北京站那一刻的一声汽笛,是我们迈向社会的出发号。

这个一月里,很多纪念活动,我们会沉浸在对那段峥嵘岁月坎坷旅程的无限怀想当中。
大家一起会回忆起很多的往事,会无尽的感念、感慨、感奋和感悟。
来这里,我们一同来,再次鼓荡我们的热情,洋溢我们的青春,激励我们的余生……

--  作者:共和国同龄人
--  发布时间:2009/1/10 0:16:00
--  
我们是一月九号离开北京的。四十年前的今天此刻,我们正坐在火车上......
--  作者:山丹丹
--  发布时间:2009/1/10 22:21:00
--  
                我是六九年一月二十七号离开北京的,我在陕北插了四年队,工作了十六年,整整二十年,酸甜苦辣二十年.
        回京后近十年的时间不习惯北京,经常梦回延安.我曾在本企业的报刊上发表过两篇小小说,全都写的是延安.
        今年11月我从北京晚报上得知成立了"中知网"后,马上打开网页,当我面对那陪伴过我二十年的宝塔山,延河水
        和周围山山岭岭一草一木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竟轻声的哭了许久许久.(我自认为我是个坚强女人,已经十多
        年不曾落泪了)要问知青为什么对延安情有独钟,只有我们自己能说清.我们把青春奉献给了陕北,而陕北贫瘠
        的土地和淳朴善良的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正当成人的年龄是在陕北度过的.所以,我们认为 :延安是我们的
        第二故乡! 四十年再回首,依然感到很亲切.  

--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09/1/10 22:41:00
--  回复:(山丹丹)     &nbs...

山丹丹那个开花哟  红艳艳
咱们北京哟知青到陕北  咱们北京哟知青到陕北


--  作者:真情年代
--  发布时间:2009/1/10 23:17:00
--  
以下是引用越江在9/1/2009 PM 2:56:35的发言:
2009年的这个一月,应当是属于我们这些北京知青,
因为四十年前的我们,正是这时启程,开始我们人生征途。
火车驶离北京站那一刻的一声汽笛,是我们迈向社会的出发号。

这个一月里,很多纪念活动,我们会沉浸在对那段峥嵘岁月坎坷旅程的无限怀想当中。
大家一起会回忆起很多的往事,会无尽的感念、感慨、感奋和感悟。
来这里,我们一同来,再次鼓荡我们的热情,洋溢我们的青春,激励我们的余生……

沧桑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但既然历史赋予了我们"知识青年"的名号,那就不妨永远年轻下去。知青的经历让我们饱经风霜,也让我们受用终身,我们就应该是永远年轻的一代。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  作者:山丹丹
--  发布时间:2009/1/10 23:34:00
--  
                 谢谢越江朋友,虽然我不知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陕北插队知青.
            你的歌词是"信天游"形式,我以前非常喜欢唱歌,陕北民歌基本能唱
            的倒背如流.现在远不如从前了.

--  作者:变色龙
--  发布时间:2009/1/11 11:19:00
--  
以下是引用共和国同龄人在10/1/2009 AM 12:16:02的发言:
我们是一月九号离开北京的。四十年前的今天此刻,我们正坐在火车上......

与你和广大知青同感,插队离京的日子,是我们终身难忘的。没想到你们去陕西的比我们去山西最后的一批知青离京还早3天。我是1月12日离京的,是我永远的与生日同等重要的纪念日。


--  作者:越江
--  发布时间:2009/1/11 11:54:00
--  回复:(山丹丹)     &nbs...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回山丹丹同学:这是俄唱的改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山寨版

--  作者:山丹丹
--  发布时间:2009/1/11 16:48:00
--  
 回复:越江

           委婉,悠扬的旋律,真切,粗旷的自配歌声,美丽,熟悉的画面,太爽了.乐的我一连看了三遍.
          越江同学:谢谢你的山寨版信天游,给我带来了新奇和快乐.你太有才了!
            你们的陕北之行,和延长电视台做的节目我刚才也看了,陕北老乡依然非常亲切,感人.
            不知一月除了"与共和国 同行"这台节目之外,延安知青还有什么活动?